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混知那些事
-
2 # 第十經濟觀察室
這種問題有啥問得,禿子頭上長蝨子,明擺著:
01 結婚成本高,彩禮/房子/車子,基本上要扒男孩家庭的一身皮。
02 養兒成本高
03 貧富分化,階級固化,年輕人不想自己的子女繼續當韭菜,被割難道上癮?
生活的慾望都沒有,更何況結婚生孩子呢?
你說是不是
-
3 # 橘生於南
1.比起結婚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可能責任感和壓力更大,天平已經傾斜了。單身更灑脫,戀愛很甜蜜,可是婚姻生活多半被各種生活瑣碎的事物佔據了主要精力,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通常是一地雞毛的沮喪。
2.觀念的改變,及時行樂的思想是主導,這個社會更加包容性,繁衍後代成為了一種選擇,而不是必須;經濟上男女雙方都比較獨立;婚戀觀念的轉變加上居高不下逐年上升的離婚率,讓許多人覺得還不如保持自由身,沒有信心走進圍城。
3.追求完美的心態,不願意為結婚而結婚。時代造就了許多高不成低不就的剩男剩女,這一部分人通常對精神上的要求比較高,希望找到三觀一致,志趣相投的人共度一生,然而現實生活中沒有剛剛好符合理想的青年,寧缺毋濫的心態讓他們堅持不婚。單著單著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如果湊合著隨便找了一個,那麼,之前的堅持又算什麼?
4.物質至上的社會風氣,裸婚確實需要勇氣,靠自己創業成功後再結婚需要時間和運氣,結婚的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難倒了一大片婆婆,挑花了一大群岳母娘。
我所看到的也許只是冰山一角,結婚的理由大抵相同,而不結婚的理由總是各有不同。
總而言之,就是身邊的那個人,還沒有讓自己產生可以奮不顧身,破釜沉舟的衝動,所以才會有各種計較和對比,有各種理由不邁入婚姻殿堂。
-
4 # 單排吃雞小仙女
結婚能帶給我們什麼呢?首先我是女性,回答只能代表我的視角!
帶來:
1.一個相伴一生的人,不過,他中途很容易出軌,
2.一個家庭,不過,自己就陷入了沉重的家務和繁瑣家族關係之中,
3.孩子,不過,天知道作為老母親得失去多少自我來換取他們的優秀,而且付出了也不一定優秀,
4.經濟扶助,不過,作為當代獨立女性,這種扶助都是以失去自我社會價值為代價的,得不償失,
5.精神撫慰,不過,疼惜自己的愛人哪有那麼好找,多半還是喪偶式育孩,沒有心疼與支援,只有無奈和蹉跎,
6.生理需求,不過,相顧兩無言,同床玩手機才是常態,何況,婚姻能提供的生理感受未必不婚體會不到,
所以,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電視劇不好看,瘋了吧把自己交代給婚姻,運氣好,自然不錯,運氣不好,那就是家裡孩子雞飛狗跳,外面老公浪的開花,自己犧牲了事業,犧牲了時間,犧牲了健康換來的是所有人的不滿意不理解,當然,自己也有時候不理解自己為啥這麼傻,會相信結婚我會對你一輩子好的鬼話!
-
5 # 劉三叔
近年來,催婚這件小事已經從三姑六婆升級到了國家級催婚,可即使全世界都在逼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依然選擇不婚。
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單身青年已直逼2.4億,什麼概念?這個數字比俄羅斯和英華人口總數還多。
那麼為什麼中國單身人口持續攀升?為什麼超過2億大齡青年遲遲不願意結婚?最根本的因為或許是因為窮和累,畢竟現在,單是一個人活著就已經耗盡了全部精力。
1. 買不起房,就結不起婚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在中國大部分85後90後,如果靠自己的薪資去買房,沒幾個是真正買得起的。房價與家庭平均年收入合理比例為4-6倍,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與家庭平均年收入比例已經超過了20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買一套房,就意味著接下來用家庭全部收入去還將近30年房貸。這個代價太沉重了,大部分人根本買不起也不願意買。
舉個直白的例子,如果你想在北京買一套70平米左右的房子,即便是在郊區的二手房也需要300萬以上,那麼即便能拿出100萬的首付(更何況大部分家庭是拿出這麼多錢首付的),剩下的200萬也需要貸款。試想一下,如果你每天一睜眼,就要面對200多萬的鉅額貸款,你會是什麼心情,只怕想死的心都有了吧。
我知道這時候肯定有人會說 ,那不買房不就行了。好,我們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男方,一個女孩嫁給你,你連一個像樣的家都不能給她,讓她每天和你過到處搬家找房子的日子,就算女孩心甘情願,你心裡過意的去嗎?如果你是女方,你的父母會放心把你交給一個連房都買不起的窮小子嗎?
