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EE專業
電子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簡稱EE),是現代科技領域的核心學科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21世紀的電氣工程涵蓋了幾乎所有與電子、光子有關的工程行為。
電子工程在中國有些學校稱電子工程與資訊科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等。美國的電子工程專業在科研、教學及學術組織形式上與中國的電子工程專業有較大不同。美國的EE是一門內部具有很強交叉性的學科。美國主要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教學與科研領域簡要歸納為11個方向:通訊與網路,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訊號處理,系統控制,電子學與積體電路,光子學與光學,電力,電磁學,微結構(Microstructure),材料與裝置,生物工程。
EE在申請時需要注意其研究的方向,因國內與美國在同一方向的研究重點不能夠完全統一,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要全面考慮每個專業分支的具體研究生方向及特點, 美國的EE內部具有很強的交叉學科性。而國內將EE類學科拆成一個個小的方向,導致中國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會很難把握。傳統的國內教授則認為EE應該是以system為主要核心,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那麼多科研的經費投到device,material層面去研究,認為這些方面的研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而system曾面的研究得到的回報比較迅速。
而美國的EE的faculty認為EE應該是以device為核心,向上向下分別延伸,稱為system,material或者換句話說:EE就應該是以物理層面為主要的,雖然傳統國內理解的Communication,SignalProcessing等方面前幾年比較熱,這只是因為他們的應用市場更廣泛。美國也有system層面上的研究,但不向國內花費的精力大。
美國大學CS專業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簡稱CS),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研究資訊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機去處理資訊 的學科。計算機科學融合了工程,科學,數學,經濟學,音樂,語言學等等。2000到2010年間十種發展最快的職業中,有七種與計算機有關。由計算機科學家所發明的演算法與資料結構,其應用無處不在:行動電話,飛機,計算器,洗衣機,空調等。計算機業是一門就業領域廣泛的職業CS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研究理論層面的、系統軟體層面的還有計算機應用層面的。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涉及領域較寬廣,包括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技術,口語系統,醫學機器人,醫學視覺,移動機器人學,應用人工智慧,有生物靈感的機器人及其模型。醫療決策系統,計算機輔助自動化,計算機體系結構,網路與移動系統,並行與分散式作業系統,程式設計方法學,可程式設計系統研究,超級計算技術,複雜性理論,計算與生物學,密碼學與資訊保安,分散式系統理論,先進網路體系結構,並行編輯器與執行時間系統;並行輸入輸出與磁碟結構,並行系統、分散式資料庫和交易系統,線上分析處理與資料開採中的效能分析。
CS專業同樣也是交叉性很強的學科,同時研究的領域也很廣。申請時會涉及到的分支有網路與通訊、軟體工程、計算機工程、資訊科技等。在國內學習軟體工程的學生可以考慮直接申請CS專業,CS專業重點在於研究,目前不僅就業趨勢好,對於申請博士也有很大的優勢,在EE下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更傾向於機器人和AI方面,因為比較敏感不容易拿到簽證,所以招收的學生很少。能夠拿到獎學金的機會則更少了,所以為了提高成功率,建議增強研究背景。
CS與EE的就業情況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EE和CS在就業上代表著什麼不同的方向。宏觀上說,EE是屬於物理層面偏硬體,CS是物理層偏軟體。舉例來說,凡是跟晶片有關係的,Intel,AMD,德州儀器,都是偏硬體;凡是跟軟體關係大的,從微軟到甲骨文到金山,都是偏軟體的。還有一些是做產品和整合的,比如說NOKIA,華為,BYD之類,是典型的軟硬兼修,並不偏向哪一個,因為他們的產品離開了硬體軟體都不行。
1. EE
EE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方向是電磁學、電路設計相關、控制電路相關、微機電系統、強電系統、通訊系統相關。在美國所有相關的專業都有比較好的工作形勢,但是要注意不要過於涉密,否則由於是外華人的緣故可能有些不便,簽證時候也免不了被Check。偏硬體的EE的好處是比起純軟體的CS門檻高,工作經驗更加值錢。壞處是更新慢,硬體價格高,使用者沒有明顯的動力去更新產品,因此做產品的公司自然也就受到一些影響。做EE的話在美國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凡是電磁學、電路設計、微機電系統、通訊相關的這些,名聲很大,學習的人也很多,但是找工作競爭很激烈。但是偏強電和供電系統的,學的人少,工作形勢反而挺好。
