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揚名老師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除此之外,我們也不喜歡別人批評跟我們有關係的人事物。所以,當老師批評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都是很難受的。如果你的孩子在家裡沒有老師批評的狀況,那你肯定會更不能接受,像是老師說你家孩子在學校都不能專心,可是你覺得孩子在家裡不論是寫作業或是玩玩具,都可以維持長時間的專注。

    面對老師的批評該怎麼辦?

    不要急著接受或拒絕老師的點評,可以請老師多做描述,並且表明你會和孩子進行溝通。直接拒絕老師的點評,會讓老師覺得不受信任,會對你和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是直接接受也不妥當,因為老師會覺得你配合度很高,以後就會得寸進尺,故意把事情講得很嚴重,讓你很緊張。

    用一點心機的刺探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千萬不要直接說,老師說你上課都在講話,是不是這樣呢?你用這樣的問法,多數的孩子肯定都不會承認的,所以你問了也不能得知真正的狀況。比較好的做法是先聊聊學校的生活,然後請孩子描述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再脫口問問,那班上有沒有同學喜歡上課的時候跟別人講話啊... 你也可以善用繪本,問問孩子,那你會不會有類似的行為呢?

    不論孩子有沒有老師點評的狀況,都可以引導孩子避免有問題行為的發生,若老師責難孩子玩具都不收好,你可以在家就引導孩子,玩了玩具,就要把玩就收好,並且強化這樣的行為動機。你也可以跟老師說,在家裡你有跟孩子做了什麼樣的引導,請老師持續觀察,若孩子的狀況沒有改善,再請老師告訴你們,也可以詢問老師有什麼好的建議。

    老師本質上都是熱愛教學、喜歡孩子的,只是有時候太忙了,會比較容易失控。

    做爸爸媽媽的,別為難老師,要跟老師在同一陣線上,那麼對孩子才會是最好的。當然也不能排除真的有不適任的老師,建議你也可以利用機會到學校觀摩老師和孩子的互動,若確認真的不適合,也要儘早幫孩子轉換環境!

  • 2 # 虎父育兒密碼

    要認識到,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教育觀,不可能與家長一樣,如果家長認為老師的方法或教育觀不對,等孩子回家後與孩子討論老師在處理事情過程中孩子是什麼感受,如果孩子常常感受到強烈的負面情緒如憤怒、沮喪、恐懼、自責等,那就直接和園長去說,要求換班級或者換老師。如果孩子的感受大多是正面的,那麼老師的做法就不會對孩子產生大的負面影響。不建議直接批評或抱怨老師,因為個性和教育觀是不容易改變的。如果已經對孩子造成傷害,可以聯合家長維權,讓其糾正錯誤做法或者離開幼兒教師隊伍不僅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也是對國家的教育事業負責!

  • 3 # 愛嘮叨的馬小媽

    馬小媽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如果老師對孩子出於一種愛的表達的批評,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做到,理解老師、換位思考、配合老師的工作。

    在生活中,老師批評孩子,除了題主提到的家長會不高興,其實還存在兩種情況:

    第一種

    有的孩子受到老師批評後向媽媽哭訴:“今天又被老師批評了,又少了一朵小紅花。”家長聽到孩子這麼哭訴,心疼地說:“沒關係,小紅花有什麼用,你想要什麼花媽媽都給你。”試問這還怎麼能配合老師的工作。

    第二種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受到批評,就跟老師在一個戰線:“孩子我都交給你了,有錯你使勁給我批評。”這不過問孩子被批評背後的原因,也是一次教育的失誤。

    那麼如何正確地對待老師的批評?

    要做到換位思考,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錯誤

    如果不理解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你可以換位思考,如果你現在就是孩子的老師,你面對孩子的錯誤是否會批評孩子,會採取什麼樣的批評方式。

    如果老師的批評方式過於偏激,那麼你可以和老師探討有什麼樣的批評方式會好點。

    在換位思考後,要與老師溝通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

    在理解孩子犯錯,老師批評孩子後,我們要做的,就是與老師多溝通,孩子為什麼會犯錯,我們要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

    不僅跟老師溝通,這個時候要有共情的意識,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告訴他犯錯後要有什麼解決的方法,這樣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也不會對老師的批評心理不好受。

    總結

    所以,馬小媽覺得,父母要善於接受孩子的犯錯,積極和老師配合,這樣才能做到家校共育,也希望題主在孩子犯錯這件事上,多和老師溝通。

  • 4 # 許多分

    孩子做不對,老師批評糾正有問題嗎?老師的工作不就是這樣嗎?難道孩子做錯了也要說“棒棒棒!你真棒!”這樣孩子能學會規矩嗎?

