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大詩

    首先臨帖並不是簡單的抄貼。

    臨帖是指書法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臨摹前人好的書法作品和字帖,學習書法家的精華,古人與今人都把臨帖看作是中國書法入門的鑰匙,是學習書法打好基礎好方法。臨的次數越多、臨的範圍越廣,基礎就越牢固。臨帖需眼到手到、眼準手巧,眼裡看到的,筆端都能夠表達展示出來。臨帖是練習書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透過臨帖,可以體會前人的書寫法則,漢字筆畫,學習他們的運筆方法、結構規律,從中可以體會到中華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優良傳統。但是也應該有所注意:

    1.筆畫寫不到位,塗描結合。

    臨帖是為了寫字像帖,合乎規範。但學習者一開始臨帖時,常常筆畫寫不到位而後又加以描補,時間一長就會形成靠塗描將筆畫寫到位的壞習慣。

    2.動手不動腦,似臨實抄。

    學習者在臨帖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帶過,提筆就寫。看似不錯,實則不然,他根本沒有看清字帖中範字的點畫特徵,動手卻不動腦,這樣看似臨帖,實際上是在抄帖。

    3.看一筆寫一筆,光臨不背。

    學習者開始臨帖時,由於對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筆寫一筆,寫出的字往往結構鬆散,筆畫孤立,缺乏筆畫間的呼應和氣韻的上下貫通。

  • 2 # 智囊劉伯溫

    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傳統,只有掌握了傳統才有根基。尤其是書法,書法是繼承與延續,繼承才能說發展。臨習古人書法名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離開了臨帖則無從說學習書法,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抄帖與臨帖

    在書法學習過程中,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日日臨帖非常刻苦,每臨好幾篇,但收效卻甚微,臨了腦子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臨帖。這說明你是漫無目的抄帖,翻開字帖就寫,根本沒過腦子沒有思考,不加分析,所以寫完後腦中一片空白,只是有一點點印象而已,記住的東西很少。結症就是沒有思考,也就是方法不對,既耽誤了時間有打擊了學習書法的積極性。

    其實,學習書法是有規律可循的。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邱振中先生《中國書法:167個練習――書法技法的分析與訓練》作為書法專業的本科教材,同時也適用於非專業書法愛好者使用,按照這種順序循序漸進練習,還要勤于思考,當然任何技能的學習都不是一日之功,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尤其是書法,除此之外還要提升個人文化修養。

    書法技法

    如書法技法用筆中的提按,是基本筆法之一,按的關鍵是輕重的控制,提的關鍵是提起後筆尖位置的控制。當然,也未必是所有的提筆都提至筆尖著紙為之,但這種提筆的訓練,同時訓練了各種不同高度提筆所需要的控制能力。寫過唐楷的都知道,顏體的提按非常明顯。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書法學習方法太重要了,只要掌握了方法,剩下的就是下功夫的問題了,所以掌握了臨帖方法就事半功倍了。

    《中國書法:167個練習》在對歷代作品進行深入、細緻的形態分析的基礎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種以才能的全面發展為主旨的書法訓練體系。本書受到來自國內外的廣泛讚譽,被稱為書法領域“劃時代”的著作。

    書法臨帖不要一味追求量,重要的是保質保量。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每天臨帖要定量,量不可過大,要視時間多少而定,比如每次就臨摹十個字。先讀帖(一邊讀帖一邊用手比劃,這就是心手相應,增強記憶),後臨寫(同樣臨寫時切莫依葫蘆畫瓢,要動腦筋),寫後反思(這一步很重要,自己臨摹的字與原帖的字進行比對,找出差別,再去臨摹,如此反覆),臨摹完成後,要問自己今天記住了什麼?收穫是什麼?並做出記錄。如此往復,進步會非常之大。

  • 3 # 亦涵9966

    學書法,不要把臨帖誤認為抄帖。臨帖,目的是學習古人的筆法和字法,而不是單純的抄帖,明白?

    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真能把帖子上的字抄的與帖子上的字一樣,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呃!

    學書法,臨帖就是臨帖,不要把臨帖單純的認為是抄帖。抄帖就是抄帖。抄帖根本就不是臨帖!學書法者,一定要把這個概念釐清楚啊!

    臨帖注意什麼?

    一是嚴格恪守所臨碑帖的用筆。用筆,就是筆法。二是掌握好所臨碑帖的字法。字法,就是結體,字法,就是結構。只要把握好以上兩點,就可以了。至於書法的章法和墨法,在臨帖階段先不作重點考慮。

  • 4 # 中州耕牛堂主

    學書法,臨帖是必須的!但是,臨帖不等於抄帖。臨帖和抄帖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臨帖,主要是學習法帖上的筆法和字法。而抄帖就沒那麼多講究了。抄帖,無論用哪種書體都可以抄。抄帖,可講究法度,也可不講究法度。

    臨帖,講究的是用筆和結字的嚴謹性。學書法,臨帖的目的在於學習經典碑帖上的用筆之法,結字之法,再寬泛一點的話,臨帖,還要學習古人書法的章法和墨法。臨帖者,無論學哪種書體,都是帶著目的而學,都是帶著自己所追求的目標而學。而抄帖者所追求的東西,就不完全是為達到以上目的和追求的目標了。有時候,抄帖者很可能就沒任何目的、任何追求。

