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iaoxu9033

    說起殭屍片大家都能想起林正英殭屍電影的開山鼻祖,八九十年代,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各路影帝影后層出不窮。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瀟灑英俊的賭神、嫵媚幽怨的小倩、霸氣灑脫的東方不敗.....他們給我們九零後帶來了多少歡聲笑語、驚險刺激在所有演員中,我最最喜歡的就是我們敬愛的英叔-林正英。常聽別人說看恐怖片時,只要英叔出現在鏡頭前,就會感到無比安全。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恐怖片層出不窮但早已失去味道,尤其是現在,雖然3D技術越來越發達,特技雖絢爛,但套路總相似。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不僅香港鬼怪電影沒落。中國的鬼怪電影也已經淪為精神病、復仇者的重災區。真是無比懷念當年九叔勇鬥殭屍的身影。紅繩、糯米紙、黑狗血、桃木劍、茅山術、卦象走位這些電影元素都極具中國特色,它讓我們能夠想象那些神秘疑惑又未知的東西。比如降妖除魔、捉鬼鬥殭屍的另類玄幻生活。然而無論是多輝煌的一個時代總有衰落的時候,殭屍電影這一題材在英叔去世後宣告終結,無論是什麼題材電影,無論曾經多麼輝煌,總歸會有終結的一天。就如同繁花一般,燦爛怒放之後,終歸會凋零。但花朵怒放的樣子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隨著年齡的增大,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懷念那個充滿奇幻想象的殭屍片年代。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殭屍片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退出電影的舞臺,在角落中佈滿灰塵被人遺忘。當我每次回想起那個香港黃金電影時代,腦海中浮現的都是英叔揮著桃木劍、勇鬥殭屍的身影。大師雖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英姿將永遠的存封於電影中。我們可以從曾經最輝煌的電影中,追憶往昔的繁花,尋找那道熟悉的身影。

  • 2 # 隔壁西瓜君

    人變成壞人是因為他不爭氣

    屍變成殭屍是因為多了一口氣

    關於殭屍其實西哥佩服一位網友的觀點,清朝末年,慈溪太后一直在把持朝綱,時不時就割地賠款,陰盛陽衰,搞得人心惶惶的,冤案一多,冤魂也就多了,這種環境下殭屍就出現了,這也是殭屍為什麼穿清朝服的原因。

    而現如今提到殭屍在年輕一輩眼裡,更容易想到的是那些受T病毒,化學藥劑,寄生蟲,輻射,改造或感染的喪屍。殭屍的標準形態似乎已經快被美國佬標準化了。

    不過,相信很多80、90後的觀眾,對殭屍一定是不陌生的,穿清朝服一蹦一蹦的殭屍那絕對是童年陰影。在那個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陪伴整個童年的可不是什麼國外的喪屍,那個年代全部都是林正英的殭屍片,以及黃百鳴的開心鬼。然而,自從英叔去世後,在殭屍片這方面一直後繼無人。

    曾經大江南北家喻戶曉

    關於中國殭屍的電影無論怎麼繞都繞不過——林正英

    與其說是中國殭屍片,真的不如說是香港殭屍片,能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殭屍片,都是英叔那個時期的經典作品。可以說英叔是殭屍片界的道長教父,開創了風靡一時的經典香港殭屍電影。

    主演的《殭屍先生》是最棒的茅山殭屍片,沒有之一。在1985年公映時引起轟動,票房狂收2000多萬。僅一年之間就有10多部跟風之作上映,是香港靈幻殭屍片的巔峰之作。而1986至1991年,港臺拍攝的有關殭屍的靈異電影超過100部,但沒有一部能達到《殭屍先生》的輝煌。

    林正英不僅開創了一個殭屍系列電影,更重要的是殭屍的很多設定都是從這裡才開始系統的構建出來。影片中中,英叔用“茅山術”鬥殭屍的片段讓人大呼過癮,那逼格慢慢的畫符,被英叔用極其專業的手法展現出來。黃色符篆貼在殭屍額頭便能夠制服殭屍,憋氣停止呼吸可以躲避殭屍、糯米可以治療屍毒,殭屍懼怕黑狗血、童子尿等等,成為大多數人無以忘懷的回憶。也因此,小時候每次經過黑漆漆的小巷,生怕真碰到殭屍被咬了,總會先憋氣……

    殭屍片本來是恐怖片的基調,英叔卻賦予了殭屍片詼諧冷幽默的內涵。雖然他並不是殭屍片的導演,但英叔可以說是香港殭屍電影的靈魂。那身道袍,那頂道士帽,那把桃木劍代表了往後幾乎所有殭屍片的裝束。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1997年11月8日,林正英因肝癌晚期在香港九龍聖德肋撒醫院與世長辭,終年45歲。英叔離去標誌著香港殭屍片絢爛時代的終結,而留給我們的卻是無限的回憶和中國停滯不前的殭屍片,英叔開創了一個殭屍片的美好時代,卻沒有人能繼續傳承下去。林正英後再無殭屍片,沒人能夠擔當起並延續捉妖除魔的重任,殭屍片也一朝回到解放前。