    孩子的習慣是在不斷地糾正中培養起來的,規矩就意味著約束,沒有人天生喜歡被約束,孩子也一樣。比如,孩子喜歡隨便亂扔東西,那麼大人會及時糾正他,告訴他東西應該要擺放整齊,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這是規矩;孩子喜歡把好的東西佔為己有,大人會及時糾正他,告訴他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好東西可以和大家分享,借了別人的東西要還;孩子一言不合就開打,大人會及時糾正他,拳頭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要學會溝通。

    孩子在不斷地犯錯和不斷被糾正的過程中慢慢長大,才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只有合格的公民才能享受法制社會里的自由。

    如果老師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那麼孩子將會長成什麼樣?

    案例一:

    公交車上熊孩子無故踢打一個成年男子,該男子在語言制止無效後怒不可竭地把孩子踹翻在地,男子雖然行為過激,但那孩子缺乏教養是惹禍的引子。

    案例二:

    近段頻發的高空扔物事件讓人們驚恐萬分,這幾天新聞報道了某地一個熊孩子16樓連扔兩個滅火器,全家遭到全樓居民驅逐。此件事情中的熊孩子不值得同情,這次扔滅火器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保不齊他下次扔錘子或剪刀、菜刀之類的東西,誰受得了這種危險分子?

    這樣的熊孩子除了他們的父母,應該不會有人能忍受吧?那麼學校裡的老師對這樣的孩子就該批評,平時就該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那麼老師批評這樣的孩子有問題嗎?

    如果家長不高興就不高興吧,總不能為了這個家長高興而讓其他家長不高興吧?這樣的家長也教不出像話的孩子,每個熊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個熊家長。

    學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老師不僅授業解惑,還要教會孩子做人。學校不是澡堂子這種服務場所,不是為了讓你家長和孩子舒坦的地方,熊孩子的家長請閉嘴,要不就請把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

  • 5 # 妙招金點子

    看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還真有點分不清您倒底是老師方,還是家長方,多次讀了之後才確定下來,我感覺您應該是一個幼兒園的老師,說得準確一點,應該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因為只有負責任的老師看到班上的小朋友有不好的習慣,會上前指正,教育,訓導。也是因為負責任,看到孩子多次未改過來,才會批評他們。我並不認為您有什麼幫得不對的地方!

    我是一個二胎媽媽,以前家裡兩個兒子一起上幼兒園的時候,小寶特別好動,經常被老師批評有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當然這些事情我也並不知情,是大寶回來後告訴我的,我才知道小寶在學校裡的表現,於是我會告訴小寶,老師是希望你進步,改掉不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放多一點注意力在你身上。要多聽老師的話!並且在第二天送他們去學校的時候,會找到他們的管班老師,問一問,聊一聊,當然老師都會先表揚他的一些優點,然後才會如果把什麼什麼改掉的話,就更好了,讓人聽了很舒服,也很受用,我作為家長也會更加配合的一起努力教育孩子。

    因為畢竟孩子是自己生的,人家老師只是盡了本職工作的義務來提醒和教導,在學校裡孩子呆得時間長,肯定能夠發現一些家長不知道的壞習慣,所以老師提出來對孩子的批評,家長更應該積極接受然後督促孩子改正才對,而不應該因為自己家的孩子被批評就認為不被重視,被穿小鞋了,認為老師的素質不行,作為一個家長,我認為這種認知是錯誤的。所以,親,我不認為您有什麼做得不對,只是多加強一些跟孩子家長之間的溝通,相信一切誤會都會解除,家長也都會明白您的用苦良心!

    願上帝祝福您!

  • 6 # 白沙踏歌隊

    父母眼裡沒有醜孩子!

    作為一名老師,你是善良的,有良心的。面對家長的不支援、誤解,你需要真誠的溝通,正視誤解。

    1、孩子有不好習慣,多源於父母,與其苦苦糾正孩子,不如與家長聯手;

    一般,孩子的父母都比較明事理,對於自己孩子的壞習慣,也能反省。

    遇到這種情況,有必要留下孩子父母,與他們真誠的溝通孩子這段時間的表現,多肯定,然後一些習慣,與父母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改正。

    一般孩子父母都是好面子的,當面批評孩子,是面子問題,而不是老師做錯什麼。

    2、少批評、多表揚;

    你不得不承認,有經驗、有師德的好老師,都是透過鼓勵措施來幫助小朋友改造缺點和壞習慣的。

    看你的提問,你應該是新手老師,在處理與家長溝通方面,存在問題。

    這個問題長期困擾你,可見你比較善良,不油滑,是個實在做事的好老師。

  • 7 # 甜蜜仨寶

    幼師與幼兒家長溝通,要講究方式方法,是有一定技巧的。人都喜歡得到讚美,幼師可以多多發現該幼兒身上的其他優點,在家長面前多誇他家孩子,某某方面很突出,如果注意某一點習慣培養上的細節問題,就會更完美。家長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的建議。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每時每刻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好的習慣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va程式設計師如何加快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