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有是什麼內容?今年奧斯卡上的大熱門影片《三塊廣告牌》收穫了很多粉絲,這部電影會不會有第二部?如果有的話會是什麼內容?
8
回覆列表
  • 1 # 老張說電影

    如果過幾天在國內上映後,票房比較好,可能會有第二部。

    如果拍第二部,會拍什麼?我們普通觀眾當然沒法預測,但這一部《三塊廣告牌》也留下了一些線索。

    我覺得,順著這些線索也許可以展開第二部的故事。

    線索就從這個流竄到小鎮的混混說起。

    就是上圖這個呆瓜,他在這部電影中去小超市找過米爾德雷德(就是本片女主)的麻煩,而且,還在酒吧向同夥炫耀自己姦殺了一個少女。

    更重要的:他炫耀出的事情,有細節、有經過,不像一個人隨口胡謅的。我們知道,細節往往就是真相的佐證,從他前面的戲份,加上這個炫耀,他符合一個大反派的特徵。

    但是,新任警察局長說不是他,說他當時沒有在國內,那麼,他是怎麼知道這麼多細節的?不是他又是誰?

    (新任警察局長看著挺有陰謀的)

    更重要的,新任警察局長對他的身份閃爍其詞,他想指出這個人是一位伊拉克老兵,但又沒有明確指出來,那麼,在這個人、新任警察局長,以及軍隊之間,又存在著什麼樣的陰謀?

    (兩個鬥士帶著槍踏上了尋找的旅程)

    不管怎麼樣,我特別期待有第二部,這部電影真好。

  • 2 # 暖爐

    應該不會了。

    麥克唐納又不是國內那些電影導演,一看反響好就要弄第二部第三部,結果搞得又臭又長。

    他是一個有追求的,與商業保持一定距離的導演。甚至於,他可能會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和藝術品味犧牲掉商業的東西。

    更重要的,已有的影片已經是一個最完美的狀態了,留下了空子,這樣就有思考和多面解讀的空間,如果要把這些空間填滿,那無疑是狗尾續貂。

    從藝術角度來講不會有第二部了。

    當然,作為喜歡這部電影的影迷,我是期待第二部的。

    大家的看法怎麼樣呢?

  • 3 # 魏了了了

    應該不會有第二部了吧。米爾德里德·海耶斯失去女兒,然而女兒遇害的案件卻遲遲未曾了結,兇手依然逍遙法外。

    眼看著希望慢慢消逝,但是這位做事果決的母親,與小鎮上碌碌無為的警察之間的矛盾日漸尖銳,她借用三塊廣告牌向負責該案的警長髮起質問,在小鎮上掀起軒然,眾多人物相繼被捲入、暴力的紛爭之中。整個故事引起一系列的軒然大波,最後事件也會因不了了之而銷聲匿跡,給人的就是後續的思索和猜疑。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絕妙之處。

  • 4 # 友酷娛樂

    這個作為普通觀眾是無法預測的。不過按照電影的開放性結尾來說,拍第二部的可能性很大。

    影片故事發生在美國一座小鎮,女主人公米爾德里德的女兒慘遭姦殺,但警察卻遲遲沒能破案,她借用三塊廣告牌向負責該案件的警長髮起質問,結果使小鎮上的眾人被相繼捲入到紛爭當中。

    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位外表粗魯、強悍、暴躁,內心卻堅定堅強的母親形象。影片的故事連貫、構思精巧、表演到位,因此才可獲得多項大獎。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以暴制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學會相互尊重、友好溝通、真誠相待,許多的紛爭與矛盾就會迎刃而解。

    我們期待麥克唐納導演的《三塊廣告牌》的精彩第二部。

  • 5 # 開飛機的基姆

    就基姆君個人觀點來看,三塊廣告牌有第二部的可能性不大。三塊廣告牌的劇情是非常真實的,有些情節的確戲劇化,剛看到的時候,還有所疑慮,仔細一琢磨,是這樣。在意料之外,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

    比如基姆君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段,在醫院的時候,迪克森在醫院與被他胖揍的小哥相遇,一開始,我以為這兩人極有可能來一場大戰,拳腳相加,以為會再次爆發。

    然而,導演在這控制住了,收住了,這兩人的態度在一個圈內,沒有再次逾越,爆發。

    之前被胖揍的小哥也在此時釋然,遞給他橙汁喝,迪克森也領會到了他想要表達的情緒,看了他一眼,繼而飲下橙汁,其餘的交給演員自己,交給生活,自行發展,自行醞釀。

    同樣的場面還有好幾場。導演總會在觀眾以為要爆發的時候,收住了,剋制了。

    這樣的剋制,難能可貴。他沒有企圖顛覆生活,而是選擇了遵循了生活的本來面貌。

    雖然千川百孔,雖然每個人都會有私心,有一時的負面情緒。但這些,總有消逝的時候,人不會那麼壞,轉機在繼續。

    轉機在繼續,當觀眾以為要找到兇手,以為迪克森在酒館遇到的那個人是兇手時,又再次止住了。茫茫人海,哪能那麼快找到兇手呢?繞了一圈又再次回到了原點。

    結尾戛然而止,恰到好處,其餘的留給觀眾,留給生活。拍第二部反而不好,影響前作。

    導演已經精心構築了這整一個故事,嚴絲合縫的,將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命運走向幾乎完美地呈現給了觀眾,在該補充的地方補充,在該保留的地方保留。

