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詩經》<<盧令>>的理由:
1、《盧令》是《詩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首詩,作者是以羨慕的眼光,對獵人的外在英姿和內在美德進行誇讚。實在看不出詩中有“陳古以風”之意,也看不出“詞若嘆美,意實諷刺”(方玉潤《詩經原始》)之類的暗諷手法。
2、打獵是古代農牧社會習以為常的事。獵者除獲得生活所需之物外,還有健身習武的好處。古人認為,國家要強盛,離不開文治武功。體魄強健,好勇善戰,體現了華人的尚武精神。仁愛慈善,足智多謀,體現了華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並崇,剛柔兼濟,在古代形成一種風尚,一種共識。在這種風氣影響下,人們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標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以這種標準與眼光來衡量和觀察各種人物,一旦有這樣的人物出現,就倍加讚賞,此詩中的獵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選取狩獵這一常見習俗,對獵人的善良、勇敢、能幹和美姿進行讚譽,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詩人審美眼光獨到之處。
3、此詩採用了由犬及人、由實到虛的寫法。全詩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實寫手法寫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虛寫手法寫人,“即物指人,意態可掬”(陳震《讀詩識小錄》)。“令令”、“重環”、“重鋂”,是寫犬,不僅描繪其貌,而且描摹其聲。由此可以想見當時的情景:黑犬在獵人跟前的受寵貌和興奮貌,獵犬在跑動中套環發出的響聲等等,這就從一個側面烘托出狩獵時的氣氛。陳繼揆《讀詩臆補》雲:“詩三字句,賦物最工。如‘殷其雷’及‘盧令令’等句,使人如見如聞,千載以下讀之,猶覺其容滿目,其音滿耳。”對“盧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則是寫人,在誇讚獵人英姿的同時,又誇讚獵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幹。這樣看來,詩中所讚美的獵人,是個文武雙全、才貌出眾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觀者(包括作者)的羨慕、敬仰和愛戴。從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實的,從當時所崇尚的民風看,也是可信的。
原文欣賞: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推薦 《詩經》<<盧令>>的理由:
1、《盧令》是《詩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首詩,作者是以羨慕的眼光,對獵人的外在英姿和內在美德進行誇讚。實在看不出詩中有“陳古以風”之意,也看不出“詞若嘆美,意實諷刺”(方玉潤《詩經原始》)之類的暗諷手法。
2、打獵是古代農牧社會習以為常的事。獵者除獲得生活所需之物外,還有健身習武的好處。古人認為,國家要強盛,離不開文治武功。體魄強健,好勇善戰,體現了華人的尚武精神。仁愛慈善,足智多謀,體現了華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並崇,剛柔兼濟,在古代形成一種風尚,一種共識。在這種風氣影響下,人們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標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以這種標準與眼光來衡量和觀察各種人物,一旦有這樣的人物出現,就倍加讚賞,此詩中的獵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選取狩獵這一常見習俗,對獵人的善良、勇敢、能幹和美姿進行讚譽,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詩人審美眼光獨到之處。
3、此詩採用了由犬及人、由實到虛的寫法。全詩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實寫手法寫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虛寫手法寫人,“即物指人,意態可掬”(陳震《讀詩識小錄》)。“令令”、“重環”、“重鋂”,是寫犬,不僅描繪其貌,而且描摹其聲。由此可以想見當時的情景:黑犬在獵人跟前的受寵貌和興奮貌,獵犬在跑動中套環發出的響聲等等,這就從一個側面烘托出狩獵時的氣氛。陳繼揆《讀詩臆補》雲:“詩三字句,賦物最工。如‘殷其雷’及‘盧令令’等句,使人如見如聞,千載以下讀之,猶覺其容滿目,其音滿耳。”對“盧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則是寫人,在誇讚獵人英姿的同時,又誇讚獵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幹。這樣看來,詩中所讚美的獵人,是個文武雙全、才貌出眾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觀者(包括作者)的羨慕、敬仰和愛戴。從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實的,從當時所崇尚的民風看,也是可信的。
原文欣賞: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