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喵汪物語
-
2 # 碼農讀歷史
古代的農民是如何勞動的?他們的生活狀況怎麼樣?想必有很多人對此有興趣,幸虧有古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記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詩詞中來感知一下古代農民的生產生活吧!
《南柯子》 宋.王炎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蠶婦》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憫農二首》唐.李紳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詠田家》 唐.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農家》 唐.顏仁鬱
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野老歌 / 山農詞》唐.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秋日田家雜詠》清.黃燮清
西風八九月,積地秋雲黃。
力田已告成,計日宜收藏。
刈獲須及時,慮為雨雪傷。
農家終歲勞,至此願稍償。
勤苦守恆業,始有數月糧。
嗟彼豪華子,素餐厭膏粱。
安坐廢手足,嗜慾毒其腸。
豈知民力艱,顆米皆琳琅。
園居知風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
-
3 # 歷史何必認真
我的觀點:任何時候,農民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社會財富得直接創造者,清高的讀書人看不起農民,當然也有站著農民這邊的讀書人。
唐朝安史之亂,杜甫先生的“三吏三別”,表達了對詩人對農民悲慘生活的同情,更是在作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寫下了千古名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唐朝詩人李紳目睹農民辛勤勞作,心潮起伏,感慨萬千,揮筆寫下《憫農》兩首,其中的一首大家耳熟能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杜甫、李紳為代表的文人對農民報以同情的心,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我們應該多多學習此類作品,使其發揚光大。
當然也有大部分都是對農民不屑一顧的文人,從“草民”這兩個字就可看出來。
所以說,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會有一個統一的觀點,我們應該區分看待,文人怎麼看待農民,只代表個人觀點,不能涵蓋全部。
-
4 # 攜朋觀史
(括號內為一些小吐槽,文字優雅,望見諒。
首先我抓一下重點,你問的是“農民”在“古代文人”眼中的位置以及他們的評價,這裡我想說一下,其實人類發展到現在就沒擺脫過等級這玩意,在古代(封建等級社會),“士農工商”本就是最基本的等級體系,文人本就自詡高於農民階級的(你看現在我們打個遊戲不也得升級打怪嗎?這跟當時文人讀書升官是一個意思)
下面是回答部分:農民首先是封建社會的經濟主體,那時不想我們現在這樣有那麼多生意可以做,在小農經濟支撐下的封建王朝,農民幾乎就等於“百姓”了,他們種田然後交稅,成為王朝統治的經濟來源。這也導致了對農民的態度關乎文人對封建王朝的態度及入仕的態度(可以說要做王朝的舔狗,先得做農民的舔狗了)。當然,很多時候你覺得文人在詩句中貶低了農民,但實際上他又是“愛民如子”的人,所以單憑詩句(雖然說我還是引用了詩句)來衡量古代文人對農民的態度是不嚴謹的,所以說,哪裡都來一點資料,才叫做全面啊(可以說很盡力了)。
1.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名言。雖然這句話讓有些提過的皇帝,比如朱元璋就大為火光了)。但這就是那個皇帝還沒出現,大家都比較開放的時代,孔子以後最優秀的儒家掌門人——孟子提出的最樸素的民本思想(儒家後面能夠成為正統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些人著實牛批)。而且事實也證明,在任何時代,那些飯讓農民飯都吃飽的王朝,都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了。
2. 張養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的作為元朝官員,從嶄露頭角到入朝為官,從關中賑災到勞卒任上,可以說是一生為民(之所以這麼正經得說,是因為這個人實在是讓人佩服,不敢調侃)。用高考閱讀題正統回答來說:這兩句詩,是對王朝更迭下的底層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無奈嘆息,也是張養浩超出時代侷限的至理名言。
3. 白居易“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白居易首先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小哥,這個與他的詩歌風格一致,由此,我們也能知道他是一個深入人民群眾的人。僅憑他寫詩能讓“老嫗能懂”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點在當代是要被評為“優秀青年”的。而且他也是“說實話,幹實事”的標杆,不僅寫諷喻詩規勸皇帝,在民生這塊也頗有建樹。入仕後非常盡職,疏浚六井,解決了杭州飲水問題並留下治水之策。可以說,這個人對絕對深受農民朋友喜愛。
4.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的詩雖然是去世後很久才聞名,但我們現在仍能從詩句中感受到他的絕望,“憂國憂民”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詮釋。他本人對下層民眾的同情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也反對農民透過起義來反抗暴政,這也是他排到第四才寫到的原因了,雖然也很討厭美帝,但是還是想引用他們的一句話“人民有權用暴力反抗暴政”。
5.李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中餐作為李紳憫農的代表作,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沒有沒聽過的。“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些簡單又讓人深刻的詩句簡直讓人快活不起來。可以想象當時的李紳在目睹了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後,是一個怎樣的“憤青”。但把他寫在第五位,我想大家也都能猜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了。我們的李紳同志,沒有經受住封建官僚主義的糖衣炮彈,入朝為官後拉幫結派,成了濫施淫威的惡官。甚至由於李紳的酷暴,當地百姓擔驚受怕,渡江渡河也要逃掉,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他還用著青年憫農的口吻:“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這也是我們這篇文章最大的反面教材了,這也是我在知道後覺得非常可惜的事,你要是知道你的詩以後要上課本教材的話你還會這麼做嘛?(小學雞要是百度到你後來的情況該有多絕望啊,哭了)
5.而大多數的古代文人,是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這也是本文的真正回答吧哈哈哈)
-
5 # 一株吊蘭
我看到部分是同情的
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宋無名氏:“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水滸傳》中,白日鼠白勝上黃泥崗,唱的就是這首詩。後來,白勝、晁蓋、劉唐等人設計,劫了楊志押送的生辰綱。
回覆列表
在古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般讀書人的地位高於農民,因為能受教育的一般不是普通人,教育大多比較官方,所以讀書的就本身地位比較高.再加上社會上的重學風氣,尤其是科舉制實行以來,讀書人的地位便越來越高
中國古代是一個發達的農耕社會,並且形成農耕文化,作為社會中的重要一環,佔有多數的農民是地位還是不低的。
古代商人雖然政治地位低,但一般比農民、工人收入高,部分甚至超過官員。
低下的原因,是因為商人透過做生意,互通有無,把百姓的錢財迅速聚積起來,從而也同樣能夠過上像帝王和官員般奢侈的生活,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威脅到了一直以來宣傳的傳統思想,威脅到了帝王和官員的身份和地位,也使百姓質疑到所謂神權的真實性。所以,近代一直以來的“重農抑商”策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