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隨風2020

    馬謖和趙括不是比,雖然都是平生只領軍打了一次仗,雖然結果一樣,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樣。馬謖本來是有機會贏的,他上山的策論太失敗。所以全軍覆滅。但是趙括是沒有機會贏的,因為沒糧,趙王不許堅守,堅守也是死,趙括只有一個策略就是出擊,硬剛正面秦軍。

    結果就是秦軍傷亡大半,趙括20多萬被圍,兩方差不多的軍力突圍不出去,秦軍太強了。跟白起正面作戰,造成秦軍傷亡過半,投降時殘軍還有二十多萬,趙括能打成這樣不能算是一無是處,就算他不出擊過幾個月也是餓死。

  • 2 # 衣賜履讀通鑑

    都被後世評為紙上談兵,其實,後世的人好像比別人牛逼似的,好像由他領兵,就能打得過戰神白起似的,真是可笑。

    比較趙括和馬謖,我們比一下他們的對手就行了,趙括敗給戰神白起,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第一殺神。馬謖敗給張郃,張雖然也是名將,但在三國時期,估計進不了前十。一個是戰國第一,一個是三國前十之外,基本上可以判斷,趙括的戰力在馬謖之上。

  • 3 # 胖小柴

    要想對比兩人的領軍水平誰強,就要從他們兩人各自僅有的一場戰役來分析,也就是長平之戰和街亭之戰

    第一、作戰對手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對手,是秦國第一戰神白起,一生從無敗績。而馬謖在街亭一役的對手,則是魏國良將張郃。如果說武力值可能不好說,但要說領兵打仗白起和張郃根本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張郃比殺神白起還是差得遠,換言之,趙括的對手比馬謖的對手強得太多。

    第二、作戰形勢

    趙括所指揮的長平之戰,其背景便是秦趙兩國國力的不對等。趙國儘管經過胡服騎射之後,實力大增。但和經過商鞅變法和遠交近攻的秦國相比,仍是實力弱小。再加上趙國本身處於四戰之地,國土面積不大,不但要面對強秦,還有北方要防禦匈奴。資源嚴重不足。

    反觀馬謖所指揮的街亭一役,則情況大不相同。此時蜀軍已經拿下了天水、安定和虎威三郡,並且用疑兵成功牽制了曹真大軍,形勢對蜀漢是極其有利的。

    透過以上兩點我們就可以看出趙括不管在對手和作戰形勢方面都不如馬謖有利,其實趙括的失敗主要是大勢所趨,非人力可挽回。就算是在這種情況下趙括依然還斬殺秦精銳30萬。而馬謖的失敗主要是主觀無能,是他的個人原因。所以說趙括的軍事才能是勝過馬謖的。

  • 4 # 14885143955

    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與父親討論軍事滔滔不絕,父親自愧不如,但是,父親認為趙括不能擔當重任,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被白起擊敗,坑殺四十多萬,導致趙國兵力衰退,趙括的失敗毀掉的是一個國家。在三國時期,也有一個知長平之戰失敗的馬謖,卻重走長平之戰失敗的老路,馬謖不吸取教訓,實際就是太相信自已自負造成,沒意識到自己己成為趙括的同類,自己缺陷自己難看出,參謀那能勝任將軍之職,為人恥笑,而失街亭,毀掉了一次戰役。趙括與馬謖兩人共同點,就是紙上談兵,熟讀兵書與實戰脫離,戰爭不會按照書去打,臨陣千變萬化,必需要求耍有實戰經驗,與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才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 5 # 香茗史館

    趙括和馬謖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紙上談兵”的兩個典型,兩人均擁有較高的軍事理論知識,但卻缺少實際的帶兵指揮能力,最終導致了戰敗。不過,由於身處不同的時代,所處環境、面對對手各有所不同,如果想要比較他們誰的帶兵能力更強,我認為必須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公平客觀。

    兩人理論水平均較高,但缺少實踐經驗

    毫無疑問,趙括和馬謖在軍事理論方面的確較為出色,這在正史的記載當中便有所體現。

    關於趙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載,“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從這段記載來看,趙括經常和其父趙奢談論軍事知識,而其父趙奢都無法難住趙括。趙奢何等人也?戰國時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曾在閼與之戰中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連他都無法在軍事理論方面勝過趙括,可見其軍事理論之強。

    △長平之戰局勢

    而關於馬謖,《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有載“(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馬謖不僅深得諸葛亮器重,且經常與其通宵達旦的探討軍事。從諸葛亮對馬謖的態度不難看出,對於其軍事理論能力是比較信服的,有時甚至會採納其提出的策略。

    △街亭之戰局勢

    不過,兩人雖然在軍事理論方面表現突出,但唯一的缺點就是缺乏實踐經驗,並沒有實際指揮軍隊作戰的經歷,這導致兩人空有理論,卻無法根據戰場實際形勢作出及時應對和調整,這也是造成長平之戰和街亭之戰大敗的原因所在。

    長平之戰和街亭之戰的不同之處

    要比較趙括和馬謖誰的帶兵能力更強,必須要綜合分析兩人所面對的不同形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長平之戰和街亭之戰到底有哪些不同:

