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矽谷科技動力

    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機遇是抓住發展浪潮,參與發展利好分紅。

    挑戰是人工智慧本身的發展會替代很多人工作,這裡說不定就有你。很難過,但不可避免,所以要做好準備。

  • 2 # 改名必中

    一、

    國內5G浪潮來的太快,超乎很多人的想象,4月份很多專家還在估計正式牌照年底能釋出就算快的,結果6月份就正式下發,打亂了很多廠商的安排。

    從6月牌照下發到現在,表面上看5G市場波瀾不驚,實際上從人才到技術都在醞釀極大的變革,所謂的機遇與挑戰也都在其中。

    5G標準方面:獨立組網(SA)和非獨立組網(NSA)模式之爭還在繼續,目前基本確定的是隻支援單一模式的終端適用性會變窄,中國移動已經明確表態,在中國移動入庫的終端,必須支援雙模式。

    就目前情況來說,以華為為代表的SA模式,無論上行還是下行資料都比高通為代表的NSA快兩倍左右。

    電信運營商層面:

    三家運營商都在積極實施5G佈局,每家都在十幾個城市展開了應用示範工作,隨著工作的展開,各示範城市,省級機構都在搶人才,有意無意的促成了人才大洗牌。

    就我所知道的情況,曾經做過行業應用,年齡適中,能講業務或者能做支撐的優秀人員,基本都收到了上級單位甚至兄弟機構的橄欖枝,原單位想辦法挽留,新機構加大籌碼挖人,這局面可能還要持續一年以上。

    5G業務應用層面:

    用“我是何同學”的話說,速度可能是5G在未來最無聊的應用。

    但是,就我個人觀點來說,到現在為止,所有基於5G的業務,都是展望!!!

    從上到下的生態都沒建立起來,就有一個好處:無論是業務落地點還是技術實現,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因為所有人起點都一樣,圍繞5G應用展望周邊,醫療行業:各種三甲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汽車行業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AI和雲業務,能源行業……以移動電信聯通為首的傳統企業,以上汽通用五菱為代表的獨資、合資企業,以百度、阿里、騰訊為首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摩拳擦掌,蓄勢待發,誰都不想錯過這段產業革命帶來的機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說的這些領域不是絕對垂直的,彼此之間可以交叉,比如醫院也可以做雲業務,汽車也可以聯手AI企業做事。

    二、

    目前,較為主流的幾大應用場景是:

    1, 雲VR/AR業務--雲業務與VR/AR混合,其中可以細分出家庭娛樂(8K可能在這裡)和遠端辦公,遠端設計一類;

    2, 智慧製造—無線機器人云端控制,這個與我專業有點遠,不懂;

    3, 智慧能源—快速響應中斷,實現快速故障定位與隔離,同上,不懂;

    4, 遠端醫療—我個人一直認為遠端醫療應該特指某一類場景,比如戰場。而在現代城市裡,5G遠端醫療就需要雙方面資源覆蓋,一邊是大都市,一邊是偏遠農村就無法實施。另外,遠端醫療的適用性和可靠性比光纖要差很多,現在光纖頻寬速率可以達到30Tbps以上,病人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到實施手術的醫院就診,為什麼非要揪著遠端醫療,遠端手術不放?一年只能實施幾例,就變成面子工程了。不過,隨著5G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在遠端醫療方面也將會帶來不可思議的效果。

    5, 無人機聯網—專業領域的巡檢和安防。

    6, 智慧城市—這個業務一直都有,中國目前屬於世界領先(頂級)水平,藉助5G網路把功能進一步升級。

    7, 車聯網—無人駕駛,遠端駕控,這個是我個人最看好,個人覺得前景最大的應用場景。

    三、

    說說我對無人駕駛(車聯網)的看法:

    人類科技發展到今天,很多產品的形態都已經多年未改變,大的比如汽車電視,小的比如手機膝上型電腦,外形無法突破,只能在功能上重新組合,以曲線迂迴路線推動產品迭代更新。

    我看好無人駕駛,原因有以下幾點:

    汽車是個龐大的產業,可是它如今也面臨著市場萎縮的現狀,整個產業需要一次革新。

    電動汽車就是動力革新的一個形式,AI和無人駕駛則屬於另外駕駛和安全保障層面的革新,但是目前單純的視覺識別無人駕駛存在一個弊端,就是誤判,會把某個顏色的汽車在特定光線下忽略,從而釀成事故。

