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閱讀古詩時用的是普通話標準的拼音和聲調。
14
回覆列表
  • 1 # 卉木七七

    閱讀古詩不是用普通話押韻,看平仄的,是看古韻,古律,要想看看學,就得對照韻律表,要想湊合,就用普通話,方言絕對不行。

  • 2 # 潘光祥123

    謝謝,題主的問答我也無法回答,因為我只有小學文憑,對韻律平仄還不太懂,但我就是愛寫,很多人都說我寫詩押韻通順,寫得真實,我寫過一本詩畫集,不過沒有拿去出版,也賣去好幾十本,每本賣二十元,地級黨報知道後對我作過整版報道,我也喜歡寫作,貴州都市報也對我作過半個版的報道,我學過一點畫畫,愛寫題畫詩,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想當一名自媒體記者,把好人好事傳到人間。我把我寫的一首很醜的題畫詩送給題主分享,還望題主多多指教:清清溪水流向東,旭日初昇早霞紅。一幅山水壁上掛,人間美景在其中。

  • 3 # 六甲番人

    這個一個令人遺憾的問題,遺憾之處有三:

    一、用普通話朗誦一些古詩會拗口。

    普通話只有陰平、陽平、上、去聲,共四聲,沒有入聲,因此古詩裡的入聲字是讀不出來的,這一點,對格律詩的朗誦效果影響尤大,比如以下杜甫的這首經典《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其中的“節”、“發”、“黑”、“獨”、“溼”都是入聲字,但普通話只能讀成平聲,這又怎麼能產生抑揚頓挫的聽覺效果?

    二、韻母導致失韻。

    同時,普通話的韻母與古詩的用韻也有區別,因此很多古詩用普通話讀並不押韻,比如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者”和“下”在普通話分屬不同韻母,讀之失韻。

    三、今人寫舊體詩用什麼韻書?

    平水韻和中華新韻之爭一直存在,使用平水韻對詩者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詩韻基礎,同時,今人創作的平水韻舊體詩,如果用普通話朗讀,也是存在上文提到的兩點遺憾的,當然,用很多方言如廣府白話、潮州話、客家話、吳語、閩語等是不存在障礙的。

    至於中華新韻,則是依據普通話編制的,比較容易掌握,然而只分平仄,不辨入聲,有一些押入聲韻的詞牌無法使用中華新韻,比如多用入聲韻的《憶秦娥》、《滿江紅》等。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 4 # 開心果165931305

    抱欠,我對古詩瞭解少,方言怎麼押韻不懂,無法評論。只懂普通話一點自由詩及押韻詩而以。上學老師教拼音時只教發音四聲,一聲平,二聲挑,三聲捌彎,四聲壓。我對打油詩從小就感興趣,但那時我不會寫詩,我是上寺院無私無利幹活奉獻,發願心求天神靈賦予給我此方面的智慧,我幹活三年之後,出現了靈感,我才會寫打油詩的。

  • 5 # 縱馬雲山

    古人寫標準的律絕都是按《平水韻》,如果按照各自的方言就亂了套。如今我們讀古詩詞用普通話,所以有些地方按新韻就出律了。

  • 6 # 龍山大先生

    提起寫律詩,有人捧的玄而又玄,讓人望詩興畏,實不諳律詩為何物。有人以為律詩高古,而在寫詩時為古而古,古而又古,照搬古書法則,不肯越雷池一步,實不知自己已相若木雞。有人以寫律詩來顯示自己學富五車似的高雅,喜好套用生硬典故,痴迷冷僻辭藻,全不顧律詩的時代特點和受眾層次。這些現象不利於律詩的發展。

    其實,律詩只是人們抒情表意的案頭小寵,隨意把玩之術,並非高深莫測。古代如是,今人亦然,否則它不會發展到今天。但是,律詩之所以叫做律詩,如果寫詩者要達到信手拈來的程度,還是要掌握一些技法的。這些技法,來源於對律詩知識的瞭解和賞詩、寫詩的經驗。寫律詩的核心經驗是用意,即對意象的選擇和對意境的處理。寫律詩最關鍵的知識是對仗和用韻。對仗是用詞技巧,用韻是用聲(字的聲調把握)的技巧。對仗和用韻又是律詩章法的最主要特點。

