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再次舉起救世的旗幟

    一直攻不破馬後炮而已,當時人家怎麼知道攻不破,如果是你,敵人打進來了要跑路,你是往沒敵人的地方跑,還是一頭扎進已經被敵人包圍的城池?

  • 2 # 灰騰涼

    首先南宋的領導可能不清楚。其二重慶和杭州陸地距離太遠,走這段陸路太危險。其三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那裡,我去過了。雖然地勢很險要,但是地方太小。作為一個縣城都覺得小,作為南宋首都養那麼多人更不可能了。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釣魚城雖險,但單憑此一隅之地試圖與元軍對抗還是不太現實的!為何呢?因為在南宋丟失了幾乎全部國土之後,釣魚城所在的巴蜀之地就己經在形勢上處於被戰略包抄之中了!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舉南宋全國之力尚不足以與強悍的元軍相抗衡!那麼單憑巴蜀之地又豈能立國安身?!在元軍的步步進逼、重重包圍,兼以又失去了幾乎全部外援的情況下,釣魚城這座孤城又能抵抗多久?

    南宋君臣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演出了"崖山海戰"這一歷史悲劇!十餘萬軍民蹈海殉國,英勇不屈,堅拒投降!吼出了南宋軍民不屈的最後吶喊!這一歷史悲歌直到千年之後猶有餘音!

    往事遠矣,但歷史不可忘懷!我們應該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諸如南宋如此經濟發達,為什麼武力卻是如此之虛弱?!而元軍大舉侵犯比南宋弱小得多的越南為何失敗了?!等等)以史為鑑開創未來!

  • 4 # zderid

    前面一人回答的我覺得很贊同!這個問題真的是有點馬後炮!雖然當時釣魚城沒被攻破,但一直處於包圍之中!能不能一直守住,守多久都是未知數。捨身置地,換做任何一人,是往沒元兵包圍的地方去呢?還是一頭扎進包圍圈中?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往沒有敵人的方向跑吧?

  • 5 # 華夏曆史館

    釣魚城雖險但小,皇帝身邊那麼多文武百官,子女嬪妃,太監宮女去了吃撒住哪裡。

    即使住下了,城外天天殺聲震天,他能安心嗎?

    再說了,華夏地大物博,比釣魚城艱險的地方多了去了。為啥非要跑到前線的釣魚城呢?

  • 6 # 張思遠33

    釣魚城攻不破,南宋為什麼還要跑到崖山?哥們這問題提的好,試問一下,那年代有沒有網際網路?有沒有點報電話?在過去,和平年代,朝廷要知道邊關發生戰爭,守邊防的都有風火臺,那時狼煙四起,就是邊關戰事緊張,驛站就會快馬送到京城!南宋那時被蒙古人追著打,烽火臺也早被元軍佔領,那裡知道釣魚城沒有攻破?其次即便知道,遍地都是蒙古軍隊,南宋這小朝廷,一幫文人,拖兒帶女,恐怕剛出杭州就被元朝軍隊劫殺乾淨了。所以只有往南面跑,因為南面沒有元軍,安全。一直跑到崖山這地界,前有大海,後有追兵,沒路可走,只有跳海!看起來挺悲壯的。其實咎由自取,宋自建國以來,就重文抑武,這鍋只有自己背了!謝謝大家。

  • 7 # 天地話史

    首先來講,南宋定都杭州,就是為了能夠方便逃跑。歷史上南方定都都會選擇南京,但是南京緊鄰長江,一旦敵人過江,就直接到了首都。

    其次,四川在當時很偏遠,而且南宋的防線是從襄陽被攻破,國土已經被一切兩半,逃到釣魚城,比去東南亞都難,不現實。

    下面講一下南宋滅亡後幼主的命運。

    1276年2月4日,元軍打到臨安城,謝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趙顯出城向元軍投降,南宋朝廷滅亡。謝太后、全皇后還有趙顯被送往北京,忽必烈召見了他,封為瀛國公。

    1288年,忽必烈賜瀛國公趙顯鈔百錠,讓他去西藏出家學習佛法。藏文文獻記載,趙顯十九歲到西藏喇嘛廟裡出家,他把漢文佛典譯成藏文,翻譯了《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等,在那裡渡過了一生。

    元末群雄並起,朱元璋笑到了最後,他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甚至超過了同為底層出身的漢高祖劉邦。1368年,明朝隊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大都,統一天下。蒙古人退到了草原,國號仍叫大元,也叫“北元”。

    北元與明朝多次交戰,1388年三月,明將藍玉率師15萬北進討伐,捕魚兒海(今貝爾湖)一役大獲全勝。末代元朝皇帝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123人、官員3千餘、人口7萬多、馬駝牛羊15萬多頭被明軍俘獲。末代元朝皇帝脫古思帖帶著太子天保奴逃往和林路上,被部將也速迭兒縊殺。

    捕魚兒海之戰徹底消滅了元朝殘餘,忽必烈家族就此斷絕,蒙古內部分裂,北元滅亡。

    俘獲地保奴後,明太祖賜給地保奴鈔幣,命人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後來,被俘元朝皇妃被羞辱後自殺,地保奴對此不滿,口出怨言,明太祖下令將他遠遷到琉球安置。明朝時期琉球指臺灣,那裡在明初時期還未大規模開發,還屬於荒涼之地。

    地保奴在琉球的生活,歷史上沒有記載。朱元璋將對手陳友諒兒子陳理和明玉珍兒子明升被流放到高麗時,曾經交待北韓國,讓這兩人“不為官,不為民”。所以地保奴應該在琉球,應該也是這樣的待遇。

