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隱龍說史

    政制技術發展到秦漢時代,其實不僅異姓王,就連同姓王,也一樣會對中央朝廷構成嚴重的威脅。

    西周時代的封建體系,本質上是往關東戰略要地派駐一個軍事駐點,無論是魯、齊、燕、衛等國,其規模只相當於後世一統帝國的小縣城,周代邦國的人口數,有時還不如後世一個鄉邑的多。西周王室根據地所在的關中地區,實力足以鎮住分封在關東地區的任何一個諸侯國(小縣城或小鄉邑),而且關東地區的各諸侯國,是帶著鎮守任務前往前,它們主要用於對商朝後裔的封國(也就是宋國)進行戰略大包圍,而齊魯等國則是鎮守在商朝的前盟友地盤之內。每個諸侯國的實力都不大,如果不借助周室關中軍事基地的後援,自己就很容易被關東土著部落的海洋吞沒,因此關東諸侯沒有反叛周室的動力。

    到了秦朝時期,郡縣帝國的控制力直達社會基層,兵稅汲取能力大大提高,並且那時所謂的國,已經類似戰國七雄那般大小,相當於秦漢帝國的一個或數個郡的組合,無論是異姓或者同姓為王,都等於有機會操控了國土境內的兵稅資源,轉瞬間就可以形成類似戰國時代關東六國的軍事實力,且漢初分封的各諸侯國,所佔地區多是關東富庶區域,漢廷稍有一慎,就會再次使國內局勢演變為又一個東西對峙的戰國形勢,因此劉邦不僅要以極快的速度剷除異姓王,同時在大封同姓王之後,也是將原先的封國分割成更小的王國,避免它們之後的反叛。

  • 2 # 章魚說歷史

    劉邦開國封的那些異姓王裡,基本都是他暗在的競爭對手,或者是從別人那裡爭取來的,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都是軍事大才,是劉邦當年用王爵籠絡來的,天下安定後自然要清除。

    趙王張敖,韓王信,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都是原來的諸侯王,也不能算劉邦的老臣下,淮南王英布,是項羽舊將~也是著名猛將,劉邦能放心就怪了,英布自己都不相信劉邦能放過他,自己就反了。

    再者異姓王這種重爵,本來就是樹大招風,容易讓老大不放心(當時的“王”是很猛的,就跟周朝是那幫諸侯差不了太多,就是個小皇帝),就是晚一些的燕王盧綰,是在臧荼滅後被封燕王的,他是劉邦的發小,是鐵哥們,沒當了幾年燕王,鐵哥們可就翻臉了,被滅了。

    在經歷了春秋戰國後,所有的君主都不在放心什麼王了,連本姓的都被大大削弱了,逐漸王爵就從小皇帝變成個吃乾飯的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兩千年,除了那些亂世,只要是中央權力未倒,異姓王就難以存在,就算被封,也很少有好下場的。

  • 3 # 請376

    劉邦為什麼要剷除異性王,這個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西楚霸王項羽也是一個梟雄,實力強勁,劉邦自身實力是不能打敗項羽,聯合了許多諸侯,依靠了功臣將領才險勝。在打天下時,劉邦為了激勵手下,許諾在奪取天下後分封有功之臣。劉邦稱帝以後,為了實現當初給諸侯的承諾,為了鞏固自己還不夠堅實的政權,只能分封當初支援自己的諸侯和功臣將領。至於為什麼要剷除各位異性王,可以從接下來的兩點來看:

    1、劉邦當初分封異性王只是在政權剛剛建立之初為了鞏固自己還不是十分穩定的朝政,讓掌握重兵的各位異性王安心。在政權穩定之後,不需要再依靠異性王功臣維護政權,劉邦對這些異性王心裡很顧忌,擔心異性王想坐上皇位造反,顛覆劉家天下。於是,劉邦想找機會剷除這些異性王。這些異性王也不安分,和劉邦離心離德,不遵從中央政府號令,在封地內作威作福,讓劉邦抓住把柄,趁機逼迫異性王造反,好抓住機會剷除他們。於是,劉邦接連以平叛為由剷除了異性王,解除了自己心腹大患,進一步鞏固政權,坐穩了天下。

    2.劉邦建立家天下,想讓自己子弟分封到各地,保衛劉家天下且和自己一樣享受富貴。但是當時封地大部分分給了這些異性王,沒有多餘的分封給自己兒子和親屬。劉邦找機會剷除這些異性王,好把空出的封地封給自己子弟,讓劉家天下千秋萬代。

  • 4 # 使用者5296212234107杜

    異姓王的分封造成中央權力的分散,給國家帶來安全的隱患,國家必須中央集權,剷除異姓王,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 5 # 半橘講歷史

    為了維護王權,防止諸侯割據。

    具體原因有以下四點;

    1.異姓王普遍擁有很大的兵權。當時,所有異姓王的總兵力比漢朝的兵力還要多。而異姓王們很有可能在劉邦去世後,與後代爭奪王位。

    2.一些人的挑撥離間。在劉邦建立漢朝後,一些異姓王以前得罪過的人就紛紛出來遊說,宣稱只有剷除了異姓王,才能保證天下太平。傳言越來越多,局勢確實對劉邦很不利,於是就和呂后等人秘密制定了剷除異姓王的計劃。

