-
1 # 一保無憂
-
2 # 凈宏
保險以前廣受人們詬病,主要是理賠糾紛所引起。
買重疾險最關鍵的是條款,同樣的病種,因條款(理賠條件)不同,有的公司能得到理賠,有的公司可能拒賠。
本人從業十載,對行業重疾險條款做過分析。
-
3 # 風險管理師v黃治冬
這個問題提的好啊!類似問題可以做個延伸:如何買到價效比最高的汽車?如何買到價效比最高的房子?如何買到價效比最高的手機?…………如何避免掉入類似的陷阱?
誰能給出答案?只能說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重疾險產品也一樣。
每一款保險產品都會涉及到法律、醫學、金融,全國現有91家人身保險公司,在售重疾險產品起碼有上千款,同時也在推陳出新,貼主你是想在這方面好好鑽研一下嗎?樓上的作者給出建議就很好。
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
4 # 慧擇網
常見陷阱 1 :缺少高發輕症
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重疾險都必須納入行業規定的 25 種重疾,已經能覆蓋目前重疾賠付的 95% ,其中下列高發的6種疾病就佔了80%以上。
急性心梗、癌症、腦中風後遺症、器官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腎衰竭(尿毒症)、冠狀動脈搭橋
但是,業內對於輕症病種是沒有強制要求的,不同保險公司對輕症的保障,也不盡相同。
而普通百姓沒有醫學背景,對輕症這塊,可能只看數字,普遍認為,保的種類越多越好。
其實並非如此,大家要重視重疾險中的高發輕症,是否納入了高發重疾對應的高發輕症。
部分重疾險不含不典型心梗方面的保障,其它的在冠狀動脈介入和微創搭橋二者有一都可以的。
簡單來說,心梗是一種疾病,而冠動脈介入術和微創搭橋術則是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
再有一個是腦中風後遺症對應的輕微腦中風,高發於高血壓患者,中風後會有偏癱,再演變為痴呆。
常見陷阱 2 :法定重疾有暗門
行業規定的25 種重疾中,有 6 種疾病的理賠年齡由保險公司自行設定,它們分別是: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嚴重帕金森病、嚴重運動神經元病、語言能力喪失。
以 某款重疾險為例,在“嚴重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其中一種)的疾病理賠條件:我們只對被保險人在 70 週歲前被確診患有本病承擔保險責任 。
這就誠意不足了,[嚴重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高發於70 歲前後,達到不能獨立穿衣、移動、如廁、行動、進食、洗澡這6項中的3項狀態就符合理賠條件。
常見陷阱 3 :大而全,所以貴
重疾險是同質化嚴重的險種,但經過設計包裝後,款式不比時裝的花樣少,非常複雜!
大品牌、保障全=貴30-100%區間不等,這是產品橫向測評出來的結論。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保障全面(打包銷售)的險種:
輕症保障 (賠 3 次)
中症保障 (賠 2 次)
重疾保障 (賠 6 次)
首次輕症豁免保費
首次中症豁免保費
首次重疾豁免保費
住院關愛金
疾病終末期
身故保障
全殘保障
意外身故
意外傷殘
這裡用的障眼法,給人感覺:[有病賠錢,沒病存錢],一紙合同在手,終身無憂。
重疾、疾病終末期、全殘、身故是共用保額的,合同白紙黑字註明:重疾、疾病終末期、全殘、身故只賠付其中一項。
所以這點,消費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忽視。
常見陷阱 4:返本保險最划算
返本是國民心理,可是,返還型保險真的划算嗎?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返還型重疾險的本質是:除了重疾險本身的保費,我們每年多交一份理財險的保費,然後保險公司拿錢去進行理財,幾十年後再把一部分錢返還給我們,收益並不高,能與通貨膨脹(人民幣貶值)持平就不錯了。
常見陷阱 5 :健康告知亂填
一些代理業務員為了促成簽單,會誤導:只要無住院記錄,健康告知可以全填否,過了2年不可抗辯期就一定賠。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看《保險法》的條文:
訂立合同時,保險公司就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如果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承保決定,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並不承擔賠償責任。
合同成立超過兩年的,保險公司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年不可抗辯是建立在最大誠信原則上,不是給故意騙保的人鑽空子的。
常見陷阱 6 :相互豁免
夫妻互為投保人的豁免,父母給子女投保的投保人豁免。
簡單解釋:丈夫給妻子投保,丈夫如果發生風險,妻子這份保單的保費就不用交了。
同理,妻子給丈夫投保,妻子如果發生風險,丈夫這份保單的保費就不用交了。
父母/子女的豁免同理。
看起來,聽起來都沒毛病,陷阱就在於,這個投保人豁免是額外加收保費的。
用粗魯的話來說,就是再上一份保險,保投保人得病,然後被保人的保費就不交了。
複雜就有坑。
以上總結的 6 點購買重疾險的常見陷阱,大家能避則避吧。
建議大家投保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合同條款,白紙黑字的約定關係到自己真金白銀買的保障。
-
5 # 誤入保險的保險人
價效比是個偽命題,保險只有適合自己的才能是最好的。
陷阱沒有,確實是有誤區。
誤區一、過分關注保障責任,一味的做產品比對。開始是糾結A產品保80種疾病,而B產品保的是108種,後來隨著保險知識面的擴充套件,糾結點越來越多。比如是否含有身故責任?身故賠保額還是保費?保終身還是定期?病種是否分組?分組是否合理等等一系列問題。最後一個頭變得兩個大,還是沒有選出來自己滿意的產品。
購買重疾險是要關注保障責任,但是它有一個基礎,就是充分了解自身的保障需求和財務狀況。
現在我們假設有一款,集所有保障責任與一身的產品存在,可以肯定的說它的保費一定也是最貴的。而你的財務狀況允許你購買這款產品嗎?
