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曉花丫

    我的小孩6歲了。我以我的親身體會來做出解答。先要以身作則,整天不要悶悶不樂,不要抱怨,有原則的讚美小孩,讚美身邊的人;其次要做一個感恩的人,對父母長輩老師等恭敬,結合自己的實力孝順,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友善,或許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是我們還是要嚴格要求自己,以這個物慾橫流複雜的社會背景下,我們仍需加油;最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儘自己的最大努力,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多互動,多交流,有的父母因為生活沒有條件陪在孩子身邊,但是我們可以透過網路跟孩子和孩子的身邊人瞭解孩子,假期也要多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事情。

    我相信父母做出努力了,總有一天孩子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任何改變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為人父母還是要持之以恆的努力的。

  • 2 # 面癱的荔枝

    這個首先自己要Sunny吧,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想讓孩子Sunny善良,你就要開朗樂觀,不要有家庭暴力以及父母關係的問題,不要展現給孩子,要教她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要教她如何做一個內心豐富的人

  • 3 # 飛馳浸入式英語

    今月3日,山東鄒平的一家出租屋內,7歲的小萱(化名)因吃飯太慢,被母親用鐵棍毆打一小時致死。小萱父親說妻子平時不僅打孩子,他也會被打。小萱被打後,他無奈下出門買菸在路邊抽,沒想到回家孩子已經渾身是傷。他想送去醫院但被妻子阻撓,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不行後才打了120,然而由於錯過了最佳救助時間,看著渾身不滿傷害的小萱,醫生也無能為力。小萱原本9月就要上小學了,但是她再也不能等到開學的那一天了。

    中國很多父母,都有很嚴重的情緒問題。《2016年度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中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慮問題不可忽視,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情緒焦慮的家長習慣於從外部向孩子強行灌輸、施壓,而忽略了激發孩子對於外部世界的好奇,使孩子喪失靈性。這樣的“愛”,很容易被轉化成為“恨”。所以, 情緒化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大多缺乏幸福的能力。

    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國範圍內對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在家裡被“經常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

    近年來,一個又一個少年弒親案的背後,往往都與其家庭教育有著必然聯絡。每一個情緒失控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會有一個情緒失控的家長。

    心理學中,有個術語叫強迫性重複。心理學研究表明,一些人似乎故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讓自己重複經歷類似的痛苦:那些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長大後更容易離開自己的伴侶;那些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毒打的孩子,他們長大後也會更傾向虐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在情緒化家庭中長大的人,他們可能也缺乏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成為一個易怒暴躁的人。

    不能管理自己情緒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場災難,因為他們也無法幫助孩子正確管理的自己的情緒。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某研究專案曾長期跟蹤兩組兒童,一組是在融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另一組是長期處於父母關係不和、被忽視、或存在受虐行為的孩子。

    研究結果發現,第二組長期處於負能量環境中遭遇情感創傷的孩子,DNA出現了將近3000處表觀遺傳變異,23條染色體均有受損現象,受損的部分是主要負責鎮定壓力反應的基因。

    在大人面前,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父母一旦情緒不穩定,他們往往便會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父母,招來一頓毒打叱罵。

    當孩子長期處於一個爭吵的家庭,長大後他們會習慣把責任歸因於自己,認為是自己的錯。而這樣的敏感會一直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伴隨他們成長,影響著他們的性格和人生。

    他們會容易迎合他人來獲得別人的喜歡;一旦收穫不好的訊息,便會壓抑自己的個性,並且迴避親密關係。

    很多父母應該都不知道,在孩子面前的情緒失控(即使不是衝著孩子的),仍然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殺傷力,在他們看來父母的每一次相互發脾氣,都是雙倍疊加地指向他。

    當家長之間產生矛盾時,記住,家長要做的是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打敗對方。因為父母吵架,不管贏的是誰,輸掉的都是孩子。

    所以,正確的家庭教育,不是指責與咆哮,更不是責罵與毆打,而是讓孩子在充滿愛與包容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充滿愛與Sunny的孩子。

    願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愛與和諧,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 4 # 4個小白菜

    其實,與其說培養孩子,不如說提高自己,因為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的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首先要讓自己變得Sunny起來,心態的樂觀,畢竟相由心生,你自己開心了,才能帶動孩子開心。

    不要把你對生活的不滿強加給他,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因為他小就忽略了他;有時候他做的好也要表揚和鼓勵他。尊重他的思想和價值,讓他做自己。每個孩子天生本是Sunny健康的。