    如果無人駕駛與5G業務結合,藉助5G的高頻寬和低延遲,視覺識別再加上晶片提供的位置識別實現雙重保障,除了無人駕駛、遠端駕駛外,編隊行駛也將成為可能。

    想想看:數十輛汽車一會排成個一字,一會排成個人字……不好意思,跑題了。

    目前實驗場景中,無人駕駛的汽車,在時速90公里的速度下,依靠綜合保障系統緊急制動所產生的剎車距離大概在25釐米以內,這種反應速度和結果,是人類完全無法比擬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上汽通用五菱聯合華為、中國移動和廣西政府建了世界首條集5G、V2X、無人駕駛和遠端駕駛的四位一體公開測試道路(目前無人駕駛需要在封閉道路封閉場景下測試以保證安全,這條路是可以做公開測試的),利用旗下新能源汽車測試了包括一鍵召車,無人駕駛提速降速,擁堵預警,智慧泊車等在內的十餘個應用場景。

    中國聯通與易成自動駕駛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與開沃汽車集團,也在聯合廠商測試各自的無人駕駛業務,無論最終誰跑在前面,在不遠的未來,出行都將更加方便安全。

    而在無人駕駛的汽車上,其它5G場景都可以得到應用,想象一下,十多臺貨車編隊行駛,透過遠端程式設計,可以完全無人干預,貨車上的人可以進行娛樂,可以進行科學研究分析各類資料,也可以操控無人機收集周邊資訊,也就是說,無人駕駛可以成為撬動整個行業的一個支點。

    汽車+5G的智慧互聯,可能是5G商用爆發的起點。

  • 3 # 使用者78648226617

    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機遇是抓住發展浪潮,參與發展利好分紅。

    挑戰是人工智慧本身的發展會替代很多人工作,這裡說不定就有你。很難過,但不可避免,所以要做好準備。

  • 4 # 雨中思

    5G與人工智慧這兩個概念並非是毫不相干的,也不是相互對立的,5G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會很好地幫助人工智慧建設與發展。

    5G是人工智慧的支撐系統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5G有三大優點,分別是極高速率,極低時延以及萬物互聯,5G能作為人工智慧的支撐系統正是因為有低時延的優點,一個反應遲鈍的機器人能算人工智慧嗎?一輛剎車反應時間不及人類的自動駕駛汽車能算人工智慧嗎?當然不能,5G技術可以真正為人工智慧賦予“智慧”,而且5G的上行頻寬(上行速率)非常寬,適合企業把資料傳到雲上去。如果說4G是人與人之間的通訊,那麼5G還可以完成物與物,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通訊,甚至包括控制。

    5G時代是建立超速聯接的時代,未來人工智慧依舊會是馮·諾依曼的計算機架構,在超級計算機、超大規模儲存、超速聯接這三個重要的領域中,美國在前兩者上做的很優秀,但如果沒有超速聯接,它在人工智慧上就會落後一步,5G是一方面,光纖是另一方面。

    5G時代,聯接無處不在

    5G技術是一種工具,是用來支援人工智慧發展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英國科學家圖靈在上世紀40年代提出的,在這之後人工智慧幾起幾落,火的時候也像今天一樣火,但之後又很快的被人忘卻。這在技術發展史上很常見,一項新技術概念提出以後會在業界出現一個研究討論的高潮,相關的學術論文會成為熱點,但因為在具體的技術實現方面存在著困難,研究討論逐漸降溫,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調務實的技術攻關後,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之後,技術成熟,迎來了商家和市場的歡迎,進入第二段高潮期。為什麼直到今天人工智慧才被放到檯面上呢?原因是一樣的,5G本身不會產生多大作用,但作為人工智慧支柱的5G很重要,有了這重身份,5G就有了它的價值和閃光點。

  • 5 # IT人劉俊明

    從5G通訊標準的具體內容來看,5G通訊將進一步為人工智慧產品的落地應用奠定基礎,一方面5G通訊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物聯網的發展,而物聯網作為人工智慧產品的重要應用場景,必然會加速人工智慧產品的落地應用,另一方面5G通訊使得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進一步整合,進而為人工智慧提供資料和算力的支撐,最終提升人工智慧產品的應用效果。

    但是,5G通訊的落地應用,也會給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挑戰,這個挑戰主要體現在5G通訊使得人工智慧產品的應用邊界得到了拓展,從而為人工智慧產品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比如在5G通訊的推動下,移動網際網路與物聯網將全面整合,這使得人工智慧產品必然要擺脫傳統應用場景的束縛。

    在當前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行業對於人工智慧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低附加值崗位急需透過人工智慧產品來解決招聘難的問題,而科技企業也希望透過人工智慧技術開啟新的價值領域,從而打造一系列新的產業鏈。

    目前雖然人工智慧技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而且一些人工智慧產品也開始陸續走進了生產環境,但是當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依然處在“弱人工智慧”時期,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還需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

    最後,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需求依然以創新型人才為主,所以如果想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發展,可以考慮讀一下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最大的謊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