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會,如果袁紹能採納田豐、沮授的意見,曹操將會有滅頂之災。
官渡之戰作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直接影響了漢末群雄爭霸的最終走向——曹操自此羽翼豐滿、氣候已成。
田豐和沮授皆為袁紹的主要謀士,二人多是冀州的高才名士,其才能不在荀彧、郭嘉之下,皆可列入頂級謀士之列。可是偏偏二人提出的諸多合理建議,每每都被袁紹不予採納,令人遺憾可惜。所以,後世多把袁紹的失敗與不善於納諫掛鉤,尤其是關於田豐和沮授的建議。
那麼佔有優勢的袁紹為何會輸,田豐和沮授的建議是否真的關乎勝負?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看看不同選擇之下,勝負是否能逆轉。
田豐的建議:
△田豐,袁紹的鐵桿事業夥伴,剛而犯上可能是袁紹疏遠他的原因
1、迎天子。袁紹覺得天子礙手礙腳,不採納;
2、趁曹操攻徐州劉備,攻打許昌。袁紹以孩子病了,沒心情,不採納;
3、與曹操直接決戰風險大,打持久戰消耗曹操,兩年大功可成。袁紹覺得磨嘰,不採納。
沮授的建議:
△沮授,整個家族都在袁紹統治區,袁紹再昏庸不納諫,也得捏著鼻子跟隨。
1、迎天子。同上,不採納;
2、勸阻分立各子,以免埋下禍患。袁紹要考察諸子,不採納;
3、主張與曹操打持久戰、消耗戰,三年大功可成。袁紹覺得更磨嘰,不採納;
4、官渡之戰,反對顏良獨任一軍。袁紹不採納,結果顏良兵敗被殺;
5、官渡之戰,主張分兵進攻官渡,以便進退自如,反對袁紹全軍壓上。袁紹不採納,結果一輸全輸;
6、官渡之戰,主張派蔣奇另率一軍加強烏巢的糧草守備。袁紹不採納,結果烏巢被曹操端了。
1、迎天子以令諸侯。(田豐、沮授)
2、趁曹操東征劉備,攻取許昌。(田豐)
3、勸阻分立諸子。(沮授)
4、與曹操打持久戰。(田豐、沮授)
5、官渡之戰,三條主要的戰術意見。(沮授。田豐下獄,未參加官渡之戰)
其實,袁紹集團內部,明確支援迎天子的一共是四人:袁紹、郭圖、田豐、沮授。(正史記載郭圖支援迎天子,野史剛好相反,以正史為準。)
不是說袁紹不願意迎天子嗎?他覺得自己當老大多好,請個活菩薩回來還得供著。
袁紹一開始確實是這樣想的。不過等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在名望、地盤和人才上得了不少紅利,袁紹這才回過味來,悔得腸子都青了。於是建議曹操遷都到鄄城,這樣一來天子離得近,方便自己圖謀掌控。可是曹操又不傻,自然是一口回絕了,袁紹很不爽,自此他和曹操算是正式翻臉了。
梳理一遍各方的態度和做法,那麼“迎天子是利大還是弊大”就不是問題了。當然是利大於弊了,不然為何曹操和袁紹兩邊都在爭天子?而且剛才也說過,曹操得到的紅利是顯而易見的,不說因此輕鬆收了關中、河南兩地,就是人心歸附這一條,就站在了漢末群雄的制高點上。
△半個荊州都反了,劉表顧不上襲擊曹操
舉兩個例子,桓階為何攛掇長沙太守張羨起兵反劉表?因為桓階認為朝廷在曹操處,曹操就代表正統,結果直接搞得官渡之戰時,劉表無法抽身從後方偷襲曹操;