如果不做風險分析,你確認所有保障責任都是你需要的嗎?
有這種誤區的朋友們,我建議先要梳理家庭財務資料,分析家庭風險需求,然後量體裁衣,找出適合自己的重疾險,在合理保費支出的制約,最大化分擔重疾風險。
誤區二已有百萬醫療險,不用再購買重疾險了。即使你購買的醫療險很完美,它保證續保,社保外用藥以及治療方法和器械都可以報銷,而且重疾保額高達400萬,沒有免賠額,還包含就醫綠通,治療費墊付等增值服務,那也無法替代重疾險。
醫療險是報銷制的,最多是對我們醫療費的補充,就算能報400萬,前提也是你看病花了400萬,才有的拿。即使可以墊付,它也不能解決重疾給整個家庭財務帶來的衝擊。
重疾險又被稱為收入損失險,假設家庭經濟支柱得了重疾,我們不光要考慮治療費,還要考慮家庭基本開支。例如房貸、車貸怎麼還?孩子的教育費用怎麼辦?收入沒有了,未來幾年的營養費誰來出?整個家庭的基本生活費又怎麼辦呢?這些開支,百萬醫療險是覆蓋不了的。任何一個品類的險種,都有其優勢,也有其侷限性。
有這種誤區的朋友,針對疾病風險,我建議用社保加重疾險加醫療險來共同分擔。
誤區三重疾險,孩子又或是老人應該買,正值壯年的年輕人不用買。 有這種誤區的朋友,思維邏輯是這樣的,老人和孩子風險大,所以需要保障,而年輕人風險小,所以不用保障。
風險的大小與保險費率有關,它與出不出險無關。重疾險設計的初衷,是拯救一個家庭的財務生命。我們假設老人或是孩子得了重疾,如果家裡的年輕人收入能力強,對整個家庭財務影響大,還是經濟支柱得重疾,對整個家庭財務影響大呢?
答案顯而易見,是經濟支柱得重疾,對整個家庭財務的影響大,所以在整個家庭中,經濟支柱的重疾險要優於非經濟支柱。
一定要記住這一點,我們不是因為容易出險,而需要保障,而是因為一旦出險,就會影響家庭財務,這才是我們需要保障的根本原因。
在購買重疾險之前,我們要清楚的瞭解自己的狀況,包括收入、需求、健康情況等,這樣才能在眾多重疾險中,找出適合自己的保障方案。
回覆列表
1、費率(保證首次賠付足夠額度,只有第一次有足夠保額度過難關才能考慮第二次,第三次……重疾賠付);
2、健康告知,(自己身體健康狀況是否符合該產品投保條件);
3、輕中症責任(高發輕症是否覆蓋全面,前六類重疾對應輕症);
4、其他:a.預算充足買多次重疾賠付產品,多次賠付(不同類重疾多次)類重疾費率比單次賠付貴5%-10%範圍合理,高發重疾(癌症及心腦血管疾病)多次(或者首次雙倍賠付),費率比單次賠付重疾貴20%-30%屬於合理區間;
5、重疾險屬於低頻賠付類產品,絕大部分人一輩子就一次賠付;安全性大家一樣,個人認為,大小公司,知名不知名公司無所謂;優先考慮條款,費率……在意公司大小知名度的,當我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