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哥談

    戰國時候秦國將軍白起是一位戰神,最著名一戰是他作為秦軍統帥同趙國軍隊統帥趙括在趙國長平的長平之戰中,白起統領下的秦國軍隊打敗了趙括統領的四十萬軍隊,秦軍俘獲幾十萬趙軍戰役。白起為了徹底摧毀趙國,白起下令坑,殺幾十萬戰俘。因此,歷史上稱白起將軍為屠夫將軍。

    這時候,秦國國王是秦昭王,丞相是範睢。白起只是一個大將軍,他軍功很大,丞相範睢很是害怕軍功太大,將來白起取代自己丞相之位。白起對秦昭王建議,乘長平之戰擊敗趙軍後,應一鼓作氣,攻打趙國都城邯鄲,把趙國滅掉。秦昭王對白起說,同丞相範睢商議後再決定攻打趙國。

    這個時候,趙王也怕秦國進攻都城邯鄲,把趙國滅了,於是決定用反間計,趙王讓蘇代帶上重禮會見了秦國丞相範睢。蘇代對範睢說,如果白起將軍滅了趙國,以他的軍功,秦昭王會用白起當丞相,到時你的丞相位會被廢,秦丞相覺得蘇代說得有理,他建議秦昭王暫時不要攻打趙國,讓秦軍恢復休整一下。白起聽到秦昭王說暫不攻打趙國,白起看到這麼好滅趙時機錯過了。於是白起對秦昭王佷有意見,決定以後不再為秦昭王賣力了。

    於是反間計成功了。後來過了兩年,秦昭王覺得時機成熟,叫白起再次掛帥帶秦國軍隊攻打趙國。白去覺得攻時機錯過,稱身體有病,不能掛帥。這樣秦昭王親自帶軍隊攻打趙國,結果大敗而歸。白起聽到秦昭王帶幾十萬秦軍失敗而歸,白起對手下人說,秦昭王不聽我的,所以大敗。白起手下有人向秦昭王告密,秦昭王聽後大怒,找到丞相範睢商議,說白起居功,不聽調遣。於是秦昭王和丞相範睢商議,不能為之所用,不如賜死白起。於是秦昭王派人給白起,叫他自行了斷。白起被迫撥劍自殺。

    一代名將,人稱屠夫的白起將軍結束了自己一生。

  • 2 # 鑑史馬後炮

    謝邀!白起被處死其實歸根結底在於:抗拒執行王命所致的。長平之戰後,因趙國毀約拒絕割地,秦昭王命白起發兵攻邯鄲,但白起拒絕了,理由是:攻克邯鄲最好的時機已過,故而拒絕領兵再戰。這個理由在現在看來似乎合理,但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其實是死罪。

    白起為什麼要“作死”?這跟範睢有莫大的關係,當初長平大勝之後,白起就建議秦昭王一鼓作氣攻下趙國都城邯鄲,但是丞相範睢認為,秦趙長平對峙三載秦國之勝是傾舉國之力後的慘勝,再發兵邯鄲恐有亡國之危,於是建議秦昭王撤軍與趙國談判迫使趙王割地求和。

    范雎在邯鄲問題上是與白起的看法相背的,但是秦昭王聽取了范雎的意見,撤軍與趙國和談後沒過多久,趙王違背和談條約使秦昭王發怒決定再次發兵攻邯鄲。由於當初秦昭王沒有采用白起的建議,如今再次攻邯鄲白起認為最好的時機已經錯失,如果再攻邯鄲必定失敗。正因為如此,白起拒絕領命而迫使秦昭王另找人選,結果也正如白起所說,秦軍攻邯鄲大敗。

    基於秦軍的大敗,白起並沒有在此事作積極的表態,而是消極的譏諷,宣稱:“就因為沒聽從我的建議才招致的戰敗。”

    作為一名將領,不管是拒受王命,還是公然在眾人面前樹立自身比王還高的“權威”,都是對王權藐視。藐視王權,意味著將自己的地位置於王權地位之上,在等級森嚴的古代這種行為無異於造反。欺君尚且是死罪,何況敢於無視王權而挑戰王權的權威?

    功勞在王權面前並不是“護身符”,相反,越是功勞大,越無視王權就越死得快,功高而震主的結果有歷史以來都是悲劇收場。所以,白起的死,其實是太過看重自己在秦國的作用跟功勞了。

  • 3 # 牧漁子

    白起之死,有三大原因:將相失和;君臣不睦;狂妄自大。

    首先,白起為秦國立下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也正是因為功高天下,名冠朝野,不免受到朝中重臣的嫉妒和制衡。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乘勝進攻邯鄲,滅趙。但秦相範睢擔心白趙功勞太大,若白起位列三公,則對他非常不利。故而勸說秦昭襄王暫緩,以韓趙兩國割地求和而結局,以致於錯過了滅趙的最佳時機。自此,將相矛盾全面升級。秦昭襄王對手握眾兵的白起本就有所擔心,再加上範睢處處給白起設障礙,白起與範睢的對立,已影響到了白起對戰事的思考。

    另外,秦昭襄王對白起的態度和看法發生了變化。長平之戰後,白起怒於秦國不立即攻邯鄲,直接撂挑子了。後來秦軍再攻趙時,白起請病假,拒絕領兵。秦軍攻趙未果,損兵折將,秦昭襄王正鬱悶,白起卻出言譏諷。秦王發怒,令白起發兵,白起稱病,秦王再強令。不得已,白起帶兵起程。但此時,秦王已對白起失去信心。範睢勸殺白起,稱其必反。於是秦王下令白起自刎。

    白起,一代名將,立功無數。但最終死於自己劍下。白起性格高孤,桀驁不馴。與秦昭襄王對著幹是他最失算的地方。朝中與重臣爭鬥,憑藉自己功高天下,以為秦王不會把他怎麼樣。但秦王最怕的也是這種手握重兵還什麼都敢幹的人。

    秦王認為白起已不能為王所用,且對王心生記恨。留之無用,卻有擔憂。故而造成一代將星隕落。六國未滅,壯志未酬,此恨綿綿!

