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哥說文史

    歷史上懷才不遇的人有很多,他們終有一身才華卻無法施展,最後只能含恨而終。希望處於當代的我們,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可以大顯身手,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王勃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

    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

    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

    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

    二、唐伯虎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11歲的時候,他的琴、書、畫、樂便聲名遠播。16歲的時候奪得了童子試的第一名,29歲的時候,又得了鄉試第一名。

    被人稱譽為“天授奇穎,才鋒無前”的“江南奇士”。唐伯虎少年俊才,博雅多識,是中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唐伯虎才氣橫溢,但並不風流,他的詩、書、畫被稱為三絕。

    在繪畫上,唐寅擅長山水,又工畫人物,尤其是精於仕女,畫風既工整秀麗,叉瀟灑飄逸,被稱為“唐畫”,為後人所推崇。

    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從此開始消磨一直,無心上進。唐伯虎晚年生計日益艱難,不得不靠賣書鬻畫來維持最低限度的衣食之需。

    但由於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他那賴以足歲的“筆硯生涯”幾乎難以為繼。他常常陷入斷炊絕糧、“三日無煙”的窘境。

    三、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四、杜甫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五、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六、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七、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華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生平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八、 陳子昂之懷才不遇--孤寂。“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的陳子昂,少時就有“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的政治熱情。金榜後,他力主息兵、減刑、反貪、輕役,終因多次進諫而觸怒龍顏,反遭貶謫。於是登幽州臺憤懣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生之有限,世之無情,一腔孤獨寂寞中胸而升!

     九、 孟浩然之懷才不遇--歸隱。世人心中,孟浩然一直是一個高人、隱士。事實上,他並不甘心隱居。少時苦讀的他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一舉成名。為了求 SosoImg得援引,他曾賦詩當朝宰相張九齡--“欲濟無舟楫,端局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但是黑暗的朝廷多次令他蒙恥,直至灰心無力地歸鄉。從此以後,清新秀麗的田園風光,深厚雋永的故人情誼便在他的筆尖涓涓流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十、 李白之懷才不遇--矛盾。縱酒狂歌,桀驁不馴的李白“浮雲富貴,糞土王侯”,他曾朗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是面對永王的盛邀,他還是喜形於色,忍不住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殘酷的現實最終還是破碎了李白的夢想,他“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矛盾之心天地可鑑,痛苦之情日月可知!

    十一、李賀之懷才不遇--早逝。李賀寫詩早有盛名,只因其父諱,終不得舉。抑鬱不平的他,恨恨地寫到:“夜來霜壓枝,駿骨折西風。”甚至也曾無奈地想過要“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般的棄筆從戎。不滿於現實,又無力改變現實,李賀窮愁苦恨,二十七歲就離開了這個令他心碎的世界。

  • 2 # 覃俊益

    凡文學之士當官的不多,主要是較明白現實,做好官難上有壓力、下有頂力中間受緊順和者安。次、年老難做官,花甲下桶,前朝姜子牙八十二歲文王相請幫武王建天下、周朝八百年天下,姜子牙只活了一百二十歲做官滿算38年只起了一個奠基作用,天下只要後來人拿得穩是很久遠的。

  • 3 # 我就是要你

    首先要弄懂什麼叫才?

    一個人的才華有大小,但是最關鍵的才華是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

    導彈上天、潛水入海都有規律可行!

    但是與人交際打交道千變萬化的,沒有規律可循的,只有靠自己的悟性!

    倘若一個人不能與同事領導有很好的溝通協調,那麼即使你滿腹經綸也毫無用處。

    如果你認為你的能力超強,公司又不重用你,你就牛逼哄哄的,在公司裡邊玩橫的 破罐子破摔、那麼你註定這一輩子不會開心,不會重用!

    因為這個地球離開誰都會照轉不停!

    小夥伴們,如果你想要成材,從現在起就試著與人進行深入的、不同層次的、各種方法的溝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槍擊事件濫殺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