    律詩是詩的一個體裁形式,這樣說並沒有多少意義,實際上把律詩說成是“每句字數相同、規則謹嚴的書面語韻文”更合適。有韻的文字很多,詞、賦、曲皆是,字數相等也不難做到,可除了這些還要做到規則謹嚴,恐怕就只有律詩了。為什麼要用書面語呢?這不是說律詩要用高深莫測、難以揣度、古人習用但今人已經廢棄的語言,而是有別於順口溜似的韻文,因為順口溜是純口頭語的韻文。

    律詩的特點

    1、字數約定。每首五言或七言,即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五個字稱五律、七個字稱七律,不可逾越規定。

    2、句子約定。每首四句、八句或更多,要求兩兩成偶,不可出現單數句。

    細分下去,四句的可稱為絕句(五絕、七絕),八句的可稱為律詩(五律、七律),超過八句的可稱為長律或排律。至於絕句歸入律詩還是獨立稱之,並不是關鍵。

    3、押韻約定。不管是哪一種,律詩都要求在二、四、六、八(即偶數句)的尾字上押韻,還要押平聲韻,不押仄聲韻,中間也不許換韻。

    押韻在古代要特別講究,要查韻書,今人不講究了,押近韻鄰韻,或者聽起來和諧都可以。

    4、平仄約定。最主要的是,律詩要求句子的平仄聲調必須和諧,這點古今未改。總的是相反相成(偶句的上下兩個句子平仄相反)和相輔相成(上一個偶句的對句和下一個偶句的出句平仄儘量一致)。

    5、兩句一偶。律詩的另一個特點是對仗。對仗也叫對偶。律詩的句子要求兩兩成偶,成偶的兩個句子叫一個偶句,偶句的兩個句子除了平仄對仗外,用詞(就是意思)也要對仗。律詩的所有偶句都可以形成對仗,當然也可以使部分偶句不對仗。

    律詩的對仗

    下面,單就律詩的對仗來談一談。

    1)平仄對仗。

    平仄對仗是指讓句子的平仄聲音聽起來有相反的效果。如“虎踞龍盤” 與“天翻地覆”,分別是“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還有上面的“飲茶粵海”和“索句渝州”,聽起來聲調正好相反,一個在上句、一個在下句,這就是平仄對仗。請看: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這首七律,每個偶句間上下都是平仄相反的,對仗極為嚴密。

    2)詞義對仗。

    詞義對仗是指律詩偶句的上下兩個句子在同一位置上所選用的詞語意思要麼相反、要麼相關。如“高山流水”與“大海行船”,“高山”與“大海”是相反的詞語,“流水”與“行船”是相關的詞語,它們的平仄又是相反的,這就是詞義對仗。再譬如。“天高”對“地遠”、“林深”對“水淺”、“白雲”對“綠水”等等,當然如不考慮平仄,“上”與“下”、“左”與“右”、“你”與“我”也是對仗的。如: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王維,觀獵)

    這首五律中,“草枯”對“雪盡”屬語義相關對仗,“鷹眼疾”對“馬蹄輕”屬語義相反對仗,還有“新豐市”和“細柳營”都是形容詞加名詞,語義正好相對。

    3)絕句的對仗。

    絕句一共四個句子,只有兩個偶句,對仗有三種形式:

    1、第一個偶句對仗。如: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2、兩個偶句都是對仗偶句。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3、兩個偶句都不是對仗偶句。如: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4)律詩的對仗。律詩一般有八個句子即四個偶句,也稱聯句,第一個偶句叫首聯,第二個偶句叫額聯(也稱頷聯),第三個偶句叫頸聯,第四個偶句叫尾聯。對仗形式分別為:

    1、四個偶句都是對仗偶句。如: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尾聯不對仗,其他各聯對仗。如:

    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杜甫,恨別)

    3、首尾兩聯不用對仗,中間兩聯用對仗。如: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饗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於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杜甫,客至)

    4、頸聯對仗,其他各聯不對仗。如: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

    (李白,塞下曲)

  • 7 # 毋講爾聽

    看似不能壓韻的詩,但客家話能壓韻。

    唐,《古柏行》(客家話壓ak韻)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shak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chak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siak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pak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膽小怎麼辦?如何讓寶寶敢於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