2. CS
CS的方向就太多了。但是真正在公司的話其實就是兩種人:寫程式碼或者做上層設計。再細分有醫學應用方向,網路安全方向,影象處理方向,還有更多的用Java之類的語言去做application的coding,或者是用C/C++寫從上層到系統到driver層的程式碼,沒什麼明確的“方向”。但是通常coding不是做一輩子的事,一般做到1-2年就能做Team leader,再往上分成管理路線和技術路線。如果是管理路線則是Project Manager,然後發展成Section Manager,如果是技術路線則是senior engineer或specialist。當然美國有的企業直接錄取了CS的PhD的話就叫做CS Scientist,其實一開始乾的活還是coding。Coding幹久瞭如果做得好,就像剛才提到的成為技術專家,做一些architecture方面的設計。
總結上面說的,其實選擇EE和CS裡面具體的方向,只要把握住大的原則就可以。首先是一定要關注自己學習的知識將來被用來做什麼產品,而不是僅僅關注自己會使用什麼技術。只要產品線是成熟的,市場是巨大的,產品更新是快速的,這才有機會。並且儘量避免一些可能涉密的行業。不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就業,凡是涉密的行業對個人的發展其實都不是很有利。
其次要想好自己未來是走什麼路線。如果是管理路線,則要在合適的時候轉到管理崗位,千萬不能拘泥於技術工作。一般說來如果公司認為你個人的志願是走specialist路線,以後自己想扭轉過來就比較費事。所以要堅決地轉向Team leader和Project Manager。相反,如果自己是做技術那塊料,則不能怕麻煩,要在技術道路上堅持下去,爭取十年磨一劍。
再有就是待遇。在美國,EE和CS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畢業起薪6萬美金左右,碩士畢業高一些,如果是碩士再加上3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特別好的能夠到達到年薪10萬以上。差一些的也有8萬多。從這個意義上說讀PhD不太有利,因為要持續5年多的低薪,月薪一般不超過2000美金。PhD畢業後雖然起薪高一點,但是就因為高出這點錢,很多公司不願意招收,反而找工作不利。在中國,一般本科畢業的CS月薪5k左右,研究生7k左右。當然這個很看你跟公司洽談的情況。我經常聽說有些人碩士畢業直接到百度,年薪25萬甚至更高,但是這種事是特例不是普遍現象。
做技術的另一個特別突出的現象就是不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呆在一個公司一般加薪很慢,大概每年能提升10%已經非常不錯了。跳槽則是薪水提升的一個比較主要的辦法。很多人每次跳槽能夠增加30%甚至翻倍。不過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一般以高薪招入的人,幹活一定要多一些,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美國大學EE專業
電子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簡稱EE),是現代科技領域的核心學科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21世紀的電氣工程涵蓋了幾乎所有與電子、光子有關的工程行為。
電子工程在中國有些學校稱電子工程與資訊科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等。美國的電子工程專業在科研、教學及學術組織形式上與中國的電子工程專業有較大不同。美國的EE是一門內部具有很強交叉性的學科。美國主要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教學與科研領域簡要歸納為11個方向:通訊與網路,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訊號處理,系統控制,電子學與積體電路,光子學與光學,電力,電磁學,微結構(Microstructure),材料與裝置,生物工程。
EE在申請時需要注意其研究的方向,因國內與美國在同一方向的研究重點不能夠完全統一,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要全面考慮每個專業分支的具體研究生方向及特點, 美國的EE內部具有很強的交叉學科性。而國內將EE類學科拆成一個個小的方向,導致中國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會很難把握。傳統的國內教授則認為EE應該是以system為主要核心,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那麼多科研的經費投到device,material層面去研究,認為這些方面的研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而system曾面的研究得到的回報比較迅速。
而美國的EE的faculty認為EE應該是以device為核心,向上向下分別延伸,稱為system,material或者換句話說:EE就應該是以物理層面為主要的,雖然傳統國內理解的Communication,SignalProcessing等方面前幾年比較熱,這只是因為他們的應用市場更廣泛。美國也有system層面上的研究,但不向國內花費的精力大。
