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風文化小棧
-
2 # 無語月色文心慧談
不能說是苦難成就了他們,對於胸無點墨之輩,苦難帶給他們的只是更苦的路,而對於雖然才華滿腹卻無毅力又不能忍受苦難之輩,苦難只能迫使他們認命,從此一蹶不振。苦難,加毅力加才華與學識才是成就文學大家的綜合條件。
司馬遷10歲就開始學習古文書傳,公元前108年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任職期間就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他沒有萎靡不振,而是忍肉辱負重繼續發憤著書寫《史記》,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為公認的中國史書的典範。
再來看蒲松齡,他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小富之家,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可其後卻屢試不第,不順伴隨一身,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平時為生活所迫,他做幕賓數年賺取微薄薪水,同時兼私塾教書,他寫成的《聊齋志異》系列,內容豐富多彩,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最後來看看曹雪芹,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雖然出身於大官僚地主家庭,但家境逐漸衰落,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從此曹家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之後,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雖然生活清貧,常食不果腹,但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從事創作,最終完成名著《紅樓夢》的寫作。
這些大家的成功無疑都是把苦難化作動力,把苦難變做成功的催化劑。
-
3 # 劉聲90883005
巜艱難困苦奮發圖強》。
不是因為艱難困苦才會奮發圖強的。但是人一旦陷入困境的時候,想要享受已經不可能,享受的道路斷絕了。我們看到過身陷牢獄之災的人,幾年功夫竟然背誦英語辭典,英語水平突飛猛進。我們也看到了《基督山伯爵》中的主角鄧弟斯得知自己被陷害的前因後果,逃脫生天已經沒有可能,鄧弟斯安於天命,認真地拜紅衣主教為師,基本上學習了人類的全部知識。從語言開始,進而是禮儀,是宗教信仰,各國的文化,人類的戰爭與和平,到他有一天重新回到社會的時候,鄧已經滿腹經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貴族。這個藝術形象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長,苦難從來就是一種催化劑。回憶我們走過的路,大凡人要爭口氣的時候,往往會拼發出極大的力量,向著目標衝刺。
司馬遷受的是宮刑,男人的尊嚴喪失殆盡,這樣的男人是憋著一口氣的,不達罷休的死不冥目的。
曹雪芹是生於優厚的待遇的家庭,可是一場變故,一落千丈,跌到了平民窩,他也是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曹雪芹的作品,他每寫一篇,後面的人要一篇,都是爭先恐後的唯恐落後半步。可見曹雪芹的名氣已經是很大很大了。這麼多的文化人的捧場,對曹雪芹也是一個鞭策。
真的感謝前輩們的嘔血瀝血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透過這些書籍,我們才能得以瞭解到上下幾千年的威武雄壯的舞臺劇。
-
4 # 馬孔多是故鄉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可以說沒有大起大落的經歷,也成就不了一代文豪。
何出此言?可以想象當國家正處於一個動盪飄搖的時期,流離失所的生活使詩人許多美好的想法落空了,連留存心底的記憶也在瞬間瓦解。由於這種徹底的結構才使得詩人不得不悲痛地重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尋求靈魂的倚靠和寄託。
古人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其核心在於“痛苦”、“磨礪”、“燃燒”六字,國破家亡、淪落風塵,苦難不停地擦拭著藝術家的靈魂,這些苦難經歷像重物壓在詩人藝術生命的彈簧上,只要彈簧承受得住,那麼,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
對此有兩個代表人物。其一是“詩聖”杜甫,仕途蹭蹬、一生潦倒,經歷安史戰亂、國破山河,寫出“三吏”“三別”成絕句。讓人人感懷的是,杜甫沒有孜孜於個人的政治得失和生活苦難,而是以己及人,從中見出一顆憂國憂民之心。自家茅屋為秋風所破,一般人只會自嘆倒黴,杜甫卻能上升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高度。“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不朽的詩句,無不體現出詩人閃光的人格。
其二是南唐後主李煜,開寶八年,未經幾番抵抗,金陵即告城破,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違命侯”從此,永別“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亡國之君屈辱的生活開始了。 耐人尋味的是,三年階下囚的生活,居然使個閤弱無能的國君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詞人,李煜作為“詞帝”,為中國文學史書寫了輝煌的一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什麼樣的離愁能此沉重而煩亂,以致刀剪不斷、藕斷絲連,梳理不清、越理越亂呢?只有渡盡劫波,才能用這樣的情感吧。
