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紅瓜的瓜瓜子

    蘇軾的家庭狀況放在現在這個社會開說,可以算得上是小康水平,爸爸也是一位大文學家,他的成功離不開他父親對他的教育。蘇軾小時候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很嚴格的,但是很良好。他爸爸雖然這輩子沒當過什麼很大的官,但是我們都知道蘇軾他爸卻很有名,散文寫的那一個叫好。所以他爸爸對他就非常嚴格,這個嚴格不是瞎說的,有詩詞為證。在蘇軾六十多歲的時候,被貶到海南島,那時候的生存環境是很惡劣的,不是像現在那樣,可以說是荒蕪之地。晚上的時候他做夢了,夢裡自己變成小孩,而爸爸就在隔壁監督他讀書,夢醒以後,蘇軾趕緊寫首詩來記錄夢裡發生的一切。他的詩詞說自己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喜歡玩, 不喜歡讀書,爸爸就在隔壁監督他。有一次,爸爸有事出門了,給他留了作業,讓他一天之內把一本史書讀完,回來他爸爸要檢查,蘇軾一看時間,老爸就要回來了,但是這本史書讀了一半都沒有啊,頓時胸口特別難受,嘴巴好像魚咬了釣鉤一樣,很痛苦。我們來想一下,蘇軾這是已經六十多歲了,晚上還能夢見這樣的情景,他父親的嚴厲可不是一般,都到骨子裡頭了。他父親不僅對蘇氏兩兄弟的學習非常嚴厲,還教導他們應該如何做人。他父親為此特意寫了一篇文章來說說蘇軾兩兄弟的名字。他父親在文章裡說,如果一輛車子是又輪的,那就有用;如果車輪有車幅,也有用;有車蓋的車有用;這些都是車輛最有用的部件。但是有一個部件是沒有太大的用處的,這個部件就叫作軾,就相當於我們坐車時抓那呢個把手而已,不太重要,但你要說沒了這個把手,車子就不完整了。他父親對他說,之所以要給他起這個名字,是想他像軾那樣不要太顯露自己,不要太招搖,就算有才華,也不能放曠。要說軾還是有點用處的,但是他弟弟的轍就真的一點用都沒有啦,轍就是車輪的印子啊。不管車跑得是快還是慢,都和轍沒有關係。他爸給蘇轍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能夠好好地處理禍患與福氣的關係,因為他了解蘇轍,性子比較沉穩,而蘇軾就像個老頑童一樣。蘇洵真的太瞭解這兩兄弟了,也暗示了他們將來的道路。這便是他父親這便是他父親對他的教導。蘇軾從他爸爸那裡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母親的教育對他而言有什麼很特別的地方呢?他母親的教育,對他的人生又起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母親出生於富貴家庭,性格很仁慈,但是也很果敢。而且他母親對他的教育,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有一次,蘇軾的母親帶著他讀《範滂傳》,範滂是一位官員,工作認真,不帶有私心,但是卻得罪了一些達官貴人。在一次辦案時,因為不講一點人情,於是人家就誣告他,被判死刑,在刑場上他和他媽媽說自己不能盡孝,要到黃泉之下追隨他的父親,希望媽媽不要太傷心。而他媽媽說,一個人不能,在追求留名千世的同時,又想要富貴一生。媽媽支援你。當時蘇軾,只有十多歲,他聽完以後對他母親說,自己以後也要做這樣子的人。並問他母親同不同意。雖然年紀小,但是蘇軾很聰明,他問他媽媽同不同意,可以說他是在考他媽媽。一般人可能會這樣子回答,第一,兒子好樣的,我非常支援你這種決定;第二,兒子了不起,這叔叔也是很棒的,但是我們還是不能死的;第三,那你想什麼呢,你死了誰給我送終?這三種回答,都有理,很難說誰是對誰是錯。你以為蘇軾媽媽也會這樣子說嗎?不是的。他媽媽很平靜的對蘇軾說,你可以是範滂,難道我就不能是範滂的媽媽嗎?這種教育,這是人格教育,做太多思想工作,還不如以身作則,所以蘇軾活得很瀟灑,有什麼就說什麼,可以說她媽媽是一位很高質量的母親。後來我們都知道,蘇軾在一場科舉考試中出名了,然而這時候,他的媽媽程夫人去世了,根據古時候的規定都要回家服喪三年。服完喪以後,蘇氏兩兄弟和父親又一次到京城來,這時候恰好有一場科舉考試,三年前蘇軾就已經在考試中出名了,所以他當然不會放棄這次的機會。在這場考試中,難題很多,不會比現在的人考研究生簡單,但是蘇軾通透過關,而且成績還特別好。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考試,但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是不會被考試束縛的,就像蘇軾,他就沒有被考試束縛。當然,這些都離不開他家庭良好的教育,父母的嚴厲教導。