    喪屍片的熱潮下殭屍片銷聲匿跡

    一部《殭屍先生》,英叔圈粉無數風靡一時。而隨著香港電影的江河日下,英叔的突然離世,殭屍片便徹底沉淪下去,美國大片的包抄圍剿,喪屍無疑是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電影領域閃耀傲人光輝,更在小說,動漫,遊戲領域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喪屍更多的架構於現實世界,是一種不死生物。而喪屍往往由於某種災變引起的,雖然能走動,但並不會擁有自主意識的行屍走肉,它們毫無情感、毫無智商,只有一個原始衝動——撕咬和吃。一般透過病毒感染、生化汙染變成的,充滿了科幻性質。簡單理解就是這東西還沒死透,唯一能讓他們活下去的東西就是新鮮的血肉。這就好比是大腦已經死亡,只剩下一具空殼的活死人,除了進食,他們完全沒了存在的意義。

    喪屍片佔據了重口味影片的半壁江山,彷彿反映了現在影視界的一股潮流。前段時間大火的南韓喪屍片《釜山行》,沒過多久又開始吸引觀眾的日本喪屍片《請叫我英雄》,到最近大火特火的《生活危機6》。接連不斷登場的喪屍片,那種被一大群喪屍追著緊張感,虐殺喪屍的血腥場面,屠殺喪屍的快感,這反而在其他影片是獲取不到的感覺。只要你跑得快、會開槍、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基本上你能在喪屍世界裡維持較長的存活時間,這反而給人一種可以自己操控命運的自主感。

    喪屍片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一個讓人絕望的背景環境下,透露著各種美好。你可以隨便在超市裡拿吃拿喝,可以找輛跑車開門就走。再也不用過頻於奔命掙錢養家的苦日子。而且,在直面生死危機的時候,人性的善惡就被放大體現出來了,有人對他人施以援手,有人以他人性命來換取自身安全。

    喪屍片也算是災難片,其中哪些導致人類滅亡、地球毀滅的因素,不管是作死研究病毒搞得全世界被喪屍感染,還是自信心爆棚非要搞個AI作死全人類。無論哪一種,他都能征服觀眾的原因,不僅僅是血腥暴力的場面,而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觀眾,在不遠的將來這些都有可能會發生。

    反觀殭屍片,自林正英老前輩去世後,港式殭屍片銷聲匿跡。在近二十年時間中只出現了一部勾起大家殭屍片情懷的作品《殭屍》。如今人們想看殭屍片,幾乎也都是翻看那個時代的作品。

    殭屍電影能否真正復活

    相對於八九十年的殭屍片的製作水準來說,按理說現在的技術應該是越做愈好,水準越來越高。可現在別說殭屍片,能上映的恐怖片、驚悚片大多秉承一個宗旨“沒妖沒鬼沒怪,恐怖片沒有鬼都是人,見鬼必然是做夢或者吃錯藥了,大部分都是神經病作怪”。

    由於喪屍更接近現實是科幻產物,而殭屍離現實較遠有玄幻性質。造喪屍,只需要一個合適的病毒,造殭屍,你需要各種各樣可能根本找不到的東西。建國後審查制度日漸完善,對於這種過度宣揚迷信的影片採取了強硬的手段。對於各導演而言,拍什麼題材的影片都可以掙錢,幹嘛要去挑戰制度的權威呢?

    不說審查制度,就說殭屍片裡面的道家文化。不說佈陣這些太複雜的東西,就說最基本的畫符。現在還有多少會畫符的道士?看英叔的電影裡,他畫符的動作猶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賞心悅目。

    現在的導演為什麼放棄了這個題材?不是導演放棄了,而是找不到演員來駕馭這類的題材。香港本土雖然可以上映恐怖片,但是香港的票房市場太小,更是讓人沒有動力再拍這種小眾的電影。隨著大家對美日韓恐怖片的喜愛,以及中國產恐怖片的全稱尿點,加上港片愈加商業化,殭屍片的沒落成為歷史的必然。

    殭屍片是在香港電影黃金時期,在英叔的演繹才出現的特殊題材,沒有了那個特殊的時期,沒有了英叔,又怎麼敢去奢求同樣效果的殭屍片呢?再加上審查制度的強力封印,殭屍們只能乖乖長居地下,再也不能出來為禍人間。

    當2013年由麥浚龍執導的電影《殭屍》橫空出世,被封印的殭屍蠢蠢欲動,忽然覺得殭屍片似乎還是有救的。除了有“秋生”錢小豪外,當年殭屍片的經典演員基本上都來了,陳友扮演的末代天師因為沒有殭屍可捉只有把糯米用來炒飯,鍾華扮演的專修邪法的道士為了續命不惜養鬼終究釀成大錯,吳耀漢扮演的東叔不慎跌死被養成了殭屍,經常在林正英殭屍片中出演搞笑角色的樓南光也露了面。這些臉孔一出現,便足以讓人感慨往昔。

    影片的出色效果,證明了很多人願意看殭屍片。相比起西方行動遲緩的喪屍們,更希望看到身著清朝服飾、蹦蹦跳跳膝蓋不打彎的殭屍。只有這樣的殭屍才正點才帶勁,而且一定要是茅山法術和功夫來降服妖魔,不是用西方的槍炮轟爛殭屍。只有融合了法術和功夫的殭屍片,才是能夠勾起我們最初印象的殭屍片。

    其實,香港曾經湧現出無數殭屍片,模仿林正英痕跡極重,可惜模仿的又不好,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就像當時也有人企圖模仿照搬李小龍的電影,做“李小龍第二”。但不管你學的再像,你也不是他,更遑論超越。後來的成龍,李連杰,周星馳都是有著自己的風格,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才走出了新路。

    2017 年新作品《救僵清道夫》,再度找來殭屍電影經典演員,嘗試帶起殭屍型別片復生。只是可惜現實是殘酷的,真實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沒有殭屍,沒有厲鬼,有的只是隨著時間推移而慢慢消逝的人和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