詩人如此,司馬遷、曹雪芹和蒲松齡這些作家亦如此,苦難是痛苦是磨礪是燃燒,在痛苦中磨礪,熬過去了,盡是昇華。
-
5 # 醉酒東城
苦難不能給人以成就,但是堅持自己的,堅持自己的事業就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司馬遷,他在《報任少卿書》《太史公自序》中就詳細的介紹了自己為啥可以忍受宮刑。只有一句話人固有一死,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不是苦難造就了司馬遷,是自己給自己的使命造就了自己。
司馬遷家族都是為史官,從小生活優越,年少時遊歷大江南北,後入宮廷繼承父業,成為一個史官。在得到父親的臨終囑託後,司馬遷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明白了自己擔任的歷史使命。
接受宮刑完全是因為要寫成《史記》。在漢代觸怒皇帝,犯下死罪,可以有兩種方法可以逃避處罰第一種是繳納罰金50萬兩白銀,顯然作為一個清官的司馬遷是拿不出這麼多錢的,另一種就是宮刑,司馬遷為了寫成《史記》,毅然選擇了宮刑,這帶有極大恥辱的刑罰,用司馬遷的話就是讓自己的祖上蒙受冤屈。這個宮刑是司馬遷為了活下來而接受的,這個相對於寫成《史記》,這個宮刑就是鴻毛。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報任少卿書》《太史公自序》,裡面詳細記載了,司馬遷為什麼要接受宮刑。我感覺司馬遷不是在受苦受難,而是在享用自己寫《史記》的時間。借用一句名言:不成熟的人甘心赴死,無怨無悔。成熟的人知道自己為啥必須活著。
-
6 # 藍色楊宗海
“苦難的生活成就了司馬遷、曹雪芹、蒲松齡他們”,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唯一的。
1、坎坷是作家們的普遍經歷。
作者舉的3個人物,很有代表性,很能說明問題:
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到宮刑奇恥大辱,發奮著《史記》;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生活貧困,舌耕筆耘,創作《聊齋志異》;曹雪芹“生於繁華,終於淪落。”在“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艱苦條件下,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紅樓夢》。他們3人的生涯均十分落魄,但他們文學創作的成就均達到當時的最高峰——《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聊齋志異》是中國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說集,郭沫若評價它“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以致“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古今中外,才華橫溢一生坎坷的作家是數不勝數:巴爾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伍爾芙、海明威……
2、為什麼坎坷能成就作家?
司馬遷認為是“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韓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歐陽修認為詩“殆窮而後工”,意思都差不多: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而寫作的過程就是舒“憤懣”的過程。《西廂記》作者王實甫感嘆:“別恨離愁,滿肺腑難陶洩,除紙筆代喉舌,我千種相思向誰說!”曹雪芹坦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他們要把他們的悲劇體驗,要把他們的煩悶鬱結,透過詩化情感全部熔鑄到他們的作品中。使作品昇華,使自己昇華。
都說“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苦難的生活”是不是作家們的幸運呢?這隻有作家才有資格回答,他們最有發言權。我們談這個問題都只能算是“紙上談兵”。
-
7 # 費玉山
人生苦難嘆途窮,
發奮圖強史有名。
不歷十年研墨苦,
雄文璀璨怎成功?
-
8 # 黃若竹
石不磨不平,風不靜浪不停。不吃苦中苦,怎成人上人。生活就是不給自己留一絲縫隙,才能上梁山去創業,成就一帆偉業,方能留名千萬年。
回覆列表
也不能說其苦難的生活就對他們創造沒有任何一點影響。肯定也是有那麼些許影響的,但相與其所創作的偉大作品。這點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理由如下:
任何一位作家,在構思一部作品的時候,必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他作品中的大眾人物上。對其人物的理解刻畫描寫,可以說都要達到細緻入微的程度。而一部作品,絕不可能僅由一個人物構成。作者幾乎是把自己的靈魂附著在所有的人物身上觀察了一遍他們各個人的生活。然後集中在一起,精而求精的篩選出典型的故事。用以組成並表達出作品的中心思想。這樣才能創造出一部曠世絕作!
當他看遍了世態炎涼,人間悲苦之後,想想他自己那點微末苦難,又能在作品中表現出多少呢?所以我說這影響是有限的!
一個作家如果沒有其高尚的情操,沒有深刻的生活體會能力,沒有以天下心為己心的高貴品格,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故而我們看一部作品的同時,也是在深刻體會書寫這部作品的作者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