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青醫生
-
2 # 段醫生答疑線上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大家必須注意一點:一旦出現胸痛,必須首先排除急性致命性——心臟疾病。其實引起胸痛也可以來源於食管疾病。那麼我們怎麼來分辨胸骨後疼痛是心臟還是食管的問題呢?食管源性胸痛是由於胃內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食管痙攣,造成不典型的胸骨後疼痛。
同時伴有燒心:胸骨後燒灼感,由胸骨下段或上腹部向上延伸,甚至達咽喉部,多餐後1小時出現,彎腰、平臥、咳嗽、妊娠、用力、腹水可加重或誘發。反流(胃內容物不費力地反流到口咽部),反酸,吞嚥困難,一般無噁心、乾嘔、和腹肌收縮等先兆。
引起食管源性胸痛的疾病:以胃食管反流病最多見,其他有食管痙攣、食管裂孔疝、食管癌、食管賁門失弛緩症,以及某些胃部疾病引起的食管反流症狀。
冠心病引起的胸痛,稱為“心絞痛”胸骨上段或中段後疼痛,常為壓迫感、發悶、緊縮感、甚至瀕死感;可累及心前區,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無名指或小指,或至頸、咽、下頜部;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後逐漸緩解;常在勞動後、飽食、寒冷等情況下誘發。
若出現上述症狀發作頻繁,安靜時亦可誘發,休息後無緩解等情況,需考慮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必須立即住院。
心電圖是鑑別兩者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檢查。如果排除了心臟疾病,考慮食管源性胸痛,需要做到一下幾點:①餐後不立即臥床;②抬高床頭可減少夜間或臥位反流;③少量多餐;④戒菸、戒酒、避免穿過緊的褲子或皮帶過緊、減重、少進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刺激性食品;⑤避免使用降低胃腸動力的藥物。
若經過生活習慣改變後,症狀無改善,可以應用抑酸藥或促胃腸動力藥。
胸痛是常見的疾病,必須及時鑑別和發現危急疾病。☞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
3 # 杏花島
食管源性胸痛顧名思義,就是這種胸痛並不是由於心肺系統疾病、胸部組織病變等原因引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胃腸道里面的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神經性疼痛。主要發生在胸骨後,嚴重時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並向後背、肩部、胸部、頸部、耳後等相關神經支配的區域放射,有些人的表現可能是類似於心絞痛的那種表現,並且也有一些人群可能會不伴有燒心、反酸的症狀,極容易產生誤診。
食管源性胸痛的主要病因之一是食管反流病,如果反流物刺激食管,造成食管的痙攣或者功能障礙,在進食固體食物時造成吞嚥困難和食管後的異物感,刺激食管上的痛覺感受器,由於神經支相吻合,在經傳導時就會引起其他吻合支神經的痛覺反應。
再出現胸痛時,尤其是心前區的心絞痛樣胸痛,一般都會先考慮心源性。因為心源性胸痛的發生發展迅速,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採用心電圖來確認。確定為心源性胸痛後,在經過休息或者口服硝酸甘油後就能逐漸緩解,如果不能緩解或者發作頻繁,在安靜的時候也可發作,應該考慮心梗可能,需及時送醫院。在排除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後,就是非心源性胸痛,而這類胸痛在臨床上最有意義的表述主要就是食管源性胸痛。這類胸痛,有明顯的燒心、反酸等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爛性食管病的表現,而這些都是和心源性胸痛加以鑑別的主要證據。
本期答主:王澤 執業醫師
-
4 # 風小東
什麼是食管源性胸痛?
一提起胸痛,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絞痛”,其實引起胸痛的原因有很多,食管源性疾病也會引起胸痛的症狀,這類疾病引起的胸痛常被稱為食管源性胸痛,那麼這類疾病是怎樣一回事呢?
