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婷姐生活分享
-
2 # 水豐草美
對教育孩子,有些家長明明知道該如何做更好,卻偏偏選擇將錯就錯,為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這些家長,既是聰明的家長,也是自私的家長。為什麼這樣說的?
比如,家長都知道,愛孩子是應該的,但溺愛是不好的。可有些家長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卻偏偏不注意愛的方式,致使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不好管,最後發展到想管也管不了了。再比如,家長也知道,孩子某門功課落下了,不及時補上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可有些家長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可就是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本想到孩子努把力就能趕上的,沒想到孩子越拉越遠最後沒法補上了。還比如,家長都知道,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有些家長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卻因為打工掙錢而錯失一次又一次機會。等想去陪伴孩子的時候,孩子卻不願意讓你陪伴了。
對教育孩子,有些家長明明知道該如何做更好,卻偏偏選擇將錯就錯,這樣的家長自以為很聰明,其實是糊塗的。他們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問題,為了面子、為了私心,不惜犧牲孩子的前途。他們的藉口可能冠冕堂皇,但他們的內心絕對懊惱不已。
醒醒吧,家長朋友!
-
3 # 瑞華春風
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比較複雜,家家方法不同人人措施有別,歸納起來我覺得有以下問題。一是缺乏耐心,如孩子哭鬧或不聽話時,本應耐心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輕聲細語說服孩子,反而大聲呵斥、怒罵甚至動手動腳;二是缺乏毅力,如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定時學習一定內容,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學,而是家長沒有毅力,往往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三是缺乏示範作用,如孩子玩手機或電腦,知道這樣玩時間長了易傷眼睛對身體不好,很多家長是嘴裡說著不讓孩子玩,而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在孩子面前沒有說服力。以上是我的觀察所見,供參考。
圖片來網路
-
4 # 古墓純子
一位母親領著兒子來到懸崖邊,一把將兒子推下去,然後對著摔下去兒子說,媽媽知道錯了,也要把你推下去,因為受教育的是兒子你,不是媽媽。這就是當媽的把兒子推向萬丈深淵的結果,你能說當媽的明知有錯,偏要就錯下去就是常人的心態。只能說有腦殘的人才能這麼做。
-
5 # 雲曉說
這個問題主要是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明知道犯錯,糾正錯誤也是輕描淡寫,下不了狠心,最終導致孩子錯的回不了頭。
一是教育問題,常看到有些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孩子不小心摔了個跟頭或磕了一下,家長不是對孩子說你怎麼不小心,而是拍打桌子說,誰讓你磕著我們了,這樣孩子就會認為,不是我自己磕的,是這桌子擱的不是地方。久而久之,就會認為都是你們錯,我沒錯!
二是溺愛問題,孩子第一次犯錯,捨不得訓斥,他就會有第二次,記得有一個事實故事,這個孩子小時候都有那麼一段偷拿家裡錢,因為外界有誘惑了,比如,想買好吃的或被有什麼目的,當家人發現錢總丟失,找到孩子母親時,孩子母親卻告訴人家,你們都看好自己的錢包。而不去管教孩子。長大後,你想管也管不了了!
這就是有些家長明知是錯,到最後任由孩子錯下去的原因,想在教育也掰不過來了!
-
6 # 子喻育兒
對於孩子的教育,知道怎麼做是好的和願不願意去執行是有區別的。想得多做得少,這明明就是大多數人的表現啊!
每次上家長課程的時候都會遇到不少的家長,在課堂上跟我說,老師,我知道我這麼做不對,老師,我知道我應該怎麼做,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呀。
大多數的家長都非常討厭孩子玩手機,每次看到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家長總是忍不住要生氣,斥責孩子說你怎麼又玩手機,巴不得孩子一分鐘都不碰手裡的手機。但是在孩子面前,家長卻總有控制不住看手機,有時候家長的理由是我要看新聞,要回資訊,要處理檔案,現在離不開手機不行,但是孩子他並不需要手機,孩子用手機,無非就是玩遊戲。
我有個鄰居叫做小李,他們家孩子今年是8歲,每天小李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沙發上,把手機拿出來,先看會兒新聞,把要處理的微信資訊回覆完畢,然後開始開啟電視,悠哉悠哉的看電視。當小李把手機放下去看電視的時候,他的孩子就趕緊拿起爸爸的手機,看起了抖音。看到孩子迫不及待的拿起他的手機,小李怒火中燒,他覺得這個熊孩子怎麼那麼著急就玩起手機了呢,我才把手機放下,你就玩起來了。怎麼就對手機這麼著迷呢?於是免不了一番責罵,但是當小李責罵孩子的時候,孩子開始反抗。孩子說,憑什麼你和媽媽每天都是捧著手機再看我看一下就不行,你們也看抖音,我看一下,我又不幹什麼壞事,為什麼我就不能用手機?