    關於臨帖應該注意的事項,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一)必須把握好所臨碑帖的用筆。“用筆千古不易”,說的就是字的筆法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改變的。書法五體,各有各的用筆之法,做為一個學習書法者,無論學習哪種書體,一定要牢牢掌握好它的筆法,只有這樣,才能走好之後的路。

    (二)必須牢牢掌握好所臨碑帖的字法。書法五體,各有各的結字規律和特點,在臨帖練字時,一定要遵循原帖上字的法度,不可隨意臨之。字的結構是可以變化的,但是,結字的變化要在完成臨帖達到七分像、進行書法創作時,根據章法佈局需要作適當變化。

    (三)必須養成章法佈局的習慣。從臨帖一開始,就要注重章法佈局,書法五體,章法佈局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傳統的隸書章法是字距大於行距,隸書的章法佈局與楷書、草書和行書的章法佈局就有一定的區別的。所以說,書者,臨摹哪種書體,就學哪種書體的章法。

    (四)必須養成墨變的習慣。臨帖,要在自然書寫狀態下進行,要一個墨段一個墨段的臨,不要寫一筆或寫一個字就蘸一次墨,要養成毛筆蘸飽一次墨,寫多字或寫多行字的習慣,直到筆枯後再蘸飽一次墨,爾後繼續寫。在臨帖時,萬不可描字,筆畫沒寫到位時,可重新再寫,勿描字。

  • 5 # 觀上書苑

    從個人學習書法的經歷來看,抄帖這種做法,應該是大多數初學者或一直沒有得到老師指導的書法愛好者所走的彎路。記得年輕時學習書法,因為沒有書法老師教,就買了些相關的書和雜誌來看,苦澀難懂的理論,怎麼也搞不明白從何下手,只知道學習書法要臨帖。於是買來一些好看的帖子,有《張遷碑》《顏勤禮碑》《多寶塔》等,甚至第一次買帖還買了一本懷素的《自敘帖》,當時就覺得那飛舞的線條實在是太美了,根本不知道狂草需要達到一定的功力和境界才能學習的。

    好嗎,當時就知道學書法需要多臨帖,於是就開啟字帖照著寫,什麼結體啊,筆法啊,一概不知,就是看模仿的像不像。就這樣字帖抄了不知多少遍,然後試著脫帖寫寫字,看上去像回事,但怎麼看怎麼彆扭,不像書法,就是寫字。就這樣十幾年過去了,對書法是時而有興趣時而沒興趣。

    後來我想這樣肯定是錯誤的學習方法,於是就想辦法尋找正確的學習之路。再後來考上了大學,開始了真正的書法專業學習。有了老師的教授,真是撥雲見日,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讓我很快糾正了盲目自學的錯誤方法。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根基,是必經之路,而且是伴隨一生的學習途徑。臨帖要搞清楚碑帖還和墨跡本的區別,該帖的歷史背景,結體規律,風格特點,更重要的是筆法。為什麼字帖又叫“法帖”呢!這就說明它必需要遵循正確或者說是有效的方法。臨帖要先讀帖,然後經過描紅、對臨、背臨、集字創作訓練等幾個過程。對帖的筆法要仔細逐字對比分析,都用了哪些筆法?是藏鋒?露鋒?提按?使轉?怎樣入筆?怎樣行筆?怎樣收筆?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列與列之間的關係?節奏?速度?力度?等等,都要以分析研究的態度去學習。

    透過有效方法的學習,還要總結臨帖裡面的一些基本規律,比如筆畫的問題,結字的問題等,研究的越精細越得真諦。如果需要在書法藝術上更有造詣,還要多學習理論知識,進行課題研究,寫寫論文,把要學習方向的法帖進行更深的研究,透過寫論文來更高地指導書法學習,這樣必有更大的收穫。

  • 6 # 行書一點通

    說到臨貼,練字的朋友沒人不知道,關於臨貼的方法、技巧,不少大咖也總結的已經非常到位了。

    下面說下抄貼,我有這習慣!

    當你確定你的字,大部分結構上都有出處,沒有大的問題,就可以抄貼!

    就以《田英章7000行書常用字》為例(當然吳玉生等都好)——

    翻開某頁,直接就抄,只須看上一眼,看清是什麼字就抄,別觀察字貼中字的結構,更別受字貼結構的影響,儘量寫好你自己的字即可:

    一、每抄上十來個字,就逐一對比字貼上的結構。倘若只是風格不同,結構上沒問題,這個字就過了。

    倘若,明顯自己的字看著彆扭,不對勁,就仔細對比字貼上的字,看自己的字,問題出在哪了?

    這樣抄貼,只是其表,能反饋的是你最真實的問題,條件反射下的問題。其實質,是為更精準的臨貼而服務的,是查漏補缺的技巧!

    二、上面強調,這個練字方法,要確定自己的字結構上問題不大。簡單講,特指有一定功底的朋友。

    倘若初學者,還是以單字精臨為主,臨習單字,穿插著筆畫練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俠小說,描寫風月感情的,誰寫的最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