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卡羅拉行車記錄
-
2 # 悟空科學
親親的時候為什麼會被靜電打到嘴巴,冬天你被靜電騷擾了嗎?
冬天來了,相信困擾大家的一定不只有這個寒冷的天氣,還有無處不在的靜電騷擾。當然,那些四季如春、或者全年都是夏天的朋友,你們可以忽略我剛才說的這句話。冬天這個季節真的容易讓人打不起精神,尤其是像我這樣身在南方,需要用意志力來熬過整個冬天的苦命人兒。
大成都的冬天是什麼感覺?溫度看上去一點都不低,但就是感覺寒意徹骨,尤其是當那不大不小的冷風撲面而來的時候,便足以讓很多北方過來的朋友們都直呼“遭不住”!冬天不僅冷,而且氣候也特別乾燥。
雖然,可能由於成都地處四川盆地的關係,我們這裡的乾燥程度其實相對還算可以。但是,我依然會被靜電這個問題困擾,經常在碰到孩子的時候,被他身上的靜電打到手發麻,毛孩子現在都管自己叫“電棍”了。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人身上會存在這些給人體驗不好的靜電嗎?
更誇張的是,有的人甚至還會在冬天親親的時候也被對方的靜電打到,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兩個人真的來電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物質都是以原子為單位組合而成,而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和質子(帶正電)便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結構。
平時我們之所以沒有表出明顯的帶電現象,是因為身體內質子和電子的水平達到了正負電平衡。但這樣的平衡狀態,卻會在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擾下發生變化,尤其是摩擦這種更為常見的外界作用形式。
不管是冬天寒冷乾燥的氣候條件,還是我們身著衣物之間的相互摩擦,都共同促使了我們身上的靜電比一年中的其他季節表現得更為強烈。當原子核外層電子在這摩擦和環境的雙重作用下失去電子之後,便導致了被磨擦部分產生了負電荷,當這些無法流失的電荷聚集在一起後就形成了靜電。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大家的身體靜電錶現明顯的時候,其實都存在一些相似的原因。比如,當你從久坐的椅子上站立起來的時候,或是身體靠著了牆壁、以及其他物體表面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出現感應帶電的情況;當你脫下自己的厚外套時,穿在裡面的衣服和外套接觸起電,你的身體由於經過這些點和傳遞、或感應而變得帶電。
冬天不同於夏季,我們穿的衣服會有很多材質型別,不像夏季大多都是棉質衣物。冬天要避免頻繁的產生靜電,大家可以儘量不穿化學纖維所制的衣物。之所以我們覺得冬天的時候總是會被靜電騷擾,那是因為這樣的乾燥環境,不管是對電荷的轉移、還是積累來說都是很有利的條件。
人體本身並不會因為季節的不同而存在什麼差異,但是周圍環境卻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明顯的溼度差異。這便導致了人體在活動之後,所產生的靜電電位存在不同。在冬天這樣的乾燥季節,人體的靜電甚至可以達到幾千到幾萬伏,這也是我們感覺到冬天身上的靜電較大的根本原因。
或許你有所不知,我們的身體就像是靜電的導體。並且,在大自然界中的所有靜電危害源中,人體就是最普遍的存在形態。靜電防護的大部分措施都是以人體接地的方式,比如:使用可以防止靜電的鞋子和襪子,或是佩戴防靜電腕帶的同時接地等。
當然,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要避免靜電的傷害其實也很簡單。比如,少穿化纖類衣物,保持室內空氣的溼度,勤洗臉、洗手(消除面板上的靜電),以及多飲水這樣便捷又有效的方式。所以,靜電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們對其有足夠的瞭解,便可以透過最有效的方式來防護靜電。
-
3 # 貓先生內涵科普
冬天親親被電到嘴巴?同學,那就少親親,多搬磚!人生如此艱難就不要隨意拆穿啦。
電從何來?本貓冬天有三個困擾,一是犯困;二是老肚子餓;三就是無數次被自己的靜電折磨到瘋掉,摸啥都有一種反覆觸電的感覺,彷如陷入初戀的輪迴不能自拔。
為什麼冬天我們身上電特別多呢?很簡單,你衣服穿得有點多,而且這跟你是不是偏愛羊毛衫沒多大關係,棉織品一樣給力。
我們自個身上的衣服和別人家的衣服和座椅之類的摩擦就會產生靜電,這個初中物理老師就為大家展示過了;簡單的說,一身毛衣毛褲的你全身上下極易充滿了靜電荷。而且由於絕大部分同學的鞋底是橡膠的,絕緣性良好,因此電荷不可能透過鞋導給大地,就自然而然的累計在身上了。
一旦當我們觸碰到金屬導體例如水管、門把手之類的東西時,同學們身上的電荷就會由導體導向大地或者空氣,由於淨電荷電壓很大,在我們面板仍未接觸到導體時就把空氣擊穿,透過電離放電,因此你集中放電部位瞬間有相當大的瞬時電流透過,你就會感覺刺痛。
至於親親電到嘴巴?不好意思,人體也是導體!下次親親前,先用手摸摸對方的臉,就可以避免電到嘴巴。因為會先電到手。
如何避免被電?題主的腦洞題,到這裡,我們就轉化為實踐題了,是不是實用性強了很多,大家觀看後,按章操作,拿走不謝。
先說沒用的招數,摸牆不行,因為室內牆壁大多數是乳膠漆粉刷的,導電性不佳,電導不出去。
