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城老屋315

    非常反感反感反感!張家輝、古天樂...疲勞死徒行者沒看!看票房走勢...已經被烈火英雄死死壓得....舊人該退啦,新人不出,題材死板……港片堪憂!

  • 2 # 令狐伯光

    2019年的香港電影,從年初的《反貪風暴4》,再到暑期檔6月的《追龍2》,7月的《掃毒2》和8月的《使徒行者2》。

    這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連續四部都是警匪片,並且古天樂都已經出場四次了。

    其實,仔細看看這幾年的香港電影,尤其是香港商業大片,除了幾部魔幻古裝片,剩下全都是警匪片,整體比例只怕高達90%以上。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香港商業大片為什麼只剩下警匪片了?

    答案非常簡單,香港是一座資本程度極深的城市,香港影視圈非常遵循市場化的那一套,電影市場上什麼最賺錢,這群香港電影人也就扎堆去拍什麼電影。

    2010年過後,香港電影原本擅長的四大商業型別大片。前面三種類型大片由於拍得太多,太爛太廢,相繼被成長起來的內地觀眾拋棄過後,香港電影圈不得已只能拍警匪大片了。

    香港四大商業型別大片如何先後淪落的

    80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巔峰時代,當時香港電影的型別當然有很多。但在市場最能賺錢的電影才能商業大片,其它像王家衛,許鞍華和陳可辛的電影那是文藝片,在市場上一向不太賺錢。

    而當時香港電影數量最多,最為成熟,最能賺錢的四大商業型別大片,分別是動作片,喜劇片,古裝劇和警匪片。每個型別大片下面,又包涵不同的型別。

    像動作片成龍功夫喜劇,與李連杰的功夫片完全不同。警匪片裡有吳宇森的槍戰片,杜琪峰的黑幫片和劉偉強的《古惑仔》難道就不是警匪片了?古裝片又能分為武俠片和奇幻片,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肯定就是武俠片,但《倩女幽魂》《大話西遊》和《青蛇》你能說它們是武俠片?

    香港商業大片除了這四個大型別,還有其它的一些型別大片,但在市場賣錢就遜色四大型別不少。

    比如林正英的殭屍片,除了林正英能拿得出手很少了。哪像功夫動作片有成龍,有洪金寶,有李連杰,有甄子丹等等。

    除了殭屍片,另外賭片和恐怖片也是一樣的。

    1997年,香港正式迴歸祖國過後,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就是迅速崛起的內地了。但經過這二十多年的發展,前面三大型別大片先後衰落了。

    動作片是香港商業大片最先衰落的

    香港的功夫動作片是華語電影向全世界貢獻最大的型別,因為古裝片好歹有文化隔閡,動作片則對全世界電影產業都影響的深遠。

    但香港動作片最先衰落了,原因大概有這幾個。

    首先是成龍,李連杰,連同做幕後的袁和平,元奎,成家班等等,在世紀之交遠渡好萊塢,帶走了大半香港動作片精英,造成動作片人才的空虛。

    當時,留下來的洪金寶和甄子丹等人貢獻出了功夫片《葉問》系列,和動作片《殺破狼》系列的最後輝煌。

    當等到內地市場已經發展起來,成龍等香港電影人迴歸的時候,連同甄子丹等人都一起老了,內地電影圈又沒能培養出新的動作明星和電影型別。

    但是,相反美國好萊塢從香港動作電影那裡學到關鍵技術,結合美國最強大的電影工業,用《諜影重重》《王牌特工》,漫威超級英雄等等電影,革新定義了新時代動作電影模式。

    亞洲的南韓電影用同樣的模式走出一條路子。

    香港動作片就在內部危機和外部競爭情況下衰落了。

    喜劇片是香港商業大片第二個衰落的

    香港喜劇片衰落沒有動作片那麼折騰,基本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香港輝煌時期的喜劇電影人老了,逐漸跟不上內地市場觀眾的觀影需求。

    香港巔峰時代的大師級喜劇電影人也有很多,像黃百鳴,王晶,李力持,劉鎮偉,以及喜劇之王周星馳。

    前幾位在2010年左右,在喜劇創作上已經才思枯竭,只能反覆的炒香港電影的情懷冷飯。

    黃百鳴炒了幾年《家有喜劇》後被內地觀眾拋棄,劉鎮偉和李力持則是反覆炒自已巔峰生涯電影的冷飯,同樣先後被內地觀眾拋棄了。

    王晶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翻來覆去的炒香港電影的情懷。最典型的例子是《澳門風雲》系列,關鍵是炒得越來越難吃,內地觀眾也受夠了這一套。

    香港喜劇電影唯一例外的是周星馳,至少2010年後拍的《西遊記》兩部,還不算炒自已電影的冷飯。

    但當週星馳交出《美人魚》和《新喜劇之王》,這種炒冷飯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還能堅持多久得看下部電影。

