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徒途M

    大耳朵計斬顏良

    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公飛奔前來。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

    中軍眾將,心膽皆碎,拋旗棄鼓而走。雲長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頭,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似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未嘗見此神威,誰敢近前。良兵自亂。曹軍一擊,死者不可勝數,馬匹器械搶到極多。關公縱馬上山,眾將盡皆稱讚。公獻首級於曹操面前。

    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

    火燒烏巢官渡之戰,許攸倒戈為曹操獻計偷襲袁紹屯糧之所烏巢!出其不意,卻切中要害,奠定了官渡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經典戰例,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藍圖!

    火燒赤壁赤壁之戰,諸葛亮促成孫劉聯盟,草船借箭,蔣幹盜書,計殺蔡瑁,張允,蔡中,蔡和詐降,周瑜打黃蓋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曹操敲山震虎,闞澤見招拆招,龐士元獻連環,七星壇祭風,火燒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火燒七百里連營夷陵之戰,劉備連營七百里,被名不見經傳的陸遜燒的丟盔卸甲,劉備從此一病不起,白帝城託孤,孔明長嘆,大漢氣數休矣!劉備違背諸葛亮隆中對策,江東已立三世,此可為援不可與爭鋒。憤怒衝昏了頭腦,只顧報關羽張飛之仇,最終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三國裡三大戰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全用火攻,誰主動挑起戰爭,誰先滅亡,縱觀歷史,成敗在人不在勢!

  • 2 # 風過雨山秋

    感謝邀請。我認為《三國演義》中最經典最成功的計策是龐統的鐵索連環計。這個計策不費一兵一卒而使曹兵自累,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而聞名歷史的赤壁之戰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品讀連環計發起,策劃,實施的整個過程,越覺得此計的精妙,鳳雛先生不愧為鳳雛先生。

    實力懸殊,連環計受周瑜啟用。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周瑜分析至多十幾萬,但是比之周瑜自己的三萬戰士,還是壓倒性的多數,如何以少勝多,這是周瑜面臨的嚴峻問題。此時龐統的“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著火,餘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於一處,然後功可成也。”此正中周瑜下懷。

    鳳雛美名為其獻計成功創造條件。因為是龐統,蔣幹才會放下心防代為引見。傳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見到此人,並確認為本人,何不欣喜?曹操奸猾但是渴慕人才名聲在外,因為是鳳雛,曹操奉為坐上賓,他的獻計才有被採納的可能。

    計策確實解決北兵不善乘船的痛點。曹軍南下,將士水土不服,俱生嘔吐之疾,多有死者,曹操苦不堪言。鐵索連船,上鋪闊板,可走馬,也不怕顛簸,避免了不善水軍的劣勢。曹操也知道鐵索連船受火攻則無法迴避,但是當時曹軍位於西北之上,而曹操和眾人的經驗是冬天吹西北風,如果對方用火攻只會燒到自己,而周瑜也因為意識到這點吐血大病。此計對曹操來說堪稱完美,如虎添翼。

    “只欠東風”是連環計的最大亮點。書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諸葛亮之手,諸葛亮神神叨叨,給出明確的借風時間,並透過開壇做法真的借來的東南風。真的是透過做法借來的東南風嗎?龐統想到用鐵索連環計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這點嗎?作為和他齊名的鳳雛,而且兩人都在湖北地界生活過,肯定都知道此地冬季有東南風,並且怎麼形成,天象如何的。冬天只有北風,只是一種慣性思維,或者其他地區的經驗。

    東風說與不說,是兩種選擇,反映出二人的兩種處境和性格。我們可以看一下週瑜對諸葛亮借成東風后的反應。“周瑜駭然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若留此人,乃東吳禍根也。及早殺卻,免生他日之憂。””結果諸葛亮早就算到這點東風一到就溜了。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有劉備的庇護,溜了就溜了。但是龐統還是要在周瑜的手下討生活,而且他不是周瑜的核心團隊成員,一直沒有見過周瑜和孫權,他們中間還隔著魯肅,對話是靠魯肅來傳話的,而且東風一定會有的,說的意義有多大?諸葛亮為什麼必須說,因為當時周瑜吐血病到,這直接影響到孫劉聯軍的成敗,諸葛亮不得不說。龐統有大才,素有鳳雛的美名,在東吳並未受到該有的對待,話說到一半,其他自己領悟也可能是有大才者的頑皮。另外,我們看《三國演義》龐統說的話都比較精煉,這也比較符合他敦實的性格。而諸葛亮善於表現,給人的都是高深莫測的感覺,並且口才了得,長篇大論常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也讓二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吧。

    以上是我對龐統的鐵索連環計的理解,當然《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非常棒的計策,不過個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個。請大家多多指教。

  • 3 # 左默默

    “智聖”諸葛亮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不貪權勢。

      他位極人臣,卻不追求個人權勢,不弄權也不為權所奴役。

    二、不謀私利。

      他只靠俸祿為生,不以權勢謀私利。

    《誡子書》中,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以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處世。他對後主說:“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他死時確實如其所言。

    三、嚴於律己。

      街亭之役,馬謖違節,造成敗局,但他主動承擔責任:自貶三等。

      他幾次釋出鼓勵將士直言極諫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評自己過失和缺漏。在他執政期間,如果出現失誤,他都決不委過他人,而自省自律。李嚴等人罪責雖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責,檢討自己的失損。

    四、知人善任。

      他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他不講門第、資歷,破格用人,大膽地授以要職,委以重任。何祗原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的一個書佐小吏,楊洪亦是犍為郡太守李嚴之功曹小吏,何、楊都先後被諸葛亮擢為太守與李嚴同列。因此事他被譽為“是以西士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也。”