所以你看,普通人,真的是結不起婚。
2. 現代婚姻不穩定,結婚代價太大
即便你能順利買房,你也會再三考慮要不要結婚,為什麼呢?因為能遇到與你真心相愛的人太難了,即便遇到了,誰又能保證婚姻可以一直維持下去呢?
目前在中國,平均每三對新婚夫婦就有一對離婚。人心易變,明天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此前傷筋動骨付出的代價弄不好一夜之間就碎成了一地雞毛。
特別是有孩子的,孩子跟誰,撫養費怎麼給,都是問題,所以婚姻裡走一遭,無論男女,代價都太大了,誰也賭不起。
3. 養孩子成本太高,代價太大
在現在這個社會,養個孩子就好似養個吃錢的機器,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在不斷的投入,奶粉、早教課、興趣班、出國留學…吃喝拉撒沒有一樣是不要錢的。如果說生孩子之前你能買得起Gucci、Channel,那麼生孩子後你可能只買的起優衣庫了,直線拉低你的生活質量。
也許有人會說,富了富養,窮了窮養,這話雖說是沒錯,但那畢竟是自己的孩子,你忍心看著別人家的每天吃著各種零食,自己家人的孩子就吃糠咽菜嗎?你忍心看著別人家的小孩上各種興趣班,才藝滿滿,自己家的孩子啥都不會嗎?你心裡不會難受嗎?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算是養只狗,我都想給它最好的,更不好說是孩子了。
當然,養孩子不光需要巨大的開銷,更重要的是你要付出的精力和時間,而這也就意味著你的後半輩子的心要全部撲在孩子身上,所以你真的做好這個準備了嗎?
4. 活得太明白了,婚就結不成了
有人說這一代之所以不想結婚,都是因為活的太明白了,確實,他們不想重複上一代家庭婚姻的悲劇,也不想下一代重複自己的悲劇。
這一代年輕人除了不願意委屈孩子,也不願意委屈自己。他們不想被套牢在一套房子裡,也不想成為那個隨便罵也不敢辭職的中年人,不想把夢想全部賣了換成柴米油鹽,也不想徹底失去自己。
你可以說他們是自私的,但是你不能剝奪他們選擇的權力。明白婚姻只是一種選擇,進入或不進入都是一種自由。
-
6 # 洪兒說
先說說:六年來,結婚率降新低?
再正常不過了。
大家都知道,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生子女”生育政策有30多年。在這30多年裡,中國結束了“多子多孫”的家庭結構,基本上每家只有一個子女。而現階段處於適婚年齡的人,不正是這些“獨生子女”嗎?“子女”少了,結婚的人數自然也就比之前少了。
至於男多女少,好像不是主要因素。
再說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了?
1
在“家”(父母家)多好啊!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都是父母張羅好了,不操心不著急,沒事還可撒下嬌或者發發“小皇帝”脾氣!
結婚有什麼好?找個跟自己一樣混吃混喝還耍脾氣的主兒,那不是找罪受麼?!如果出去“單過”,啥都要“自力更生”,想想都惶恐……
“巨嬰”!
有很多的呢!30歲了還以為自己是個“孩子”。
2
結得起婚嗎?
房子、車子、票子,是結婚的基本條件。都備齊了,人家還要彩禮,還要“浪漫豪華的婚禮”,還要“巴厘島”、“馬爾地夫”
神奇蜜月之旅……
房奴,車奴……!
全家再奮鬥奮鬥,打了“翻身仗”再說吧!
3
養得起孩子嗎?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如今“養孩子”,“吃喝拉撒”是小零頭。上一個不起眼的“雙語幼兒園”都要幾千上萬的學費,學鋼琴,學畫畫,學跳舞,學外語……一個四歲半的小孩子,就可能會上五個左右的培訓班!否則就“落後”,趕不上“形勢”了!長大點就更不用說了。況且,如今“海歸”已成趨勢,還得早點為“留學”作準備……
“孩奴”!
華人結婚,不就意味著要“生孩子”嗎?擔當不起,還是不要“誤了子弟”吧!
4
最大的真相是:
如今的年輕人對待婚姻的真相更加清醒。與其“一地雞毛”,不如“一身輕鬆”。
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回覆列表
因為相互需求逐漸減小了,女性不缺錢的人越來越多了,男性不缺性的也不少了,這是正常現象,也將是必然的,只討論矛盾的普遍性,什麼時候都有特殊性,就不多說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裡,恩格斯說,婚姻是隨著私有制產生而產生的,目的是鞏固私有財產。恩格斯曾說:“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係,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後,才能普遍實現。到那時候,除了互相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