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9
回覆列表
  • 1 # 智空易學

    控制慾太強的病態表現

    每個人稍微都有一些控制慾,畢竟每個人都希望事情能夠牢牢掌控在自己 的手裡。一些控制慾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如果控制慾太強,這就是 一種病態了。但是人們基本上分不清控制慾和控制慾太強,很多人都會問究竟哪 些表現可以看出控制慾是否太強。

    1.對他人極不信任

    對身邊人要求繁多,總覺得對方是個沒經驗的菜鳥或者辦事不牢,必須推 一推才會動的那種。雖然很多事情並非如此,或者說不需要反覆叮囑一樣能很好 完成,但就是不放心。

    在團隊合作中,如果不能成為領導者,那麼必然成為“刁民”,因此更為喜 歡獨來獨往。

    2.固執到自我的地步

    控制狂的堅定信念:如果想把某件事情做好,那麼必須自己來!

    控制狂相信自己只要足夠努力,能夠達到任何目標。 如果把工作交給別 人,產生問題,自己不僅要花時間去處理,可能還要自己接受重新來做。如果這 樣還不如就自己來做更有效率。

    如果實在是需要把任務分給別人,也會時時監督事事注意,避免錯誤在自 己眼皮底下發生。如果發生在自己負責的情況下出現問題並且沒有及時解決,會 極端自責,認為全是自己的問題。

    3總試著說服別人

    控制狂常常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事。他們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 確的,而且自己是站在“為對方好”的立場上,因此會苦口婆心,甚至碎碎念地傳 達自己的“偉大精神”,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做。

  • 2 # 心理學軒醫生

    是心理疾病,控制慾過強屬於強迫綜合徵 指導意見: 強迫綜合徵又稱強迫症,即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神經官能症,焦慮症的一種。患有此病的患者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患者總是被重複性的思維內容或行為衝動所困擾,明知這種觀念或行為不合情理,但是無法控制或終止,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患者為此深感痛苦、焦慮和抑鬱,但是有強烈的醫治願望。

  • 3 # 眾善奉行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爭,人生少遺憾;隨,知足者常樂。最怕該爭時不爭,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著。隨遇而安,隨緣而止。

  • 4 # 心理話家

    中國的父母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保護孩子的意識過強。在國外,很多父母都採取“放養”原則,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天性和創造力。

    家長控制慾過強,對孩子造成的不同影響,家長要“區別”對待和改善。

    1、 過多的干預導致孩子不自立

    獨立自主性需要從小培養,例如在孩子剛開始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家長不要過分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礎上,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

    2、過多的干預導致孩子處事沒有原則

    在社交生活中,原則和底線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與這個社會相處的方式,這就是我們稱之為“個性”的東西。

    3、過多的關注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雖然二胎時代已經到來,但是大部分的家庭還都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唯一的寶貝如眾星捧月般,被家裡每一個人呵護著。孩子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被無限放大,且被關注著。

    4、過多的指責讓孩子畏畏縮縮

    在生活中不乏有這樣的父母,孩子想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而父母卻處處挑毛病。不是抹布沒有洗乾淨,就是擦地的方式不對。無論孩子想做些什麼,父母都能挑出毛病來。

    建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懂得體諒孩子的發展規律,不過分要求孩子做超出年齡範圍的事。讓孩子獨立判斷事情,勇於挑戰困難。在孩子做錯事時,也不應當過分指責,而是鼓勵和教育,畢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磕磕絆絆中成長起來的。

    家長們如果不希望被孩子記恨一生,一定要自我反省,畢竟為人父母是一門永恆的功課,應該不斷學習和進步。

  • 5 # 現代佛學原理

    如果控制慾望總是控制在對他人無害甚至讓他人有利的範圍或導致對他人和對自己都有利的結果,或者控制給人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總是大於害處,那麼,就不是一種變態。反之,如果控制慾總是給人帶來比好處更大的害處的話,就一定是變態了。所以控制慾是不是變態,最終取決於控制慾造成的後果如何。

  • 6 # 健玲駕馭體重學堂

    控制慾強是內心恐懼的表現

    但並不是每一個控制慾望都能得到滿足,於是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甚至有些極端的人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習慣於如果讓別人做自己,讓對方的活動不經自己的手而去發展,就會對未來產生恐懼

    控制是悲傷的一部分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定義過失落的四階段:被否認、憤怒、討價還價、哀傷。控制屬於討價還價。我試圖透過控制對方,而規避自己內心的恐懼。

    或許我們偶爾可以能夠做到,但大多時候都不行。

    以愛的名義控制:

    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想控制自己的孩子,而忘記了孩子也有說“不”的權利。

    女人口口聲聲說如何如何的愛自己的另一半,但是婚姻從開始,就是註定了,女人一直企圖控制男人成為自己眼中的那個人。這些是愛還是控制?

