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心的推薦
-
2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勃蘭登堡是德國地名,招募來的特種部隊成員都是在勃蘭登堡接受訓練的,所以就以此命名。
勃蘭登堡部隊可以算是現代戰爭特種部隊的先驅(也有說法,最早的應該是英國的特種空勤團SAS)。除了戰鬥力強悍以外,最出名的是各種破壞、奇襲行動,間諜與反間諜的喬裝、偽裝和迷惑的運用等等。裝扮成美軍的勃蘭登堡部隊
其特殊任務主要圍繞以下三點:
1.對於軍事交通線的保障。高度依賴速度,講究靈活機動的閃電戰需要有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的保證。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的突擊、行進必須要保證行軍線路上橋樑、交通樞紐的安全,進軍速度關係到戰局的勝敗。特別是在河流密佈的西歐,沒有行軍線上橋樑的安全,機械化部隊就無法前進。勃蘭登堡部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戰爭爆發時快速奪取、控制敵方的橋樑交通樞紐和通訊設施。
2.軍事情報偵察和滲透 。 勃蘭登堡部隊是一支語言與文化、民俗天才聚集的部隊,能夠適應歐洲任何一國的化裝偵察任務,並且能象當國居民一樣行動在敵國而不被發覺。對於打擊敵國的遊擊活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保證佔領安全。
3.完成正規軍隊無法完成的化妝奇襲打擊任務。潛伏、暗殺、滲透、爆破和喬裝等,這些作戰方式很多都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的“特種作戰“。
不同編隊的美國大兵們仔細的互相盤問,生怕漏下勃蘭登堡部隊,這種盤問也難壞了一些對本華人文歷史、地理不大靈光,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真美國大兵。
首先,關於成員的招募都帶有濃郁的神秘色彩。1938年底,應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的要求,德國諜報局二處開始徵召一種特種小分隊,自願加入,徵召工作也是在絕密情況下進行的。這隻小分隊就是後來的勃蘭登堡部隊。
現在感覺化妝成敵人,搞襲擊破壞沒什麼心理障礙,當個特種兵是挺高大上的事。但放在20世紀三十年代的德國看,受到近代戰爭(線式戰術)思維的影響,加上普魯士的騎士精神傳承,和傳統普魯士軍人身份的神聖感,偷偷穿上敵人的軍裝進行暗殺、在敵軍中搞破壞,屬於欺詐的手段,往往被當成對自己軍人身份的一種褻瀆。
所以,找來找去,找到一個有魄力的德軍上尉保羅.馮.萊託沃貝克(再高階的軍官都不情願幹,或者沒能力)。
結果不出所望,沒過多久,西奧多·馮·希普爾就拉起後來在二戰戰場上大放異彩的勃蘭登堡部隊。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要加入勃蘭登堡部隊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至少要會說一種流利的外語;另一個就是士兵必須是純正日耳曼人。
因為德國統一較晚,所以歐洲的日耳曼人分部還是挺廣泛,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比如,西歐的日耳曼人法語英語不在話下;住在東歐的德華人能說捷克語、波蘭語、烏克蘭語、魯塞尼亞語,還能說這些地區的特有方言。住在波羅地海沿岸的德華人能說愛沙尼亞語、拉托維亞語、立陶宛語、芬蘭語,當然也能說俄語。日耳曼人的第二故鄉——阿根廷的德意志人可以掌握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甚至來自一戰前東非殖民地的日耳曼人也不乏說一口流利英語、法語的人才。
據傳聞,很多勃蘭登堡隊員能說多達六種語言,少部分人甚至能說一些鮮為人知的語言,如藏語、阿富汗普什圖語等。
關於他們的訓練內容,迄今為止都是絕密,但據戰後一些倖存下來的勃蘭登堡隊員介紹,他們在那裡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殺人於無聲和無影的絕技,還有在極其惡劣條件下生存的絕技等。比如,在森林裡行走不發出聲音;透過星星來辨別方向;在極端氣候中生存;駕駛獨木舟,使用和隱藏降落傘,用雪橇長途跋涉,以及如何利用最簡單的日用品來製造炸藥。他們熟練掌握小型武器的應用,也同樣能使用刀子和絞具來無聲的殺人。隨著訓練課程的不斷進展,有不少的隊員中途退出,也有不少的人被淘汰開除,留下來的人則是真正的精英人才。除了他們掌握的語言技能外,勃蘭登堡部隊的人還帶有大量的限期護照、定量供給本和身份證,這些都可以為情報部門來仿製假證件。而且因為他們對當地的風俗習慣特別的熟悉,很難把他們和當地的人區分開,所以他們可以毫不費力的融合到敵國民眾中去。
不過,這種偽裝也有不靈的時候,比如在東線,勃蘭登堡部隊不止一次被識破。原因很簡單,他們手上的步槍和衝鋒槍擦得鋥亮。而蘇軍士兵經過苦戰,槍支早已經生鏽;扮成美國大兵,能答出哪支隊伍獲得了1936年棒球聯賽冠軍這樣的冷知識,卻沒有美國南部“紅脖子”農民的那種鄉下口音。偽裝失敗被美軍捉住的勃蘭登堡部隊成員。