    宋恭帝趙顯是中原漢人,忽必烈讓他西藏出家,一輩子過了與中原完全迥異的生活。地保奴是元朝後裔,朱元璋讓他到琉球國,一輩子過與草原完全不同的熱帶生活。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朱元璋的做法,讓人稱絕。

  • 8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你的理解不對,南宋1276年被蒙古佔領臨安,就已經投降了。

    如果一個國家中央政府沒有投降,當然它可以不停的退。就像日本人打進來蔣委員長退到重慶一樣。

    但是如果國家已經投降了,有一部分人不願意投降,自行組織反抗,那他們只能在他們自己的地盤裡活動,因為別的地方都投降了,不可能讓他們過去。

    1273年,呂文煥戰敗降元,歷時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結束。由於賈似道欺上瞞下,南宋再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1275年,4歲的宋恭帝繼位,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謝道清主持朝政。她先是派人去求和,結果她派出去的那個文天祥是個政治菜鳥,不想著怎麼談成,竟然大罵元軍統帥伯顏,結果被人家扣了。然後元軍兵臨城下,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了,謝太后無奈只能帶著小皇帝出城投降。

    南宋的中央政府投降,南宋實際上也就亡了。南宋大部分的地方都隨宋皇室投降了元朝。

    但是還是有一些人不服,堅決抵抗。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在福州立7歲的趙罡為帝,就是宋端宗。這時候他們等於是背叛朝廷,不服宋恭帝了,換句話說就是反了。

    南宋的大部分地方都沒反,支援他們的只是少數地方,他怎麼去四川?人讓他過去嗎?那個地方官讓他們過去,還不得讓元朝皇帝砍了?

    直到1279年,崖山陸秀夫揹著端宗的弟弟末帝趙昺蹈海,他們這一隻抵抗力量全滅。

    後人推崇他們,把端宗兄弟看成南宋正統的繼承人,其實算不上。

    當時四川並沒有舉兵反元,等於1276年就跟著朝廷一起投降了。但是釣魚城不敢投降,因為蒙古大汗蒙哥死在城下,他臨死的時候曾經留下遺言,破釣魚城之日要屠殺每一個人。所以實際上抵抗的只是這一座孤城。當時接受四川的元朝官員拿它也沒辦法。

    1279年,忽必烈消滅了抵抗的南宋小朝廷以後降下恩旨,赦免了釣魚城全城的官兵百姓。對於釣魚城來說,不信也不行,因為這樣下去早晚餓死。這個赦旨至少是個機會,就開城投降了。

  • 9 # 冰哥聊史論古今

    釣魚城抗蒙三十年,當年南宋為何不撤到重慶釣魚城堅守?

    在蒙古大軍征戰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曾經讓威名顯赫的蒙古鐵騎蒙羞,主帥都戰死在攻城的戰鬥中,這就是現在的重慶釣魚城。那麼問題來了,釣魚城既然能夠堅守那麼久,為什麼南宋朝廷沒有遷往此地,反倒是退往崖山呢?要知道,抗戰時期,蔣就曾經在陪都重慶一直堅持到了抗戰勝利,南宋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主觀和客觀兩個大的方面進行分析,兼論當時南宋的形勢。從主觀方面來說,南宋朝廷都城一直在臨安。作為一個朝廷,尤其是大宋王朝,都城不能太小,否則影響朝廷顏面。臨安雖然偏安一隅,但是城市規模要比釣魚城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從南宋的軍隊來說,南宋還擁有一支實力頗為強悍的海軍。可不要小瞧了這支海軍,當年南宋朝廷之所以能夠順利成立,這支海軍的功勞不可忽視。而且宋朝時期造船技術很先進,這支海軍同蒙古海軍進行過多次激戰,確保了南宋能夠傳位九個皇帝。在東南沿海建都,能夠發揮這支海軍保衛京都的作用。

    從南宋的人民來說,當時軍隊和人民的數量還是非常多的。在東南沿海一帶,由於物產富饒,可以養活這麼多的軍民。當時崖山海戰敗亡之際,十萬南宋軍民一起跳海,很難想象這麼多人在釣魚城是如何擁擠不堪。

    客觀方面主要從釣魚城來分析。釣魚城確實是個絕好的防禦城池,它不僅三面臨水,易守難攻,而且釣魚城在建設的時候就把產糧地和水源地包括在內。因此在蒙古大軍包圍釣魚城的時候,釣魚城的軍民並不驚慌,城內不缺水不缺糧,有的是時間跟蒙古大軍消耗。

    但是當時從臨安到釣魚城的路,已經基本被蒙古大軍佔領,像襄陽這樣的重城都已經不再屬於南宋。抗戰時期蔣之所以能夠退往重慶,就在於日軍進攻的方向是上海、南京、武漢一路沿江而上,所以國民政府有機會沿江撤退。但是蒙古大軍顯然已經封住了南宋朝廷沿江撤退的可能行。

    另外,釣魚城之所以能夠堅守,還在於釣魚城開始時並不是一座孤城,還有十幾座同樣的石頭城組成的縱深防禦體系。當其他城池相繼被攻佔後,釣魚城的處境就危險了。雖然最後蒙古大軍還是沒能攻下釣魚城,但是南宋朝廷都已經投降,繼續堅守還有危險。所以為了保住城內軍民的生命,在忽必烈發出赦免城內軍民生命的命令後,釣魚城開門投降,南宋失去了最後一座城池,中國歷史進入了元朝。

    參考資料:《宋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透過一個好習慣帶動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