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華叔1964

     君子不器取自《論語*為政》,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去解釋君子不器的意思:

    一、《易經》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象、用。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會拘泥於形式教條,他要去領悟萬物之道。

    二、古代的“器”,專門指具有某種功能的事物,鼎,就是酒器。戈,就是武器。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通才,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

    三、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心懷天下,思想無邊、度量無邊。

    綜合以上三點,此為君子不器。

  • 2 # 詩境笙音

    入君子之道,以學君子之行, 君子的境界也有高下之分,為學者即為尋君子之道,有成且達者即入不器之境。

    器與不器都是君子。

    何謂“器”?《易·繫辭》:“形乃謂之器。”,“器”就是“形”;何謂“形”?“形”,就是“相”。何謂“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相”。

    君子不應拘泥於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後的目的。《易經·繫辭》有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迴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君子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君子不器,還要根據“道”來理解,《易傳》裡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質都是器,不單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運動、發展的總規律,是無形的。但是,道器不離,無形的規律的道,恰好就存在於有形的器物之中。

    孔子解釋“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為君子,不能囿於一技之長,不能只求學到一兩門或多門手藝,不能只求職業發財致富,當“志”於“道”,就要從永珍紛呈的世界裡邊,去悟到那個眾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在孔子看來,只有悟道,特別是修到天道與本心為一,才有信仰,才有駕馭各種複雜事件的能力,才能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講應用,也是強調以不變應萬變。一旦明道,即朱子說的格物致知,也是陽明先生講的致良知,則可以持經達變,抱一應萬,待人接物事事可為!君子不器,並不是說可以脫離實際,忽略現實,因為陰陽一體,道器不離,悟道總是在器中,悟道後還是在器中運用。

  • 3 # 明心真人

    天下神器,陰陽陶鑄。

    君子不器,以道御器。

    道通天地,道貫古今。

    道氣長存,道法自然。

    厚植德本,厚積薄發。

    厚德載福,福生無量。

  • 4 # 古今奇譚

    “君子不器”來自上古,是孔子說的話。

    對古語的理解,我們容易犯一個毛病,脫離古語的語境,根據今人的理解望文生義,容易鬧笑話。

    為了迴避這種情況,我們在解釋古語時,要聯絡古語所在的文章來看,要聯絡上下文來分析。——當然,即使這樣做了,也會因為釋義的人不同出現不同的解釋。但是,面對漢語這種古老的文字,除了這種辦法,我們目前沒有更好的。

    具體而言,“君子不器”這句話出自《論語》之《為政篇》。其上句為: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講的是學習知識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在複習舊知識時,能夠發現新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就可以去做別人的老師。

    說完這句,孔子才說了“君子不器”這一句。

    句中的“器”,指裝東西的容器。

    表面上看,這句與上句之間沒有多大關係。可仔細想想,二者同處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完全沒有聯絡。

    順著兩者有一定聯絡的思路,聯絡上下文分析“君子不器”,發現它理應講的是:作為一個君子(一個有智慧、德行高尚的人),面對學習的態度,不應像裝東西的器物,只知道死板板的往裡裝填東西,不知道去運用這些東西,也就是不能只知道學習知識,不知道運用知識,不知道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君子不器”理應是指:一個德智過人的人,在學習知識時,不僅要懂得溫故而知新的道理,還要學習運用這些知識的方法,知道將來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如果這樣理解“君子不器”的意思,下文就好理解。

    緊接著,子貢就問孔子,學習做君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孔子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要先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方法,找到正確的方法後,再告訴其他人,讓別人跟著自己總結出的經驗去做,(這樣才不會犯錯)。

  • 5 # 孤崖青松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有何奧義?首先一個問題,何為君子?何為不器?"君子"二字在《論語》短短的兩萬字中出現過一百多次,那麼孔夫子眼中的君子標準是什麼呢?