    3.劉邦晚年時疑心很重。他自從在楚漢之戰中受傷以後,身體狀況逐漸下降。而意志也逐漸變得消沉起來,總是懷疑有人要謀殺他。

    4.為太子鋪開一條道路。劉邦的太子劉盈很懦弱,希望在他即位時不要遇上太多麻煩,就陸續剷除了各個異姓王,希望太子在即位後能名正言順地做個有權有勢的皇帝。

  • 6 # 南朝居士

    康熙為什麼要削番呢?同樣的道理。。

    王爵是什麼?古代臣子的爵位制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皇室宗親才能封王,功臣封王基本都是被逼的,等待他的就是削番了。

    漢朝沒有公爵,最高也就是侯爵了,王莽篡位前,自封安漢公,天下人就知道他想篡位了,曹操篡位前稱魏公,漢獻帝就在心裡罵“曹阿瞞之心,路人皆知”了。

    公爵尚且如此,王爵呢?下一步就是稱帝了。

    兩漢稱“公”,基本就不是普通的臣子了,而是股東了,稱王那就是半 獨 立了。

    古代分封,叫做“裂土封王”,何為裂土?把這塊地盤劃出去,你去做你獨立王國,你做國王,這叫諸侯王。

    在諸侯國內,諸侯王有獨立的軍隊、土地、人口、稅收、法律,可以自闢僚屬,自己選拔官員,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存在。

    諸侯王對天子有什麼義務呢?

    諸侯王對天下只有三個義務,一,朝見天子,二,進貢土特產,三,隨天子出征。

    從他的義務可以看出,諸侯王就是獨立王國,自己就是土皇帝,只是爵位低於皇帝罷了。

    西漢建立時,劉邦分封諸侯王,他的分封跟項羽分封一樣,都是被逼無奈的選擇,因為你分不分封,他們都是諸侯王,你只是承認他的諸侯王地位罷了。

    他們本身就是自成體系的一方諸侯,他們的權力來自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絕不是劉邦項羽的分封。

    所以,對於劉邦來說,天下並未統一,只是暫時休戰,之後削番才是統一天下。

    就如同康熙的功績裡,平三藩算統一天下的功勞一樣。

    劉邦是被迫的分封,這必然是要統一天下的,也就是削番的,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 7 # 葉子寫實

    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繼位。他任用閹人趙高,屠戮自己的手足,殘害秦始皇時的舊臣,對民間更是增加徭役和賦稅,更加重刑罰,讓秦國由上到下,怨聲載道,也讓秦朝的統治在風雨中飄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揭開了期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隨即六國的舊勢利也趁著機會高舉義旗恢復了自己的國家。其中就有以項梁為首的一支義軍和以劉邦為的義軍。

    項梁陣亡後,項羽成為楚軍的實際領袖,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3萬的兵力戰勝了由秦末名將章邯率領的30萬秦軍精銳,稱為當之有的起義軍首領。項羽進駐咸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並自立為西楚霸王。其中被封為漢王的劉邦在不久後就有陳倉道悄悄的出來襲卻了三秦之地,也就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在楚漢戰爭中,其他諸侯的力量也稱為楚漢之間爭奪的目標,為了能夠爭取更多的同盟,劉邦給予了同盟者優厚的條件,在韓信攻伐魏、趙、齊、燕成功的同後,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劉邦為皇帝。

    然而劉邦的皇帝卻做的不安穩。不久燕王臧荼謀反,被劉邦親兵討平。劉邦又封自己的發小盧綰為燕王,盧綰也被逼而叛變,最後老死在匈奴。楚王韓信能力太強稱為劉邦的心頭大患,不久被奪了兵權貶為淮陰侯,後被呂后處死。梁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后處死。淮南王英布謀反,被劉邦抱病徵討,後被外甥吳回所殺。陳豨被迫投降匈奴,後來為匈奴作戰時被漢軍殺死。而得以善終的,可以說只有吳芮、張耳,長沙國曆經五世而亡。

    劉邦剷除異姓王的原因有這幾點

    1,“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自古功勞大的功臣都沒有好結果,而殺功臣也成有古代帝王的通病。

    2,前車之鑑。項羽雖然是分封諸侯,卻也確立了自己的霸王地位,而各路諸侯,隨即就開始不聽指揮了。而把自己的江山都交到這些人手裡,跟坐在風口浪尖上又有什麼區別。即使各個異姓王不謀反,劉邦也會計劃把他們逐一瓦解。

    3,利益鏈條。劉邦在和項羽的博弈過程中,清楚的看到也知道,各個異姓王之所以擁戴自己,憑的全是利益,基本上沒什麼情意可講。彭越就曾經在在楚漢之間徘徊,只為換取利益;韓信也是在劉邦封自己為王之後,他才參加了圍剿項羽的戰役。所以劉邦當然會相信他們也會為了其實的利益背叛自己,還是應該儘早解決問題。

    相對於異姓王來說,劉邦認為自己的兄弟和兒子不會反叛自己,所以在他臨死前殺馬盟誓“非劉姓不能封王”,然而劉邦卻忽略的兩點,一個是自己的妻子,漢惠帝死後呂后專權,幾乎殺盡了劉邦的子侄,還大封呂氏為王。二是,即使是血源近的人,經過幾代後血緣會越來越遠,在權利面前親生父子都會相搏相殺,況且幾代之後。漢景帝時就出現了“七王之亂”。即使劉邦剷除了異姓王也並沒有解決權利旁落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程式設計師是學的越多越好,還是專精一些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