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南端,五老峰山下,是廈門市最大的佛教叢林寺院,也是著名的景點之一。南普陀寺地勢坐北朝南,背依林木蔥鬱、奇石嶙峋、巖泉清冽、山峰挺拔秀麗的五老峰,南面大海,緊鄰廈門大學,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海南天與俊秀的山林之間。寺宇巍峨,梵音繚繞,佛教文化氣息濃厚,終日行人如流水,香客摩踵,是海內外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
千年古剎南普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到了明代初年,斷臂和尚覺光得到早期遷徙鷺島陳氏旺族的捐助,在無盡巖下開坡闢地擴建寺宇,由此更名“無盡巖”為“普照寺”。覺光和尚在地方官紳與廣大信眾的捐資下,還為普照寺購置大量田租產業。因此,在明永樂年間(1403—1424)普照寺已成為一座殿堂院舍完備,佛像法物齊全,住僧常達百餘眾,以及擁有田租作生活來源的大寺院。然而到了清初,由於駐守廈門島的鄭成功東征復臺,清兵進島,施行“遷界”,普照寺遂被夷為廢墟。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候施琅平定臺灣後駐鎮廈門,才捐資修復普照寺院宇舊觀,又特增建大悲閣供奉觀音菩薩,據《華嚴經》載:“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故更名“普照寺”為“南普陀寺”,並沿用至今。此後數百年來,經歷代住持如淵、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南普陀寺已建成為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併為近代閩南最具規模的名剎。
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南端,五老峰山下,是廈門市最大的佛教叢林寺院,也是著名的景點之一。南普陀寺地勢坐北朝南,背依林木蔥鬱、奇石嶙峋、巖泉清冽、山峰挺拔秀麗的五老峰,南面大海,緊鄰廈門大學,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海南天與俊秀的山林之間。寺宇巍峨,梵音繚繞,佛教文化氣息濃厚,終日行人如流水,香客摩踵,是海內外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
千年古剎南普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到了明代初年,斷臂和尚覺光得到早期遷徙鷺島陳氏旺族的捐助,在無盡巖下開坡闢地擴建寺宇,由此更名“無盡巖”為“普照寺”。覺光和尚在地方官紳與廣大信眾的捐資下,還為普照寺購置大量田租產業。因此,在明永樂年間(1403—1424)普照寺已成為一座殿堂院舍完備,佛像法物齊全,住僧常達百餘眾,以及擁有田租作生活來源的大寺院。然而到了清初,由於駐守廈門島的鄭成功東征復臺,清兵進島,施行“遷界”,普照寺遂被夷為廢墟。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候施琅平定臺灣後駐鎮廈門,才捐資修復普照寺院宇舊觀,又特增建大悲閣供奉觀音菩薩,據《華嚴經》載:“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故更名“普照寺”為“南普陀寺”,並沿用至今。此後數百年來,經歷代住持如淵、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南普陀寺已建成為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併為近代閩南最具規模的名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