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代牧益州閻文平
-
2 # 君山話史
就軍事能力而言,我認為段熲不僅是東漢時代最出色的戰將,也可列入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名將之列。
大家知道,東漢羌亂持續了一百多年,直到段熲之手才終結,從某種程度上說,段熲可以說是羌戰的終極悍將。我簡單說說段熲在羌戰中的表現。
公元159年,塞外的燒當、燒何、當煎、勒姐等八羌部落,聯合發動對隴西、金城的進攻。時任護羌校尉的段熲是東漢晚期最傑出的將領,富於兵略。在他的反擊下,羌軍陣亡二千餘人,被俘一萬多人。不甘心失敗的羌人捲土重來,派一支奇兵星夜偷襲漢營。段熲盡現悍勇本色,命令士兵下馬迎戰,從夜晚戰到中午,殺得刀折矢盡,羌人終於不敵,引軍退去。段熲窮追不捨,且行且戰,不分晝夜地發動進攻,他不攜帶任何軍糧,餓了便宰殺馬匹吃,渴了就吞雪咽冰。憑藉這種堅忍的意志力,段熲追擊四十餘日,出邊塞二千餘里,殲滅羌軍五千餘人。緊接著,他進攻石城,殺一千六百餘人;破白石山,殺俘三千餘人。
公元164年冬,他率一萬餘人對當煎羌發動進攻,殺死酋豪以下四千餘人。第二年春天,攻打勒姐部落,殺四百餘人,降二千餘人。與勒姐羌戰事剛結束,段熲不等軍隊休整,便發動對湟中當煎羌的打擊。首戰失利,反被羌人圍困三天三夜。段熲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地穿越封鎖線,從外圍發動強攻,終於大破羌軍,殺數千人。當煎羌被迫撤退,段熲一路窮追猛打,輾轉于山谷之間,從夏季打到秋季,沒有一天不作戰。經過數月追剿,羌人飢困逃散,竄入武威。
桓帝延熹十年(公元167年),羌戰擴大到東部,西河、北地、定安、上郡一帶的羌人,基本上已漢化,又稱為東羌,加入反叛之列。東羌叛亂訊息傳來,西羌當煎羌再度起兵。當煎羌四千餘人謀攻武威郡,段熲馬不停蹄,率部疾進至鸞鳥,遮擊當煎羌,殺三千餘人,斬其酋豪。至此,當煎羌一蹶不振,西羌戰事告一段落。
與西羌相比,東羌的威脅更大。
靈帝永康二年(公元168年),段熲率一萬精銳出彭陽,奇襲高平,與先零羌決戰於逢義山。先零羌人多勢眾,率先發動攻勢。段熲沉著冷靜,命令長矛手排為三列,將強弩兵夾在其中,騎兵掩護左、右兩翼,迎戰先零羌軍。羌軍大敗,被殺八千餘人,二十八萬頭牲畜盡落入段熲之手。
這次輝煌的勝利奠定勝利的基礎。夏季,段熲深入作戰,從橋門谷一路追擊到走馬水畔,取得一連串的勝利。段熲接到情報,在奢延澤一帶發現先零羌的蹤跡,他立即率輕騎兵日夜兼程,以一日二百餘里的行軍速度趕到戰場,於清晨發起進攻。羌人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餘眾逃到落川,才重新收攏部隊。
段熲兵分兩路,由騎司馬田晏率五千人從東面發動攻擊,以假司馬夏育率二千人從西面發動攻擊。羌軍派出六七千人迎戰田晏,吃了敗仗,潰不成軍,向令鮮水撤退。段熲火速推進到令鮮水畔,此時將士已十分疲憊,飢渴交加,段熲下令軍隊不得休息,擺好進攻的陣型,一鼓作氣,再次突擊羌人。羌人又遭敗績,只得繼續逃竄。
經過短暫休整,段熲繼續清剿,羌人被迫退向靈武谷地。段熲身披鎧甲,率先攀登山地,士兵們無人敢落後,這近乎魔鬼般的超強度的軍事行動,打造出一支鋼鐵般的軍隊。羌人再度被擊敗,落荒而逃。段熲率眾軍士追了三天三夜,所有人腳下都起水泡,以勇悍著稱的羌人總算見識如此不要命的漢軍將領。羌人屢戰屢敗,撤到漢陽穀地。