    △馬謖

    1、戰略目的不同。秦趙長平之戰,趙括的戰略目的就是為了率領趙軍向秦軍發動總攻,這是在廉頗與秦軍對峙長達三年(另說數月)而無法取勝,趙國面對國力遠勝自己的秦國,在外交全面失利的情況下,已經很難撐下去的一種必然選擇。可以說,從趙國決定換掉廉頗的那一刻起,趙國便只剩下了進攻一條路。而街亭之戰,馬謖的戰略目的則是為了牽制和阻擋魏軍,使魏軍無法及時支援隴右,給諸葛亮收復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平定隴右爭取時間。趙括的戰略目的在於擊敗秦軍,而馬謖的戰略目的則是阻擋魏軍,從任務的難度來講,趙括是要高於馬謖的。

    2、敵人實力不同。趙括的敵人是誰,是戰神白起率領的秦軍,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其一生大小百餘戰,無一敗績,指揮能力自然不必多說。而秦軍,自商鞅變法以來,歷經數十年的發展,秦國軍力早已十分強大,山東六國也僅有胡服騎射後的趙軍勉強可以一戰。而馬謖呢,馬謖的對手是率領五萬魏軍的張郃,張郃雖然不失為三國名將,魏軍的戰鬥力也不可謂不強,但顯然是無法和白起率領的秦軍相提並論的。此外,雖然蜀軍兵力處在劣勢,但趙括同樣不知道秦國早已暗中換帥。因此,在這一點上,我認為馬謖面對的可能是困難模式,而趙括面對的則幾乎是地獄難度。

    3、應對水平差異。趙括和馬謖的戰敗均是由於自己的一系列指揮失誤導致的,而這種失誤又是由於他們缺乏實踐經驗所導致的,不過在面對失敗的同時,兩人卻仍然體現出了一定的實力差距。趙括在陷入秦軍重圍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載,“(秦軍)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趙括在軍隊斷糧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率領趙軍堅守四十多天,直到自己突圍身死,趙軍這才投降。而馬謖在陷入魏軍重圍後,《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有載“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卻是直接就遭遇了大潰敗。因此,從這一點來講,趙括顯然是要強於馬謖的。

    同時,從指揮難度上來講,指揮數十萬大軍的難度顯然要比指揮數萬軍隊要困難許多。

    綜上所述,兩人雖然都在自己指揮的第一次戰役之中遭遇慘敗,但論率兵指揮能力,我認為趙括還是要強過馬謖的。

  • 6 # 吹往南方的雪

    這兩人都被賦予對軍事能說會道,但實際作戰卻敗得一塌糊塗。一個紙上談兵,一個失街亭,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但兩人的領軍才能究竟如何?真如我們所熟知的那樣麼?

    那麼請看下文。

    趙括從小熟讀兵法,與人談論,各種戰略信手拈來,有一次與他的父親趙奢談戰陣佈設之道,趙奢也難不倒他,自認為天下人沒人能難倒他。但其父卻不認為他懂兵法。趙孝成王七年,秦趙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因此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秦國的間諜說:“我們秦國最忌諱、最害怕的就是趙奢的兒子趙括。”於是趙孝成王聽信謠言,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等到趙括要上戰場時,他母親上書勸諫趙孝成王,不能讓他做統帥,但趙孝成王那能聽她勸呢。趙括一上任後,就立刻更改廉頗的作戰策略,調動官吏,改守為攻。秦國將領白起運用小小的計謀,假裝不敵,以誘敵深入,從背後偷襲趙軍的輜重及補給,把趙軍截斷為兩部分,使得趙軍軍心浮動。經過四十多天後,趙軍飢餓難耐,趙括出動精兵親自突圍,但都告失敗,趙括在突圍中被射死。主將陣亡,幾十萬大軍投降被秦軍坑殺。趙括被後人稱其為只會紙上談兵,在秦趙長平之戰中,使趙軍全軍覆沒。

    馬謖跟趙括差不多,也是才氣逼人,喜歡與人談論軍事謀略,深得諸葛亮器重,常邀其一起談論軍事謀略,有一次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闓,採用了馬謖的計謀,斬殺雍闓,赦免孟獲,使得南中人心歸服,不敢再次反叛。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北伐魏國。諸葛亮不聽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馬謖在街亭遭到魏將張郃阻擊,這一戰中,馬謖摒棄諸葛亮的作戰部署,也不聽部下的勸告,一意孤行。最後,張郃大敗馬謖,使諸葛亮沒有了落腳的地方,於是回軍後,將馬謖一眾將領斬首。

    趙括和馬謖的死,都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才能無人能及,趙括改變廉頗作戰策略,改守為攻。而馬謖不聽諸葛亮作戰部署,一意孤行。

    但趙括在長平之戰前,無任何與敵實際作戰經歷,都是從書中看來的,以至於跟不上戰場的瞬息變化,不能靈活應對。而馬謖是有實際作戰經驗,而且也頗有謀略,對戰事也有獨特見解,但就是好大喜功,處事浮誇,以至失街亭,落得個斬首的下場。

    綜上來看,個人覺得趙括與馬謖半斤八兩,但馬謖與趙括比的話,馬謖就要強那麼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張耳、陳餘、郭威,為什麼都能在發跡前娶了千金美女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