勤洗臉、洗手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在你開水龍頭時,就會被靜電打到,純粹是找死。
那怎麼做呢?太簡單了,拿出你們的鑰匙!一大串的金屬鑰匙,牢牢握住鑰匙,然後用鑰匙的尖端,去觸碰零電位導電體,例如金屬門把手、水龍頭、家電金屬外殼等等。讓金屬的尖端代替你面板上的一點來釋放電荷。
簡單的說,用金屬鑰匙做你的替死鬼即可。
結語當然,你親親前,用鑰匙輕觸對方的臉,理論上,也是可行的,你就不會被電到嘴了,不過——且行且珍惜吧,少年。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回覆列表
冬天較乾燥的條件下,人體與衣服之間摩擦產生電荷,並積累到較多電荷,觸控門把手或與人握手時發生放電現象,(有電流透過人體)所以常有被電擊的感覺。
我們通常把這種被電的感覺稱作“靜電”,下面來闡述一下靜電。
介紹:靜電是一種處於靜止狀態的電荷。在乾燥和多風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早上起來梳頭時,頭髮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啪、啪"的聲響,這就是發生在人體的靜電。
概念:靜電並不是靜止的電,是宏觀上暫時停留在某處的電。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正負電荷數量相同,正負平衡,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當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就會使得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荷如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其帶正電,而另一個物體得到一些剩餘電子的物體而帶負電。若在分離的過程中電荷難以中和,電荷就會積累使物體帶上靜電。所以物體與其它物體接觸後分離就會帶上靜電。
產生原因: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結構為質子、中子及電子。科學家們將質子定義為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電平衡,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但是由於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種能量如動能、位能、熱能、化學能等的形式作用會使原子的正負電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摩擦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有些情況下不摩擦也能產生靜電,如感應靜電起電,熱電和壓電起電、亥姆霍茲層、噴射起電等。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後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而產生靜電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電。材料的絕緣性越好,越容易產生靜電。因為空氣也是由原子組合而成。當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並且相互摩擦時,一個物體的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就因為缺少電子而帶正電,而另一個物體得到一些剩餘電子的物體而帶負電,物體帶上了靜電。
防止:
1.出門前去洗個手,或者先把手放牆上抹一下去除靜電,還有儘量不穿化纖的衣服。
2.為避免靜電擊打,可用小金屬器件(如鑰匙)、棉抹布等先碰觸大門、門把、水龍頭、椅背、床欄等消除靜電,再用手觸及。
3.穿戴天然纖維織成的衣物(如:棉、絲、麻等)。
4.準備下車的時候,用右手握住檔,然後用手指碰著下面鐵的部位,然後開車門,把左手放在車門有鐵的位置,但是左手別松,然後把右手放掉,下車,這時候你再用右手抓著門就不會被電到了接下去,用力一關,搞定。
5.對付靜電,我們可以採取“防”和“放”兩手。“防”,人們應該儘量選用純棉製品作為衣物和家居飾物的面料,儘量避免使用化纖地毯和以塑膠為表面材料的傢俱,以防止摩擦起電。儘可能遠離諸如電視機、電冰箱之類的電器,以防止感應起電。“放”,就是要增加溼度,使區域性的靜電容易釋放。當你關上電視,離開電腦以後,應該馬上洗手洗臉,讓面板表面上的靜電荷在水中釋放掉。在冬天,要儘量選用高保溼的化妝品。常用加溼器。有人喜歡在室內飼養觀賞魚和水仙花也是調節室內溼度的一種好方法。另外,推薦一個經濟實用的加溼方法:在暖氣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條舊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頭放在水裡,一頭搭在暖氣上,這樣一晝夜可以向屋裡蒸發大約三升水。如果每個暖氣都這樣做,整個房間就會感到溼潤宜人。您不妨試試。
6.勤洗澡、勤換衣服,能有效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