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看到的月亮竟然是一個半圓。明暗分界的地方怎麼沒有一點弧度?
11
回覆列表
  • 1 # 四季農村

    月亮的形狀總要經歷一系列特定的、循序漸進的、重複性的變化過程.在一些特殊的夜晚,月亮就在太陽剛剛落山之後,以月牙的形狀出現在西邊天空中.一個個夜晚過去後,月亮逐漸向東移去,而它那細細的月牙形漸漸地“胖”起來了,大約一個星期後,它逐漸變成了半圓狀,並繼續向更“胖”的方向變化,直到又過了一個星期,它終於形成了一輪“滿月”.再以後,它又開始變瘦、變小,一個星期後,它又回到半圓狀態(不過,這次是月亮的另一半變亮了).接下來,又過了一個星期,最終它在黎明到來之前,出現在東邊天空中時,又變成了一個月牙狀.它會在隨後的幾個夜晚裡消失,然後又會出現,再次重複上述的變化過程.

  • 2 # 祥合瑞精細

    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Sunny的一部分反射出來,這樣,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隨著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在不同日期裡月亮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月相的週期變化.進一步說,雖然月亮被太陽照射時,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但由於月亮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時時改變著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對著地球的半個球面與被太陽照亮的半個球面有時完全重合,有時完全不重合,有時一小部分重合,有時一大部分重合,這樣月亮就表現出了陰晴圓缺的變化.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時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從東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Sunny反射到月亮,然後再由月亮反射回來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沒在強烈的太Sunny輝中.而當地球處於月亮與太陽之間時,雖然三個星球也是處於一條線上,但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灑在大地上,這就是滿月,也就是“望”.這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因為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相對於日地距離來說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東移的速度比太陽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東前進13度多點,而太陽卻只前進1度.因此,朔之後,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陽的東邊,一兩天後,太陽一落下去,西邊的天空就可見到一彎新月,兩個尖角指向東方.此後,月亮升起的時間越來越遲,月亮也逐漸豐滿起來.約在朔後七天,月亮的黃經剛好超過太陽90度,我們看到的月亮是圓弧朝西的半圓,這就是上弦月.以後月亮繼續向東,更加豐滿,升起的也更遲了,直到望.從朔到望,月亮離開太陽的距離越來越大.過了望後,月亮逐漸向太陽移近,月面逐漸消瘦下去.當月亮黃經超過太陽黃經270度時,它又變成了半圓形,但圓弧朝東,這就是下弦月.這時候,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正高懸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們的肉眼這時是看不見月亮的.下弦以後,月亮要到後半夜才從東方出來,它的半個圓面逐漸消蝕下去,變成狹窄的鐮刀形,尖角向西.從望到朔,月亮與太陽靠得越來越近,以至再次與太陽黃經相同,消失在晨曦中.月相變化的週期,也就是從朔到望或從望到朔的時間,叫做朔望月.觀測結果表明,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有時長達29天19小時多,有時僅為29天6小時多,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月亮與某一恆星兩次同時中天的時間間隔叫做“恆星月”,恆星月是月亮繞地球運動的真正週期.朔望月比恆星月長,道理與太陽日比恆星日長是一樣的.恆星月與日常生活關係不大,而朔望月卻因為是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與地球上漲潮落潮有關,與航海、捕魚有密切的關係,對人們夜間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宗教上月相也佔有重要位置,所以人們自然地以朔望月作為比日更長的記時單位.

  • 3 # 今暢

    首先,先來說月亮發光面積的變化,要明白一個本質就是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月亮上的亮光是太陽照射到月球表面,然後透過反射作用,反射到地球人們才看到的,月亮發光面積的變化,是太陽照射的角度不同。因為潮汐鎖定,月亮始終是隻有一面朝向地球,如果太陽和地球夾角增大,我們看到的面積就少,相對的,月球背面的亮光就少,當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成為直線,則是滿月。

    當月亮在地球和太陽90度夾角的位置時,這是太Sunny剛好照到了月球的一半,因為月亮是個球體,所以,太Sunny照到球體最大的直徑上面,而多出來的太Sunny則因為直徑阻擋的原因,彷彿是對半切開一樣,如果照射角度增大,就會出現漸變的亮度。

    您所拍的照片上顯示,太陽是在您右側,太Sunny位置剛好照到了月亮的直徑上,所以沒有一點過度的弧度。

  • 4 # 客觀點客官

    月亮為什麼會有圓缺變化? 

      在地球上看來,月亮的形狀經常在變化,它圓了又缺,缺了又圓;時而彎月斜掛,時而銀盤高懸。那麼,月亮為什麼會有圓缺變化呢? 