    古裝片是香港商業大片第三個衰落的。

    其實在警匪片之前,2010年前後香港商業大片主流方向就是古裝片,尤其是奇幻魔幻古裝大片。

    中國網路上面有一個現象,但凡談到華語奇幻片,都會非常追捧8090年代的香港經典奇幻片。

    比如在特效方面還誕生了流傳頗廣的一句話:香港最好的特效都給了鄭伊健。

    中國觀眾非常貶低2010年後的華語魔幻片,彷彿這些爛片都是內地拍的,但以我對於華語電影產業粗淺的觀察。

    早期經典奇幻片是香港導演拍的,現在大量垃圾的魔幻片,從周星馳《西遊記》到鄭保瑞的《西遊記》,再到徐克《狄仁傑》和許誠毅《捉妖記》等等

    除了極個別優秀的,大多數魔幻爛片,同樣還是這幫香港導演拍的,我們不能這樣雙標不是。

    在前三個型別衰落過後,香港商業大片就只剩下警匪了。

    香港警匪片2002年的《無間道》號稱最後的救市之作,卻也成為後來香港警匪片的魔咒。

    這十年香港警匪片除杜琪峰之外,其它電影就是警察臥底上天台,反正翻來覆去的套路。

    直到2012年《寒戰》過後,2013年香港電影圈交出了《掃毒1》,2016年交出《使徒行者》;2017年的《追龍》《拆彈專家》,再加上2018年近年最成功的《無雙》等等。

    2012年後,香港電影圈交出大量的警匪片,只拍一堆電影沒什麼用。主要是這些香港警匪片,在華語電影市場先後獲得較大的成功。

    什麼才叫做較大的成功呢?它們在市場上面賺錢非常的穩定!

    2015年左右警匪片票房都是5億上下,《寒戰1》票房2億5千萬,《掃毒1》票房2億3千萬,《使徒行者1》6億,《拆彈專家》4億,《追龍》5億7千萬等等。

    尤其2017年過後,這種香港警匪片在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迎來了巔峰。

    2018年的《無雙》票房高達12億7千萬,2019年年初的《反貪風暴4》堪堪8億。《追龍2》因為口碑質量不算成功,但7月的《掃毒2》因為市場大片稀缺,票房高達12億9千萬。

    正在上映的《使徒行者2》因為香港警匪片出現太頻繁,再加遭遇到《哪吒》的狙擊不夠搶眼,但最終票房預測也有8億多。

    香港警匪大片,終於走出了2002年《無間道》的影響。雖然還遠遠談不上重回香港電影巔峰時期,但香港電影人經過十多年的摸索,確實摸索出幾種在市場上能夠成功的模式。

    這種模式不但能在市場非常非常穩定的賺錢,並且憑藉精良的製作,相當過硬的口碑質量,一掃魔幻片和喜劇片炒香港電影情懷冷飯的迅速衰落。

    香港是個資本化很深的小地方,香港電影人是個深度根植於市場的圈子,他們有鑑於此,於是開始扎堆拍攝警匪片。

    這些香港警匪片成為香港商業大片,現在與未來的主流方向。

    除了今年我們已經看過的《反貪風暴4》,6月《追龍2》,7月《掃毒2》和8月的《使徒行者2》。

    由於它們在當下內地市場的成功,相信未來肯定還會有《反貪風暴5》,《掃毒3》和《使徒行者3》。

    但在這些續集誕生之前,我們首先會先看到《拆彈專家2》,四大探長的《風再起時》,《沉默的證人》,《神探2之神探大戰》,《風林火山》,《犯罪現場》和《怒火》等等。

    香港警匪片現在和未來都會相當一段時間的出現在我們的眼球,大家想避免都避免不了!

    香港電影只拍警匪大片肯定是不行,會像古天樂一年出場無數次,早晚會弄得審美疲勞。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人的未來,其實同行林超賢已經做出了最好的示範。

  • 3 # 小番茄炒蛋

    但是他們不明白,港片的沒落和經濟中心的轉移是有聯絡的。我們可以想想,以前港片輝煌的時候是不是香港經濟還很發達的時候? 自從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城市逐漸成為經濟重心,內陸的經濟發展已遠遠壓過香港,而香港現在要做的是,如何思考與內地融合,共享發展契機,如果能再次使香港的經濟發展壓過大陸,那麼港片自然會再度回春。

    不只港片,包括一些粵語歌手都很少出專輯了,而國語樂壇才是扛把子 ,但十年前,粵語音樂怕才是風靡全球的吧。總之,香港的文化似乎已隨它的經濟一樣慢慢沒落了。

  • 4 # 揚生解史

    賭片故事己挖掘得差不多了,《澳門風雲》也許是最後的絕唱……。

    武俠片己過時……。

    功夫片成龍大哥己老,葉問系列難再有續集。功夫片票房沒人敢擔保一定有號召力……。

    《反貪風暴》、《掃毒》、《使徒行者》、《追龍》之前票房不錯,所以有續集,假設有某一部續集票房失敗,這個ip就也到頭了……。

    這也反映了香港電影的現狀:只拍賺錢的商業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角豐收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