東羌殘餘力量駐屯於凡亭山,段熲以田晏、夏育為先鋒,率五千人馬推進到山下。羌人傾巢而出,田晏率軍沉著應戰,終於大破羌軍。羌軍戰敗,向東逃到射虎谷。羌人以重兵把守住山谷中重要的進出口,嚴陣以待。段熲偵察地形後,派一千人砍伐樹木,結為柵欄,構建一條長四十里、寬二十步的封鎖線。同時派田晏、夏育率七千久經沙場的精銳部隊,乘天黑之際,在射虎谷西側,銜枚登山。
田晏、夏育攀上山嶺,安營紮寨,挖掘壕溝,構築防禦工事,這裡距離羌人大本營僅有一里之遙。田晏得手之後,段熲再派司馬張愷領三千人,從東面攀登。羌人終於發現漢軍蹤跡,向田晏、夏育的部隊直撲過來。段熲從正面發動攻擊,田晏、夏育從西側,張愷從東側鉗擊羌軍。儘管羌人英勇奮戰,仍被打得大敗。段熲構建的封鎖線起到重要作用,遲滯羌人撤逃的速度,他們漫無目的地向深山窮谷中潰逃。段熲根本就不想讓這些羌人有活路,戰爭最後成為一場屠殺,羌人剩餘的一萬九千人,全部被殺,東羌戰爭就此結束。
在平東羌之戰中,羌軍被殺達三萬八千人,而段熲軍團的陣亡人數僅僅四百餘人。在冷兵器作戰時代,這不能不說是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績。
段熲這麼牛的將領,這麼牛的戰績,為什麼似乎知名度不高呢?這是有原因的。
其一,段熲指揮的平羌之戰,牽涉到複雜的民族問題。
羌與漢的矛盾同樣非常複雜,既有種族間的矛盾,亦有經濟上的衝突及以政治上的矛盾,這使得東漢時代的羌戰背景極為複雜。兩大民族在長期戰爭又播下的仇恨種子,故而只要有風吹草動,羌亂便興起。我們從史料上看,羌亂與東漢吏治敗壞有很大關係,惡官吏的高壓政策,往往是羌亂的原因。對於這樣背景複雜的民族戰爭產生的名將,正史都比較小心謹慎,不做過分的宣傳。
其二,段熲的高壓鐵血政策,與中國政治宣揚的仁義傳統有背離。
在對待東羌問題上,東漢內部有兩種不同意見。皇甫規與張奐主張招撫,段熲主張採取高壓手段。漢桓帝下詔徵求段熲的意見:“先零東羌造惡反逆,皇甫規、張奐手握強兵,卻不能及時平定,朕想讓你移兵東討先零羌,不知是否合適?你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戰略戰術。”
段熲上書道:“皇甫規、張奐以為招降的方法,可以坐制強敵,而臣以為羌人狼子野心,難以用恩德收降。雖然羌人在勢困之時會投降,但等我們大軍一去,便重起反叛之心。對付他們的辦法,只有以長矛挾肋、白刃加頸。以臣之見,必須要一勞永逸地解決羌人反覆的問題。”
在段熲平定東羌即將大功告成。張奐上書朝廷,認為應該對羌人施予恩信,力主招撫。考慮到東羌叛軍主力基本被殲,朝廷傾向於張奐的意見,招撫東羌餘部。然而,段熲決心利用“軍不內御”的指令,將戰爭進行到底,把東羌殘餘殺個精光。
第三,在政治上,段熲人品有問題。
從軍事才能看,段熲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天才,一代名將,可是他的人品有些問題。他逮捕了一千多名太學生,這成為他洗不去的一個汙點。
公元169年,宦官集團發動“黨錮之獄”,令清流黨人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名士郭林宗曾經嘆道:“詩云,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漢室滅矣。”
