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莞周邊遊
-
2 # 小鐸講事
歷山大一世對內推行改革,試圖透過改革來改善人民的生活,在俄羅斯歷史上非常的有名,特別是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成就。
-
3 # 洛基之怒
歐洲各國王室當時在以俄國為首的帝制國家支援下相繼復辟,俄國成為了“歐洲憲兵”,俄軍開進巴黎,沙皇威望達到頂峰,俄國軍人東至北美,西至巴黎,南到高加索波斯西線,同時南極探險取得很大成果
同時俄國他的領導下可以說是達到了頂峰,除了對法作戰、還佔領了波蘭、芬蘭並在俄土戰爭中取得成功,在北美利用俄美公司積極開拓殖民地活動,同時俄國東方探險家開始向遠東庫頁島等地滲透,在伊萬—克魯森施滕和法比安—別林斯高晉帶領下俄國又在南極和環球旅行探險中取得了進展,葉爾莫洛夫等人在高加索攻略也取得不俗成果,同時對內重用斯佩蘭斯基實行改革,同時湧現了以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和米哈伊爾—巴克萊等為代表的俄國名將
但是隨著歐洲工業革命開始,俄國也在亞歷山大一世時期達到頂峰也開始衰敗,亞歷山大一世錯過了這個階段當然他也無可奈何
-
4 # Muandkamu
法國大革命波及歐洲,拿破崙大軍又勢不可擋,各國君主都誠惶誠恐,只有俄國頂住了,穩住了反法同盟的陣腳,在勝利後又積極恢復舊秩序,在歐洲貴族,王室圈中的形象和威望自是不用說了,各種讚美奉承的話也就跟著都來了。
-
5 # 一老沈一
(亞歷山大一世)
恕我孤陋,真的不知道歐洲人什麼時候把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奉為“神聖王”的。不是沒查資料,在國內的一本“編著”的俄國簡史上看到了這個說法,但好像靠不大住——權威的西方百科全書、歷史著作、個人傳記裡都沒有相關記載。其實,即便在當時,歐洲人對亞歷山大一世的內心感受也十分複雜——既懷有對他帶領聯軍打敗拿破崙的感激,又從來不是發自內真心實意地擁戴他;如果從亞歷山大一世的歷史作用來看,更大成分上,倒是一個把時代車輪使勁兒往後拉的主兒。
亞歷山大一世是否參與了刺殺生父而奪得皇位是個謎。亞歷山大一世,俄國皇帝,1777-1825,1801-1825在位。
亞歷山大的祖母,是俄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這位祖母從小把他接到身邊親自撫育,準備培養他做自己的接班人。1796年,葉卡捷琳娜突然去世。儘管亞歷山大知道祖母留有宣佈他為繼承人的詔書,但是不敢釋出。於是,他的父親帕維爾就成了沙皇保羅一世。 (保羅一世)
亞歷山大的這個父親,據國外書籍說,有點兒“瘋癲”,當沙皇后暴虐無道。1801年3月23日晚,一幫醉酒的俄國軍官,拿著要求保羅一世退位的檔案找到保羅,要求他簽字。 在被拒絕後,狂怒的軍官用圍巾套住了保羅的脖子,勒死了他。 這件事,西方有說是亞歷山大策劃的;也有說他至少知情的。 但不管真相如何,亞歷山大在彼得堡聖麥克爾宮見到這些軍官後,登基成為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的內政外交。亞歷山大登基後,在內政方面——
組成了一個包括他在內的6人樞密委員會;創立內閣制;建立各型別的學校,其中有三所大學。
當時的俄國,在歐洲是比較落後的,最大的問題,是仍然存在農奴制度。亞歷山大受過很好的教育,他的老師反覆向他介紹過伏爾泰、盧梭等啟蒙思想家。所以,他對阻礙俄國進步的病根兒是很清楚的。但是,幾乎所有西方的相關書籍都談到,亞歷山大沒有廢除農奴制度的勇氣。這是他內政方面的最大敗筆。 亞歷山大把他在位時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外交,包括對外打仗——
他“繼位”之後,立即批准了被他爹毀掉的“俄英聯盟”;他與普魯士簽訂友好條約;他試圖組建各種聯盟,最後形成歐洲聯盟。當然,外交中花費他最多時間和精力的,是和拿破崙周旋,還包括打仗。
亞歷山大確實在打仗中出盡了風頭。當時的歐洲,有三大強國——法國、俄國和海上霸主英國。 1798年開始,英國海軍就不斷痛擊拿破崙的艦隊。到了1805年,英國尼爾森將軍乾脆一舉把法國海軍徹底打垮。這迫使拿破崙只能在陸地上施展拳腳,他把俄國一望無際的平原作為了侵佔的主要目標。
亞歷山大加入了普魯士、英國、奧地利的行列,發誓要打敗拿破崙。不過他的軍事才能有限,五次被拿破崙打敗。1812年,亞歷山大再次向拿破崙挑戰。結果,兩個月後,反而是拿破崙攻陷了聖城莫斯科。 事情的後續發展一般都知道了,俄華人說法華人燒了莫斯科,法國和別的國家的人說是俄華人自己放的火——實情是誰也脫不了干係,但主謀是俄國的莫斯科軍政總督羅斯托普金。大火燒了4天4夜,法國軍隊潰敗了。庫圖佐夫指揮的俄軍一路追殺,取得大勝。