    諸葛亮任蜀相時,為了廣攬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築招賢臺。劉備死後,他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蔣琬、李邵、馬勳、宗預、杜微、馬忠、秦宓、董允等,這次用人之舉被時人贊為“德舉”。

     在《前出師表》中,他從“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出發,向後主鄭重推薦了董允、向寵等,其心之公明純正實所罕見。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員中,既有荊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劉璋舊部,也有魏降將,無結黨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懷,團結了絕大多數人。

    在當時有這樣一句話:“凡事做過好事的,就算你和諸葛亮不認識,諸葛亮知道也一定會獎賞你;凡事做過壞事的,就算你和諸葛亮是親屬,諸葛亮也會懲罰你”。諸葛亮就是這樣嚴明執法,賞罰分明的。

    五、謙恭待人。

      若把諸葛亮同當時的名士孔融、禰衡等人相比,顯然後者的聲望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和才智過人的周瑜、魯肅、司馬懿相比也略高一籌。諸葛亮無私無畏,謙虛謹慎,深思熟慮,卓識遠見,善於博採眾長,融化於膽識之中。

    六、治蜀有方。

      諸葛亮治蜀刑法頗嚴,他與法正等人制定法典《蜀科》,還擬出,《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科條。

      諸葛亮促進了蜀地農業的發展。他很重視都江堰水利工程,創設“堰官”專職管理,採用以農養戰、耕戰結合的政策,解決軍糧問題。諸葛亮對手工業也非常關注,恢復鹽鐵專營,並親到現場視察利用天然氣煮鹽的情況。並於城內設定“錦官”,專門管理。後世稱成都為“錦官城”,即源此。諸葛亮說:“今民困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

      由於諸葛亮不僅是從征戰的角度推動生產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從穩定人民生活著眼制定政策發展生產的,其結果蜀地是“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一片繁榮安定景象。

    七、勤政為民。

      諸葛亮是位知其不可為之的英雄。他相信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在《隆中對》中即提出“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這種信念貫穿於諸葛亮的一生,他踏踏實實,兢兢業業,事必躬親,受命以後,夙夜憂慮,振興蜀漢,統一中國。

    八、高風亮節。

      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追求過分的名位與特權。李嚴為曾慫恿諸葛亮加九錫,加爵稱王。諸葛亮並不為所動,嚴詞拒絕:“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庭,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國家興衰高於個人榮辱,不為權欲所惑,不為名利所累。其忠心不二,效死知己,堪稱中國曆代忠臣良吏之典範。

    綜上所述,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殫精竭慮,輔佐劉備興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了“跨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國方略。他儒法並用,以法治國,執法必嚴,賞罰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賢;他審時度勢,不斷的調整內政外交政策;他重視農業生活,安撫流亡,輕徭薄賦,發展社會經濟;他親率大軍北伐,革新武器裝備,發明了孔明燈和木牛流馬等。他的一生充滿了智慧,為中國曆朝歷代所推崇成為智慧的化身。

  • 4 # 阿勳剪輯

    1、苦肉計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為了取信於曹操,周瑜故意藉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龐統勸曹操將戰船連在一塊,給周瑜利用火攻創造條件,最終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2、空城計

    三國時期,魏蜀之戰,魏平西都督司馬懿奪取了要塞街亭。諸葛亮因馬謖大意失街亭正自責用人不當。此時司馬懿大軍逼近西城,不巧諸葛亮已將兵馬調遣在外,一時難以回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機之中,諸葛亮自坐城頭飲酒撫琴,一副悠閒自在的樣子。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城門大開,幾個老兵在掃地,耳聽諸葛亮琴聲鎮定不亂,心中疑惑,不敢貿然進城,自退二十里路觀察。及至探明實情返回時,趙雲率大軍已到,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空城之計。

    3、美人計

    董卓遷都長安後,自封太師,殘暴荒淫。一天夜裡,司徒王允在後花園偶遇歌女貂蟬,發現貂蟬貌美如花,便心生一計,決定用美人計離間呂布和董卓。王允先將貂蟬許給呂布,說擇吉日將貂蟬送到呂布府。但沒過幾天,卻將貂蟬送給董卓為妾。

    呂布得知後勃然大怒,來向王允問罪,王允便將責任全推給了董卓、一日,趁董卓進宮議事,呂布偷偷來到鳳儀亭和貂蟬約會,董卓發現後十分憤怒。呂布決心除掉董卓,於是找到王允,二人一拍即合,將董卓騙進宮中殺掉了。

    4、連環計

    結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東南風助長火勢,加上鐵索傳熱,曹操的艦隊就全軍覆沒。因在此戰中,龐統的計謀起了關鍵作用,所以龐統名聲大振。他對曹操施的計,被後人稱作連環計。

    5、趁火打劫計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爭鬥,引起宮廷內亂。遠在西涼的董卓收到何進命其進京救駕的密令,猶豫不決。謀士李儒對當時的局面看得很明白,於是力勸董卓以奉詔救駕為名,趁機進京奪取政權。

    董卓聽從李儒的計謀,率領西涼大軍迅速進入京城,在李儒、呂布的幫助下,先剷除了丁原等異己,接著廢少帝立獻帝,從而把持了朝政大權。

  • 5 # 三木造長弓

    王允連環計 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不久卻把她送給董卓。呂布大怒,在鳳儀亭與貂蟬相會,被董卓發現,貂蟬乘機離間董呂的關係。王允與呂布聯合,誘使董卓離開長安,呂布殺死董卓。不久呂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將殺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當上班成為一種煎熬,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