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上游蕩的聰聰
-
2 # 抖抖歷史
3分鐘告訴你,王翦和李牧究竟誰厲害?戰國王翦與李牧誰更強?
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關於翦和李牧究竟誰厲害?戰國王翦與李牧誰更強?廢話不多少說,下面我們直接進入議題,先談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
李牧戰績1:趙破匈奴之戰,李牧精選趙國戰車1300輛,騎兵1.3萬人,驍勇步兵5萬人,弓弩兵10萬人,總兵力約20萬人,全殲匈奴單于進犯的10萬騎兵,
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此戰被後事軍事當為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
李牧戰績2:肥之戰,公元前232年,秦王在長平之戰殲滅趙軍主力幾十萬的情況下再次派軍隊攻殺趙國,元前233年,桓齮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
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
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李牧再次斬殺秦軍主力10萬,讓即將滅國的趙國得以恢復,此戰則被後事軍事當成是圍殲戰的範例。
李牧結局:慘遭冤殺,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大將王翦
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遂稟告秦王,再行反間故計,派奸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佈流言蜚語,
說什麼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齊人投奔過來的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暗中佈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
王翦知道李牧被除,乘勢急攻,大敗趙軍,秦軍攻下邯鄲後,俘趙王遷及顏聚。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公元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王翦的功功績: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少時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趙國,燕國,魏國,統兵六十萬大敗項燕,消滅楚國 ,聯同兒子王賁,
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憑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司馬遷《史記》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被秦始皇尊為太師。
可惜,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王翦戰績1:攻滅趙國,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
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王翦戰績2:攻滅燕國,秦始皇十九年(前227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
燕代聯軍由燕國的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王翦戰績3:攻滅魏國,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 。然後王賁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最後用黃河、大溝水淹大梁城,城盡毀。魏王假投降。
接著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東面為碭郡。
王翦戰績4:攻滅楚國,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召叢集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
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結果摻敗,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
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甚至每天比賽投石以作娛樂。楚軍因為兵少而無可奈何,一年後終於按捺不住,正當楚軍在往東調動之際,王翦就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一年多後又俘虜楚王負芻,
平定楚國 。隨後王翦又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晉封武成侯。
王翦結局:急流勇退,王翦身為四朝元老,歷任多位相國,無論是范雎、蔡澤,乃至呂不韋,都對他十分尊重。當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從而得以善終。
-
3 # 無域名解析
關公戰秦瓊誰會贏?只能比較下各自的戰績,李牧多打遊牧民族,當時還以被稱為蠢豬式的戰車為主的華夏部隊對抗以高機動性民族部隊能取勝十分難得。王大將軍滅強楚場場硬仗沒有過人的膽識早就精神奔潰了。所以各有千秋,硬分高下,我認為李牧,他打仗更像林彪粟裕,技巧性多,王大將軍更像巴頓有強有力的後勤供給。
-
4 # 飛越滄海新史觀
李牧和王翦都是戰國時期的名將,兩人和白起、廉頗一起統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一代殺神白起之後的秦國名將,而李牧是戰國末期六國裡最為傑出的一代天驕,這兩人要是直接碰撞,無疑是火星撞地球!
先來看看兩人的生平戰役
李牧,趙華人,最開始一直被趙國委以重任戌衛北部邊疆,防禦匈奴人。有他在匈奴人始終不敢進犯騷擾趙境,在與匈奴人的對峙中,曾一戰絞殺十多萬匈奴兵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令匈奴單于遠遁。
在秦趙交戰中,秦國接連擊敗趙國丟失許多土地,形勢很是危機,趙王調回李牧任其為大將軍迎戰秦軍。臨危受命的李牧率趙軍在宜安大破秦軍,重挫了秦軍攻無不克的囂張氣焰。為趙國贏得喘息之機,也為六國贏得一絲生機。也因此戰大勝而被封武安君。
隨即,秦王贏正又派兵兩路再度進犯趙國。一路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進逼邯鄲,自率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想要將趙國攔腰截斷。李牧決定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他先讓部將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己率主力北進迎擊遠端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秦軍大敗。李牧立馬揮師回邯鄲,與司馬尚合力夾擊南路的秦軍。南路秦軍在探知北路秦軍潰敗後不敢戀戰,隨即撤軍。李牧接連擊敗秦軍,粉粹了秦軍的滅趙計劃,成為趙國挽狂瀾於即倒之人!
公元前229年,秦王贏正乘趙國因災害出現饑荒,國力衰弱時再度派王翦和楊端和領兵再度進攻趙國,趙王再度任為李牧為大將軍率軍迎敵。王翦知道李牧不除此戰難勝,於是便讓秦王採用反間計,使得李牧被趙王猜忌而被殺害,秦軍隨後取得大勝,趙王被俘,趙國也隨即滅亡。
王翦,秦華人,一生戰功赫赫,戰國七雄裡,除了南韓他沒有參與,剩下趙、楚、燕、魏、齊幾乎都是他和他的兒子王賁滅的,在秦滅六國的十五年統一戰爭中,王翦實乃功勳卓著。
在滅楚國時,他向秦王要兵六十萬才肯出徵,秦將李信卻說,用二十萬就可以滅楚,於是秦王便任李信為大將和蒙恬率二十萬秦軍攻楚,結果秦軍被楚國大將項燕擊潰大敗。秦王贏正只得親自登門向稱病辭職在家的王翦致歉,並請他再度出山率兵出征楚國。王翦率六十萬秦軍出征,最終大破楚軍,並斬殺楚國名將項燕,俘虜楚王,楚國滅亡。
滅楚之戰充分展示了王翦知敵知彼,從不因以前的勝績而妄戰的謹慎行事和指揮才能。
從兩人的戰功來看,顯然王翦完全壓過了李牧,但就兩人的軍事能力直接對比上,其實難分高下的,李牧在秦強趙弱的不利條件下接連取得對秦大勝;在大破匈奴時,更是用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這樣的卓著戰績在中外戰爭史上都極少有之,這充分展示了李牧一代名將的軍事才華。
李牧在王翦眼裡顯然是個極難對付的人,不然,也不會在好不容易有一次直接對話中,未戰前,就先讓秦王用反間計除掉了李牧,這也充分表明,王翦並沒有把握贏李牧。作為一代名將,如果可能,誰不願意親手在戰場上征服其他名將呢?
王翦用兵穩健,不犯錯誤,李牧善出奇謀,如果由兩人率兵直接幹一場,在不受外在因素干擾下,兵力對等下,估計是難分勝負,或者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王翦比李牧更優秀之處在於他更會做人,懂得去君王的猜疑,如在率六十萬大軍出征楚國前,就先多次向秦王索要良田、錢財,向秦王以示自己只好財物,對權力不感興趣,更不會謀反以安其心。勝利後也懂得激流勇退。而李牧這方面就要弱很多,在趙王受反間計而猜忌他時,他卻硬力對扛不知用辦法去除猜忌之心,最終落得個悲慘下場。
回覆列表
他們兩個又不是沒交過手,雙方都是高手!如果在相同情況下肯定是誰也奈何不了誰,可勝負之道不一定在戰場上,趙國實力不足,糧草何來?敵國其他地域的防守是否依舊這麼嚴密?後方君主是否開明,能否適當刺激一下敵國君主?這些方面趙國扛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