食管源性胸痛是由於食管疾病或食管功能障礙引起,常發生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高於女性。食管源性胸痛最常見的病因就是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食管炎,典型的表現為胸骨後或胸骨下發作性的呈擠壓性或燒灼樣的疼痛,類似“心絞痛”,但是與心絞痛不同的是食管源性胸痛與進食及體位改變有明顯的相關性,常在餐後1小時或彎腰、臥位等體位發生改變時發生,此外,食管源性胸痛還常伴有反酸、燒心、上腹部灼燒感、吞嚥困難或吞嚥痛等典型的表現。
食管源性胸痛的治療主要從抑制胃酸分泌及促進胃腸動力兩方面著手,抑制胃酸分泌常用的藥物主要有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以及H2受體阻滯藥(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這兩類藥物能夠減少胃酸分泌從而減少酸性胃內容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促進胃動力常用的藥物有多潘立酮及甲氧氯普胺,兩者不僅能提高食管括約肌的壓力,並且能促進胃對酸性胃內容物的清除,從而減少對食管的損害。此外,當反流較嚴重或內科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
一旦出現胸痛的症狀,應首先完善心電圖、冠脈CT或冠脈造影等檢查除外心絞痛,然後再考慮是否存在食管源性胸痛,食管源性胸痛最主要的檢查方法為胃鏡檢查,如果不能耐受胃鏡,可行消化道造影檢查,此外,24h食管pH監測及食管測壓等也可以幫助診斷
-
5 #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胸痛的原因非常多,造成胸痛的原因,有心源性的,有肺源性的,有軟組織性的等等。也就是說血管源性的胸痛一般都是因為食管的病變造成的胸痛。
引起食管源性的胸痛的原因比較多,比如說最常見的腫瘤--食管癌。由於腫瘤的侵犯,侵犯外周的胸膜,縱隔結構,甚至脊柱,會造成嚴重的胸痛。
在良性病變中最常見的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胸痛,胃食管反流是一種不被大家所重視的一種良性疾病,它的原因就是由於賁門裂孔疝或者賁門部位結構的鬆弛造成胃中的內容物向上反流。
因為胃部的胃酸和其他消化液反流到了食管中,對食管黏膜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人們常常會感到胸部,不適燒心胸痛等等。
對於食管炎性疼痛的治療,如果是反流造成的,可以用一些制酸藥、胃動力藥、粘膜保護劑等進行治療,可以緩解症狀,但是也是治標不治本。很多病人容易反覆發作。
而對於腫瘤引起的食管炎性的疼痛,往往需要針對腫瘤的治療才能緩解。
-
6 # 小克大夫
食管源性胸痛,顧名思義也就是說由食管病變引起的胸痛,但由於食管疾病不同或病變嚴重程度不同,胸痛的特點也有所不同。
1.食管癌:早期表現為胸骨後的燒灼樣、針刺樣和牽拉摩擦樣疼痛,中晚期則表現為持續性胸痛或背痛,提示病變已侵犯食管外組織。
2.食管良性腫瘤:如乳頭狀瘤、息肉、血管瘤、成肌細胞瘤、平滑肌瘤等。常表現為胸骨後的壓迫感、或疼痛感。
3.腐蝕性食管灼傷:誤吞強酸強鹼等化學腐蝕劑、長期的反流性食管炎、長期進食濃醋或長期服用強酸藥物(多西環素、四環素、阿司匹林等)引起的胸痛為胸骨後的劇烈疼痛及上腹痛。
4.賁門失弛緩症:表現為間斷性的胸骨後沉重感或阻塞感,並伴有嚥下困難。
5.食管憩室:咽食管憩室無胸痛症狀,當憩室增大可有吞嚥時咕嚕聲,並伴有頸部壓迫感、聲音嘶啞等症狀;食管中段憩室併發炎症水腫時可有嚥下哽咽感或胸骨後、背部疼痛感;膈上憩室主要表現為胸骨後或上腹部疼痛。
綜上所述,小克認為,食管源性胸痛的發生病變較多,胸痛發生後應該及時進行相應檢查,仔細鑑別,減少誤診或延誤病情的情況發生。
回覆列表
食管源性胸痛之所以被認為是非心源性胸痛的主要來源,是因為它的高發性。據統計,急診胸痛患者裡面大約有三分之一是食管源性胸痛。而逐漸引起醫學界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相當多的病人沒有得到合適的處理,所以病人往往對診療不夠滿意。一個基本的事實,按照專業化治療的原則,這些病人應該轉診給胃腸病專業的醫生。但在現實中,即便是醫學發達國家,這些病人沒有被轉診,心臟病專業醫生自己處理了。
食管源性胸痛的主要病因是胃食管反流,而胃食管反流的特點也造成了容易和冠心病相混淆。比如兩者都容易在飯後和運動中出現,疼痛都是位於心前區,疼痛的性質有時候也很像,帶有壓迫感和緊縮感。兩者都可能出現肩部和頸部的放射痛。胃食管反流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存在重合,如男性、吸菸、肥胖、高脂飲食等等。假如食管源性胸痛的病因不是胃食管反流,是賁門失弛緩或者胡桃夾食管之類造成的,那含服硝酸甘油有時也能緩解。而這往往被當做冠心病心絞痛發作的典型表現。所以很多食管源性胸痛被誤診為冠心病也就不奇怪了。
處於冠心病和食管疾病之間病情演變和對生命威脅的不同程度考慮,所以胸痛病人應該首先按照冠心病處理。在冠心病被排除之後,應該考慮到食管疾病的可能,尤其是同時有燒心、反酸、吞嚥困難等其他食管症狀的病人。考慮到食管疾病裡面又是以胃食管反流為主,按照胃食管反流病的處理原則,首選的治療就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假如服用藥物以後病人的胸痛發作次數和程度都逐漸減少,那麼就可以確定病人的胸痛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後續的處理就完全按照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則。當然,還有一些病人的症狀並不是反流引起的,或者不是純粹的酸反流,這就需要胃腸病專業醫生根據情況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其實,對於非心源性胸痛的患者,更加重要的醫學幫助是安慰。很多病人的壓力是來自對心臟病的恐懼,單純告知與心臟病無關很難消除病人的顧慮。就像新聞發言人說軍演與A方無關,A方一定不會相信,但如果明確說是針對和A無關的B,那麼A方就放心多了。讓病人瞭解非心源性胸痛這個名詞的含義,尤其是其不同於冠心病的良好預後,不僅能減輕病人的壓力,還有利於其配合治療。這一點,需要胃腸病和心臟病兩個專業的醫生都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