  • 4 # 成成說史

    1.功勞太大,容易表現出功高蓋住,所以他三番五次不聽領導調令;

    2.長平之戰後,他本有機會滅掉趙國,但是沒有,因為他覺得此時滅掉趙國成本太大,而且很容易失敗。

    總的來說,他被處死跟他的性情有很大關係,不懂得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說白就是沒有政治頭腦。

  • 5 # bumpsthenarcoticlife

    第一原因:將相失和

    白起與范雎之間素有敵對之意。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乘勝追擊,攻打邯鄲,滅趙國。但由於范雎的阻礙(趙國派蘇代採訪范雎,使用了離間計),勸說秦王停止進攻,修養生息,秦王聽從了范雎的意見,停止進攻趙國,這使得白起與范雎的矛盾進一步惡化。後來,秦軍經過整頓後,再一次攻打趙國,卻受到了趙軍的阻礙,秦王派白起出徵,白起不收命,秦王強制白起領兵出征,在半路中,范雎又勸說秦王,認為白起心有不甘,久之必變,使秦王有了殺心。

    第二原因:白起缺乏政治素質

    邯鄲之戰戰敗,秦國損兵折將,此時,白起卻嘲諷秦王的戰略失誤,令秦王惱羞成怒,加大了君臣之間的不合。

    第三原因:白起缺乏政治敏感性

    白起臨死前,還不知道"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白起自認為功高,君王不會殺他,缺不知道功高蓋主的人才更加危險,白起沒有自知之明。

  • 6 # 肖邦老師的課堂

    白起是郿地(陝西眉縣)人,他很善於用兵,為秦昭襄王效力。屢次戰勝韓趙魏楚等國的大軍,佔領了他們很多土地,因此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後來在長平之戰中白起率軍打敗趙軍,並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大軍,使趙國實力大損,一蹶不振。長平之戰後,韓趙兩國非常害怕秦國,就派蘇代(蘇秦的弟弟)去秦國遊說。蘇代為了使白起不再被秦國重用,就對范雎說白起功勞很大,范雎會位於白起的地位之下,如果再讓白起立功,否則范雎就沒有話語權了。范雎覺得蘇代說得有理,就建議秦昭襄王停戰,秦昭襄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議。

    不久秦國又要去攻打趙都邯鄲,武安君當時生病沒有出征,而是派的王陵率軍攻打,但王陵沒能攻下邯鄲。所以秦昭襄王就下令白起出徵,白起不願出征,秦昭襄王就又派范雎去請白起,白起稱病不去。秦昭襄王就派王齕率軍攻打邯鄲,還是沒能攻下,而且秦軍損失很多。白起卻說:“秦王不聽我的建議,失敗了吧。”秦昭襄王聽了後非常生氣,就再次下令白起出徵,白起稱病情嚴重,不能出征。於是秦昭襄王免去白起的爵位貶為士兵,讓他去陰密。但白起有病沒能動身,三個月後,秦昭襄王強行驅逐了白起。這時范雎說:“白起不服氣,有怨言。”秦昭襄王就派使者給了白起一把劍,令他自殺了。

    白起為秦國立了赫赫戰功,最後被處死,雖然秦昭襄王和范雎都有錯,但最主要的是白起自身的問題。作為臣子不能與君主慪氣,如果對君主不滿意,可以離開該國,如果不離開,就要想辦法處理好與君主的關係,不能以某個理由強行拒絕君主的命令,讓其他的大臣有機可乘,向君主進讒言陷害自己,同時也要在同僚之間周旋來保護自己,不要得罪小人。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白起被賜死與他自己的性格和做法不當有關。

  • 7 # 昭昭暮暮

    第一點,恐怕大家的共論,就是白起功高震主,是的沒錯,他的功勞是很大,作為戰國的第一名將,六國聞之無不色變,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一共死了180多萬人,白起自己就包圓了其中的100萬,因此人送綽號“人屠”。而長平之戰後,他的威名更盛。秦昭襄王已封他為武安君,若是在一戰滅趙,能什麼官職獎賞他的豐功偉績。古代,一般帝王沒有可以表彰將領的不世之功時,還有一條賞賜——殺掉,這對於權力是最安全的保護措施。

    第二點,也是大家常說的,就是范雎慫恿秦昭襄王殺白起,這點也有,但是秦昭襄王是多麼老辣的君王,會不知是范雎怕白起威脅他的地位,而想除掉白起嗎?當然知道了,問題是秦昭襄王也想殺白起,不過是一拍即合罷了。

    第三點,就是秦昭襄王一直對白起沒有完全的信任,白起可是自己的舅舅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在用白起的問題上,他一直是提防著白起的,長平大戰以前也不是白起領兵,到後期實在不行了,才換上了白起,這點很說明問題。

    第四點,白起作為名將,太惜名了,作為百戰百勝的將軍,知道必敗的仗不去打,愛惜自己的名譽。後來邯鄲之戰秦昭襄王讓他去,他就是不去,三番五次請也不行,最後直接稱病了,對國君耍性子,出言不遜,最終惹惱了秦昭襄王,先是廢為庶人,而後賜死。

    最後,白起的悲劇,從他當上戰神的一刻起就已經在醞釀了,直到長平大戰結束後,被推至高潮,他的悲劇是一個本身缺乏政治頭腦和遠見的將軍,面對王權至高無上的君主維護其權力威嚴性的原始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相信人類可以移居外星球生活麼?需要多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