還有賈詡為何看好曹操,攛掇張繡歸順曹操,也是因為曹操的高明的政治手腕令賈詡感到滿意,袁紹連天子都不知道爭,賈詡這樣的老辣之士自然棄之如糞土。假如袁紹英明一點,搶先入手天子,我覺得賈詡可能就會重新考慮投靠哪一邊了。
△南陽張繡本是曹操的大患,兩次吃癟,不想最後賈詡看中了曹操,曹操去了大敵,又白得一支生力軍
敵人外出征戰,內部兵力空虛,這時進攻自然是好時機。然而,回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預期的好時機縮水了。
是時,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徵備。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三國志》注引《魏書》
曹操徵劉備前夕,袁紹和曹操已經厲兵秣馬,隔河對峙了。所以,曹操是頂著巨大的壓力進攻劉備的。要是劉備能在東邊牽制住曹操主力,那麼曹操北邊的防線可就危險了。
可惜,劉備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掉鏈子了。
△劉備在徐州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北上逃往袁譚處了。
之前劉備金蟬脫殼,藉著阻擊袁術的任務,逃出曹操手心,並且武力搶回徐州。這次他吸取當年的教訓,讓可靠一些的關二哥守下邳,免得張飛又丟了老家,而自己則提兵前往小沛駐紮,親自抵禦曹操軍的進攻。
當時,劉備有些大意,認為袁紹已經屯兵黃河邊,曹操不敢調主力來打他。而且曹操派劉岱、王忠進攻劉備,被劉備擊敗了,可能這更助長了劉備的樂觀情緒。結果突然有一天,斥候告訴劉備說,曹操親自帶大軍來了。劉備簡直不敢相信,帶著十幾騎就去檢視,剛好迎頭撞見曹操的大軍,可能是被前方的遊騎咬住了,劉備竟然拋棄了自己的軍隊,直接跑路了。這樣一來,曹操兵不血刃地笑納了劉備的兵馬,還把後方毫不知情的關二哥給生擒了。
所以說,劉備根本沒能起到牽制作用,反而變相補給了曹操若干兵力,所謂的進攻良機是嚴重縮水的,袁紹就算立刻進攻,也不會有多少便宜可佔。
袁紹打下冀、幽、青、並四州基業後,讓老大袁譚分管青州,老二袁熙分管幽州,老三袁尚跟著自己鎮冀州,外甥高幹分管幷州。沮授勸諫袁紹不要分立,以免日後各自為政,埋下禍患。袁紹以考察諸子能力為由,沒有聽從。
顯然沮授的擔心在袁紹死後成為了現實。曹操故意不急著打冀州,等袁氏兄弟反目。果然,沒有外敵壓迫,袁譚、袁尚為爭繼承人之位而大打出手。最後曹操漁翁得利,趁機襲取鄴城,袁尚投奔幽州,冀州失陷。而袁譚獨木難支,被曹操回過頭來擊破斬殺。再之後,袁熙、袁尚也沒能折騰太久,一逃再逃,最後被公孫康誘斬,首級獻給了曹操。而高幹見大勢已去,便早早投降了曹操。
△袁紹分派諸子勢力圖
所以,袁紹當初分立諸子確實是敗招,因為他活著還好,一旦他死了,諸子手中皆握有重權,互不服氣,勢必內鬥不休,外敵便會趁虛而入。
當時沮授和田豐都勸袁紹打持久戰,但是遭到了審配和郭圖的反對,最終袁紹還是聽從了審配、郭圖的意見。
二人反對速戰的原因主要如下:
1、袁軍剛經歷與公孫瓚的大戰,士卒疲弊,需要休整;
2、曹操手握天子,佔據大義;
3、袁紹的部隊有傲慢之心,驕兵必敗;
4、曹操和公孫瓚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應該保持慎重,不可輕視;
