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範
-
2 # EB科技人文
軍事上的輸贏是政治經濟上的表現。
蒙古入主中原後,國運不過百年便被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軍北伐滅亡,不得不令人思考,當初打遍亞歐大陸無敵手的蒙古騎兵怎麼會敗亡 ?
從經濟上來說,蒙元帝國對於管理國家缺少幹才,能被史書提起的也不多。
從經濟上來說,紙幣濫發,又缺少金銀作為儲備金,經濟上很快出現了紙幣貶值,物價飛漲的局面,老百姓手中的錢也不再值錢,手中的財富急劇縮水,導致整個社會經濟崩潰,民怨沸騰。
政治上來說,自忽必烈之後,元大都內的皇帝走馬觀花似的更換,很少有善終的,內鬥從未正真停止,直到朱元璋在南方坐大時,宮廷內還在爭鬥。
政治經濟的衰退,直接影響著軍隊戰鬥力的體現。可以說,朱元璋還沒有開始北伐時,蒙元統治集團已經輸給了自己。
從朱元璋這邊來說,採取步步為營的策略,以金陵為中心,建立穩固的根據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一步步變強。
北伐策略上,先取山東,後進河南,入潼關,再出潼關,對元大都周圍完成了半包圍的態勢,避免了直取元大都帶來了孤軍深入風險。
另一方面,明軍大量裝備火器,在武器裝備上要比蒙古騎兵高出許多。
以上因素,幫助朱元璋的軍隊,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騎兵。
-
3 # 娛不可極
懈怠了,元軍每天就是喝酒逍遙,騎馬打仗早就生疏了,而朱元璋的軍隊可不一樣,失敗了命就沒了,只有一條道只能往前衝,再說陳友諒和張士誠都敗在他的腳下,朱元璋軍隊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
4 # 行者尚武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啊!
蒙古鐵騎從成吉思汗到孫子怱必烈都是馬背上打天下,從統一蒙古各部到滅西夏,一直西征到歐洲多瑙河流域,北滅沙俄莫斯克公國,最後一統南宋,成為地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也是中國歷史上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個朝代。
然而就這樣一個央央大國,卻忽視了長達幾千年的華夏文化,馬背上打天下可以,當馬背上坐天下可就難了。首先,以少數民族的理念來管理國家就是一個大忌,再加上兩次大規模地東征日本,二次都全軍覆滅沉沒大海,勞命傷財直接導致國家經濟衰退,社會混亂民不了生,各地義軍四起。其次,統冶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到後期整個帝國四分五裂,無心戀戰喪失了戰鬥力。因此,被朱元章農民起義軍打的丟盔棄甲,四處逃竄。
-
5 # 踏雪尋梅498
要談這個問題,就讓我們從元朝建立開始。
講真的,我一直認為,元朝的建立,可以說是歷史上的黑天鵝事件。在元朝建立的過程中,很多人都只看到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橫掃天下,卻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元朝(或者說蒙古)發家於宋金中後期。那個時候,在中原地區居於主流的華夏文明正發展到某個轉折點,雖然還沒有受到根本上的思想衝擊,但是華夏文明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停滯現象。同一時間,在歐洲橫行一時的日耳曼文明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這些勢力都有各自的傳統和文化,這是老牌勢力的優勢,但同時也是一種弱點。因為文化和傳統的限制,這些老牌勢力不太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因此就有了發展停滯的現象。
在這個環境下,亞洲北方的蒙古遊牧民族實現了統一,其當時的領導人正是有著“一代天驕”之稱的成吉思汗。由於是新興勢力,蒙古遊牧民族還沒來得及形成深厚的文化和傳統,因此並不像老牌勢力一樣受限於文化和傳統,而是能夠積極的接受新鮮事物。從當時的環境來說,這反而是一種優勢。蒙古遊牧民族也正是憑藉這一優勢迅速崛起,並從這個時代裡脫穎而出,以至於最終能夠戰勝老牌勢力,成為新時期的霸主,成就了打遍天下的大元帝國。
然而,在帝國建立之後,元朝統治者們很快就曝露出他們的缺陷——缺少文化和傳統。由於發展過快,蒙古遊牧民族還沒來得及建立屬於自己的文明,以至於在元朝建立之後,蒙古貴族們的集體思想意識還停留在一個相當落後的水平上,這一點在蒙古貴族們糟糕的執政方式和落後的國家制度上有了集中的體現。就像是原本窮苦落後的土鱉突然有了錢——即使有了錢,土鱉也很難趕上潮流,因為土鱉們根本就不明白什麼叫做潮流。
在這種情況下,元朝國家內部的矛盾日益尖銳,而當權者始終一無所覺。直到最後,底層的人民群眾再也無法忍受落後的制度和混亂的執政,從而揭竿而起。而這個時候,面對人民的暴動,蒙古人在做什麼呢?是改變自身滿足人民?還是組織力量鎮壓暴亂?不,都不是。蒙古的貴族們在這種時候竟然還在想著如何擴大個人的權勢,增加個人的財富。