在孩子面前,無論你是處理檔案,回信息,還是做什麼,都是跟玩遊戲的性質是一樣的。有時候家長也知道,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用手機是不對的,可是卻總是以各種藉口來推脫,覺得自己因為是成年人,用手機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孩子因為沒有這樣的需求,所以不必要玩手機。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大人在孩子面前有很多的表現。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所以說很多家長都知道有些東西有些教育方法方式是對的,但是卻不去執行,並不是他不覺得他好,而是執行起來有難度。往往也是因為這樣的現象,才導致了孩子有不聽話,有不盡人意的表現,是家長的執行力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和執行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孩子的榜樣吧!
-
7 # 秋的韻意
當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教育上出現問題的時候,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公共形象”優異,但孩子畢竟單純幼稚,他不會做樣子給別人看,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紕漏,讓父母覺得自己臉上被“抹黑”了。出於心理防禦本能,有的父母採取忽略、掩蓋、迴避等“護短”策略,有的父母採取類似訓斥的“揭短”策略,現在大部分父母愛子心切,“護短”比較多,但是“揭短”也不少見。不管護短還是揭短,都是父母為挽救孩子或大人的面子而採取的一些下策,不屬於正確的教育方式。
將心比心,“護短”的父母有一個合情的心理:孩子在眾人面前出了錯,現在要遭到公開批評,多傷自尊!孩子這麼小,怎麼能受到這種打擊呢?“揭短”的父母心理則是:孩子出了錯誤,並不是我教子無方或者缺乏管教,恰恰相反,你看我的教育方式是很嚴格的。
但合情的未必合理。但是旁觀者一眼就能看其中的是非對錯,即使當時面子上過去了,但是如果教育跟不上,孩子以後還會出現問題,那時臉面可就“丟”大了。
當然,孩子教育問題行為是由於他年幼無知造成的,他們身心發育很稚嫩,特別需要成人的表揚和鼓勵來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那麼,父母採用合適的教育方式既能挽回“面子”,又能教育孩子呢?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目的是維護家庭形象,內部矛盾自己消化。孩子出現問題被眾多父母當做“家醜”的一種,不願意向外人公開,這倒是維護孩子形象的一個保守策略,但是孩子出現的問題不能迴避。如果放任孩子的錯誤了,孩子所需要的責任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就錯過了。可見,當面“矇混過關”後,背後教子不可少。
有教育智慧的父母總是可以想出巧妙的辦法既不“丟臉面”,又教育了孩子。但是如果孩子犯錯誤了,作為父母生硬地矢口否認事實,還逼著孩子說謊,這必定會給孩子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而且父母給老師留下的印象更是欠佳。
在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上,家園共育非常重要。如果老師與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孩子特別容易形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兩面派作風。另外,孩子有什麼小毛病,父母一般都比較清楚,尤其是在公共場所,父母更是要“留一手”,善於控制局面,避免孩子製造麻煩。當孩子不知錯、不認錯的時候,父母就應進行批評指正教育。
-
8 # 小尖尖親子課堂
每一個人都被兩種力量所驅使:其一是追求快樂的慾望;其二是逃離痛苦的慾望。這兩種動力驅使人類所有的行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為不是為了逃離痛苦就是為了獲得快樂。舉個例子:很多家長都知道素質教育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實際卻還是會把更多的金錢花費在學科補習上,儘管一個多才多藝的孩子對自己來說會讓自己未來很快樂,但是當下孩子的成績如果差了自己會很丟臉,所以這時候逃避痛苦的慾望戰勝了追求快樂。
回覆列表
為什麼有那麼多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想盡一切辦法逼迫孩子變得優秀的家長?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也可以變得更優秀嗎?難道不想自己也變得更優秀嗎?但是,讓自己變優秀,自己就要吃太多苦,受太多累和委屈。他們承受不了,也不願意多付出。逼著孩子去努力多簡單啊!自己只要呵斥幾聲,暴打幾頓,孩子就乖乖聽話了。我認為這是惰性家長的一種表現。
再比如,在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機這件事情上。很多家長都知道玩手機過度對孩子危害大。但是,作為家長連自己都控制不好,經常自己玩手機到忘乎所以的狀態;或者自己想要輕鬆一點的時候直接丟個手機給孩子好省事;再就是家長寧願多在沙發上多躺一會兒也不願多陪伴孩子玩一會兒。這也是典型的惰性家長的表現。
這些家長不知道該怎麼好好教育孩子嗎?當然知道。只是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惰性,所以,寧願選擇將錯就錯。
其實,也可以理解。是人都會有惰性,我一直也在為這個問題困惑著。我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只是,我認為家長只要不在大選擇問題上犯大錯,偷大懶,孩子教育一般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再就是,家長一定要有不斷學習進步成長的意識,多讀書,多吸收正能量資訊,多陪伴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從孩子身上看到更多的潛力和希望,增加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自信心,當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是有回報的,家長的惰性就會慢慢減少。
只有這樣,家長才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腳踏實地不偷懶,才不會選擇將錯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