美國大學CS專業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簡稱CS),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研究資訊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機去處理資訊 的學科。計算機科學融合了工程,科學,數學,經濟學,音樂,語言學等等。2000到2010年間十種發展最快的職業中,有七種與計算機有關。由計算機科學家所發明的演算法與資料結構,其應用無處不在:行動電話,飛機,計算器,洗衣機,空調等。計算機業是一門就業領域廣泛的職業CS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研究理論層面的、系統軟體層面的還有計算機應用層面的。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涉及領域較寬廣,包括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技術,口語系統,醫學機器人,醫學視覺,移動機器人學,應用人工智慧,有生物靈感的機器人及其模型。醫療決策系統,計算機輔助自動化,計算機體系結構,網路與移動系統,並行與分散式作業系統,程式設計方法學,可程式設計系統研究,超級計算技術,複雜性理論,計算與生物學,密碼學與資訊保安,分散式系統理論,先進網路體系結構,並行編輯器與執行時間系統;並行輸入輸出與磁碟結構,並行系統、分散式資料庫和交易系統,線上分析處理與資料開採中的效能分析。
CS專業同樣也是交叉性很強的學科,同時研究的領域也很廣。申請時會涉及到的分支有網路與通訊、軟體工程、計算機工程、資訊科技等。在國內學習軟體工程的學生可以考慮直接申請CS專業,CS專業重點在於研究,目前不僅就業趨勢好,對於申請博士也有很大的優勢,在EE下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更傾向於機器人和AI方面,因為比較敏感不容易拿到簽證,所以招收的學生很少。能夠拿到獎學金的機會則更少了,所以為了提高成功率,建議增強研究背景。
CS與EE的就業情況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EE和CS在就業上代表著什麼不同的方向。宏觀上說,EE是屬於物理層面偏硬體,CS是物理層偏軟體。舉例來說,凡是跟晶片有關係的,Intel,AMD,德州儀器,都是偏硬體;凡是跟軟體關係大的,從微軟到甲骨文到金山,都是偏軟體的。還有一些是做產品和整合的,比如說NOKIA,華為,BYD之類,是典型的軟硬兼修,並不偏向哪一個,因為他們的產品離開了硬體軟體都不行。
1. EE
EE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方向是電磁學、電路設計相關、控制電路相關、微機電系統、強電系統、通訊系統相關。在美國所有相關的專業都有比較好的工作形勢,但是要注意不要過於涉密,否則由於是外華人的緣故可能有些不便,簽證時候也免不了被Check。偏硬體的EE的好處是比起純軟體的CS門檻高,工作經驗更加值錢。壞處是更新慢,硬體價格高,使用者沒有明顯的動力去更新產品,因此做產品的公司自然也就受到一些影響。做EE的話在美國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凡是電磁學、電路設計、微機電系統、通訊相關的這些,名聲很大,學習的人也很多,但是找工作競爭很激烈。但是偏強電和供電系統的,學的人少,工作形勢反而挺好。
2. CS
CS的方向就太多了。但是真正在公司的話其實就是兩種人:寫程式碼或者做上層設計。再細分有醫學應用方向,網路安全方向,影象處理方向,還有更多的用Java之類的語言去做application的coding,或者是用C/C++寫從上層到系統到driver層的程式碼,沒什麼明確的“方向”。但是通常coding不是做一輩子的事,一般做到1-2年就能做Team leader,再往上分成管理路線和技術路線。如果是管理路線則是Project Manager,然後發展成Section Manager,如果是技術路線則是senior engineer或specialist。當然美國有的企業直接錄取了CS的PhD的話就叫做CS Scientist,其實一開始乾的活還是coding。Coding幹久瞭如果做得好,就像剛才提到的成為技術專家,做一些architecture方面的設計。
總結上面說的,其實選擇EE和CS裡面具體的方向,只要把握住大的原則就可以。首先是一定要關注自己學習的知識將來被用來做什麼產品,而不是僅僅關注自己會使用什麼技術。只要產品線是成熟的,市場是巨大的,產品更新是快速的,這才有機會。並且儘量避免一些可能涉密的行業。不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就業,凡是涉密的行業對個人的發展其實都不是很有利。
其次要想好自己未來是走什麼路線。如果是管理路線,則要在合適的時候轉到管理崗位,千萬不能拘泥於技術工作。一般說來如果公司認為你個人的志願是走specialist路線,以後自己想扭轉過來就比較費事。所以要堅決地轉向Team leader和Project Manager。相反,如果自己是做技術那塊料,則不能怕麻煩,要在技術道路上堅持下去,爭取十年磨一劍。
再有就是待遇。在美國,EE和CS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畢業起薪6萬美金左右,碩士畢業高一些,如果是碩士再加上3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特別好的能夠到達到年薪10萬以上。差一些的也有8萬多。從這個意義上說讀PhD不太有利,因為要持續5年多的低薪,月薪一般不超過2000美金。PhD畢業後雖然起薪高一點,但是就因為高出這點錢,很多公司不願意招收,反而找工作不利。在中國,一般本科畢業的CS月薪5k左右,研究生7k左右。當然這個很看你跟公司洽談的情況。我經常聽說有些人碩士畢業直接到百度,年薪25萬甚至更高,但是這種事是特例不是普遍現象。
做技術的另一個特別突出的現象就是不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呆在一個公司一般加薪很慢,大概每年能提升10%已經非常不錯了。跳槽則是薪水提升的一個比較主要的辦法。很多人每次跳槽能夠增加30%甚至翻倍。不過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一般以高薪招入的人,幹活一定要多一些,這是意料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