  • 5 # 家庭教育諮詢指導師

    Sunny等於自信+樂觀+正能量。要做到內心充滿Sunny,我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和成就並及時鼓勵。不要總是拿孩子的不足之處和別人的長處比。例如:孩子語文成績不如同座,你卻總是不無感慨地說:“你看誰誰,上次94分,這次95分,你才80分,什麼時候才能趕上ta?”諸如此類的話,你沒有看到孩子比原來讀書的時間多了,成績比上次好了;你也故意忽略你的孩子數學成績比ta好,說是為了怕孩子驕傲。可是,在孩子心裡就會認為自己的成績得不到重視,自己太笨,怎麼趕都趕不上別人,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果你這樣說:“這次咱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語文有進步了,數學更棒了!真好。”孩子會自信滿滿。

    2、父母的Sunny心態影響孩子。先看個真實案例:媽媽在做飯,爸爸在看電視,十三歲的兒子在看手機。突然,兒子大聲說:“媽媽,芳芳姐姐給小姨送月餅了!”爸爸拿過手機,看到兒子小姨(媽媽的妹妹)朋友圈裡的說說,“外甥女又送來月餅,真的吃不下了!”(芳芳是媽媽的大姐的女兒,已經參加工作)爸爸生氣的說:“芳芳真不像話,同樣是姨,你倆住的又這麼近,為什麼只看望小姨,不來看望你這二姨呢?拿你不當回事!”兒子也附和著說:“就是!”

    媽媽說:“別那麼說!芳芳姐姐少給你買書和玩具了嗎?小姨在芳芳的工作上幫了多少忙,你們知道嗎?我的外甥女,我還不知道嗎?只知道挑事,怎麼不知道感恩呢!”父子倆再沒說話。

    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很多,如果你總是睜大眼睛,挑別人的毛病,憤憤不平,心理陰暗。孩子怎麼會充滿Sunny呢?像這位媽媽這樣,用感恩和Sunny心態對待生活中的瑣事,一點一滴,孩子心中也充滿Sunny。

    3、失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如果孩子犯了錯,不敢承認,逃避責任。天天鬼鬼祟祟,生怕別人發現,怎麼會Sunny呢!看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

    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是怎麼處理的?如果這位媽媽帶孩子悄悄溜走,孩子小小的心裡盛滿了自私不敢見光的醜事,哪裡還有Sunny的位置呢?!

  • 6 # 守護者安意

    孩子的自主能力與溝通能力不僅能讓其具有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的勇氣,還能在人際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這樣的孩子心裡肯定是Sunny快樂的。

    1.孩子如果沒有安全感,那就是因為還沒學會獨處,只要父母不在場就會有孤獨感,此時應該教會其獨自在家或者房間裡,孩子能更快懂得學會自立。

    2.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能毫無限制,要讓孩子明白,獲得東西不是靠自己的嘴,而是取決於自己的能力,也不能拒絕他們所有的要求,這樣會讓其覺得生活非常地痛苦,這個度一定要好好把握。

    3.孩子發火是常見的現象,聽得懂時講道理,聽不懂時,要有適當地懲罰以及冷靜的方式,應該轉移注意力然後再進行教育,不可在當時就強迫他們接受。

    4.如果孩子在某個地方有缺陷,要直面缺陷,不能一直用否認和安慰的方式去遮擋這個事實,因為孩子會將家長的話當作現實,假如以後發現最親的人說的話只是欺騙,極易會造成心理扭曲。

    5.對待孩子永遠是就事論事,不可以什麼錯都怪在孩子身上,比如發生損壞家裡物件的事情,就將孩子定性為壞孩子,那麼以後他們就會在內心認為自己就是壞孩子而更加心安理得去做壞孩子會做的事情。損壞東西要看是什麼原因,而就著這個原因再進行教育。

    6.孩子們實際上能做到的事情,大人永遠想像不到,所以不要發過分擔心孩子能否做這件事,如果他們下定決心要去學,則更多地要讓其嘗試,去支援,不能隨意禁止。當然如果客觀上是壞事,自然不可讓孩子繼續誤入歧途。

    7.與孩子的交流一定得敞開心扉,溝通是心靈的引導,如果孩子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在心理上不僅能得到成長,還會向正確的方向去發展。而且只有敞開說話,才能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否在陰暗的路上越走越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彈簧床墊結構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