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善好施趙大官人

    秦漢時期的西域諸族張騫通西域之前 ,中原人對西域瞭解甚少。期間的部落被成為塞人,他們主要從事農耕與畜牧業生產 ,戴尖頂的帽子 ,穿寬鬆的衣服 ,腳蹬長統靴子 ,婦女肩披斗篷。 定居的塞人很早就會鍊銅和鍊鐵 ,能夠製造銅、鐵生產工具;遊牧的塞人擁有自制的弓箭和短劍 ,善於騎射。

  • 2 # 家風家教

    一, 張騫不是“鑿空”西域第一人。

    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西域地區就有長期、大量的漢人居住了。先秦時期西域與中原的密切聯絡不僅反映在中外文獻裡,更為國內外的考古發現所不斷證實。國內考古發現方面,在哈密五堡的青銅時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海貝,主要是貨貝、環紋貨貝,用做死者帶飾、衣飾。經碳14測定,年代集中在距今3200年上下。

    這些海貝明顯是產自東海、黃海、渤海、南海或者來自西南方向的印度洋、波斯灣。

    在羅布泊古墓葬遺址中,還發現了用一種海菊貝売製成的飾珠,而此種海菊貝只產於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地區。

    烏魯木齊阿拉溝第28號墓出土了一件春秋戰國時期風鳥紋刺繡,經鑑定這是一件來自中原的產品。

    在阿勒泰發掘的石人、石棺墓葬中,曾出土了一件銅鏡,它是古代中原戰國時期的產品,其形制和大小與河南陝縣上村嶺虢國墓出土的銅鏡基本一致。

    早期的中西交通線路不僅存在,中國的絲綢也很早就透過這線路傳入了西方。大約成書於公元前四世紀,由古印度喬胝釐所著的《治國安邦術》一書中,有記載公元前4世紀時中國絲綢已運至印度。

    說明早在先秦時代,內地的絲綢、銅鏡等都已傳入西域。

    20世紀30-40年代,前蘇聯考古工作者對阿爾泰山北麓位於今俄羅斯聯邦阿爾泰省烏拉幹區烏拉河畔、屬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巴洋雷克古墓群進行了大規模發據,出土了大量儲存完好的來自中國內地的銅鏡及整塊的絲綢等。其中3號基中出土的一塊有花紋的絲織物,一平方釐米為18×24支紗,由經緯織成,製作工藝十分上乗。5號墓也出土了質地特別精緻的絲綢。其中的一塊鞍褥面,製作技術為平紋,一平方釐米為40×52支紗,寬約43釐米。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上面的刺繡用彩色絲線繡成,主題是中國傳統的神鳥風風。

    巴澤雷克古墓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的絲綢及其他器物便已在阿爾泰山一帶流傳了。

    二、早在商代時,西域就有一條自西往東的“玉石之路”

    20世紀70年代,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的商代後期商王武丁(前1250一前1192年)之妻婦好墓,出土了756件玉器,玉料經鑑定與新疆和田玉玉質相同。結合文獻資料,證明先秦時代西域的玉石等也傳入了內地。

    三、早期西域的漢族人如何生存的。

    早期到達西域的漢族人,主要從事和田玉的開採與販運;陶器的銷售與加工;銅礦開採與青銅器加工、銷售;還有一些流動與廣袤綠洲間的零售貨郎與補鍋釘碗工匠。當然,大部分漢族人還是以農耕為主。

  • 3 # 小楚平凡生活

    漢族,是西域世居民族之一。西域歷史久遠,漢族人(當時叫中原人)更是很早之前就來到西域、成為參與開發西域歷史的民族之一(從地理上講,以前所說西域,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天山南北、帕米爾高原以東以西以北;今天所指的西域是一個專用名詞,

    漢朝之前,大家稱呼自己是什麼人,都是以國別稱呼。比如齊人、秦人、趙人等等。在漢朝時期,國家統一,民族大融合,很多人都被同化。

    楚漢戰爭時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漢軍”,駐紮在漢中.後劉邦率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首先佔據關中,進而統一天下,定國號為“漢”。

    強盛的漢帝國為反擊匈奴入侵,與匈奴進行了長期的,大規模的,慘烈的戰爭,強悍的漢軍鐵騎大規模追擊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數千裡,甚至翻越了蔥嶺,使當時非常強大的匈奴屢次遭受重大打擊,最後灰飛煙滅,極少數殘餘遠遁歐洲,致使“漠南無王廷”當時各國震動,談漢色變。

    由於空前強大的漢軍在西域,中亞各地演繹了一百多年不敗的神話,使漢軍,漢人威名遠播域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強大的漢帝國用鐵和血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使其子民在異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聲說“我是漢人!!!”。

    “漢人”的稱呼起源於漢朝,意為漢朝之人。到了北魏後期才演變為華人的代稱。後來,“漢人”所包含的範圍越來越大。經過歷代各族之間的雜居、融合,許多民族加入漢人的行列。到中華民國時期,“漢人”才正式改稱“漢族”。

