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宣南一葉
-
2 # ye0724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但好景不長,第二年太后拜謁太廟,有人建議她著袞冕前往。他因著袞冕不符官制,不符禮制而堅決反對。“太后謁太廟,有請服袞冕者,太后以問,殊以《周官》後服對”,因此被貶知亳州。
-
3 # 嶽明闊
晏殊是北宋頗有建樹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詩詞家。象每個人一樣,晏殊有很多優點,也有一點性格上的不足。正如《宋史》本傳中所說“殊性剛簡,奉養清儉。累典州,吏民頗畏其悁急”,性格上的“剛簡”、“悁急”,加之他得罪了很多人,是他被貶黜的根本原因。
先來看看晏殊的優點
晏殊,七歲就能寫文章,以神童被推薦給朝廷,和千餘進士一起參加殿試,“援筆立成”,被賜同進士出身。複試時因考試題目自己之前做過,他就誠懇地請求更換題目——“請試他題。”考完試之後,他得到了皇帝多次誇獎。於是提拔他擔任了秘書省正字。在秘閣讀書期間,皇帝多次讓直史館陳彭年暗地考察平時和晏殊一起交遊的都是什麼人。得知是些正派人之後,皇帝多次表示讚賞——這些都說明晏殊為人聰明且誠實。
晏殊畫像
宋仁宗即皇帝位以後,章獻明肅太后奉遺詔暫時聽取彙報並處理政務。當時擔任宰相的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單獨面見太后,以作彙報。但晏殊考慮到:太后單個接見的話,大臣們可能會私下裡詆譭對方,不利於團結,就建議太后公開接見群臣,垂簾聽政——這體現了晏殊深謀遠慮、顧全大局的政治家風範。
晏殊第一次被貶黜到宣州擔任知州後,大力興辦學校。乃至後來擔任宰相,時常向朝廷推賢舉能,發掘並推薦了范仲淹、孔道輔及韓琦、富弼等眾多良材——這體現了晏殊重視教育,慧眼識才的可貴品質。
“陝西方用兵,殊請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悉為施行”——這些體現了晏殊的軍事謀略和才能。
晏殊到老年,病情加重的時候,仁宗皇帝打算乘坐車子去探視、慰問他。但他聽說之後,馬上派人報告說:“臣老疾,行愈矣,不足為陛下憂也。”直到很快去世——這體現了晏殊謙卑的、為國家大計著想的可貴品質。
再來看看晏殊的缺點:
當然,除了性格剛正、急躁,得罪不少人之外,這些包括其它的其實也稱不上是缺點。
晏殊在擔任禮部侍郎、樞密副使的時候,上疏奏論說,張耆不可以擔任樞密使。結果忤逆了皇太后的意旨;並且他用笏板打斷了一位官員的牙齒。於是被彈劾降職,出任地方官。之後又調回朝廷,多次升遷,直到擔任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這一年皇太后要到太廟祭拜,有官員提請皇太后穿皇帝的袞冕衣服前去。太后就徵求晏殊的意見,晏殊舉例子表示堅決反對——可見晏殊得罪了皇太后,也粗暴地打傷過官員。
晏殊在第一次被貶並調回朝廷之後,又一步步擔任到了御史中丞,以及三司使的職務。當時陝西北部發生戰事,他提議“罷內臣監兵-------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這些措施被朝廷採納,也很奏效。但觸及到了很多官員切身利益,勢必得罪不少人。加之他不斷舉薦賢才被朝廷任用——“而小人權幸皆不便”,他阻斷了小人們的升遷之路;他性子急,所謂“吏民頗畏其悁急”,官員和普通人都畏懼他這個急性子;宸妃是宋仁宗皇帝的親生母親,朝廷下詔讓晏殊給其撰寫墓誌銘,但晏殊至死都沒有辦理。導致孫甫、蔡襄上告說,晏殊一直不肯辦理此事;又上告說晏殊調動官兵給自己修建府邸獲利。於是晏殊又一次遭到貶黜。
總之,晏殊擔任宰相後兩次被貶,一方面跟他剛直的性格有關,另外他也妨礙了皇太后和宋仁宗皇帝的面子,阻礙了許多官員的升遷聚財之路。當然,晏殊一心為公,職務使然,他被貶黜並不全是他的錯。
晏殊第二次被貶後,逐漸的又以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徙河南府,遷兵部,儀從如宰相——也就是說他最終還是享有了宰相的禮遇。他病重離世前,仁宗皇帝打算乘車去探望他,他婉言謝絕了。他去世後,皇帝親自去祭拜,並以自己未能在他生前及時去探視他而遺憾,特意罷朝兩日,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篆其碑首曰“舊學之碑”。
有了這些殊榮和禮遇,晏殊雖兩次被貶,也能含笑九泉了。
-