    一君子的內涵

    君子道者之,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

    從個人修養來講,真正的君子是不憂,不惑,不懼的,是出於道義的,是和諧相處的。

    君子就像散發著溫暖的玉一樣,躬身自省,潤澤他人。

    君子是孔子認定的理想人格,是道德規範的最高體現。孔子動不動就君子怎麼樣君子怎麼樣,他自己還謙虛了一把,說我還做不到。

    二君子的社會責任

    有一回風和日麗的下午,孔子帶著幾個徒弟閒遊,見大家無聊,就問,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呀,大家都說說看。有人說是當軍事家,有人說是經濟家,有人說外交家。

    最後曾點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的理想,就是春天花開的時候,約幾個小夥伴,一起出去玩,遊游泳啊,唱唱歌。

    孔子聽後,渭然嘆息,我和曾點想的一樣啊!

    由此可見,孔子認為,一個人是不必成什麼家的。

    那麼和"君子不器"有什麼關係呢?

    器,形而下為器,不單指器物。引申為工具,技能,職業。形而上為道,道義規則標準。

    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只侷限與一種職位,一個"家",而是要合於大道,要有一套高標準的理想。

    另外,孔子還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時候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今天的人學習卻是在他人面前炫耀,謀私利。

    孔子認為,把學到的知識當成工具,技能去為自己謀求一份工作,是不行的,不是君子所為。孔子曾和徒弟子夏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要想著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的修養,不要老想著自己的一點福利職稱。

    由此可見,說的抽象點,君子不器有兩層意思。一個就是要有高尚的理想,合道而行;一個就是提高修養,杜絕謀福利。

    孔子的道

    君子憂道不憂貧。朝問道,夕死可矣!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君子要合於道,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得道了,就可以去極樂世界了。

  • 6 # 寂語堂齋

    君子不器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第二》,原文:

    2. 12子日:君子不器。2. 13子貢問君子。子日:先行其言而後從之。2. 14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器字有器具,器官,度量,才能,器重等講法。因為這一篇是為政篇,即然是從政的,所以這裡的君子應該是君王的意思,不應該是孔子其它方面所說的君子。如果把君子比喻成不器具,不度量,不才能,不器重似乎講不通。君子即然是君王就應該有度量,有才能,就應該有所器重,就比如器重有能力的大臣一樣,那為什麼要不器呢?

    我認為這個器是象形字,孔子取其象形之意。器的象形是中間一個犬字,四面都是口字,就好象一支狗向四面八方狂叫的樣子。

    狗能守護家園,君子不器,是說君王不要為了守護自己的王位,象狗一樣亂咬亂叫。我們看下一句就明白了這一句的意思。

    緊接著就是子貢問君子,意思就是子貢問孔子,什麼樣的君王是好君王呢?然後孔子回答說,即子日: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意思是說不要光聽這個君王在那胡言亂語,先看看他是否言行一致。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我們用行動來證明,看他說的是不是正確的,如果他言行一致,或者我們用行動證明他說的是正確的,那就跟隨他,或追隨他。所以從這一句就能理解這個器是亂說亂叫講,君子不器,就是君王不要什麼都亂說。

    緊接著孔子再一次重複,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說君王說話要周密而無疏漏,不要連說帶比畫的。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說小人說話連說帶比畫,又不周密,漏洞百出。

    這是我所理解君子不器的意思,供學者參考。

  • 7 # 王子率

    君子不器,這是論語中孔老師的教導方案,引起後面的“道器之辯”。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器關係對應體用關係,道為體,器為用。

    君子,一般稱德行君子,其衡量標準為是否有德行,而不是某一項才幹。這其實也是當時的人才衡量標準,德才關係。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君子不器,就是以德為美,而不是以才自誇。

  • 8 # 小白說

    按我自己的理解,不器的意思應當是多面出擊,處處開花。這也比較符合孔子先秦時期儒家的觀點,孔子要求弟子掌握六御,像駕車,射箭,算術這樣的。包括漢時罷黜百家之後,都有君子仗劍殺人這樣的習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一個很容易發火的人,控制情緒能力很差,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