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剛看圖說史
-
2 # 紅梁國學
項羽如果不自刎,很可能會東山再起的:
第一:楚霸王有逃生的機會,因為當時雖然被漢軍追上,但是他已經退到烏江之邊,況且烏江庭長已經把船停到河邊,他只要乘舟逃去,那必然可以脫險,因為,追來的漢軍是不可能隨身攜帶渡江裝置的,所以楚霸王必然死不了。
第二:項羽的號召力,影響力遠遠超過地痞無賴的劉邦,那如果招賢納士,大家都會搶著報名。
第三:項羽軍事素質本身就不是很低,經常創造以少勝多的戰績,只要在這次失敗中吸取教訓,東山再起指日可待。
第四:項羽慘敗,劉邦未必會乘勝追擊,因為他的內部也不是那麼好調整,他對韓信等人也不是完全的信任,這就有可能導致內部起鬨,這樣也給項羽喘息的機會,而且當時天下並不太平,外有匈奴,內還有秦朝餘黨,想統一太平並不容易,這些都是項羽的機會。
所以說,楚霸王項羽如果不自刎還是有機會東山再起。
-
3 # 古斯塔夫夫
我覺得沒有,理由如下:
1.先對比當時雙方兵力:垓下之戰時,江東僅剩兩萬兵力,而劉邦已經擁有上百萬兵力(個人覺得百萬兵力稍有誇張)劉邦統一天下已成必然趨勢。僅以兩萬兵力抵抗,豈不如螳臂擋車嗎?
2.再分析個人原因,劉邦的最大優點就是善於用人,善於聽取意見,這一點恰恰是項羽的缺點,他居功自傲,單憑這點,項羽已是註定失敗。再者,正如韓信評價項羽“婦人之仁”項羽沒有一種心狠手辣的“氣魄”,鴻門宴上,明顯對殺劉邦有所遲疑。當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親和老婆,最終還是放了。而劉邦就不一樣了,當他父親和老婆被抓,他說殺了煮了他們之後給他也嚐嚐,這種氣魄非常人所有。
3.此外,垓下之戰中,項羽身負重傷,就算渡了烏江,以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項羽就算不死精力也必定大不如前,這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是致命的缺點。
當然,或許他渡了烏江後會有許多事情會發生,這點也只能憑想象了,按正常的邏輯,應該是沒希望了。
-
4 # 金鬍子大帝
不說他能不能渡的過去,過去了又能怎麼樣?南有英布 北有韓信 西有劉邦張良彭越,想保命只能放棄江東逃去臺灣。
-
5 # 足下為何
可能性比較小,若渡烏江迅速組織防守,守住劉邦一波進攻;之後改變霸道方針,休養生息楚漢對峙,以劉邦死為契機反攻,或可贏!
-
6 # 假如一天世間晴
不可能,項羽的性格決定他的失敗,就算沒有劉邦,他的統治也不會長久,就算回到江東,這個時候天下十分之九盡歸劉邦集團,他不會有以前的號召力了,劉邦畢竟不是暴秦,有安穩的日子過,誰願意再去無謂的送死,項羽是一個軍事家,但絕對不是一個政治家,這樣的人物,是坐不了天下,但就是這樣一個失敗者,並不當誤大家的崇拜,我個人也很崇拜項羽,
-
7 # 趣談歷史King
如果項羽烏渡東江會不會東山再起?
這個問題問的好!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現劉邦已經如日中天,項羽烏渡不死還是有可能東山再起的:
①不說其他單論身為楚國名將項羽號召力組建大軍還是可以的!
②身為名將用兵與謀略基本不輸於任何人,以少勝多的戰績不再少數!後人認為項羽有勇無謀本人是不贊同的!
所以說項羽是有可能東山再起的!
