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謙言益語

    學易經未必需要熟悉地理天文。

    因為作為群經之首的易經是給學習其他經典提供三觀和方法論的,如果你是從哲學思想的角度來研究人文易,那就不需要學習天文地理;如果你是僅僅學來占卜用的象數易,那也不用熟悉地理天文;但如果你是應用到堪輿、命理和醫學的話,那必須的要懂天文地理。如果是聯絡和應用到現代科學中的話,那更需要懂高等數學。

    所以,學習易經,從象數易、人文易、科學易、堪輿易等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學科內容需要補充學習。

    但中國古代文史哲是不分家的,所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縱橫五千年曆史的積澱,對學易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 2 # 我的小悟

    ll先說說地理

    《易經》起點講的就是陰陽,八卦,十二闢卦。

    一陰一陽為兩儀,八卦演繹宇宙天地。

    陰陽大家都熟悉。八卦即八個方位,通俗說就是地理,有其代表的含義寓意。

    十二闢卦,講的是十二個月的卦象,卦辭。(具體書中有,這些不同版本講述一致,不必贅述。)

    ll再講天文

    常說方圓天地,古人把天代表圓,地代表方。乾卦,象徵天,為圓,為高,為父,為首。地象徵地,為方,為低,為母,為大眾。常說“天圓地方。”“方圓之間。”出於此。

    宇宙從混沌到無極,無極到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八卦,八卦宇宙天地始成。

    自然萬物生存,春夏秋冬遵循宇宙系體轉化。

    北斗星晚上隨時開見。斗柄指向北方。所以夜晚行走,古人以北斗星指北,辦別四面八方。

    北斗星隨二十四節氣走動,中氣轉移,斗柄也隨之移動緯度。

    每個月北斗星隨中氣的角度變移,斗柄也位移,指向一定緯度。氣流人事隨之變化。

    即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個月代表詞。

    春天木旺,寅卯辰三會木局,代表春天來了。木直,所以春天樹發芽;巳午未三會火局,代表夏天,火炎,百花爭豔;申酉戍三會金局,代表秋天,金革,收割,改變之意;亥子醜會水局,代表冬天,水寒,夜晚氣溫低冷。

    ◎學《易經》天文地理只是初步探索,大致情況不難理解。精華在後面,哲理性的學習實踐才是精華,硬道理,明學問。

  • 3 # 玄黃321

    說高大尚一點,風水命理,等易經演化出來的預測學,包含了很多學科,比如物理學,數學,環境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等,沒有足夠的知識面,很難理解其內容,是易學難精的學科,說通俗點,客戶提問一問三不知,那好像說不過去吧,風水師在普通人眼裡都是好奇神秘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沒有足夠的知識面,讓你的客戶感覺你就像個俗師……所以除了必要的基本功打結實外,有時間多看天文地理歷史……

  • 4 # 楚天神運算元

    《易經》的立論基礎,就是建立在天人感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上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善提,宇宙內的所有事、物都是互相影響,息息相關的。

    研究《易經》自古以來就有兩大派,義理派和象數派。

    義理派也稱書房派,其側重點是對易的結構、卦理以及卦象、爻辭進行探究,找出其中的道理,也就是所以然。從而指導人們“修身、齊家、平天下”。其代表人物:孔子、王弼、趙普、朱熹、王陽明等人。

    象數派也稱江湖派,其特點則是利用八卦的象,並由象得數,用數來解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以而指導人們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更好地駕馭大自然,使大自然為人類服務。如風水術,就是利用宇宙的最佳時空,得到長治久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電的發明,手機的發明,就取象於離卦;火車、汽車的發明,就取象於坎卦;木船及近代的輪船,就取象於風水渙卦;房屋的發明,就取象於風地觀卦。總之,八卦包羅永珍,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卦象表示出來,暫時沒有的事、物也可以透過卦象的啟發創造出來。

    象數派歷史上的代表人物有:姜子牙、鬼谷子、諸葛亮、京房、李淳風、袁天罡、邵雍、劉伯溫、姚廣孝等。這些古代聖賢,把《易經》象數演繹得出神入化,幾乎到了極致,後人很難望其項背。

    學《易經》,若懂得天文地理,那再好不過的,學起來將事半功倍,能夠很快入門,並逐步登堂入室。而是不懂天文地理,只不過增加一點難度,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但如果對《男經》融會貫通,天文地理也就一通百達了。

