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為了削弱八爺黨,給雍正鋪路嗎?
9
回覆列表
  • 1 # 有得觀史

    康熙五十七年春天,康熙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默定儲君,緊接著西北策妄阿拉布坦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中央出兵救援。康熙年齡大了,他需要派一名皇子代表自己征討策妄阿拉布坦。

    代天子出征,平定叛亂,是一件光榮的事,但戰爭畢竟充滿風險,雖然大清勢頭正盛,戰場失利也有可能。作為補償康熙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規格出征。

    因為康熙決定默定儲君和派胤禵出征兩件事捱得太近,胤禵出征規格過高,送行儀式搞得太隆重,朝廷上下都以為胤禵就是康熙默定的儲君。

    其實,康熙的皇子中,能夠帶兵出征的無非是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當時,胤禔和胤祥都被圈禁,康熙能選的也只有胤禵。

    另外,康熙默定繼承人,在沒有確定之前他必須對後選人進行全面考察,派胤禵平叛正是考察的好時機。

    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健康狀況很差,急於確定繼承人,到了康熙五十七年開春,康熙身體狀況轉好,又不急於確定繼承人了,這才提出默定繼承人的事。

    這時的康熙心目中有兩個人選,一個是四阿哥胤禛,一個是十四阿哥胤禵。康熙要對他們兩個進行考察。派胤禵西北平叛就是對他進行考察。考察透過,胤禵建立了功勳,在軍中樹立了威信,容易控制軍權,功成名就回朝廷當接班人也不遲。

  • 2 # ALRIGHT

    康熙得罪意圖是不想傳位給老十四,至於派他去西北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西北用兵,一般的將領不行,這個鄔思道在電視劇分析過,看上去打的是兵力,實際打的是錢糧,但是後方的錢糧運送掌握在八爺黨的人手裡,所以只有八爺黨的人去帶兵,才不會重蹈傳爾丹全軍覆沒的覆轍。而阿哥中有帶兵才能得只有老十三和老十四,此時老十三已經被圈進宗人府保護起來了,所以老十四也算是唯一人選了。但是康熙和雍正都擔心他將來擁兵自重,所以讓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牽制老十四。

    第二,可以分化八爺黨,所有人都認為誰當上大將軍王誰就是皇位接班人,包括老四,老八和老十四自己,因為有兵權就意味著皇權,只有鄔思道看破了這一點,並點醒了老四,不然他不可能主動舉薦老十四的。事實也正如康熙所想,老八與老十四產生了隔閡,八爺黨的力量被削弱了。假如當初去的是老十三,那麼雍正即使得到了皇位也可能會被老十四帶兵廢掉。或者即不派老十四和老十三,在繼位當天老十四在豐臺大營,老十三想搶兵奪權還是很困難的。

  • 3 # 勇戰王聊歷史

    康熙派老十四胤禵去西北,合情合理,無法反駁。

    第一,老十四在太子復立以後,就被任命主管兵部了!

    作為主管兵部的皇子,肯定更加熟悉業務。讓老十四胤禵去西北,也是情理之中。總比讓管“戶部”和“吏部”的老八和老四去合適。

    第二,皇子中有行軍打仗經驗和能力的,只有老十三和老十四兩人。

    領兵打仗必須要自身有本事,才能鎮的住手下人。胤禵和胤祥在皇子中絕對是“武藝超群”的,而且,軍中舊部甚多。胤禛也想自己去西北,可惜“武功荒廢”,自己在家射了幾箭都不中。

    能帶兵打仗的兩位皇子中,老十四胤禵也比胤祥合適。老十三在太子第二次被廢以後,馬上就被圈禁了。康熙剛把他軟禁起來,不可能馬上放出去。康熙還想讓他在裡面磨練下性格,不要參與奪嫡之爭。

    而且,在劇中,老十三胤祥還是科爾克蒙古大漢的外孫。科爾克蒙古對滿清一直不忠,讓胤祥去西北帶兵,肯定多有非議。

    第三,太子第一次復立時,老十四在康熙面前“坑了”老八一把。這讓康熙覺得老十四不是老八死黨,可以利用來分化八爺黨。

    太子的復立,讓八爺黨備受打擊。老十四還和老十三胤祥在宮內打了一架,康熙來了以後,老十四依然頂撞老康熙。看似胤禵是在替八哥說話,其實,句句都是把老八往死路上推,讓康熙下定決心不用八爺黨!

    雖然,胤禵氣的康熙拔劍要殺了他。不過,等康熙醒了以後,不僅沒有處罰老十四,還讓他主管兵部。老十四也成了太子復立以後,八爺黨中唯一被"封賞"的人。康熙可能覺得,老十四是“八爺黨”中間的"雷"。康熙可以用提拔胤禵來分化八爺黨勢力,讓八爺黨內鬥。

    第四,胤禵還是八爺黨的人,而老八主管戶部。讓胤禵去,老八不會在錢糧上搗亂。

    西北打仗,打的是錢糧。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傳爾丹兵敗,敗在錢糧不夠的情況下,兵部卻還一直催促用兵。這才有了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

    鄔思道曾勸胤禛不要推薦老十三胤祥,當時,鄔思道說了一個理由:如果胤祥去,八爺黨肯定會在“錢糧”上使絆子。前方錢糧不濟,必然會再次兵敗。所以,去西北的人,只能是和八爺黨關係好的人。這個人,就是老十四胤禵!