-
8 # IT我喝酸奶不舔蓋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代天驕西楚霸王被迫烏江自刎,但是他本可以逃生,捲土重來,他為什麼要早早的他自結速自己的生命。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兵敗如山倒,他已經沒有了重新戰鬥的信念;或者是全軍覆沒想要重頭再來已經沒有了能夠重用的人才,因為當時亞父已死;還是愛人歌姬虞姬已經死了,戰爭的路上沒有人能夠陪伴。這些原因都有項羽的死有關。但是如果項羽過去江東了,那將會是怎樣的,歷史會不會改寫,項羽是否會打敗劉邦復興燕國,成為皇帝。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項羽的性格為人以及他的政治思想與遠見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與上限。
首先,項羽是燕國的貴族從小就學習兵法,飽讀詩書並且他力大無比武功高強。因此他在後來的戰爭中經常以少勝多,一戰成名的戰役就是當時他以四千兵力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打敗章邯帶領的十萬秦兵。這次戰役讓他名聲大噪,許多人對他都是聞風喪膽。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帶兵打仗的能手卻心胸狹窄,經常懷疑別人,對自己的亞父不例外,聽信別人的讒言不聽亞父對他的忠言規諫,與亞父之間產生了嫌隙,不再重用他。然而不聽亞父的話,帶來的後果是他終生遺憾的,因為當初沒有聽從亞父的話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而自己最終卻死在劉邦大軍的手裡。他的死還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打敗他的韓信,本來當時韓信在他軍中效力,就是因為他的性格孤傲,容不下別人,總是嫉妒他人的才能,因此韓信轉投劉邦門下。
第二,他太過於看重兒女私情,遇事不能忍有勇無謀。首先他對當時的歌姬十分疼愛,以致當時有霸王別姬的佳話。在整個征戰中他一直讓虞姬陪在他身邊,亞父多次勸戒他不要看重兒女私情,復興大業還沒成不要想著享樂,但是他還是不聽,依然我行我素,直到兵敗時虞姬還留下他身邊,最終虞姬死了,可能他的自殺是因為虞姬已死他感覺生活無趣,從這可以看出他對於兒女私情的看重。遇事不能忍在於,他在失敗之後承受不了失敗的痛苦而是選擇逃避,從他在兵敗之後選擇烏江自刎就知道,他本有東山再起,再次雄起的機會,但是他卻不能忍受敗給劉邦。有勇無謀,在於他聽信別人挑撥離間的話而不加思考,一意孤行,當初對於亞父的不重用就是他中了別人的奸計,不會去思考分析問題。
第三,他沒有政治思想,目光短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最後是被劉邦打敗的,但是當初他有機會殺了這樣一位勁敵。當時劉邦的實力還遠遠不能夠與他相提並論,在鴻門宴上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殺了劉邦當時他就是一直遲遲不肯動手,優柔寡斷,婦人之仁。他的這次放虎歸山是的劉邦一直潛伏著慢慢變強,並且他還相信劉邦會久居關中不會稱王,但是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面哄著他一邊準備著和他決一死戰。就是因為他沒有政治思想,不懂得即使消滅敵人,而是一位聽信敵人的花言巧語,等到敵人羽翼豐滿足夠強大時才明白真相,但那時已經來不及了。目光短淺是因為他在帶兵打仗時,攻陷城池,他對於投降的不管是士兵還是百姓全部坑殺,試想這樣的人怎能得民心,如何治國。
-
9 # 崑崙山的神龍
項羽如果不在烏江自刎的話,那麼他很有可能重新贏取天下。
第一、劉邦的統治並不穩定,項羽死後,劉邦的餘生也都是平叛。如果項羽不死的話,因為他的實力已經很弱小。劉邦手下的韓信、彭越等人未必會繼續和他同心攻打項羽,說不定還會暗中和他結盟,共抗劉邦。
第二、項羽在很多地方依然擁有民心,江東是他的大本營,他在那塊依然擁有數萬軍隊,齊魯等地也支援他。在項羽死後,齊魯儒家公然表示要為項王死潔,嚇得劉邦親率數十萬大軍前去征討。
第三、項羽並不是一個草包,相反他是一個軍事奇才。經過漢軍十面埋伏以後,他的心性必然受到很大改變。也許會成為一個成熟的君主。
因此,可以說,項羽能夠重新逃回江東的話,那麼,天下的局勢遠遠未定,他有很大可能重新贏取天下。
-
10 # 閱行悅行
說到這個話題,我想到了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認為,如果項羽沒有自刎於烏江,捲土重來也許還有希望,但是從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即使項羽能逃回江東,也是無力迴天了。
其一項羽精銳經垓下一役,幾乎全軍覆沒,即使項羽到了江東,能收攏一些潰兵,加上從江東重新招募的新軍,依然和劉邦兵力相差懸殊,以項羽的勇猛,軍力尚可彌補一二,最大的問題是缺少運籌帷幄的謀士,士兵糧草軍需都要重新籌集,反觀劉邦這邊人才濟濟,兵精糧足,挾勝利之師,幾乎不會給項羽時間打造一支新楚軍。
其二項羽已失民心,當時天下之大,非只有江東,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項羽入關中,坑殺投降的秦軍二十萬,劫掠秦地,猜忌自己人,人心相背很難改變了。
其三江東父老未必願意跟項羽從頭再來,八千子弟兵全軍覆沒,對江東已是個不小的打擊,不然項羽也不會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了。再次隨項羽起兵對抗劉邦,可能會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江東父老也需要掂量掂量後果。正如王安石詩中所說: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回覆列表
不能,因為在其被圍之時,江東地區守將就已經反叛,江東父老早以拋棄了他,所以就算他重回江東,恐怕也難以東山在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