三年後的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被軟禁在南宮的竇太后鬱鬱而終。曹節、王甫等宦官,居然把太后的屍體拉到市場上示眾。不久後,在皇宮朱雀門外,貼了一條反動標語,寫道:“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公卿皆尸位苟祿,莫敢忠言,天下當大亂。”這條反動標語竟然出現在皇宮大門,曹節大怒,指示司隸校尉段熲緝查此事。段熲在朝中巴結宦官,還在黨錮之亂中充當打手,他承宦官的旨意,把目標鎖定在太學生身上,竟然抓捕一千多名太學生。可是最後也沒查出到究是誰寫的,只得不了了之了。
段熲的政治立場,是站在清流集團的對立面,與無惡不做的宦官集團同流合汙,故而史書也不願過分渲染他的戰績。
-
3 # 文說三國
三國荀彧那麼厲害,西漢張騫建萬世功績,為何很多人不知道,連名字都念不出。
張良又為什麼沒有諸葛亮名氣大, 和尚為什麼經常出國 道士只待深山?
無非兩點,他們名字不太好,用了生僻字,不能怪取名的,只怪國學退化了。
第二點,出名的這些還有個特點,有IP,會包裝炒作。
-
4 # 靈石蘊
其實老段歷史中名氣並不低,人家是大唐武廟供奉的古今六十四將之一,牌位名:太尉新豐侯段熲,和范蠡、孫臏、關羽等六十三人齊名;文學典故中,也有說他的,有個成語叫折節向學,我們經常用浪子回頭金不換,來勸人悔改,或者夸人洗心革面,這個金不換原型就是段熲……漢書記載:熲少便習弓馬,尚遊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大唐之後重文輕武,而作為武將,段熲也並非十全十美,漢朝黨錮之禍,老段是直接參與者,還站在宦官那邊,逮了鬧事的太學生一千名……有道是文筆如刀,得罪了文人集團,還想有好名聲?
當然,話說回來,中華上下五千年英雄輩出,名臣悍將英雄豪傑,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個人能力有限,也是沒辦法去一一牢記的
作為中華底蘊
-
5 # 浪淘天空
段熲依附宦官集團,這是世家大族還是讀書人都非常不齒的團體,這個團體的人,有什麼功勞也被抹殺掉了。歷史上的話語權掌握在文人士大夫手裡,宦官陣營裡的人,好人也會被寫成壞人,再大的功勞也會被抹殺掉。
回覆列表
教科書沒宣傳,成語故事類小人書沒他,以他所處的時代為題材的小說沒火,這樣他火的辦法大概只剩下靠真歷史愛好者的挖掘或網文炒作了,其實還有一種途徑,但涉及少數民族的題材,拍成影視劇怕有些困難。
人在當時威名赫赫,但千百年後被人遺忘也是尋常事。
竇憲大破北匈奴,勒石燕然,可在我小時候看的成語故事裡,竇憲是外戚亂政的反面角色,百科全書對他的描述也是類似“外戚亂政,擊破北匈奴後威名更盛”的內容,不能說沒提他的功勞,但卻成了對他亂政的背景的描述,側重點仍然在亂政上。
段熲和竇憲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因獲罪而不得善終,這或許也導致他不被後世宣傳。武功赫赫如吳起、韓信、彭越、周亞夫、鄧艾、關羽、張飛、慕容紹宗、王僧辯、賀若弼、史萬歲、王孝傑等,都因為不得善終,在北宋初年經過開會討論被移出武廟,段熲也在這一批內(白起更早就因為殺降被宋太祖親自下令拿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