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不由己

    誰都知道,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也可能成為社會的蛀蟲,同時也會讓孩子不懂得感恩,覺得全世界對他來說都是理所應當的!但說到語言發育晚這個沒有具體的科學依據!這也看孩子自身對語言的感知,我家兩個孩子都是我自己帶大的,老大說話就很早,但老二就不行,無論你怎麼教,都不說話,有時候你對他說半天,人家都不理!剛開始我以為是他聽力有問題,去檢查說沒事,直到快兩歲的時候,他才開口說話,只要你教,他就會跟你學說話,你說什麼他就說什麼,有時候在家特別喜歡跟哥哥說話,模仿哥哥的動作!

    至於你說的老人溺愛會語言發育晚,有些也可能跟老人的性格有關係,比如小區的孩子,有些爺爺奶奶帶的,凡是喜歡跟別人聊天,喜歡說話的老人,孩子也比較外向,也喜歡講話!而性格比較內向的老人,孩子也比較膽小!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跟帶孩子的大人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們要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多見見外面的世界,多接觸人,慢慢的孩子就會有所改觀。都有一個過程,有些孩子是天生的性格,那就沒有辦法,只能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受到保護!

  • 2 # 袋鼠想學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語言發育期的兒童,因為各種原因所致使兒童在預期的時期內,不能夠與正常兒童同樣用語言進行語言理解與表達,與他人的日常生活語言交流也不能正常進行。

    對於問題所說的家長、老人過度溺愛,也是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

    現在的孩子,就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家長把孩子照顧的是無微不至,尤其是家裡的老人,恨不得包辦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

    家長以為這是愛,但正是這種人為的過度溺愛,導致嬰幼兒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

    因為老人和父母過分溺愛,寶寶不需要開口,各種需求就能得到滿足。舉個例子:當寶寶剛開始會說一點點話時,姥姥就非常明白她的心思,只要寶寶說一個字,一個手勢,姥姥都能爛熟於心,根本不用孩子張嘴說話,姥姥馬上就能明白孩子的意思。

    寶寶手一指,眼光一掃,姥姥就能知道寶寶需要什麼,沙發上一坐,手一指,那是要看電視,一指蘋果,那是要姥姥削皮,總之,姥姥就像寶寶的貼身侍衛,包辦了寶寶的言行。

    於是,慢慢地,從寶寶嘴裡蹦出來的話越來越少,和爸爸媽媽們更多的是手勢交流。

    其實,從那時開始,孩子說話的動力和壓力已經越來越小了,因為無須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就已經被滿足了。

    生活中,像這樣的家庭,因為家長的伸手和老人的包辦,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的現象比比皆是。

    2-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如果孩子錯過了語言發育機會,那麼會導致孩子失掉語言表達的興趣和能力,詞彙累積量也會變少,語言發展明顯落後於其他孩子。

    所以,排除其他器質性因素,家長對孩子的精細化照顧(不光是老人的過度溺愛),這樣的家庭環境是不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良性發展的。

    撇開家長的過度溺愛,生活環境單一、孩子被忽視,這也會讓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環境成長對孩子語言發展也很重要。

    要想孩子語言發展,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說話,刺激孩子說話,讓孩子多多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觀點。

    什麼年齡做什麼樣的事,家長,尤其是溺愛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體驗和展示的機會,引導孩子去增強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要用溺愛包辦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

  • 3 # 莎莎麻麻育兒

    老人和家長過渡溺愛,首先寶寶的獨立能力得不到鍛鍊,自然獨立思考能力也得不到較好的鍛鍊。寶寶的能力是需要鍛鍊開發出來。

    另外,過度溺愛,孩子和小朋友的交流會少,會影響語言功能的鍛鍊。

  • 4 # Alexander成長記

    會!我們家孩子兩歲半的時候還不太會說話,奶奶一直說他是不是有問題,要帶他去醫院檢查,可我堅持他沒問題,只是言語發育緩慢。

    本來我不覺得家裡人多是造成他語言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直到幼兒園老師說了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有次和老師交流,老師說幼兒園裡一眼就看出哪些孩子是二胎家庭哪些是獨生子女家庭,有幾個孩子一看就是一大家子圍著的那種,比如我家還有某某、某某。我家孩子的特點是,要喝水直接和老師說水,穿衣什麼直接我不會,那種理所當然的,雖然每次都會謝謝,但不會主動去做事,都靠老師靠阿姨。還有兩個小女孩特點是遇到事情就哭鼻子。但二胎家庭則不同,孩子不太會惹事,特別會有競爭意識,會主動幫助老師和同學。