1814年3月,亞歷山大耀武揚威地進入巴黎,拿破崙宣佈退位。亞歷山大成為歐洲最有權勢的君主。 1815年,拿破崙曾經試圖東山再起,在滑鐵盧被徹底打敗,本人被流放到了聖赫勒納島。
維也納會議和神聖聯盟。1814年秋,亞歷山大倡議召開了維也納會議,是有史以來參加的歐洲君主最多的。 這個會議的主要成果是“神聖聯盟”,從此在歐洲,警察的地位得到了高度提升,誰要是敢對某個官方旨意進行批評,誰就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警察成了國家中最顯赫的人物。 (維也納會議)
亞歷山大本想成為歐洲的共主,實際上,這次會議的主角有三個——原法國奧頓主教塔列朗、代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利益的梅特涅、亞歷山大。
第一個主角,是塔列朗。他聰明地意識到同盟中分成了兩個敵對陣營——一方是想吞併波蘭的俄國和想吞併薩克森的普魯士;另一方是想竭力阻止俄國和普魯士吞併行動的奧地利和英國。塔列朗靠他高超的技巧,讓雙方互相惡鬥,使自己的國家法國免受曾遭受法國凌辱10年的歐洲各國的報復。
另一個主角,是奧地利的首相梅特涅。他是哈布斯堡王室外交政策的領袖。他極力維護舊秩序,反對法國革命和一切革命。後來,他在1848年的革命浪潮中,發現自己成了歐洲最招人恨的人。
亞歷山大,據說是在塔列朗、梅特涅等人的建議下,才提出建立一個“神聖聯盟”的。他不知道,給他提這個建議的人,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不要過多插手國際事務。建議者依照《聖經》,給亞歷山大描繪了一幅美好的世界圖景,而且,也並不妨礙他對波蘭的吞併。他欣然接受了——不論在智力還是在外交經驗上,他都玩兒不過那幾個老謀深算的建議者——不少西方學者這樣評判。 “神聖聯盟”背後有五國的強大軍隊做後盾。當意大利和西班牙爆發一系列反對專制制度的起義時,“神聖聯盟”進行了血腥的鎮壓。甚至在希臘人民起來反對土耳其暴政的時候,亞歷山大也拒絕支援信仰同一宗教的希臘人民。
這次會議後,亞歷山大交由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公爵處理歐洲事務,他自己返回了俄國。
西方學者說,神聖聯盟之後,歐洲進入了一個“大反動的時期”,幾乎涉及到了各個國家,具體不再細說。
總結一下——亞歷山大在抗擊拿破崙的衛國戰爭中,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在後來打敗拿破崙的歐洲戰事中,也出力很大;歐洲君主,一方面對他很感激,另一方面又對他處處防範,不願意讓他成為歐洲的新霸主,這裡面有各國王室貴族利益的根本性原因,也有基督教和東正教分歧的原因;亞歷山大曾在歐洲受到歡迎,包括保皇黨們唱的各種各樣的讚歌,但應該沒有把亞歷山大歌頌為“神聖王”的情況——在西方,擁戴為王,必受其統轄,這是各國的王公貴族都不會幹的。
1825年11月19日,亞歷山大在克里米亞視察期間感染肺炎或瘧疾,卒於旅途。 參考資料:《神秘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法國亨利.特羅亞煮;《不列顛百科全書》第8卷;《講述歷史的故事》,美國房龍。
-
6 # 茶亭浪子
中國有句古話,無功不受祿。
一直以來,西歐諸國看待沙俄,就像我們中國看待周邊少數民族,稱呼他們東夷西戎北狄。俄羅斯主體民族斯拉夫人,用英文就是slave,也就是說俄羅斯人被西歐人稱為奴隸。
怎麼俄羅斯人地位突然提高了,原來俄羅斯人確實幹了了不得的大事。
1812--1848年,俄羅斯人的高光時刻。
法國大革命之後,拿破崙竊取勝利果實,加冕法蘭西帝國皇帝,率領法軍橫掃歐洲各國,顛覆歐洲封建皇權,傳播民主革命思想。
由於法國海軍不行,無法征服英國。不得已,拿破崙決定統一歐洲大陸,執行大陸封鎖政策,斷絕與英國的文化、貿易往來,從而使英國屈服。
到1812年,歐洲其它各國,基本被法國征服,執行法國的大陸封鎖政策。唯獨沙俄身軀龐大,拒絕與法國合作。
1812年,拿破崙集結60萬大軍,入侵俄羅斯。俄羅斯人以空間換取時間,同時堅壁清野,等到俄國嚴寒到來,一舉擊潰補給困難的法軍。
最後,亞歷山大一世率領俄軍進入巴黎,幫助歐洲各國王室恢復統治,驅逐革命運動。從而,被歐洲各國封建統治者以及天主教會稱為神聖王。
捎帶說,1848年歐洲各國反封建革命,又是沙俄幫助鎮壓革命,恢復歐洲封建統治,成為歐洲憲兵。
1812年--1848年,可以說沙俄最為高光的時刻。
回覆列表
因為亞歷山大一世於拿破崙戰爭中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一世復興歐洲各國王室,因此被歐洲各國和俄羅斯人民尊為神聖王、歐洲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