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白白野

    党項族是羌族一支,原居處青海、甘肅地區,後內附,居住於寧夏、陝北、甘肅東北部、青海東北部和內蒙古一部分地區,1038年至1227年間建立西夏國。

    契丹是世居於東北少數民族,發源於東胡族,也有的認為發源於匈奴族,916年至1125年間建立遼國。

    西夏原是北宋藩屬國,宋仁宗時期李元昊建立西夏國獨立。党項的西夏和契丹的遼國存在姻親關係,遼興宗姐姐嫁給了李元昊,但是李元昊建立西夏國沒有得到遼國直接幫助,而且遼興宗姐姐1035年死了,遼國和西夏1044年還發生了戰爭,西夏打敗了遼國。

    党項崛起契丹應有些間接功勞。

    契丹立國早,和北宋交戰多年,到1005年澶淵之盟才出現了和平局面。党項族在宋遼交戰中瞭解了宋軍戰鬥力不強,促進以後脫離宋朝自立想法,党項和遼國有姻親關係,執行依遼抗宋策略,但是西夏獨立遼國沒有進行實質性幫助,西夏和北宋交戰期間,遼國也沒派兵相助,要說契丹遼國對党項西夏崛起功勞只能是:1、遼國對北宋有牽制作用,使北宋不能全力對付西夏。2、遼國和北宋交戰多年,造成北宋軍隊和各種方面等國力損失很大,從而有力於党項西夏崛起,

  • 2 # 江山歸一統

    党項的崛起,契丹有一定的牽制作用,但主要是宋朝皇帝得過且過,沒有及時剿滅。党項首領李繼遷初創政權的時候還比較弱小,當時是宋真宗.宋仁宗在位期間,很多邊關守將都建議趁早剿滅,但宋朝皇帝就是沒有血性,坐失良機,到李元昊即位的時候西夏已經很強大,而且李元昊善打運動戰.誘敵深入的殲滅戰,屢次打敗宋軍。一直到宋神宗,宋朝對西夏的戰爭才取得主動權,但被西夏牽制了大部分兵力,最終亡於金。

  • 3 # 龍角大將軍

    党項的崛起沒有契丹的功勞,只能怪宋朝太沒用。党項地區在面對五代十國其他的中原王朝不說服服帖帖,但也不敢忤逆,大體上還是屈服於於中原的武力的。

    還要知道的是,党項建國大夏是在仁宗時期,真宗朝和契丹大遼的戰爭已經緩緩落幕。大夏的崛起不止威脅到宋朝傳統的“天朝上國”的地位,同樣威脅到了大遼在西域的影響力。仁宗一朝對於西夏的判定猶豫不決,三川口大戰的失敗極大的振奮了西夏建國的信念,党項崛起只怪北宋的無用,怪不得旁人!

  • 4 # 風正輕搖雨自飄

    党項的崛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期間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僅契丹對他的崛起有功勞,就連大唐、五代各國,宋都對他的崛起有功勞。

    西夏主體民族是党項羌,但真正讓党項崛起的卻是拓跋鮮卑族的李元昊。

    唐朝開元年間,党項懼怕吐蕃而向唐朝求助,被集中遷至慶州。後安史之亂,追隨李克用平叛有功,被封為夏國公,並被賜國姓“李”,以夏州為中心,鄂爾多斯以南的廣大地區皆成為拓跋部的私人領地。這也就為西夏的建立做好了一個開端。

    五代十國時期,完全是牆頭草,誰硬就倒向誰。誰稱帝就向誰稱臣,只要承認在這一地區的無上地位和大筆大筆的金銀財寶等等“賞賜”,雖然此時還沒有建國,但早已經稱王很久了。

    到了宋朝趙匡胤建國,夏州地區已經在拓跋部領導下經營了二百多年,由於內部矛盾,一部分在李繼捧率領下歸順了北宋。由於北宋王朝的懈怠,李繼捧的一個族弟李繼遷成功逃離北宋的束縛,北宋沒有繼續追擊,這就猶如縱虎歸山,此人與其後人成為北宋的心腹之患,北宋自身的鬆懈,及戰鬥力的低下,也是促成党項崛起的原因。

    我們再看契丹遼國對他的幫助,雖然有“澶淵之盟”,遼國為了自身利益考慮,是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北宋王朝對自身的威脅,當時的拓跋部對遼國構不成威脅,支援拓跋部的發展,來牽制當時的北宋。是符合遼國利益的,所以用聯姻的方式籠絡拓跋部,暗裡資助錢糧,並支援其在宋朝邊境不斷騷然。在李元昊的領導下,不斷壯大的党項對宋造成極大的困擾,這也是遼國樂見其成的。

    遼國在北宋與西夏的戰鬥中坐山觀虎鬥,並在期間趁火打劫與北宋重新簽訂不平等的條約,讓北宋付出更多的銀兩布匹,北宋為了防止腹背受敵,被迫簽署了協約。

    遼國自以為計,但不久他就嚐到了養虎為患的苦果,在河曲之戰中,李元昊率領的西夏党項軍隊擊敗攜10萬精銳御駕親征的遼興宗。

    党項的崛起不僅僅作為契丹的遼國是有一定功勞,党項的崛起首先是遊牧民族不斷吸收中原文明後的必然結果,其次是北宋與遼的對峙,為党項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空間和時間,當然也與鮮卑人數代苦心經營,以及李元昊自身的雄才偉略是分不開的。

