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草零露

    黛玉葬花,是以花代已,表達少女對現實的無奈,對已一種自我安慰之情。

    附《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2 # 直又直

    她不但是傷心,而且是心灰意冷了!這是封建制度對少女的摧殘!巜紅樓夢》,就是對封建制度的控訴和民主萌芽思想的吶喊!

  • 3 # 春日花語戀

    《葬花吟》是黛玉葬花時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的表達。讀來令人斷腸。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寫黛玉看到春花易逝,自己去葬花聯絡到美好時光短暫,自己寄人籬下,無人為她的生活做主,她對自己的生命和人生的憂慮。

    全詩透過暗淡而悽楚的畫面,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她在賈府無依無靠,對自身的焦慮和對未來的迷茫。

    全詩以花喻人,花的命運即人的命運,明寫花,實寫人,寫出主人公在自己不能操縱自己現實人生的時候,追求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表現出來的不願受辱、不甘屈服命運的清高孤傲性格。

    附詩如下,方便欣賞: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2?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3。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4 # 淡然wam

    對於黛玉的傷心,一是因為,寄人籬下,孤獨無依。二,也是最主要的,她心裡深愛著寶玉,這種愛埋在心裡,年復一年,沒有著落。又無處訴,時間不等人(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賈府中人很多都知道她的心思,也知道她常傷心的原因。但沒有人願意為她做主,成全她的心願。怎不叫她心愁苦?在當時那個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像黛玉這樣一個受封建禮教薰陶的女孩,為了面子,死也不會向別人吐露自己心思的。身邊又沒有親人,萬般愁苦只能自己品嚐。她也不十分肯定寶玉對她的心思。在吃了閉門羹以後,更加傷心。自已對寶玉的心思,是否能夠實現,更加渺茫。當時,正巧是花謝花飛的季節,此情此景,使她倍感傷心。(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5 # 佐一一的文字

    初看紅樓時,覺得小小孩子總是寫些悲悲切切的東西,著實讓人不喜。可再看時,卻不禁也有痛徹心扉的感覺。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這句詩誇張嗎?我想一點也不誇張,從黛玉剛入賈府,就開始步步維艱。從最初到王夫人處拜訪賈政開始,僅僅是一個座次問題,她都要思量一下,彼時的她有十歲了嗎?薛寶釵進賈府時遇到過這樣的為難嗎?

    我只感受到了王夫人深深的惡意,我不知道她這惡意來自哪裡,畢竟她也是第一次見黛玉,我揣測一下,大概是與小姑子賈敏相處極為不洽吧。才情容貌皆不如賈敏,嫁的相公還常年對自已不冷不熱的,甚至得到的寵愛還不如一個妾室。而賈敏卻嫁的很好,林如海祖上襲過列侯,而如海從科第出身,系鐘鼎之家,亦是書香之家。王夫人心裡是有妒恨的吧,否則怎會對一個孩童說出不要沾惹寶玉的話來!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再看周瑞家的送花一節,其實也是平常小事,但不動聲色地折辱人,也是讓人憤怒的。她沒有按薛姨媽交待的次序去送,最後才給黛玉送花,黛玉就是再親近,也並不真正是家裡人,和鳳姐相比,她還是客人身份,哪有先送自家人,最後才送客人的道理。我們就是簡單的吃飯應酬時,你請客,是不是要先照顧到客人的感受。

    黛玉是敏感的,也是聰慧的。黛玉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替我道謝罷。”

    一個“也”字很能說明問題,說明這樣瑣碎的小事不僅僅發生了一次。“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賈府的大BOSS賈母就是再疼愛黛玉,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關注到她的衣食住行,比如她的紗窗很舊了,都沒有換過,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事例。

    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女孩,她的愁悶無處訴說,所以在寶釵給了她一定的溫暖後,她立刻就貼心貼肺真誠相待了。甚至愛屋及烏,對待寶琴也很友善。善良的黛玉讓人怎能不憐惜!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王夫人喜歡的都是所謂“笨笨的”丫頭,像襲人、麝月這種,而抓尖要強的睛雯,夭夭俏俏的讓她很看不慣,有一句話“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我心裡很看不上那狂樣子”。她無意中的一些話語都真真切切地體現出了對黛玉的不喜。可是,她的寶玉,卻心心念念都是黛玉,讓她如何不生恨。

    再有三十四回襲人告密,勸王夫人把寶玉搬出園子。說林姑娘、寶姑娘雖說是姊妹,到底大了,男女有別,日夜一起起坐不方便,叫人懸心。怕毀了寶玉的聲名、品行。說的是兩個姑娘,實際上點的還是黛玉,寶釵只不過陪襯一下而已,這也為後來查抄大觀園埋伏筆。只是,黛玉清者自清,並不懼她們陰私伎倆。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6 # 李罕誦經文

    單純去看林黛玉的葬花詞,可能只是覺得這是一首很美的詩,但是,結合林黛玉的生活環境和自身性格,主要的還是反映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敏而多慮的性格。

    林黛玉自己失去了雙親,自此寄人籬下,但是由於她本身不願意縫合別人,性格孤傲,葬花在別人看來雖然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可是在林黛玉身上卻那麼合理。

    林黛玉把對自己青春的憐惜折射到了花上面,她憐惜花,是在感嘆自己的青春逝去、寄人籬下,感受世態炎涼。

    黛玉葬花,是在撫慰自己的心,她為了逝去的花朵落淚,其實更是為了自己。從心理學看,很多引數是講絕對值的,有多少A,就會有多少-A。黛玉有多少自憐的成分在其中,內心就有多自卑。她有幾分的自我關注,就有多怕不被關注。

    林黛玉出身於貴族世家,在初入賈府的時候,從初入賈府表現出較高的察言觀色、通權達變的能力來說,黛玉是具備相對完善的自我功能的。這也能說明林黛玉初期具有很好的客體關係,但是在她五歲的時候,母親去世,這對她的性格養成有非常大的影響。

    五歲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因為從精神性格分析來看,六歲定終身。因為在林黛玉五歲的時候和自己最為親近的人分離了,會在人格的發展中留下痕跡。這種分離和依戀關係的斷裂,還有就是身處賈府之時,感受到自家衰敗的哀傷這樣的落差導致了黛玉很強的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這也是黛玉性格中會有自憐成分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林黛玉才華橫溢,但是內心的感受也非常豐富。她的詩詞多數都是很冷清、憂鬱的。“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都是她內心的感受,也是她內心的真實寫照。《葬花詞》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也反映出了黛玉內心的悲切悽苦。

    在薛寶釵和賈寶玉定親之前,林黛玉比較愛使小性子,言語不饒人,這也是因為自己無法很好地控制的負面感受,所以會經常諸於退縮、極端化貶低、軀體化、行動化、否認等初級防禦機制。

    黛玉使小性是因為自卑導致敏感,也就是缺乏穩定的客體來實現投射和自我認同。但是在寶黛定情後,她的感受被穩定的客體所看見並且接納以後,就逐漸不再使小性子,人格也得到了一定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沒錢的家庭,父母更容易重男輕女”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