  • 4 # 欲何之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誠如所說,漢族是西域的古老民族,相較現在新疆的其他民族,漢族在西域有著更久遠的歷史。秦漢以前就有大量的漢族人廣泛的分佈在西域各地,與西域各部落雜處融合,同時將大量先進的中原農耕文明在西域傳播開來,促進了西域各地的發展。

    漢族人在西域的存在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舜帝年幼時母親就去世了,繼母和異母弟弟象欺舜帝年幼無依,常常折辱他。後來,堯帝禪位於舜帝,舜帝成為了天下的首領。

    而此時,舜帝並沒有去報復繼母和異母弟弟象,而是拋棄前嫌,對繼母和異母弟弟象倍加照顧。這時,象非常的愧疚,於是非常的努力工作,來報答舜帝的關愛。

    很快,象的能力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舜帝決定將庳地賜給象作為他的封國。象到了庳後,努力的傳授先進的耕作方法給當地人民,不久之後,庳地就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據考證,庳就在天山之陽。

    後來,周穆王西巡崑崙,其行進路線幾乎就是將西域轉了一圈。

    夏商周三代,漢族人在西域以採玉為主

    玉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迄今為止,華人使用玉石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人的認知中,玉是具有許多非凡能力的寶物。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磺禮北方”——《周禮》

    同時,對玉的使用,按社會等級也做了要求。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壁、男執蒲壁”——《周禮》

    因為當時社會上下對玉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夏商周三代都設立了專司玉器開採製作的“玉府”。三代的“玉府”都曾派遣大量的“玉人”前往西域採玉。

    例如,1976年出土的商王后婦好墓中,就有多達750多件玉器,其中大部分都是新疆和田玉。在其他的商代古墓中也發掘出大量的玉器,其中大部分仍為新疆和田玉。

    可見,當時社會對玉器需求量之大以及在西域採玉的規模之大。

    西周時期先進技術傳播到西域

    周幽王與周厲王時期,社會動盪、危機四伏,大量周人逃離至西域定居。他們將中原先進的天文曆法、耕作技術、絲織技術、青銅器技術都帶到了西域。

    “幽厲之時,陪臣執政,史不記時,君不告朔,故疇人子弟分散。”——《史記》

    例如,就曾在新疆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等地的墓葬中發掘出不少來自周代時期的青銅器、漆器、絲織物。甚至還在羅布泊一處墓葬中發掘出一串原產自東海的貝殼飾件。

    粟米也在這時,由善於耕作的周人帶至西域,並由西域再次傳播至印度、歐洲乃至世界各地。

    總結

    由於先秦時期關於西域的資料太少,我們只能從已經出土的文物來進行推斷。總的來說,先秦時期,乃至上古時期,漢族人就已經出現在西域,並將大量的中原文化傳播至西域。

    同時,在西域生活的漢族人也與其他各民族進行了融合,為兩漢時期西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至大漢設立西域都護府時,西域36國共有人口32.5萬人,其中漢族人多達10萬人以上,佔比近一半。

  • 5 # 奚譽賢

    各位華人同胞應搞清族的概念認知。華夏疆域上的族群指氏族群體非指種族。華夏大地上的先祖及子孫同為黃面板、黑眼睛、黑頭髮!這就是華夏民族。

    中國在秦漢之前稱謂的人為氏,各封地及居住地上的人就形成了氏族體系,體系中又分為各個大小不等的小支即(部落)。

    如:燧人氏、華胥氏、伏羲氏、女希氏、神農氏、軒轅氏、蚩尤氏等。後代有陶唐氏(華夏部落)代表人物軒轅氏、有虞氏『(東部東夷部落)代表人物神農氏』、有苗氏『(南方三苗部落)、代表人物蚩尤氏』(共工為北方部落首)領這就是中國上古祖先三大氏族體系。

    歷史中漢族族稱起源於清末民國初期。原本一族,因不同原因遷徒於各大地域,敷衍生息中又逐步壯大起來。

    後世中很多人從來不去考慮一下祖先們因什麼原因而被迫導致遷徒?也從來不去追究因果,為什麼要被人劃分族群?劃分族群的目的又是什麼?

    早在上古時代西域一帶就屬於我領土範圍,四五千年前西域水系發達灌木叢生百草豐茂土地肥沃。當時的人們就懂得耕種。陶唐氏、有苗氏、有虞氏等都懂得耕種土地及放牧、捕魚、織布等。

    中國2002年,在青海喇家遺址,考古人員發現一個直徑20釐米左右,高10餘釐米的倒扣陶碗。隨著考古人員將陶碗掀開,一碗4000年前的麵條。

    這碗麵條屬於細面,長約50釐米,直徑約0.3釐米,看起來細細黃黃,就像中國西北部小麥粉做成的拉麵。由於陶碗倒扣而且被洪水物質覆蓋,這碗4000年前的麵條才得以儲存下來。

    這碗麵足以證明中國先祖的智慧,農耕、放牧、捕獵、捕魚等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家狗狗丟了,你會花多少錢將狗狗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