在有著深厚文化和悠久傳統的民族看來,蒙古人的這種做法簡直不可想象。畢竟,對於有文明傳承的民族來說,保證文明的傳承是最重要的。即便內部產生了矛盾,民族內部互相爭鬥,也要以保護文明傳承為先決條件。但是,蒙古族在當時並沒有自己的文明。這樣一來,民族內部的各個分支對本民族基本上是沒有歸屬感的,這導致當時的蒙古族很難產生集體效應。而當時的華夏民族雖然陷入了低迷,但是文明的傳承始終未曾斷絕,這就像是一顆火種,只要火種尚未熄滅,火就能重新點燃。因此,華夏文明在度過低迷期之後,不但重新崛起,更是吸收了一些新事物,超越了原先的水平,最終戰勝了缺少文明傳承的蒙古族。
所以說,對一個民族來講,文明傳承是相當重要的,在任何時候,民族的核心文明都是不能丟的。
-
6 # 愛歷史的小書
朱元璋帶領的農民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當忽必烈率領他的蒙古鐵騎橫掃中原大地的時候,他們就如同兇猛的狼群進入了羊圈之中,把南宋軍隊打得大敗,唯一的南宋血脈也被逼死於崖山,身葬大海。但是他絕對想不到,在不出百年之後,有一個叫做朱元璋的人,像當初他滅亡南宋一樣,將他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打得四散奔逃。這次雖然也是狼入羊群,但是角色地位卻徹底轉換了。他的後代如羊一樣被朱元璋這匹狼追趕到了雀兒湖一代,徹底滅亡了他親手締造的元帝國。
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為何會被朱元璋打得四處奔逃呢?明朝軍隊到底有多強?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搞清楚當時雙方的情況。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的時候這句話的作用就更明顯了。下面小編就先帶大家來分析一下雙方究竟有何差距。先從天時地利方面來分析:
當時的朱元璋在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後,幾乎已經佔據了整個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大家也知道江南富庶,農業、商業發達,儘管經過戰亂,但只要給它一個安定的環境,他們就會很快自行恢復元氣。再加上朱元璋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略,可以說無論是在糧食、兵力、武器裝備等方面都佔據了絕對優勢。
而反觀元朝,佔據北方河山卻不懂得管理,致使良田荒蕪、餓殍遍野。皇帝荒淫無度,貪官汙吏橫行,不論從財力、兵力等都沒法跟朱元璋相比。
再從人和上分析:朱元璋統一南方,橫掃天下驅除韃虜已經是眾望所歸。他手下有徐達、常遇春、藍玉等猛將,士兵們經過戰爭洗禮也徹底脫胎換骨,已經脫離了單純的義軍、流寇的範疇,具備了軍隊該有的樣子。上有朱元璋一統天下的野心,下有將士的誓死效命,內有劉伯溫、李善長等賢臣運籌帷幄,外有廣大受壓迫的漢人百姓鼎力支援。可以說朱元璋凝聚起了所有的人的期盼,凝聚了歷代漢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氣運。
反觀元朝,軍隊雖然還有核心主帥王保保作鎮,但是軍隊腐敗,士兵與朝廷離心離德,多年的壓迫讓老百姓對他們更是敬而遠之,恨不得殺之而後快。朝廷之內無文臣指點,外無百姓擁戴。雙方一對比瞬間高下立判。
-
7 # 九哥脫口秀
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鐵騎所向披靡!但是為什麼到了元末卻被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反元勢力打得到處潰散呢?
1軍事制度變革
2,國家機器腐朽,不得人心
元朝最後一位皇帝也說過一句大意是“我們殺了他們那麼多人,他們是不會放過我們的!”的話!元朝末期對百姓的巧取豪奪,倒行逆施!也讓他們的內部出現分化!不認同這樣的殘酷統治!知道滅亡退回草原是遲早的事情!
3,時代不同,形式完全不同!
元朝建立前,蒙古騎兵從外面打進來!和元末的情形完全不同!元末由於民不聊生大家紛紛起義造反,全國各地到處開花!蒙古沒有辦法一下通通鎮壓消滅!這就好像你的軍隊是都強於任何一個起義軍,但是你身在起義軍的海洋裡,到處都打你!首尾,東南西北你都顧不了!這是很恐怖的!打了東邊丟了西邊,掉頭打西邊打回來,東邊又被起義軍佔領!這種巨大的消耗對於國家來說那是受不了的!所以元軍採取的就是打主力的辦法(這裡不做過多闡述!)
另外要補充說明一下,在元末的反抗的起義軍中,並不是以朱元璋領導的打敗元朝軍隊!朱元璋早期就是發展自己,打得都是弱小的元軍!而劉富通,徐壽輝,方國珍甚至是陳友諒這些才是反元主要勢力!尤其是劉富通!要不是劉富通在他們前面和元軍主力打,身邊大將都戰死,估計都沒朱元璋啥事了!
元末反元勢力之所以能追著元兵打,說白了,也是元兵進入中原後,好日子過習慣了!沒有成吉思汗那一代厲害了!都是享受生活了,貪圖安逸,誰還想或能再去那樣打仗了!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回覆列表
這種說法只是看到最表層的東西,而沒有看到深層的本質。
元朝末年,元軍不可謂不強,但是一是消耗於內鬥,二是消弱於戰法呆板。
而明軍都是走投無路的拼命三郎,加上靈活戰術,竟讓元軍連連慘敗。
其實這任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元朝政府不得人心,而明軍所到之處,最重要的就是先收拾民心,單這一招,明軍必勝。
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解決了,一切都不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