  • 5 # 風光藝境

    党項羌李氏的崛起與發展,同契丹遼國的扶助支援有莫大關係,可以說功莫大焉。

    党項是中國古代西北民族,系古羌人的一支,故又稱党項羌。南北朝時,始興於今青海南部黃河河曲至四川西北一帶山谷間;部落眾多,拓跋部為強。唐太宗時期,党項大酋拓跋赤辭等率部投唐,唐賜拓跋赤辭李姓。吐蕃崛起,部分黨項人不堪其壓迫而遷居今甘肅、寧夏及陝西西北地區,其中居夏州者稱平夏部。唐末,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率部助唐平定黃巢起義有功,唐廷授其定難軍節度使,再賜姓李,進爵夏國公,統轄夏(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綏(今陝西綏德縣)、銀(今陝西橫山縣東)、宥(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東南城川古城)、靜(今寧夏永寧縣南)五州之地。夏州地區的党項李氏(拓跋氏)成為名副其實稱雄一方的唐朝藩鎮。

    至五代末,党項李氏已形成一個以夏州為中心的地方割據勢力。

    北宋建立後,夏州李氏依附趙宋王朝,並出兵助宋討伐北漢,同宋朝保持友好關係二十餘年。982年,宋太宗削藩,新任定難軍節度使的李繼捧受宋廷所迫,率家屬入朝,獻其世據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留居京師,改任彰德軍節度使,賜姓趙。

    李繼捧族弟李繼遷不滿宋廷以勢壓人奪取党項世據五州之地,遂與數十親信奔往夏州東北三百里之地斤澤,聯結豪強抗宋自立,勢力漸強。985年,李繼遷誘殺宋將曹光實,襲據銀州,自稱定難軍留後。然實力過弱,旋即被宋軍擊敗,李繼遷撤出銀州。由於宋軍的強大與部分黨項酋長的倒戈,李繼遷實力大損,別說抗宋,連生存都是個大問題。李繼遷深感獨自抗宋力不從心,必須尋找、藉助外部勢力,於是確定了“結遼抗宋”的策略。

    契丹遼國此時建國已有近八十年的歷史,在華夏大地上,同趙宋為南北兩強。北宋對當年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一直念念不忘,故於979年五月攻滅北漢、統一宋境後,立即移得勝之師東向攻遼,開啟宋、遼戰爭。宋軍圍攻遼南京幽都府(後改為析津府,今北京城西南隅),遼軍大破宋軍於高粱河(今北京外城一帶)。宋首次攻遼遭遇慘敗,其後雙方戰事不斷,形成對峙局面。

    986年二月,李繼遷遣使赴遼表示歸附。反宋勢力李繼遷主動投靠,遼國自然大喜,當即授其定難軍節度使、都督夏州軍事。過後,李繼遷向遼求婚,遼聖宗以宗室女義成公主許婚。990年,遼又晉封李繼遷為夏國王。李繼遷透過歸降、求婚等方式緊密了同契丹遼人的關係,得到了遼國的大力扶植及加官晉爵的實惠,有了抗宋的政治資本。遼透過結盟、通婚、封王的方式籠絡李繼遷,利用他以牽制宋朝。雙方抗宋的政治目標一致,故而各得其利,形成戰略同盟。

    991年正月,宋出兵攻擊李繼遷。七月,李繼遷降宋,宋授其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

    997年三月,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即位,是為宋真宗。遼支援李繼遷趁真宗初立,向宋索還夏州。李繼遷遂向宋請和,宋真宗授其定難軍節度使、夏州刺史、夏銀綏宥靜五州觀察使。李繼遷成功得到党項五州“故土”,更有了抗宋的資本。宋廷本意是想以官爵、土地換取忠心與平安,誰知卻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李繼遷名正言順得到五州之地,並未投桃報李報以忠心,卻將其作為反宋基地,益加肆無忌憚地同宋朝作對,其後幾年一直擾宋。1002年三月,李繼遷攻陷靈州,改稱西平府,定為都城。轉年五月,李繼遷攻打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市),重傷死;長子李德明嗣。

    李德明夾在宋、遼兩大強國之間,為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他採取了“倚遼和宋”的策略,兼受兩國封爵,兩頭得利。而宋、遼兩國為了各自的利益,極力拉攏這“第三股勢力”,競相對其封王進爵,極盡拉攏之能事。宋、遼雙方對党項的籠絡政策,既助長了李德明割據一方的慾望,又增強了其勢力。他一面“假北朝威令懾之”;一面同宋和好,從中獲取物資,以便把兵力放在對西方的開拓上,實現李繼遷提出的“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而後“南牧”中原的戰略構想。

    李德明“倚遼懾宋”並和宋,獲取了戰略空間,得以集中力量開拓河西。党項羌人戰勝回鶻,取得甘、瓜、涼州,奠定西夏版圖。

    1032年李德明過世,其子李元昊接班。1038年十月,李元昊於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自稱大夏皇帝,建立夏政權,史稱西夏。

    党項人李繼遷初起抗宋時,勢力甚微,但他善於玩“腳踩兩隻船”的政治權術,投遼倚外勢,借通婚、封王抬高了自己的政治身份,加重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反過來再倚仗遼勢懾宋、挾宋、和宋,得到党項原世據五州之地。有了根據地便有了發展的基礎,從而做大做強,成為遊移於宋、遼間的第三股勢力。兩國出於戰略需要競相拉攏,使之進一步獲利做強。故而可以說,契丹遼國在党項李氏的崛起發展上是助力不小,功不可沒。試想,處於勢微境窘、無所憑依的李繼遷,若不是契丹遼國出於戰略考量而扶助支援他,提高其政治身價,作他的堅強後盾,他又哪來的資本使得宋廷授其定難軍節度使,重新得到五州之地。沒有五州之地作為根據地,他如何做大做強?契丹遼國的戰略需求幫助成全了党項李氏,党項羌人才能夠建立國祚長達一百九十年的党項西夏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光伏行業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