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裴看教育
-
2 # 青島純糧白酒
自律性培養很關鍵,李玫瑾老師教過一個辦法,可以跟孩子做一個遊戲,第一天給孩子一塊愛吃的糖,告訴他,如果他今天不吃,等到明天再吃,可以得到雙倍的糖,孩子第一次一般會忍不住吃了,結果第二天就堅決不給她糖吃,不管他怎麼哭鬧。第二次再玩遊戲,他或許會忍住,慢慢訓練自律性慢慢就會提高,推薦你看一下李玫瑾老師的講座,收益匪淺
-
3 # 使用者591
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要不斷學習,不可能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讓孩子專心學習。同時制定家規,帶頭執行,培養學習習慣
-
4 # 茜茜教你學作文
孩子的一些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如果孩子較小,那請你觀察孩子周圍的環境,父母是否在孩子學習時放下手機!首先父母給孩子一個榜樣!
學習,閱讀,作業好習慣都是需要長期堅持慢慢培養,這就是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還有點畏難情緒。遇到困難往往知難而退,所以要培養學習意志,養成勤學不懈的品質。糾正孩子不愛學習的態度,對孩子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培養該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長期堅持下去,他會好好愛上學習的!
嘗試下賞識教育吧!
-
5 # 大魚說教育
孩子的自律性以及學習和家鄉的引導和家長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孩子不學習,自律性差,我可以給你幾點建議。
孩子畢竟是孩子,玩是他們的天性,誰也沒有權利去扼殺孩子這個天性。但是這個天性要去適當的引導,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都需要家長的引導慢慢的改正。可以說:“孩子你真棒。”“孩子你做的越來越好了”。不要小看這個鼓勵孩子的話,這是他去堅持的一個動力,自律性慢慢的會改變。
02興趣學習,保證不斷孩子的學習中一定有他感興趣或者成績好的科目,透過這些科目去引導孩子的其他科目,這就是透過孩子的興趣引導。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兩個科目合併,然後再慢慢的分開,這樣興趣所在會隨著你的引導複製,這個方法也是許多的教育學者常用的一個方法,只是比較的浪費時間。
03自我反思,先出問題孩子自律性差,不學習,首先應該從家長身上找問題,反思是不是自己教育的原因,孩子自律性差,不愛學習其實和家長是分不開的。
我是非常的不建議也不支援去打孩子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意識,你可以用一個朋友的語氣去和孩子交流,溝通,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孩子自律性差以及不愛學習的原因就是以上內容了,這些都是孩子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還是那句話,家長自己反思自己的問題。出了結果,不要一味地去怪孩子。
-
6 # 家庭婚姻與孩子
三歲前培養習慣,七歲強健的完成規則。如果這些都沒有給孩子培養建立教育好,你讓孩子怎麼自律?
過了培養建立的年齡,還要孩子建自律,那就得花幾倍的心血,及財力物力,並且還要專業人士才能夠搞定。
養育孩子很不容易,做父母的應該提前考慮,並且做好教育準備,孩子一旦超過對應的教育年齡,會非常非常在教育上特別的費勁。
-
7 # 雲朵媽媽育兒
因為本身自己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平時也特別注重科學育兒,對孩子嬰幼兒初期出現的問題也特別關注,下面就我的教育理念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父母要明白一件事情:嬰幼兒的自律性差不是壞事情,是孩子生長髮育的正常表現。孩子在嬰幼兒階段是沒有時間,沒有規則觀念的。
比如,我家孩子外面玩的不回家,我告訴他,最後十分鐘噢,孩子轉頭就說,不要不要,我要玩兩分鐘。所以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他的兩分鐘比你的十分鐘要長。
再比如孩子看動畫片,我說兒子只能看兩集噢,同意嗎?兒子說好。兩集完了,還要看,否則就大哭撒潑耍賴。
相信上面的情形每個家長都會遇到。所以說,孩子在嬰幼兒階段是沒有時間概念,沒有規則意識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起這種規則意識。如果你從孩子很小的時期就能幫孩子把這些行為規則意識建立起立,孩子以後的成長路上的叛逆就能平穩許多。
下面我就舉一個我平時教育小孩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孩子說媽媽我要看《小豬佩奇》
我說好啊,但是隻能看兩集噢,好嗎,同意嗎?(並告訴孩子時間長了對眼睛不好)。
孩子說,好的媽媽
十分鐘後。。。
兩集結束了,孩子還要看,並開始撒潑打滾的哭鬧。這個時候,我會堅決的保持原則,不妥協,孩子撒潑打滾,哪怕撞牆也不會妥協。
頭兩次出現這種事情,孩子會拼命的哭鬧,邊哭邊瞄你一眼。我不發火也不動怒,就靜靜的看著他。
等孩子實在累的不行了,我輕輕的對孩子說,還要哭嗎,累了吧,起來吃點東西再哭。
孩子哭累了,趴在地上直抽泣。
我說起來,媽媽抱抱
孩子哇的大哭,立馬起來求抱抱。這個時候孩子的委屈全出來了。這個時候我一般就開始跟孩子說,媽媽也知道你想看,但是我們說的的規則就要遵守,所以哭也不管用,邊說規則,邊安撫。
一般一兩次以後孩子就會很好的建立起這種規則意識。現在家的定的規矩是孩子每天可以看兩集動畫片,時間孩子自由選擇,而且不能超過二十分鐘。
孩子早上起來,媽媽我要看《超級飛俠》,我說好。他自己開啟手機,兩集看完以後,自己就主動關掉手機。有時候孩子說媽媽,我先看一集,留一集晚上看,好東西不能一次看完。
其實,這個行為規則的案例也可以延伸到孩子其他很多方面的行為教育中來。規則意識一定要給給子建立,而且越早越好。約到後面越難建立。
堅決堅持不妥協,不溺愛,不壓抑,合理的鼓勵,不合理的堅決制止,事後安撫。
其次,說完自律性的建立,我再來說說,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每個孩子身上都能看到我們父母的影子。孩子在嬰幼兒階段有很強的模仿能力。
爸爸媽媽一天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回頭還教育孩子不要老玩手機?
