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描述文章“硬傷”種種現象、危害及解決辦法是怎樣的呢?
4
回覆列表
  • 1 # 滴水映日9

    問:怎樣剔除文章的“硬傷”呢!你怎麼看?

    答:所謂“硬傷”,就是確確鑿鑿的傷疤。生活中帶硬傷的物品較為普遍,蘋果潰爛一部分,瓷壺碰豁一處,都是硬傷。文章有沒有硬傷呢?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在筆者看來,現在這方面的問題還相當嚴重,甚至到了令人心焦或驚呼的程度,特別是網路媒體上文章硬傷比比皆是,尤其要引起作者高度重視。

    硬傷之一:錯別字繁多現象

    寫錯別字,是文章之一大忌。古人筆下絕少出這方面的醜,他們常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吟成一句話,繞屋走十匝。極其慎重。可當下一些作者,似乎都不講這種精神了,致使出手的東西錯別字氾濫。

    能寫文章,一般文化水平都比較高。但下筆就有錯別字,則是有失面子的事。錯別字,暴露性強,很容易讓讀者發現,不當心怎麼行?更何況它對社會也構成了危害性!“連字都寫不正確,還能寫出好文章!”這樣的聲音雖難聽一些,但從中受點刺激也有好處。《現代漢語大詞典》案頭放一本,遇到吃不準的字查一查,你的文章在這方面保準會幹乾淨淨。

    硬傷之二:引語失真現象

    失真,就是有誤,與原文不相符。無論是引用偉人、名人的話、一般人的話,還是引用文獻法規或普通材料中的話,既引之,必須取意準確,如果加引號引用,還得忠實原文到一個字一個標點都不能錯的程度,才是正確引用。意不準確,文不忠實,那是容易出問題的。

    引語失真現象經常有兩種情況:一是文字錯漏問題。如果錯了或漏了一個字,就會造成文章硬傷。二是強加於人。把本來不是被引者的原話,硬當原話來引,犯了強加於人的錯誤。這種“斷章取義”引用的錯誤性質無疑更嚴重。

    硬傷之三:資料不實現象

    比如在文章中使用的各種歷史知識,如事件、活動、典故等等。文章沒有這個不行。缺少這個往往被視之為體瘦、味淡,甚或叫缺血。所以很多人寫作都十分講究引經用典。然而,使用各種知識倘若不確實,那麼用之越多,則越不好。現在這種毛病不少。可能因為受“快餐文化”的影響,寫文章也犯急了,於是憑印象用材料,結果漏洞百出。

    資料不實現象,從筆者捕捉到的大量情況看,一般在人名、地名、山名、水名、文獻名、資料、高新科技知識、專業術語等方面出問題的較多。對這些硬傷,讀者起碼會有兩點感嘆:其一感嘆很不嚴肅。其二不僅對作者,也會對網路媒體因此產生種種懷疑,產生負面影響。

    關於文章的“硬傷”,還可以列出許多種,如文章前後矛盾現象、不合理現象、語句不通現象、文不對題現象、標點符號不會使用現象等等。

    寫文章千萬不可輕率為之。隨隨便便寫來,馬馬虎虎放走,怎麼行?張口亂說一通,還會造成危害,堂而皇之上了相關媒體的文章,“硬傷”累累,危害當然更大了。有些作者很少考慮這一點,如何省勁如何來,為了快,明知粗糙也出手,實在是對媒體和網民缺乏一種應有的責任感。至於視“硬傷”微不足道,不屑一顧,那就太糊塗了。須知,文章只講究思想深刻和內容豐富生動,而不注意諸如上述所說種種“硬傷”,那思想、那內容也會是無力量和生動可言,甚至還被人有所懷疑。至於文章中的種種毛病,只要重視,只要細心,只要不怕麻煩,寫好後認真看幾遍,引經用典的地方核實一下資料,文章的硬傷多半能剔除掉的。

  • 2 # 閆老師教作文

    這6種“硬傷”,會嚴重影響文章的質量

    我們所寫的文章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初學寫作者,文章中的“硬傷”會更多一些。我認為,文章中有6種問題,應該視為“硬傷”:

    “硬傷”之一:主題不當

    主題,是文章的神經系統,是文章的靈魂。主題出了問題,理所當然屬於“硬傷”。

    有名同學寫了一篇《追求幸福》的作文,說的是一個老闆和自己的女秘書產生了戀情,向自己的妻子提出離婚,遭到拒絕。無奈,為了追求幸福,老闆只好領著女秘書私奔了。

    這篇文章的主題明顯失當。老闆和女秘書私奔,既不道德,甚至又違法。追求幸福必須在道德、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

    “硬傷”之二:不知詳略

    有的人寫文章不知道什麼是詳略,該詳寫的他略寫,該略寫的他猛寫。

    有一名學生寫了一篇《遊星海公園》。頭一天晚上去超市買水、買小食品寫了一段,100多字,途中在車上打撲克寫了一大段,300多字,到了星海公園遊玩寫了一段,100多字。