    在我的眼裡,這並不是愛,只是為了滿足你的控制慾而已。

    我們應該學會放下,而不是企圖去控制,任何人都有權利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或生活,愛不是控制,絕對不是

  • 7 # 段子俠

    如果別人不受控制你就會發瘋的話,那這就是病態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永遠無法做到統一所有人的想法,所以還是儘量抑制這種控制慾,給彼此一個空間。

  • 8 # 如法如水

    控制慾,是人類都有的一種原始本能,或多或少,人皆有之。

    如果控制慾強並且達到強迫的臨界點,就是一種病態:強迫性人格。區別於強迫症的是,強迫性人格的強迫控制物件往往是他人。

    控制慾的始因大致有三:本能;追求完美;內心恐懼,缺乏安全感。

    透過控制慾的具體實施與表現,做出統一的總結:實施很強的控制慾,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從控制的過程和後果來看,會出現被控方或雙方都很不適的狀況反應。例如情緒的非正常波動和非正常後果。

    “非正常”的程度與控制慾“強”的程度會成正比。既然非正常,則是病態。

    我的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小賈,可謂飽受父母以各種名義的控制。凡控制,必強迫;凡強迫,必不適;凡不適,必抗拒……儘管小賈很理解父母的初心和立場,確實是為他生活、工作領域著想,但是,他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母的“自以為是的合適”,並且,他感悟到他將被控制成為父母肚裡的“蟲”,必須循著父母要求的軌跡行事才是對的,才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小賈確認自己不可能做到,不堪忍受父母事無鉅細的強迫控制,終於選擇離家出走,十年遙無影蹤。

    控制慾強,對己對人,都是一種傷害。

    對於愛或責任來說,傷害,是一種病。

  • 9 # 吃茶的喵喵

    你好,往事都要往兩方面看,控制慾強也是有優點和缺點的,主要是你注意的點是壞的地方還是好的地方

    我們先說壞的方面,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式教育

    “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應該聽話”

    “我為了你可以XX,付出了那麼多,忍受了那麼多,你是不是應該聽話一點”

    “聽媽(爸)的,準沒錯,我還是過來人呢”

    “聽話,這些都是沒用的,媽(爸)說的才是有用的”

    “你這麼那麼不聽話呢?我都是為了你好”

    “媽(爸)說什麼,就是什麼,不許反抗,都是為你好”

    “我會幫你搞定一切的,聽媽(爸)的就好”等等之類的話

    家長控制了孩子的思想,恨不得孩子就往自己的規劃去前進,恨不得像控制木偶一樣控制孩子,用一副我都是為你好的藉口,恨不得代替孩子去執行他的計劃,這種控制慾是最可怕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就會失去自己的思想,變成行動上的木偶,悲哀又淒涼,就變成了愛的綁架(請容我說一句,這簡直就是變現的操縱)

    好的地方:最常見的是從自身的角度從發就是對自己的控制力和對愛人的包容和寵溺

    對自身的控制能力的鍛鍊

    控制慾強不一定是展現在控制他人的身上,也會體現在自己的身上,首先你對自己的某一方面要求一定是特別高的,因為你知道如果你沒有那方面的能力就無法去控制他人(說的有點可怕啊)也無法讓他人下意識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有你會有意識的鍛鍊自己的某項才能,從某個角度來說,經商的人都會有一定控制慾,都說商場如戰場,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控制慾,如果你連自己都無法控制,那將如何從商場上存活下來?

    2.對事情的認真程度超過了一般人

    這點就有點像擁有強迫症的人,對事物的完美程度斤斤計較,不容許出現一絲差錯,反覆確認,反覆認證,直到真的百分百完成,直到對事物的大幅度認可,這也是對自身能力不斷提高的一種,特別需要耐心和細心,懂得等待,做事有規劃性,目的性和可收穫性

    或者控制慾強對某些人來說是一種病,但是如果我們把它用在好的地方,我們也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 10 # 北極熊的暖光

    凡事都是雙刃劍,控制慾也是。適度的控制慾可以給自己安全感,也會讓自己在一定程度努力,變得越來越好。但過度的控制慾會就要注意了,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壓力,壓抑,自己也會很累,很不舒服,在感情,人際關係等方面出現問題,影響正常的生活,及時覺察,反思自己,也可以尋求心理老師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蔚山現代俱樂部表示:樸圭賢踩踏熊貓杯是在模仿伊布和拉莫斯,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