  • 5 # 金剛一樣的堡壘

    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中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學和數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良曆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無不佔據重要的地位。

    中國古代天文學從原始社會就開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紀的帝堯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就描繪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形象,進而對太陽上的變化也屢有記載,描繪出太陽邊緣有大小如同彈丸、成傾斜形狀的太陽黑子。

    公元16世紀前,天文學在歐洲的發展一直很緩慢,在從2世紀到16世紀的1000多年中,更是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此期間,中國天文學得到了穩步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天象觀察、儀器製作和編訂曆法。

    易經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話概括叫做:易者,變也。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

    它用五行八卦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是有規律性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我們常見的陰陽魚的寓意就是這樣。

    它還告訴我們世間萬物很多東西的聯絡都是有規律的。比如說人,說人是應天地之氣而生,所謂天地,即是陰陽。《黃帝內經》就是汲取了易經的營養而演變出來的一套博大精深的體系。有句話叫做:不學易,不足以為醫。意思是學習中醫學理論一定要有學習易經的基礎。

    大家熟知的《孫子兵法》,也是易經在軍事戰略構想上的重要應用。例如兵法中提到的“善出奇兵者,不絕於天地,無窮於江河。”這裡的奇兵指的是與“正兵”相對應的非常規作戰部隊。

    還有諸如其他的算命風水學,如八宅明鏡,奇門遁甲等等,易經都是他們最核心的思想。我們現代學習易經很重要一點是學習它“萬法自然”這一思想。意思是要我們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不能過分攫取自然資源。

    這對於環境保護和開展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 6 # 青山綠水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易是什麼?

    【周易正義】中說: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通俗點講,易就是指萬事萬物陰陽生長消退的現象;轉換成現代唯物主義理論,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產生關係後發展的規律,即矛盾的對立性和統一性。 因此,易的真正核心思維是講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

    在天體規律作用下,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事物在時間作用下、在空間中發生著規律的變化。

    西方人在研究《易經》時也明確了這一思維,所以易經在西方被譯作“The Book Changes” (談變化的書)。

    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

    易經符號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先賢根據農事生產的 需要,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對天地間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總結歸納, 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

    中國帝王和儒家用哲理作為施政之用,平民百姓用數理醫卜相命。 因為易經本質是天文地理中的自然變化規律,所以無論是數理的應用,還是哲理的使用, 都需要結合天地人實際方能感悟,方能把易經的學習和使用落到實處。把易學當作神秘學, 不去結合實際,冥想將變成空想,思維科學將變成“玄學”,甚至成為“迷信”。

    我們學習易經要有古人向天學、向地學、向自然界萬事萬物學的求知心,才能悟道而通以“神明”,把握規律,利用規律。

  • 7 # f夢飛翔f

    《易經》的立論基礎,就是建立在天人感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上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善提,宇宙內的所有事、物都是互相影響,息息相關的。

    研究《易經》自古以來就有兩大派,義理派和象數派。

    義理派也稱書房派,其側重點是對易的結構、卦理以及卦象、爻辭進行探究,找出其中的道理,也就是所以然。從而指導人們“修身、齊家、平天下”。其代表人物:孔子、王弼、趙普、朱熹、王陽明等人。

    象數派也稱江湖派,其特點則是利用八卦的象,並由象得數,用數來解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以而指導人們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更好地駕馭大自然,使大自然為人類服務。如風水術,就是利用宇宙的最佳時空,得到長治久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電的發明,手機的發明,就取象於離卦;火車、汽車的發明,就取象於坎卦;木船及近代的輪船,就取象於風水渙卦;房屋的發明,就取象於風地觀卦。總之,八卦包羅永珍,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卦象表示出來,暫時沒有的事、物也可以透過卦象的啟發創造出來。

    象數派歷史上的代表人物有:姜子牙、鬼谷子、諸葛亮、京房、李淳風、袁天罡、邵雍、劉伯溫、姚廣孝等。這些古代聖賢,把《易經》象數演繹得出神入化,幾乎到了極致,後人很難望其項背。

    學《易經》,若懂得天文地理,那再好不過的,學起來將事半功倍,能夠很快入門,並逐步登堂入室。而是不懂天文地理,只不過增加一點難度,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但如果對《男經》融會貫通,天文地理也就一通百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敢講出你人生酸甜苦辣麻的百般滋味經歷嗎?好的壞的,毫無隱瞞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