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頓圖書
-
2 # 張超養豬
當然不一樣了從字面意思也能理解,至於選擇哪種注射方法,主要是看注射的什麼藥物,不是說隨便你選的,是根據藥物的特性來定的
-
3 # 黔州養牛人
一, 不管是人或牲畜,皮下注射是作皮試類用藥,即針刺入面板即推藥。這個基本是人類才用的注射方法。二,皮下注射即刺穿面板即推藥,多為獸類注射驅蟲藥方法(人類某些疫苗注射也用這個方法)。三,肌肉注射即針刺入肌肉內推藥,人、畜打針皆要用到這種注射方法。四,靜脈輸液即針刺入人、畜靜脈或推或滴注入藥液的方法。部位有多種選擇頭、手、足等,而牲畜如耳、頸、足、尾靜脈均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即可。
-
4 # 農村牛人大哥
①皮內注射是將藥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中間的注射方法。多用於診斷,皮試。
②皮下注射是將藥液注入皮下組織的注射方法。皮下注射可由皮下結締組織分廣泛的毛細血吸收進入血液。
④㬹脈注射是藥液直接進入血管內部的注射方法,使藥液迅速的透過血液使全身快速吸收藥物。
皮內注射
皮內注射是指將藥液注入面板的表皮之間與真皮之間。主要用於三種目的:
①為了預防過敏而進行的藥物試驗,如青黴素皮試;
②手術區域性麻醉之前的準備工作,如普魯卡因皮試;
如果你注意觀察,進行皮內注射時有三小:針頭小,注射器小,進針角度小。另外,注射的藥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於面板神經末梢豐富,皮內注射時你會感覺到比較痛,實際上,它確實比其他幾種注射方式感覺要痛一些。皮內注射常打在前臂內側,因為那裡面板薄,注射後的區域性反應容易辨認。皮內注射後,在面板表面會形成隆起,這是正常現象,多數會在半個小時內消失。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將少量藥液注入皮下組織。它與皮內注射的區別在於:皮內注射是打在面板組織內;皮下注射是穿過面板,打在面板與肌肉之間。因而,皮下注射進針比皮內注射深,角度稍大,與面板表面約為45度角,針頭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況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 需要迅速達到藥效或藥物不能口服時使用,如胰島素、腎上腺素等;
② 為手術進行區域性麻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時也打大腿外側或腹部,例如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僅打在上臂是不夠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側或腹部的部位,輪流注射。
目的
1.需迅速達到藥效、不能或不宜經口服給藥時採用。如胰島素口服在胃腸道內易被消化酶破壞,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區域性麻醉用藥或術前供藥。
3.預防接種。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腹部、後背及大腿外側方。
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1-2m注射器和5.5~6號針頭,按醫囑備藥液。
操作方法
1.將用物備齊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選擇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進行面板消毒,待幹。
2.將藥液吸入注射器,排盡空氣,左手繃緊面板,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針栓,針頭斜面向上和面板呈30度到40度角,過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針頭的三分之二,放開左手固定針栓,抽吸無回血,即可推注藥液。
3.注射完畢,用消毒棉籤輕按針刺處,快速拔針,清理用物。
注意事項
1.針頭刺入角度不宜大於45度,以免刺入肌層。
2.儘量避免應用對面板有刺激作用的藥物作皮下注射。
3.經常注射者,應更換部位,輪流注射。
4.注射少於1ml的藥液,必須用1ml注射器,以保證注入藥液劑量準確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不是什麼情況下都能進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結、感染時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療。
肌肉注射主要適用於: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時,以及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時。
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對注射部分的精確定位。注射臀大肌時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體位:可取坐位或臥位。
(1)臥位:臀部肌內注射時,為使區域性肌肉放鬆,減輕疼痛與不適,可彩以下姿勢:
側臥位:上腿伸直,放鬆,下腿稍彎曲。
俯臥位:足尖相對,足跟分垂,頭偏向一側。
仰臥位:常用於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採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較為方便。
(2)坐位:為門診病人接受注射時常用體位。可供上臂三角肌頭,如注射用藥為油劑或混懸液,需備較粗的針頭;按醫囑備藥液。
操作程式
(1)備齊用物排攜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幫助病人取適當體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單獨用3%絡合碘消毒面板,待幹。
(3)排盡抽取藥物之注射器內空氣。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面板,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內,一般進針約2.5~3cm(針頭的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
(5)鬆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藥物。注射畢,以幹棉籤按壓進針處,同時快速拔針。
(6)幫助病人臥於舒適體位。清理用物。
注意問題
(1)需要兩種藥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藥物。
(3)注射部位適合於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股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4)定位準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5)切勿將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區域性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6)需要長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經常更換,以防區域性形成硬結,若出現硬結,則可採取熱水袋或熱溼敷、理療等處理。
靜脈注射
目的
1.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需迅速發生藥效時,可採用靜脈注射法。
2.藥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採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診斷、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藥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於靜脈營養治療。
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
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根據藥液量選用),針頭6.2-7號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藥物。
操作方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藥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紮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面板,待幹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繃緊靜脈下端面板,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面板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鬆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藥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區域性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籤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藥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藥物性質,掌握注入藥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徵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藥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藥物,以防藥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常見失敗的原因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藥時溢位至皮下,面板隆起,病人區域性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藥不暢,部分藥液溢位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藥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藥液,區域性不一定隆起。
人們俗稱的打針就是醫學術語所說的注射,可分為五大類: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和靜脈輸液。
靜脈注射就是把藥物注入靜脈,它是使藥物達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廣義上,還包括吊輸液瓶的靜脈輸液。這裡只說使用針管的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主要用於需要透過血液運輸的藥物、X光血管造影等診斷性治療和靜脈營養治療。
通常打在四肢的靜脈上,使用的針管最大,注射前要扎止血帶。針頭扎入面板以後,必須見到回血以後才能推入藥物。“皮注”和“肌注”則相反,必須見不到回血時才能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