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事鬧著玩

    一山不容二虎!劉備臨終前將權力分成兩部分,諸葛亮為丞相,治理國家。李嚴領軍,永鎮白帝城。也就是說諸葛亮只有治權,沒有兵權。李嚴享有跟諸葛亮一樣的待遇也能開府!這樣的話,諸葛亮就會受到掣肘。為了集中權力,諸葛亮必須幹掉李嚴!

  • 2 # 2許雲輝

    諸葛亮廢棄李嚴,是因為後者不顧大局、權慾薰心。

    劉備一直把文武全才的李嚴憑當政壇新秀著意培養,白帝城託孤時令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成為蜀國三號人物。但李嚴因受命“留鎮永安”把守國門,遊離於權力中心外。

    諸葛亮伐魏前,欲調李嚴鎮漢中以解後顧之憂,李嚴不僅藉故推諉,還伸手要地盤,後又慫恿諸葛亮受九錫。諸葛亮為大局隱忍不發,李嚴變本加厲伸手要權,終於遂願。

    公元231年春,諸葛亮兵出祁山,李嚴督運糧草不力,派人叫諸葛亮退軍,致使此次北伐無功而返。事後,李嚴又捏造事實惡人先告狀,被揭穿後叩頭認罪,遭到諸葛亮上表彈劾。

    李嚴被削職為民流放梓潼郡後,時刻盼望被重新起用。公元234年,聞諸葛亮病逝,李嚴憂憤發病而死。

    所以,諸葛亮廢黜李嚴的原因,在於李嚴權慾薰心,另搞一套。(詳情可百度刊發於《百家講壇.紅版》之拙作《李嚴: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 3 # 明離子

    李嚴完全是咎由自取!格局小,自私,心中只有小家而無大家,是李嚴最終被削職為民的最主要原因。

    本是劉表麾下將領,更早入川

    李嚴本來是荊州劉表麾下將領,是一個非常有才幹的人,曹操入主荊州,李嚴便西逃入川了。

    所有,李嚴是比劉備集團更早進入西川的人,因此被劃歸為西川本土派。

    李嚴得到了劉璋的重用,讓其做成都縣令,不久劉備軍入川,李嚴在綿竹一帶進行抵抗。

    但很快就投降了。

    投降後的李嚴,很快被劉備相中。益州常年在劉璋治下,軍政廢弛,急需一部強有力的法律進行約束,於是李嚴和諸葛亮、法正等人,在劉備的授意下,制定了《蜀科》。

    李嚴的才能也不僅僅如此,蜀地山川眾多,賊寇眾多,馬秦、高勝等人起兵反叛,劉備派李嚴出兵平定,不久凱旋。劉備看出了李嚴的軍事才能,加封他為輔漢將軍。

    性格孤傲,卻被劉備選為託孤重臣之一

    說完了李嚴的才幹,就要說說他的性格,歷史評價他性格孤傲。

    實時也是如此,他曾經逼迫楊洪辭職,王衝被其逼的走投無路,最後居然投降了魏國。

    但劉備依舊非常信任李嚴,在他伐吳失敗後,便將李嚴召進宮中,拜為尚書令。

    在劉備臨死前,一共有兩位託孤重臣在場,一為諸葛亮,一為李嚴。

    劉備的分工是這樣的,諸葛亮掌管內政,而李嚴則掌管軍事,帝王的制衡術。

    自私、沒擔當的個性展露無遺

    劉備死後,李嚴似乎徹底放開了自我,開始為了自己和家族謀起了利益。

    李嚴上表少主,想要組建巴州,自認巴州刺史,被諸葛亮駁回;李嚴又攛掇諸葛亮加九錫,稱王,被諸葛駁斥,從此,兩人心生間隙。

    公元230年,曹真進逼西川,諸葛亮命令都督江州防務的李嚴率領兩萬兵馬在漢中阻擊魏軍。

    但李嚴惦記著自己在江州的勢力,不願意前去,甚至還謊稱自己得到司馬懿的勸降書信,來威脅諸葛亮。

    諸葛亮大怒,但卻隱忍下來,上表少主,拜李嚴為膘騎將軍,讓他的兒子李豐接任江州都督的職位,李嚴這才肯出兵。

    這就是李嚴,一個國家危難之際只求自家富貴的自私之人。

    231年,諸葛亮出祁山北伐,李嚴負責督運糧草,正值雨季,蜀地道路艱難,後方李嚴對諸葛亮報告,說道路原因,糧草供應不上,諸葛亮無奈,只好退兵。

    諸葛亮回到成都,李嚴害怕自己督運糧草不利的事情影響自己,就對少主說糧草充足,不知丞相為何撤兵,諸葛亮大怒,將李嚴前後的書信上報劉禪,這才讓真相大白。

    李嚴因此被削職為民,流放梓潼。

    這是一個沒有擔當的人。

    234年,諸葛亮去世,李嚴得知訊息居然不久也死了,因為他一直在等諸葛亮重新啟用他,但諸葛一死,他名聲太臭,誰還會再去用他呢?