5.追求快速決戰,風險太大,一旦失誤,滿盤皆輸;
沮授、田豐希望袁紹能打持久戰,不斷派騷擾部隊偷襲曹操領地,讓曹操始終發展不起來,兩三年便可折磨得曹操疲憊不堪、無力抵抗。
△袁紹認定了速戰速決,不留退路
我認為沮授、田豐的建議是比較穩妥的,只要騷擾得好,曹操想發展起來很難。到時候,曹操一定耗不過袁紹。而直接決戰,有賭一把的性質,一旦失敗就難以抽身了。
沮授先是勸諫袁紹別讓顏良獨領一軍,很快顏良被斬就證明了沮授的正確。
袁紹過河時,沮授又勸袁紹分兵攻擊官渡,大本營居後方排程,這樣穩妥。結果袁紹全軍壓上,就像劉備在夷陵之戰一樣,全軍壓上,不留退路,搞得好像自己一定能贏。結果輸的時候,真的是大敗虧輸,無路可退。
兩軍僵持的最後階段,曹操眼瞅著就要因為斷糧而軍心崩潰了,結果天佑曹魏,許攸叛變了,告訴了曹操袁軍的糧倉在烏巢。不過不要緊,沮授已經建議袁紹派蔣奇另率一軍從旁加強烏巢防禦。可惜,袁紹還是不聽,結果烏巢由於守備鬆懈被曹操突襲燒燬了,曹軍一舉逆轉局勢,在最後一刻刺穿了袁軍的心臟。
所以說,但凡袁紹聽沮授一條,袁紹也不會輸得那麼慘。如果袁紹能都聽沮授的,那麼曹軍在已經無糧的情況下,就會不戰自潰。到時候官渡失陷,袁軍長驅直入進攻許昌,則曹操大勢去矣。
綜上所述,袁紹如果能夠採納田豐、沮授的建議,那麼袁紹將處處搶得先機,不會讓曹操不斷積累優勢,最終反敗為勝,相反地,無法擊倒袁紹的曹操,將被逐步逼入牆角,直到被消耗得油盡燈枯。
我認為會,如果袁紹能採納田豐、沮授的意見,曹操將會有滅頂之災。
官渡之戰作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直接影響了漢末群雄爭霸的最終走向——曹操自此羽翼豐滿、氣候已成。
田豐和沮授皆為袁紹的主要謀士,二人多是冀州的高才名士,其才能不在荀彧、郭嘉之下,皆可列入頂級謀士之列。可是偏偏二人提出的諸多合理建議,每每都被袁紹不予採納,令人遺憾可惜。所以,後世多把袁紹的失敗與不善於納諫掛鉤,尤其是關於田豐和沮授的建議。
那麼佔有優勢的袁紹為何會輸,田豐和沮授的建議是否真的關乎勝負?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看看不同選擇之下,勝負是否能逆轉。
田豐和沮授提出過的主要建議田豐的建議:
△田豐,袁紹的鐵桿事業夥伴,剛而犯上可能是袁紹疏遠他的原因
1、迎天子。袁紹覺得天子礙手礙腳,不採納;
2、趁曹操攻徐州劉備,攻打許昌。袁紹以孩子病了,沒心情,不採納;
3、與曹操直接決戰風險大,打持久戰消耗曹操,兩年大功可成。袁紹覺得磨嘰,不採納。
沮授的建議:
△沮授,整個家族都在袁紹統治區,袁紹再昏庸不納諫,也得捏著鼻子跟隨。
1、迎天子。同上,不採納;
2、勸阻分立各子,以免埋下禍患。袁紹要考察諸子,不採納;
3、主張與曹操打持久戰、消耗戰,三年大功可成。袁紹覺得更磨嘰,不採納;
4、官渡之戰,反對顏良獨任一軍。袁紹不採納,結果顏良兵敗被殺;
5、官渡之戰,主張分兵進攻官渡,以便進退自如,反對袁紹全軍壓上。袁紹不採納,結果一輸全輸;
6、官渡之戰,主張派蔣奇另率一軍加強烏巢的糧草守備。袁紹不採納,結果烏巢被曹操端了。
1、迎天子以令諸侯。(田豐、沮授)