    想想這就對了,我家孩子平時要什麼,一句話還沒說完整,老人就端在他面前了。很多時候,他想表達什麼講個故事,奶奶就搶在他前面幫他把話說完整了。時間久了,缺乏了語言上的表達和訓練。

    尤其小時候我們家是一個孩子,八個大人對著他,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老太太阿太,圍著他一個人轉。他一張小嘴還沒開,幾張嘴就替他說完了。比如他說“我想吃......”“糖醋小排吃嗎?蝦吃嗎?咖哩牛肉吃嗎?”他只要做做選擇題,失去了自己思考的機會和能力。

    有時候我也會嘗試著給他多表達的機會,但有時候,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糾正的,寡不敵眾啊,誰讓大家都寵他愛他呢。

  • 5 # 月亮老師育兒經

    是會有影響的。

    我之前接觸過一個幼兒,名字叫天天,是家裡的獨生子,集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萬千寵愛與一身。

    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全家人出動送他來上學。可是不到一個星期,天天在幼兒園就待不下去了,他在班裡不愛說話,幾乎不和其它小朋友說話。其它小朋友有什麼需求都會直接跟老師說,例如要去喝水,要去上廁所。但是天天不會說,又一次尿急,不知道跟老師說,直接尿在了褲子上。

    後來老師跟他媽媽進行接觸,媽媽帶著天天去醫院檢查了,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後來全家人反思才知道,原來是平常家裡人對天天太溺愛了,不需要他開口說話,他的任何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他在家裡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奶奶就知道他需要什麼,這導致了天天的動力和壓力越來越小,不需要語言的表達, 自己的需求就能得到滿足。

    專家分析,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對孩子的照顧太無微不至了,這種過度的溺愛,會導致幼兒語言發育的遲緩,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

  • 6 # y封塵

    影響獨立能力是肯定的,但是在語言上應該不影響吧!

    按照我們這邊說法,老人帶孩子,孩子一般開口早,因為,老人沒事幹就不停的在孩子面前說話。我身邊就有一例,奶奶帶孩子,經常把孩子帶到老人群裡,這個說幾句,那個說幾句,孩子開口特別早,一歲半就說話很流利了!所以我認為語言能力跟溺愛沒多大關係,溺愛也不至於不讓孩子開口吧!

  • 7 # 動媽育兒

    真正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不說家人和老人的過度溺愛,而是家長或老人忽視孩子的語言能力及生活中言語的參與。

    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發育階段性特點如下:

    0-6個月:語言感知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家長要多和寶寶說話,寶寶才能自發的發出一些聲音,並有音調、音量和發音長短的不同,而且能夠開始慢慢地理解語言符號的意義。

    如果家長和老人溺愛孩子,但是仍然重視對孩子對說話,這對孩子的語言能力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7-10個月:語言理解階段

    在這個階段開始有形體語言,如拍手歡迎和擺手再見。而且,如果寶寶在這個階段可以得到正常的語言環境刺激,就能夠理解家長們的日常語言。此時叫他們的名字會有反應。經過訓練能夠知道大人說的“可以”和“不許”的含義,並且能夠發出很多清晰的聲音,但一般都是無意識的發音。

    11-18個月:語言表達階段

    寶寶的語言發育會有著飛躍性的進步。他們好像突然就明白家長說的每句話。家長說找不到什麼東西,他們就會幫忙找;家長說要帶著他們做什麼,他們就會自己找出自己的衣服和鞋子。

    在16個月左右,在寶寶們可能會開始主動和模仿發音。而且可以開始學習試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總之,如果家長或者老人只是溺愛孩子,但是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階段特點有所瞭解,而且也遵循了這些特點並不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當然,如果,家長希望孩子的語言發育更為順利,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給予寶寶更多的幫助和配合:

    時刻和寶寶交流,讓寶寶處在語言環境中,而且所用的詞句應該是常用語。不要說太多的兒話或者重複寶寶錯誤的語言。教寶寶說話的人必須發音標準(這裡要注意的是:方言不屬於發音不標準)。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多反覆訓練幾次,寶寶就知道用語言表達的意思)。多鼓勵和表揚寶寶,樹立寶寶講話的自信心。(在寶寶說話表達意思的初期會經常出現一些小錯誤,家長不要總對寶寶的發音進行否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魂之刃口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