    一句話,人物是那個人物,生活亦是生活。無需多言。

  • 6 # 光影豆瓣醬

    三塊廣告牌拍第二部,難道叫《四塊廣告牌》?麥克唐納估計是不會幹的。

    好吧,我承認最早在網上看到這部片子的片名,實在是沒有要看一看的想法,以為是一部講廣告界的電影,(原諒我的無知)。

    直到奧斯卡關於那部電影會拿獎的討論之後,才知道這部電影和廣告沒太大關係!廣告牌只是這部電影的一個講故事的點,是不是常被逼格高的片名影響,才讓我認為這不是一部好電影?《水形物語》《與神同行》《花園派對》《致愛梵高》你在看《三塊廣告牌》,是不是有點像,夢瑤,凡希遇到翠花的感覺。

    說了太多廢話,還是得承認這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有的人說電影需要傳遞正能量與價值觀,所以我們看到國內的許多電影按這個規定的套路,拍出來一堆屁也不是的電影。用郭德綱的話說,相聲不搞笑那就太搞笑!同理,電影不好看,就只能讓人鬱悶,傳遞個棒槌!

    人物的善惡與正邪,我們看待事物總是不自覺的用好與壞來做劃分。而當每一個人物被解剖放大的時候,善惡的邊界就開始模糊,每個人不管處於什麼角色與位置,放入社會混流,都是普通的一份子,都會有無奈與掙扎,一個抗議拆遷的釘子戶,從民眾的角度,是一個弱勢群體,從政府的角度是一個不遵從“規則”的異類,從媒體的報到是一個無賴,胃口大開的索取者,從鄰居的角度是普通人所要面對種種無奈。

    我們對於一個事物,可以無關痛癢的發表觀點,散發看客的同情。就像許多人能在網上寫一篇高逼格的文章,卻依然要面對現實中所遭受的境遇,一樣的焦頭爛額,問題重重無所適從。而電影就具備了實現我們心理活動;親者痛,仇者快的場景化表達。

    威洛比、米爾德萊德、迪克遜,三個人物,三塊廣告牌,三封遺書,三段配樂串起了《三塊廣告牌》整合故事的主線。 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憤怒與宣洩,女主人公米爾德萊德是一個絕望的母親。像一個吃了火藥的男人般迸發著無窮力量,懟天懟地懟空氣!女兒被強姦,兇手卻逍遙法外,於是米爾德萊德在案發地點附近閒置的三塊廣告牌;

    “強姦致死。”

    “依然沒有逮捕到兇手?”

    “怎麼回事,威洛比警長?”

    如此強烈又引人注目。 威洛比作為廣告牌上被控訴的警長,一個兢兢業業溫和的人,只剩下一個月生命的癌症患者,顯然是被冤枉的,隨著威洛比的自殺,三封遺書成為影響故事發展的主要脈絡。 而迪克遜一個暴躁有正義感還戀母的警察,暴打了廣告公司(負責廣告牌的)的職員,宣洩了自己的憤怒,也丟掉了自己的職業。

    在伸張自我正義的米爾德萊德做的每一件事都透著悲壯的味道,整部片子都如濃烈之酒,憤怒、荒謬、粗俗充斥其中。而兇手究竟在哪裡?觀者自己琢磨。 人性的背後每一個行為都埋藏著更多故事,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人生的荒原

    總會走到寒冬將至

    筋疲力竭

    走過的路

    野草叢生

    嘶喊被風掩蓋

    浩瀚的星輝

    告訴我

    孤寂的靈魂

    會不會被愛撫慰

    我終將埋葬在哪裡

    不會被遺忘

  • 7 # 小九讀書

    三塊廣告牌什麼鬼?我一看都沒有聽過 怎麼說搞?

    不過我去百度查一下,也大概看了下。這部電影的意義是讓我們無限的接近電影中的角色。電影的故事都是由三塊廣告牌引起的,說的是女主的女兒被強姦但兇手還逍遙法外___警長自殺____警長的迷弟的火燒廣告牌____女主火燒警局___最後警長的迷弟幫忙。

    整部電影來看導演都沒有說服觀眾的理由,他甚至沒有說服任何一個角色。現在沒有那麼多奇蹟,也沒有那麼多絕對的善惡。每個人只是在自己情景之下走向唯一的那條路,導演所做的僅僅是帶你無限接近這些角色,見證他們的遭遇目睹他們的選擇 而已...

  • 8 # PS935

    個人感覺不會有第二部。

    看過電影的人一定知道,電影以十分含蓄的方式結尾。海斯夫人和狄克森踏上了他們的"旅程"(避免劇透不想解釋太多),關於二人到達之後的決定,電影留下了懸念,這樣的結局也給了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也給了這個故事獨特的魅力。

    如果拍攝第二部,勢必會講述兩位主人公的真實行動,反而從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電影獨特的韻味。

  • 9 # 我是渣渣輝老表

    不會有第二部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能被導演“驚喜到”。臺詞粗爆髒字多,全是“發克”。好人局長自殺死,警察種族歧視毆打居民。家庭暴力,放火燒警察局等等。就是要讓你大吃一驚,不按套路。結局更是,直接聊天結束,說好要去懲罰犯人呢。導演是想告訴我們,事情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結果都不重要了還拍第二部幹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宗水草羊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