2、趁曹操東征劉備,攻取許昌。(田豐)
3、勸阻分立諸子。(沮授)
4、與曹操打持久戰。(田豐、沮授)
5、官渡之戰,三條主要的戰術意見。(沮授。田豐下獄,未參加官渡之戰)
一、迎天子以令諸侯,利大還是弊大?其實,袁紹集團內部,明確支援迎天子的一共是四人:袁紹、郭圖、田豐、沮授。(正史記載郭圖支援迎天子,野史剛好相反,以正史為準。)
不是說袁紹不願意迎天子嗎?他覺得自己當老大多好,請個活菩薩回來還得供著。
袁紹一開始確實是這樣想的。不過等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在名望、地盤和人才上得了不少紅利,袁紹這才回過味來,悔得腸子都青了。於是建議曹操遷都到鄄城,這樣一來天子離得近,方便自己圖謀掌控。可是曹操又不傻,自然是一口回絕了,袁紹很不爽,自此他和曹操算是正式翻臉了。
梳理一遍各方的態度和做法,那麼“迎天子是利大還是弊大”就不是問題了。當然是利大於弊了,不然為何曹操和袁紹兩邊都在爭天子?而且剛才也說過,曹操得到的紅利是顯而易見的,不說因此輕鬆收了關中、河南兩地,就是人心歸附這一條,就站在了漢末群雄的制高點上。
△半個荊州都反了,劉表顧不上襲擊曹操
舉兩個例子,桓階為何攛掇長沙太守張羨起兵反劉表?因為桓階認為朝廷在曹操處,曹操就代表正統,結果直接搞得官渡之戰時,劉表無法抽身從後方偷襲曹操;
還有賈詡為何看好曹操,攛掇張繡歸順曹操,也是因為曹操的高明的政治手腕令賈詡感到滿意,袁紹連天子都不知道爭,賈詡這樣的老辣之士自然棄之如糞土。假如袁紹英明一點,搶先入手天子,我覺得賈詡可能就會重新考慮投靠哪一邊了。
△南陽張繡本是曹操的大患,兩次吃癟,不想最後賈詡看中了曹操,曹操去了大敵,又白得一支生力軍
二、趁曹操東征進攻許昌,真的是好時機嗎?敵人外出征戰,內部兵力空虛,這時進攻自然是好時機。然而,回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預期的好時機縮水了。
是時,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徵備。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三國志》注引《魏書》
曹操徵劉備前夕,袁紹和曹操已經厲兵秣馬,隔河對峙了。所以,曹操是頂著巨大的壓力進攻劉備的。要是劉備能在東邊牽制住曹操主力,那麼曹操北邊的防線可就危險了。
可惜,劉備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掉鏈子了。
△劉備在徐州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北上逃往袁譚處了。
之前劉備金蟬脫殼,藉著阻擊袁術的任務,逃出曹操手心,並且武力搶回徐州。這次他吸取當年的教訓,讓可靠一些的關二哥守下邳,免得張飛又丟了老家,而自己則提兵前往小沛駐紮,親自抵禦曹操軍的進攻。
當時,劉備有些大意,認為袁紹已經屯兵黃河邊,曹操不敢調主力來打他。而且曹操派劉岱、王忠進攻劉備,被劉備擊敗了,可能這更助長了劉備的樂觀情緒。結果突然有一天,斥候告訴劉備說,曹操親自帶大軍來了。劉備簡直不敢相信,帶著十幾騎就去檢視,剛好迎頭撞見曹操的大軍,可能是被前方的遊騎咬住了,劉備竟然拋棄了自己的軍隊,直接跑路了。這樣一來,曹操兵不血刃地笑納了劉備的兵馬,還把後方毫不知情的關二哥給生擒了。
