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小咖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階段,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父母,我們要正確對待處於叛逆期的孩子,要適當的引導,積極對待,多些關愛少些批評,多以孩子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的行為,幫助孩子儘快渡過叛逆期。

    多些理解,多些關懷,放下家長威嚴的架子,多與孩子交流,互相交心,分享自己作為過來人處於叛逆期的一些經驗與教訓,讓孩子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理解與關愛,感受到重視與尊重。這樣做的話,孩子與家長會一起成長,收穫的不再是對抗而是滿滿的理解與愛。

  • 2 # E燈大師

    基本是這樣子的,但也不完全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幾個階段都會產生叛逆心理,有些是教育方法,也有些是心理發育的表現,也有是社會環境的影響。

    孩子最早的叛逆期是在三歲左右,就是幼兒園前後。此時,你會突然發現,原來聽話的孩子,不再說啥就是啥了,經常對著你幹,不讓要啥偏要啥。這時大部分是孩子對世界是事物有了模糊的認知,並逐漸有了一些物權意識,有些東西你不給他偏要,你不讓做他偏做,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表現。這個階段也很容易過去,一旦進了幼兒園,確立了老師的權威意識,從老師的教導中,慢慢知道對錯,就會結束叛逆,也有些孩子開竅比較晚,這個階段會稍微延長些,都是很正常的。

    進入青春期的叛逆,多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用自己不太成熟的價值去對抗父母的強烈表現。這時父母講什麼都不太有作用,必須找一個他內心認為的權威,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叛逆期並不是固定的,很多階段都有可能,誠如問題中所說教育與培養方法的確重要,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樹立權威,父母老師等,老祖宗留下的經典文化很不錯,多讀一些像《弟子規》之類的古典,還是很好的!

  • 3 # 婚姻情感語錄

    叛逆,並不單純是孩子對於家長的對抗情緒。

    我們要搞清楚叛逆期是什麼時候,叛逆期的孩子孩怎麼管?今天就來跟大家總結下

    孩子的3次叛逆期

    1.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面前加“不”字來回應。

    2.七-九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她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了,激勵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3十二-十五青春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怎麼管教3個叛逆期的孩子

    1.兩歲:父母切記不要太民主,讓孩子做選擇題,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2.七歲:信任孩子,客觀看待孩子頂嘴,謹慎評價孩子。

    3.十二歲:父母要儘量少的干預孩子,儘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可以定時和孩子交心,在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話少而精。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援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我是育兒菌,教您正確育兒經!

  • 4 # 遠大小狀元

    其實,叛逆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叛逆也不是青春期的專屬標籤。但是隻有孩子會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在這個階段都會產生很多的問題

    孩子之所以會叛逆,是有很多的因素的,不止是孩子對教育與培養方式不正確、對父母的行為或者觀念不認同所產生的對抗情緒,還有心理、生理上的發育發展;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成型與父母灌輸的觀念的衝突;內心力量的覺醒都會致使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和心理

    1、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叛逆期都有很大的成見

    通常我們說的叛逆期,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基本上大部分孩子的叛逆期都會有驚人一致的表現。

    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立刻玩遊戲,不寫作業;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有道理,處處跟家長對著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

    任何家長都是習慣乖巧聽話,溫順可愛的孩子,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糾正青春期的叛逆似乎並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但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直接買個機器人回來呢?還要生孩子幹啥?

    思想是最寶貴的寶藏,一個沒有獨立思想,只會唯命是從的人,一定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叛逆期

    2、正確瞭解青春期

    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三次叛逆期,其中一次叛逆期在2.5~3歲期間,第二次叛逆期會在7~9歲之間,第三次叛逆期會在孩子的12~15歲之間。相信其他答主已經科普過了,我這裡就不展開詳細說明了

    3、叛逆是什麼?

    叛逆是高高在上的成人對孩子輕視的一種定義

    其實,叛逆期首先來自孩子一系列的表現,給爸媽帶來的困惑,從而引發了焦慮、失望和無奈的情緒,最後爸媽對此下了一個定義:叛逆期。

    也就是說,其實所謂的叛逆期,都是家長或者專家給孩子這一個時期的反常行為下的一個定義。

    當我們定義叛逆期的時候,我們都會下意識有一個判斷:這孩子這些表現是叛逆的行為

    然而這些表現只是與之前的行為不同,家長才會覺得反常,但是細心點,你會發現,這隻作為一個人的基礎情況下,非常正常的行為,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只不過是當問題發展到爸媽無可奈何,不知道怎麼面對的時候,我們才會認為他的“叛逆期”到了,這些只是叛逆的行為,需要家長強行糾正。

    從根本上去看,叛逆期也並沒有什麼特定的表現。如果有的話,也只是意識探索錯誤的極端惡化。

    4、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是被父母“鎮壓”的後果

    第一次叛逆期來到的時候,爸媽從精力上,能力上,意志上,可以說完全有能力解決。

    通常來說,家長都不會太在意,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我們要麼拒絕他同時哄著,實在忍受不了,就教訓他,但是孩子會根據我們的反應得出自己的理解和結論:我的人生是由別人決定的

    第二次叛逆期,爸媽通常會比較困惑,孩子此時的不良表現和無理要求出現的時候,爸媽通常的處理方式是講各種道理來應付孩子的各種要求願望。此時孩子也得出了一個結論:我的所有願望,必須全部合理才有機會被實現

    第三次叛逆期到來的時候,孩子已經處於青春期了,這個時期爸媽普遍會比較迷茫,因為孩子基本上不會再主動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去行動,所以爸媽之所以會知道,也是在孩子出了事情以後才知道的,往往都是為時已晚。

    雖然家長都會事先告誡孩子,什麼不能做,什麼不能碰,孩子也會說:我知道啦,我知道啦,但是最後還是我行我素,於是大人就會開始抱怨孩子不守承諾,不講道理。然後就會被爸媽強行鎮壓。

    孩子在這次叛逆期也會受到一個結論:在現實面前,我太渺小了

    當人認為自己渺小的時候,他就會變得沒有自信,他遇事的時候更願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不是自己主動去承擔責任。

    所以要想解決叛逆期的困惑,我們首先得正確認識叛逆期

    5、叛逆期=探索期

    孩子為什麼要叛逆呢?因為孩子渴望被承認的世界認同,渴望透過叛逆的行為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了。

    孩子從來都是獨立的個體,只不過他需要我們的撫養和監督

    所以,對於13-15歲的孩子來說,已經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也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有權利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做決定

    只不過,在他擁有的資源和生活技能不全的情況下,作為家長當然也有權利滿足他或者拒絕他,但不管是滿足或者接受他的,我們都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需要為此付出努力。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把叛逆期換成稱號:探索期。

    我的世界有什麼?我可以得到什麼?我可以怎麼做?

    當我們爸爸叛逆期的名義一換,問題明顯就豁然開朗了,我們會驚訝的發現,根據這些探索目的,家長可以找到很多的解決辦法,找到很多的方向,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會一棍子打死孩子的所有夢想。

    而孩子也逐漸變得自信、Sunny、有擔當。

    雖然他們不是成熟的,但要作為成熟的人去對待,而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相,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的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如果走向歧途深淵,我們就立即趕過去,幫助、引導孩子走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恩施走高速到龍山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