    第五,其實,老八也有實力去擔任“大將軍王”。

    老九和老十說的也有道理,皇子去前線只是代表“上意”,在後方坐鎮就行了。康熙等人也沒有合適的理由反駁他們。

    可惜,太子老師王掞出來搗亂,推舉廢太子去擔任“大將軍王”。王掞這個“插渾打科”太牛了,雖然激怒了康熙。但是,也把推薦老八任“大將軍王”的事打斷了。

    康熙趁機就坡下驢,問了下胤禛的意見。胤禛聽了鄔思道的建議,推舉胤禵出任“大將軍王”。作為交換條件,“大將軍王”胤禵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把控住通往西北的道路。

    第六,在康熙看來,選“太子”比西北戰事更重要!康熙只是借這件事,看看老四的肚量和胸襟!

    康熙很有主見的,他不可能不知道該讓誰去西北。如果,推舉出來的人不合適,不是他喜歡的,康熙也不會讓他去西北!

    就如同他讓百官推舉太子人選一樣,老八幾乎全票透過。但是,康熙不喜歡,照樣不立老八為太子。相反,還把支援老八的佟國維罷官了!

    所以,推舉“大將軍王”只是康熙出給胤禛的考題。答案早就有了,只能是老十四。

  • 4 # 布夫舟

    說到奪嫡的關鍵時候,康熙把十四阿哥胤禵派往西北的時候是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在位的時間是六十一年,後面還有五年的時間。結合前面太子胤礽被廢是康熙五十一年發生的,這幾年時間下來,康熙很明顯是不願意重新選個皇子做新太子的。

    雖然胤禛目前來說佔據上風,胤禩佔據下風,康熙有意於胤禛。即使如此,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沒有那個皇子敢說自己一定能夠穩穩的繼位的。畢竟幾十年的前太子胤礽都能二次廢立,哪個皇子都得萬分小心。誰稍有疏忽,可能就是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與皇位徹底無緣。

    這種情況下,諸位皇子自然都要爭搶這個大將軍王。一方面來說,大將軍王本身位高權重,在西北帶兵十萬,稍有不慎,他便立刻能夠威逼京師。另一方面來講,哪個皇子能現在得到這麼重要的一個差事,自然說明是受康熙重用的。在這種奪嫡的關鍵時候,誰有這個差事,自然能夠吸引到一大批的大臣來支援他。一旦這個皇子在西北打了大勝仗,自然他會凱旋迴京,那麼他必然更加受康熙的重用,其餘呆在京師的皇子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所以無論是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都是非常想得到這個大將軍王的。

    上面則是皇子們的心思,而站在康熙的立場上來看,朝廷剛剛打了大敗仗,幾個皇子又在朝廷中勢力很大,如果把一個普通的將領去西北統兵,威望是不夠的。畢竟在清朝的制度中,大臣不過是皇帝的奴才,這些皇子自然不會把他們放在眼中。前面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就是前車之鑑。鄔先生能看出來傳爾丹的難處,後方糧草難以為繼,朝廷逼迫的緊,傳爾丹不得不輕敵冒進。康熙做了幾十年的皇帝,即使之前沒有想到這一層,經過傳爾丹的大敗,必定也是能夠看出來了。

    這種情況下,康熙是必須選一個皇子才能夠維持西北的局面的。目前的幾個皇子之中,無意胤禵是最合適的。從才能上來看,皇子之中真正懂得用兵打仗只有胤禵和胤祥,可是胤祥已經被關起來了。加上胤禵現在正管著兵部,自然懂得現在西北的戰局。從皇子局勢來看,胤禵是八爺黨的成員,又是胤禛的同母兄弟,相對來說,兩邊的人都相對容易接受一些。

    雖然說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已經奪嫡的關鍵時候,但是也是康熙在考察諸位皇子。以康熙那個時候的身體狀態來看,雖然年邁,但並不是將要垂死之人。這和康熙六十一年大壽的時候是不一樣,那個時候誰都知道康熙時日不多了。這也是為什麼康熙不直接任命哪個皇子做大將軍王,而是要讓諸位皇子舉薦。目的就是來試探一下幾個皇子的氣度以及大局觀。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5 # 茹叔敬

    在胤礽,胤提,胤禩,紛紛離皇儲寶座遠去的時候,第十四子卻因西北戰事的發展給了他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的機會。十四子是雍正同母的弟弟,比胤禛小十歲,但他卻與胤禛不和,很早就參加了胤禩一黨。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因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率軍叛亂,康熙將十四子由貝子超授王爵,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總領西北各路大軍平定叛亂。出征前,康熙親自在太和殿舉行授大將軍印儀式,出征時,諸王及二品以上文武百官員都到德勝門軍營送行,據康熙的命令,即代天子出征之意,稱大將軍王。在康熙眾多皇子中,只有十四子被授予有實權,有地位的大將軍,被當時朝廷內外認為這是康熙信任立儲的表現。十四子他本屬胤禩集團,胤禩奪位無望,其黨羽轉而支援和宣傳十四子。十四子也乘機籠絡士人,以圖壯大自己的勢力。他與胤禩保持密切聯絡隨時瞭解京師的政局,但是,十四子在西北前後五年,一直沒有回過京師,直到康熙去世才被雍正召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高為165釐米的男生如何讓自己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