      原來,地球和月亮是一個天體系統,叫做地月系。月亮在繞地球旋轉的時候,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不斷地發生變化。 

      當月亮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這時候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Sunny,人們整夜看不見它,這就叫朔(也叫新月)。 

      新月過後兩三天,月亮沿著軌道慢慢地轉過來,太Sunny逐漸照亮它向著地球的這半球的邊緣部分,於是我們在天空中就看到一鉤彎彎的月牙了。這時的月相叫做彎月(也叫蛾眉月)。 

      這以後,月亮繼續轉過來,它向著地球的這半球,一天比一天多地照到了太Sunny,於是彎彎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地“胖”起來。等到第七八天,月亮向著地球的這半球,有一半照到了太Sunny,於是我們在晚上就看到半個燒餅似的月亮,這就是上弦月。以後再變成凸月。 

      這以後,月亮漸漸轉到太陽相對的一面去,它向著地球的半回,受光面積越變越大。當地球處在月亮此人稱上弦月。這張弓一天天拉滿,就叫凸月了。凸月到每月十五就變成了滿月。初八、初九以後,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東天邊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月落的時間也繼續向後半夜推遲。到農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從東方農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後,一彎孤形新月就開始在天西邊出現了。那新月活像是飛蛾的眉,所以人稱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黃的光線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它在天邊逗留不到一個小時就漸漸消失了。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纖細的蛾眉新月升落。農諺說:“大二,小三兒,月出,一杆兒。”就是講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現的時間。

     7從蛾眉月出現頭一天算起,每過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較前一天大約增加15°,而它落下的時間也就隨之推遲一個小時左右。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時月亮就會升高到中天,落下時間也就推遲到深夜零點左右了。就是說,這時候僅前半夜有月光,後半夜就是月黑天了。農諺說:“初八、初九照半夜。”就是這個意思,這時候月亮活像一張弓,因天邊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兩天你會看到:太陽還未落下,東方的圓月已經顯現了。所以農諺又說:“十五,十六,月亮太陽兩頭露。”這期間,通夜都會有月光朗照。第二天早晨,太陽也從東方升起了。西邊還掛著一銀盤似的圓月。“月亮、太陽兩頭露”,也有這個含義。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這句農諺是說,過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後,天黑時就不見月亮了,月亮到什麼時候才出來呢?農諺說:“二十整整,月出一更。”十五日以後,每推進一天,月亮晚出來又約一小時,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來(古時沒有鐘錶,把一夜分為五更,一更大概是晚上八九點)。每月下旬,月亮出來的時間越來越晚,以至前半夜不見月亮,只有後半夜才能見到月亮,到二十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時才能升到中天。因此又有“二十二三,天亮月正南”的農諺。這時的月亮又像一張弓了,因為正是下旬,所以人稱下弦,十五以後的月亮由圓到缺,人們又稱它為殘月。

     “農曆二十三,天亮月正南。”那就是說,深夜零點左右月亮才從東方升起。以後幾天,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升起的時間由半夜向黎明推遲。到月底二十八九左右,月亮黎明前出來照一會兒,“二十八九,月亮黎明露個頭。”這句農諺就是形象的描述。

     下旬殘月的明亮部分逐漸縮小,又變成了蛾眉月。月底二十九以後,整夜都不見月亮了。和太陽之間的時候,月鳧的受光部分完全面向地球,我們就看到一個像銀盤似的滾圓的月亮,這就是滿月,又叫望月。 

      滿月照射的時間只有一兩天。以後,月亮的位置繼續移動,面向地球的受光部分慢慢變小,先變成凸月,又變成半圓形的月亮,這就是下弦月。   這以後,月亮又漸漸地“瘦”下去,又變成彎彎的蛾眉月。 

      再過一兩天,月亮又完全看不見了。  

    月亮是圍繞地球執行的一顆衛星,它既不發熱,也不發光。在黑暗的宇宙空間裡,月亮是靠反射太Sunny,我們才能看到它。月亮在繞地球運動的過程中,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不斷髮生變化。當它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的時候,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一點也照不到太Sunny,這時,我們就看不見它,這就是新月,叫做朔。新月以後兩三天,月亮沿著軌道慢慢地轉過一個角度,它向著地球一面的邊緣部分,逐漸被太Sunny照亮,於是我們在天空中就看到一鉤彎彎的月牙了。月亮圓缺的變化,是由於月亮繞著地球運動,它本身又不發光而反射太Sunny的結果

  • 5 # RealAlexander

    家裡有籃球嗎?再配個手電筒就更好。

    晚上把燈關了,固定好手電筒照到籃球上面,然後人圍著籃球走一圈。你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月相變換。

    半月時完全沒有弧度,現在好理解了吧。晨昏分割線是有弧度的,不過正好對著你。你看起來,他就是直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性,是醜陋的,經不起考驗的”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