4 # 有書課堂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一 宰相晏殊晏殊的前半生還算運氣爆棚,他沒啥官二代背景,父親不過是個撫州府的獄史。
但人家是有特長的,聰穎過人,七歲就會寫文章了,被十里八鄉稱為神童。年少成名也是好事,原丞相張知白到撫州來考察,把十四歲的晏殊薦舉給朝廷,考試中了進士,從秘書省正字做起開始走上了工作崗位。
晏殊剛工作時國家太平無事,臣僚們都喜歡設帳宴遊,可他剛剛任職家底子薄,就呆家裡教弟弟讀書。
皇帝為東宮太子選配官員,覺得這小子覺悟不錯就選了他,並且告訴他說:“知道為什麼選你嗎?因為你沒出去吃喝玩樂。”耿直的晏殊回皇帝說:“我不是不喜歡玩,是沒錢去玩。”
皇帝覺得這小子還挺老實,這大實話也敢說,任命他為太子舍人。分了跟太子這麼親近的一個官給晏殊,日後想不升官都難了。
沒幾年,老皇帝就駕崩了,太子繼位。
晏殊官位連著升,毫無懸念地當到了宰相,然後開始了他的被貶之路。
二 一生被貶三次第一次晏殊的耿直成就了他,也害了他,第一次被貶是在三十五歲時,上疏論張耆不宜為樞密使,得罪了劉太后。
劉太后之所以能成為劉太后都是因為張耆當初介紹給當初太子的真宗帝的。
人家對太后有恩,太后記下了晏殊一筆帳,隔一年後晏殊隨仁宗帝去辦事,僕人持手板來遲了,他一生氣用手板打了僕人幾下,門牙被打落了,被御史奏了一本。
劉太后此時出場罷了晏殊的官,把他貶到河南那邊作知州去了。晏殊經此變故有點小失望了,人生苦惱,不如得過且過算了。
賦詩飲酒,及時行樂了二年多,三十八歲時奉召回京又當上了財政長官,後來又當上了宰相,提拔出了歐陽修這個人才。
第二次到了四十三歲上,晏殊又被貶到了安徽省,後來又到了河南,前前後後又呆了五年。
這次事有點大,撰寫的關於李宸妃的墓誌失實。李宸妃是仁宗帝生母,天下人都知道,就皇帝自己不知道。
當初因劉太后不能生育,就讓身邊侍女李氏去侍候真宗皇帝生了仁宗帝。劉太后把仁宗帝據為已有,宮中無人敢說話。
李宸妃去世,晏殊奉命寫墓誌,哪敢說實話。後來劉太后也死了,這事就被傳到皇帝那了,能不龍顏大怒麼,氣得仁宗帝貶了晏殊和其他六個官員。
晏殊也很委屈啊,上一次說真話貶我,這一次說了假話也貶我。
索性和得意門生歐陽修們詩詞歌賦了幾年,都想退隱江湖了。還沒完,四十八歲這年,仁宗帝想起他了,又被召回汴京一溜兒功夫又升到了宰相。“自把金船浮白蟻,應須紅粉唱梅花。”
這是歐陽修在詩中對恩師仕途到了頂峰的讚美。晏殊自己也很得意,一掃被貶時的消沉,提筆寫下了“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約林間坐夕陽”的清閒快意。
第三次.很快,第三次被貶又來了,這次因為役使官兵修建自己的私第,直接被罷相了。
這個濫用職權也不至於罷相,究其原因還是受到了反對者的排擠了,樹大招風。
這次被貶之路有點漫長,整整十年。呆了好幾個省,到了六十多歲生病了才獲得了回京城的機會。
不過晏殊雖然被貶了三次,都沒吃啥苦,過去大臣們犯錯都是直接派到荒蕪之地受罪去。
比如蘇軾一生都貶得很慘,大家都知道。
晏殊一般都在富饒的地方,還當個知州什麼的,又有錢又很閒。他正好和朋友們寫寫詞,喝喝酒,官場失意,詞場得意。晏殊,柳永,張先成為當時北宋詞壇的前三,婉約詞的三個高手。
溫婉秀麗,珠圓玉潤是世人對晏殊詞的形容,確實如此,畢竟是當宰相的人,氣場強大。
被貶的路上,晏殊的詞寫得越來越好,給我們留下一本巜珠玉詞》,這是值得慶幸的事。
回覆列表
先說宰相。
要嚴謹,那得查典籍,是個技術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揮灑。
要是不那麼嚴格,那也無所謂了。以下都從這開始。
再說宰相的職責。
治國安邦第一,其餘不做要求。北宋宰相里,就王安石還可以,其他就一般了。趙普,最有名的就是那句——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范仲淹和歐陽修,弄了一年慶曆新政,專案半途而廢。當然,王安石變法也沒堅持下去,但從深度廣度和成果影響,在中國歷史上都有一筆,更不用說宋朝了。
然後說說治國安邦和文學。
治國安邦的學問具有最高的地位,文學屬於從屬地位。只是社會發展了,社會財富增加了,文學的需求才得到提高了。但相對於治國安邦,仍是第二位。
最後說說被貶。
關於被貶,搜狗百科有這麼一段——
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援。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
是否屬實,請查證正式典籍,如《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