所以說,劉備根本沒能起到牽制作用,反而變相補給了曹操若干兵力,所謂的進攻良機是嚴重縮水的,袁紹就算立刻進攻,也不會有多少便宜可佔。
三、袁紹分立諸子到底隱患在哪?袁紹打下冀、幽、青、並四州基業後,讓老大袁譚分管青州,老二袁熙分管幽州,老三袁尚跟著自己鎮冀州,外甥高幹分管幷州。沮授勸諫袁紹不要分立,以免日後各自為政,埋下禍患。袁紹以考察諸子能力為由,沒有聽從。
顯然沮授的擔心在袁紹死後成為了現實。曹操故意不急著打冀州,等袁氏兄弟反目。果然,沒有外敵壓迫,袁譚、袁尚為爭繼承人之位而大打出手。最後曹操漁翁得利,趁機襲取鄴城,袁尚投奔幽州,冀州失陷。而袁譚獨木難支,被曹操回過頭來擊破斬殺。再之後,袁熙、袁尚也沒能折騰太久,一逃再逃,最後被公孫康誘斬,首級獻給了曹操。而高幹見大勢已去,便早早投降了曹操。
△袁紹分派諸子勢力圖
所以,袁紹當初分立諸子確實是敗招,因為他活著還好,一旦他死了,諸子手中皆握有重權,互不服氣,勢必內鬥不休,外敵便會趁虛而入。
四、與曹操打持久戰真的更有利嗎?當時沮授和田豐都勸袁紹打持久戰,但是遭到了審配和郭圖的反對,最終袁紹還是聽從了審配、郭圖的意見。
二人反對速戰的原因主要如下:
1、袁軍剛經歷與公孫瓚的大戰,士卒疲弊,需要休整;
2、曹操手握天子,佔據大義;
3、袁紹的部隊有傲慢之心,驕兵必敗;
4、曹操和公孫瓚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應該保持慎重,不可輕視;
5.追求快速決戰,風險太大,一旦失誤,滿盤皆輸;
沮授、田豐希望袁紹能打持久戰,不斷派騷擾部隊偷襲曹操領地,讓曹操始終發展不起來,兩三年便可折磨得曹操疲憊不堪、無力抵抗。
△袁紹認定了速戰速決,不留退路
我認為沮授、田豐的建議是比較穩妥的,只要騷擾得好,曹操想發展起來很難。到時候,曹操一定耗不過袁紹。而直接決戰,有賭一把的性質,一旦失敗就難以抽身了。
五、沮授在官渡之戰的戰術意見有多重要?沮授先是勸諫袁紹別讓顏良獨領一軍,很快顏良被斬就證明了沮授的正確。
袁紹過河時,沮授又勸袁紹分兵攻擊官渡,大本營居後方排程,這樣穩妥。結果袁紹全軍壓上,就像劉備在夷陵之戰一樣,全軍壓上,不留退路,搞得好像自己一定能贏。結果輸的時候,真的是大敗虧輸,無路可退。
兩軍僵持的最後階段,曹操眼瞅著就要因為斷糧而軍心崩潰了,結果天佑曹魏,許攸叛變了,告訴了曹操袁軍的糧倉在烏巢。不過不要緊,沮授已經建議袁紹派蔣奇另率一軍從旁加強烏巢防禦。可惜,袁紹還是不聽,結果烏巢由於守備鬆懈被曹操突襲燒燬了,曹軍一舉逆轉局勢,在最後一刻刺穿了袁軍的心臟。
所以說,但凡袁紹聽沮授一條,袁紹也不會輸得那麼慘。如果袁紹能都聽沮授的,那麼曹軍在已經無糧的情況下,就會不戰自潰。到時候官渡失陷,袁軍長驅直入進攻許昌,則曹操大勢去矣。
結語綜上所述,袁紹如果能夠採納田豐、沮授的建議,那麼袁紹將處處搶得先機,不會讓曹操不斷積累優勢,最終反敗為勝,相反地,無法擊倒袁紹的曹操,將被逐步逼入牆角,直到被消耗得油盡燈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