爸爸媽媽過馬路闖紅燈,孩子能學好嗎?
爸爸媽媽滿嘴的髒話,孩子說話能文明嗎?
。。。
所以,我們的父母一定要給給子最好榜樣。爸爸媽媽整天玩手機,再去教育孩子,你覺得會有說服力嗎?
再次,我們回到孩子“不學習”的問題上來。我們剛剛講完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模仿能力。我們就應該意識到,學習愛好也是環境薰陶出來的。我們的父母在孩子嬰幼兒階段,要儘量花時間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多買一些書籍。一起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
孩子的書籍其實不貴。一個繪本,孩子會翻來覆去的讓你講。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教孩子唱兒歌,背一些古詩詞。當然方式方法很重要。原則就是寓教於樂。
比如,我帶孩子去山裡看瀑布,就反覆背誦《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並大概給孩子解釋意思,重複多次以後。有一天孩子邊撒尿,邊讀,飛流直下三千尺。。。很多古詩詞都可以這樣教育。現在還在有時候邊玩,嘴裡唸唸有詞,在背各種古詩詞。
所以,學習習慣也是從小薰陶培養,好的習慣孩子是不會自己養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最後,回到孩子自律性差,不喜歡學習的問題上來。
總結來說,自律性差,和不愛學習。不一定是孩子的毛病,但肯定是家長的問題。孩子的行為習慣,言行舉止,都要我們父母從小就開始教育。
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古人的話相當有道理。各位家長你們同意嗎?
回覆列表
自律性差,不學習,兩個問題都很尖銳。
自律性差,不能完全歸咎於孩子如何如何,更不能動輒拿別的孩子和他對比,究其根源,自律性差來源於父母的監督和教育缺失。捫心自問,是否在孩子幼童時候,代替孩子收拾了玩具?是否在要求孩子睡覺而孩子堅持要看電視時,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否在孩子提出無理要求而大哭大鬧時,你心軟而放鬆了自己的堅持?如果有,那隻能說,對不起,責任在你的身上。
發現孩子自律性差,在生活上和學習上要給予指正,這時候父母的態度一定要堅決。玩玩具可以,如果規定時間是半個小時,就絕對要在半個小時的時候提醒他,如果孩子不同意,父母必須堅決告訴他,這是約定好的,不能打破規則;玩玩具必須自己收拾,如果孩子撒嬌偷懶不收拾,那父母可以明確告訴孩子,父母可以替你收拾,但收拾後一定是丟到垃圾桶裡,當著孩子的面把玩具丟到垃圾桶內,而且後續不能補買玩具。這只是一個小例子,父母的態度足夠堅決,孩子的自律性養成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不學習,絕大多數原因是學不會、學了沒效果,在學習中找不到自信。這時候,千萬不能責怪孩子“笨”“智商低”,因為孩子的智商是父母遺傳的,你責備孩子“笨”“智商低”,其實也就是在罵自己,更關鍵的是,這樣的罵語對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培養沒有任何的幫助。
與其生氣傷身,不如靜下心來,陪孩子一起找到不願意學習的根本原因。是課堂沒聽懂,還是課下不專心,或者受同學影響,這個過程要注意,家長一定要心平氣和,因為我們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僵化,要讓孩子感到父母在幫助他。找到原因後,家長自己可以解決的,就耐心輔導;家長不專業的,就找專業輔導老師進行輔導,針對具體情況做具體準備和解決。
另外,孩子的進步需要家長的肯定。家長在口頭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適當的物質獎勵,沒有什麼比家長的肯定更能夠給孩子積累自信了。
自律性差、不學習的問題,很多學生都存在。只要家長耐心,陪孩子一同成長,總會順利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