    一篇500多字的文章,到公園之前的事,就寫了400多字,很明顯這名學生不知道什麼叫詳略。

    “硬傷”之三:舉例雷同

    文章中舉的事例內容相類似。一名同學寫了一篇《熱愛班集體的同桌》,文章中寫了兩個事例:一個是同桌在體育課上跑300米,受到體育老師表揚 ,為班級爭了光;一個是同桌在學校運動會上跑300米,獲得了第二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這兩個事例,都是跑300米,只不過時間不同而已,其實是一件事講了兩遍。

    “硬傷”之四:材料失真

    文章的材料虛假 ,也是一種“硬傷”。一個同學寫了一篇《過春節》的作文,說大年三十的下午,大人們都在忙著包餃子,我和表弟就到附近的公園玩去了。在公園裡,我發現有螞蚱在蹦來蹦去,於是,我和表弟就在公園裡捉起了螞蚱。

    我們知道,螞蚱一般在夏天、秋天才能看到,春節期間是見不到螞蚱的。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發現這個材料是假的。

    “硬傷之五:事不切題

    事不切題,就是你寫的這件事,脫離了主題,與主題毫無關係。

    有名同學寫了一篇《我真棒》的作文,為了表現主題,他寫了3件事:第一件事說自己期末在班裡考了第三名;第二件事說自己在一次演講比賽中獲得優秀獎;第三件說有一天早上下大雨爸爸非要開車送我去上學。

    這三件事,頭兩件能說明“我真棒”的主題,第三件說明的是父愛,所以不切題。

    “硬傷”之六:有頭無尾

    有的人寫文章缺乏結尾,事情沒說完,文章就結束了。

    有名同學寫了一篇《跟奶奶學包餃子》,奶奶教得很認真,最後自己學沒學會卻沒有寫,也沒有點明文章的中心。

    這篇文章沒有把事情的結果告訴讀者,所以叫有頭無尾。

    文章的“硬傷”,暫時說這6條,實際上不止這些,其它的有待於我們繼續總結。

  • 3 # 送你一朵語文花

    文章的硬傷往往給讀者很不好的印象,就學生作文來說,硬傷直接影響老師的情緒,平時不把這些硬傷解決掉,考試時作文成績一定不會好。學生作文中的硬傷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錯別字多。別的先不說,就說“的、地、得”幾個助詞,用錯的特別多,學習好的學生往往也不會用,這跟教材淡化語法教學有直接關係。你想,學生不懂語法,這幾個詞恐怕有的人一輩子都會用錯。至於其他詞語、成語,要想不出現錯別字,平時一定要用功夫,在弄懂詞語的意義之後,把詞語寫一寫,造造句子,寫作文的時候自然會消滅錯別字。

    ❤二、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主要表現為:

    1.書寫不規範,往往隨手一點,逗號、句號不分。

    2.位置不對,像逗號、句號、感嘆號等寫在第一格,學生中大有人在。

    對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的學生,老師們有必要反覆提醒、強調、監督,促使他們儘快用好。

    ❤三、離題萬里。許多學生作文開頭寫得好長,與題目無關或是關係不大,這是不會作文的表現。我們說要做有心人,認真學習課文的開頭,就是最好的辦法。

    ❤四、選材陳舊。很多學生一次一次的作文,翻來覆去往往就那麼幾件事,毫無新意。老師常說,我們要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勤於練筆。有的學生做得到,有的學生不當回事。要知道,好材料需要我們去生活中發現和積累。

    ❤五、泛泛敘述,缺乏細緻描寫。有不少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停留在小學階段,只會泛泛的敘述,沒有細緻描寫,給人一種很平淡的感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從課文中學習細緻描寫的方法,進行反覆仿寫,作文的時候自然會用上。

    ❤六、不懂取捨,不分主次,不分詳略。平時作文,不少學生往往是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寫下來,不會根據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以致於作文不分主次,沒有詳略。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的方法,然後針對選擇的材料確定哪是主要的方面,哪是次要的方面,這樣根據主次安排詳略,定然會給文章增添亮色。

    ❤七、不會使用修辭手法。學習了好多課文,閱讀了好多課外美文,積累了好多優美的比喻、擬人句,有很多學生作文語言乾癟,一點也不靈動。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最好的辦法一是多讀多背,不要光做了筆記了事,二是多積累生活,善於聯想和想象,你看,哪個比喻、擬人句不是聯想想象的結果呢?

    ❤八、不會使用表現手法。寬一點說,許多學生寫記敘文不會使用倒敘、插敘,只會按時間順序寫,給人平淡無奇、內容單薄的感覺。不會使用對比、襯托、抑揚、懸念等表現手法,使作文沒有亮點。這一方面有待於老師的引導,一方面要靠自己認真閱讀,仔細揣摩,大膽運用。

    ❤我認為,要解決掉這些硬傷,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包括認真閱讀,多多積累,仔細揣摩,大膽運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怎麼做到愛情工作都誤的?有沒有比較狠一點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