不過,總的來說,在閃電戰中,透過喬裝、奇襲,在波蘭戰役和西歐戰場上取得了無數以少勝多的大捷。比如,在實施進攻前前,這些小分隊可以先深入敵後,佔領橋樑,道路,切斷主要通訊設施;同時混入民間,散播假情報、炸掉供給倉庫、攻打敵人的司令部,非常成功的以少數人造成大的混亂局面,用極小的規模產生極大的效果,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
1942年秋天,勃蘭登堡部隊已擴大到師的建制。然而,到了1943年的下半年,德軍在東線開始轉入防禦階段,勃蘭登堡部隊裝備的全是輕武器,根本不適合進行正面的陣地戰,為了填堵德軍在人力的不足,1944年,勃蘭登堡部隊被從德國諜報局二處分離出去,直接隸屬於國防軍,少部分精英被黨衛軍挖走。結果,這些被受訓從事最複雜的特種作戰的、無法替代的人員,被投入到慘烈的防禦戰中去,這些專業人才被當成了茫茫人海中的一般炮灰,幾乎覆滅。
-
3 # 世界真的很大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部隊,德國許多軍事行動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勃蘭登堡特種部隊是西奧多·希佩爾於1939年建立的。希佩爾早就想組建一支規模不大、全由精英組成的特種部隊,在敵後從事破壞活動,或者為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充當先頭部隊。
但是,正統的德國將軍對他的想法吡之以鼻。後來他反覆遊說軍事諜報局局長卡納里斯,才獲得批准。所以,早期勃蘭登堡特種部隊,是屬於軍事諜報局的。
部隊因總部在勃蘭登堡而得名,成員都由希佩爾親自挑選,除了學歷高、會兩門以上外語、身體棒、還擁有多種技能。希佩爾自己,是經濟學博士,還接受過機械工程的專門訓練。希佩爾還注意在不同地區招募精通當地風俗習慣和文化的人,以確保未來在執行特別行動時,高效且不會露出一絲破綻。
與希姆萊的黨衛隊只招純種的雅利安人不同,希佩爾的特種部隊有不同民族的人。剛成立時,勃蘭登堡部隊只有一個營的規模。後來,增加了阿拉伯旅,摩托化機動隊,空降兵隊等等。到1943年,特種部隊甚至裝備了U型潛艇,大炮,坦克,反坦克武器。
希佩爾將特種部隊分為4個分隊,負責在不同區域執行任務。如波羅的海和俄羅斯分隊,駐紮地巴登;英語區、北非區和葡萄牙區,駐紮地勃蘭登堡;蘇臺德地區,駐紮地巴斯特明斯特;波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駐紮地柏林。
這支特種部隊牛刀小試,是在德軍閃擊波蘭之前。他們穿著波蘭當地人的服裝,假扮成礦工、農民,在德國入侵波蘭之前一夜,穿過邊境,攻佔了幾個戰略要點,並破壞通訊以造成混亂,為德軍的襲擊掃清了障礙。
後來,在入侵挪威、芬蘭、蘇聯的戰役中,勃蘭登堡部隊同樣發揮了很大作用。在“巴巴羅薩計劃”中,他們還假扮蘇軍官員檢查防衛,下達撤退命令。可以說,二戰德軍每一次大的軍事行動,勃蘭登堡部隊都是開路先鋒。
希佩爾被調到北非指揮德軍阿拉伯部隊後,勃蘭登堡部隊直接歸卡納里斯指揮。當時德軍非洲軍團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對希佩爾的作法非常不屑,但親見他的特種小分隊,個個都會說流利的英語和阿拉伯語,順利地深入敵後帶回大量有價值的情報,隆美爾才同意特種部隊成為軍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貝格謀殺希特勒失敗後,德國內部開始了大清洗。卡納里斯被捕,加上此時德軍兵力已嚴重不足,因此勃蘭登堡部隊被解散。一部分加入東線的部隊,另一部分合併到奧托·斯科爾茲內領導的另外兩支特種部隊,第502步兵旅和第150裝甲旅。
回覆列表
崛起:Brandenburger勃蘭登堡部隊由德國情報機構“阿勃維爾”於1939年建立的納粹特種部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投入實戰的特種部隊,為納粹德國閃擊西歐立下赫赫戰功,甚至受到希特勒的親自嘉獎。該部隊先後易名“德意志連”-“第800工程教導連”-“第800特種任務工程教導營”,創辦者:西奧多.馮.希佩爾上尉,成員多精通敵對國語言,甚至有傳聞精通藏語、阿富汗語和尼泊爾語等(突然頭腦中閃現傳說德軍特種部隊出沒喜馬拉雅山尋找聖物,難道是真的?!),對敵軍事情報偵搜、滲透與敵後破壞有如探囊取物。
輝煌:在閃擊西歐過程中,多次對丹麥、荷蘭、波蘭等戰略要地、橋樑等實施化妝突襲-奪取的成功戰例。最經典的戰法是:化妝敵國百姓或敵軍身份,深入敵國、軍腹地獲取情報,伺機敵後破壞。,此後攻入蘇聯後,膽大包天的化裝為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成員,
大搖大擺的駕駛卡車深入蘇聯腹地大肆偵查及破壞,為德軍前期擊潰數百萬蘇軍打下基礎,之後的先後轉戰南斯拉夫圍剿鐵托游擊隊、北非化妝成英、美軍人讓盟軍大吃苦頭
-甚至與大名鼎鼎的SAS數次過招,各有勝負。
衰敗後仍有傳奇
1944年德軍轉入頹勢,對特種部隊需求不復存在,勃蘭登堡部隊大部分精銳被各級軍隊抽空,該部隊也擴編為師,但是也淪為東線戰場防禦部隊,不久被洶湧的蘇軍洪流淹沒,少數精銳憑藉高超藏匿技巧逃過搜捕,有的甚至加入法國外籍兵團、有的鑽入蘇聯原始森林堅持抵抗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