  • 4 # 沉墨I方之城

    李嚴被廢,有兩個重要的因素:諸葛亮必須廢了他;李嚴自己找死。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給年紀還小的劉禪安排了兩個輔助大臣: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劉備打的算盤精明著呢。

    劉備死前用“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話把諸葛亮給抬撐起來了,諸葛亮只能做個忠臣;同時又安排李嚴作為尚書令,同丞相諸葛亮一道輔助劉禪。

    李嚴和諸葛亮其實還算是“老鄉”,李嚴是南陽人,而諸葛亮曾經“躬耕於南陽”,李嚴真正發跡卻是在益州,也就是在劉璋手下當上了成都令,並且一直在益州發展、深耕,而諸葛亮卻是劉備真正意義上起家的老班底,一路從荊州發展起來的。李嚴在後來的蜀漢陣營裡屬於益州派,諸葛亮是荊州派。

    劉備臨死的時候,估計算到自己的兒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輔佐人事安排上搞了平衡,讓荊州派統軍,讓益州派領政。畢竟槍槓子掌握在荊州派手中更讓人放心,但是政權建立又是以益州為基地,讓益州派的李嚴領頭,既可以收買李嚴,又能利用李嚴在益州派的聲望,確保蜀漢政權很穩定。

    劉備考慮得周全,但是完全沒有考慮過諸葛亮的想法,諸葛亮身為丞相,又受皇帝令輔佐幼主,哪管什麼荊州派、益州派,只要蜀漢政權穩定就行,更何況他根本就不希望有人來掣肘,蜀漢本就是個小朝廷,廟很小,哪裡容得下兩個方丈。

    劉備死後,諸葛亮先是讓李嚴留守永安宮,也就是一直讓他駐守白帝城防禦東吳,他和劉禪回了成都,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後劉備時期的人事安排,這讓李嚴相當的不滿,自己好歹是昭烈皇帝制定的輔佐大臣,現在卻在戍邊,換誰心裡都不舒服。

    諸葛亮安排李嚴守永安宮,就是想廢掉李嚴,只是不想直接和李嚴撕破臉,如果李嚴隱忍不發,循規蹈矩,諸葛亮也是拿他沒辦法的,畢竟劉備的遺命在那裡,而且益州派在朝中的勢力也不弱。

    壞就壞在李嚴這人心胸狹義,始終想與諸葛亮在蜀漢朝廷中決出高低,期望能夠得到顧命大臣同等的權力,於是在朝中事務中時不時的與諸葛亮發生點摩擦。

    到了建興九年,諸葛亮出祁山進行北伐,李嚴督辦糧草,由於路途遙遠,且多日秋雨,導致糧草運輸不暢,李嚴懇請諸葛亮退兵,諸葛亮無奈退兵後,李嚴居然上奏皇帝說糧草充足,丞相撤兵貽誤戰機,這就是典型的誣告和陷害了,而且是拿國家利益以報私仇。

    李嚴高估了他在劉禪心中的位置,諸葛亮回朝後,對李嚴進行了徹底的調查,並上奏了後主劉禪,李嚴被貶為庶民,流放至江州的梓潼郡,從此他再也沒有入朝為官。

    嚴格來說,李嚴其實是個很有能力的官吏,只是由於自己過於狹隘的性格,導致了與諸葛亮無法和睦相處。其真正的根源是劉備,他留下兩個顧命大臣就種下了禍根。

  • 5 # 璽言春秋

    在白帝城同受劉備託孤重任的諸葛亮和李嚴,為何不能協力共保蜀漢猇亭之戰中,劉備率領的佔據絕對優勢的蜀漢軍隊被東吳後起之秀陸遜打的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如果不是將軍傅肜拼死斷後,如果不是陸遜的追兵被蜀漢潰軍遺棄的盔甲輜重擋住,劉備幾乎不可能逃入白帝城。

    戎馬一生的劉備忍受不了被無名之輩陸遜擊敗的事實,在又羞又惱中一病不起,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的劉備只能同時召見諸葛亮和李嚴託付後事。

    這裡不得不佩服劉備的權謀手段,他以諸葛亮為丞相,掌管行政大權,以李嚴為中都護,掌管軍事大權。如此一來,既能令諸葛亮和李嚴相互制衡,又能使二人盡心輔佐少主劉禪共保蜀漢。

    但是,在劉備去世的幾年後,諸葛亮就廢掉了同為劉備託孤重臣的李嚴,獨掌蜀漢軍政大權。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在白帝城同受劉備託孤重任的諸葛亮和李嚴,為何不能協力共保蜀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組成蜀漢的勢力都有哪些。

    劉備從起兵到佔據益州建立蜀漢的整個過程中,蜀漢先後形成了以關羽和張飛為代表的宿將勢力、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襄勢力、以魏延為代表的部曲勢力和以李嚴為代表的東州勢力,這四方勢力共同組成了蜀漢。

    這四方勢力中,宿將勢力一直跟著劉備打天下,與劉備的關係最為親密、勢力也最為強大,荊襄勢力是幫助劉備奪取益州的主要力量,東州勢力大多是因躲避戰亂而逃至益州的荊襄士族,部曲勢力是由劉備佔據荊州和益州時陸續收服的武將組成。

    劉備在世時,尚且能夠協調這四方勢力共同發展蜀漢,但是隨著劉備的去世和宿將勢力的代表人物或戰死、或病亡,剩餘的三方勢力由於缺乏協調而呈現出了一盤散沙的狀態。

    這種情況下,無論第一次北伐有沒有出現馬謖失街亭,諸葛亮都很難取得什麼像樣的戰果。所以,在第一次北伐結束後,諸葛亮透過廢掉李嚴的方式來打壓勢力強大的東州派就成了一種必然。

    廢掉李嚴後,諸葛亮就能比較順利地收服相對縮小的部曲勢力,進而扭轉蜀漢各方勢力一盤散沙的局面,這樣,蜀漢才能擁有足夠的力量與魏、吳形成鼎足而立之勢。

  • 6 # 谷老師

    諸葛亮第二次率軍北伐時,魏國大將司馬懿派人放出謠言,諸葛亮反叛朝廷。成都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謠言,後主劉禪不明真相,便把諸葛亮召回,諸葛亮回到成都一調查,發現李嚴也參與了傳播謠言的活動,於是解除了李嚴的職務,貶為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古天樂的演技明明很棒,也是影帝,為什麼還接那麼多爛片?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