  • 2 # 天涯明月

    蘇東坡的爺爺是一位非常熱情大方,樂觀達觀的一位老頭子。當災年來臨時,他自發將自家屯糧散發給災民。也是一位善人。這是爺爺給他的教育。

    在來看看蘇老爸的表現。

    讀過三字經知道里面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說的就是蘇東坡的父親蘇洵。有這樣的父親,就是發奮讀書、勵志學習的好榜樣。

    在來看看母親大人是怎麼教化他的。

    有一次,蘇軾的母親帶著他讀《範滂傳》,這本書將的大致是範滂是一位官員,工作認真,不帶有私心,但是卻得罪了一些達官貴人。在一次辦案時,因為不講一點人情,於是人家就誣告他,被判死刑,在刑場上他和他媽媽說自己不能盡孝,要到黃泉之下追隨他的父親,希望媽媽不要太傷心。而他媽媽說,一個人不能,在追求留名千世的同時,又想要富貴一生。媽媽支援你。

    蘇東坡看完了就問媽媽我也要做這樣的人,可以嗎?換成一般人教育兒子都會回答:兒子好樣的,我非常支援你這種決定;兒子了不起,這叔叔也是很棒的,但是我們還是不能死的;那你想什麼呢,你死了誰給我送終?這位母親並沒有像大家猜測的回答蘇東坡。而是這樣回答的:你可以是範滂,難道我就不能是範滂的媽媽嗎?

    我們再來看看蘇東坡的小學環境。

    六歲入學,在私塾裡面有100多人,只有一個老師是道士。蘇東坡便跟他學習讀書,他聰明穎悟,學習突出,常常受到誇獎。

    當然,身邊的誇獎多了,一個小孩那怕是到了少年怎麼會沒有驕傲自滿的心態。蘇東坡也有過這樣的心態,便在書房寫了一副對聯:識便天下字,讀便天下書。這個事情傳到一個老人耳裡,便找到蘇東坡,十分恭敬的說是最近多了一本書,多有不懂,特來求指教。

    蘇東坡讓他把讀的書那出來一看,大吃一驚,不要說這本書沒有讀過,就是裡面的好多字連認識都不認識。老人微微一笑,說天下那麼多的書,也許你還沒有來的及看到吧,我在去請教別人去吧。

    老人短短一句話,讓蘇東坡無地自容,趕緊撕掉對聯,因為這件事讓他認識到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從此立志發奮學習更加刻苦了。

    蘇東坡早期的學習情況,包括環境,可以做以下總結:

    一父親發奮勵志,母親正氣凜然,包括祖父也慷慨濟困,給孩子做出了榜樣。

    二家庭教育的環境寬鬆舒適,對生活的體驗幫助蘇東坡人世生活,感受生活。

    三少年立志,良好的家庭學習風氣,給蘇東坡成長帶來了足夠的動力。

    現在電腦,手機資訊龐雜無序,當孩子面對這些東西的時候,往往無所適從,家庭的教育再沒有一個系統性,就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蘇東坡的教育情況,可能讓我們有所收穫吧!

  • 3 # 江水趣談

    蘇軾我們都知道四川眉山人是古代的文化巨人,詩詞,散文,書法,繪畫是樣樣拿手,造詣深厚。

    那麼蘇軾的這種奇才,全才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自古英才出少年,當然他這種全才也不是生來就有的,同他小時候的刻苦學習,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蘇軾從小就聰明,自身條件就好,這個沒辦法。

    蘇軾小時候在眉山上學,就和我們現在上小學差不多。在那個時代考科舉是要考作詩的。

    一天老師上課就做了個示範作了首詩叫《鷺鷥詩》鷺鷥又是水鳥,詩的前兩句是這樣的。

    “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冬天下雪的時候鷺鷥從水中飛起來,打魚的人看到了受了驚嚇。“雪片逐風斜”漫天大雪,雪片隨著風走。

    蘇軾卻舉手說:老師的詩寫的不錯,但是我覺的這個雪片隨風飄走,沒有歸宿不是很好,要改他一改。

    老師說:你想怎麼改?

    蘇軾就說:“漁人忽驚起,雪片落蒹葭。”

    “ 蒹葭”是什麼?,“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就是蘆葦。

    意思就是說“雪片落蒹葭”漫天的大雪紛紛揚揚地落在那一望無際的蘆葦上,蘆葦在風中搖曳,雪片也在風中飄撒,彼此呼應豈不更好。

    老師說:好,改的不錯。

    蘇軾當時還很小啊,但是他顯露出的那種詩才和對事物描寫能力的敏銳程度,已經很高了。這就是天賦英才,人從小就聰明,沒辦法。

    蘇軾從小的生活環境也是很好的,“雅趣並存”,既非常的雅緻,同時又很有趣。

    蘇軾小時候和他弟弟蘇轍一起玩,就在地下挖土,挖東西玩。就挖出一個石頭,這個石頭很獨特。

    他們就拿給父親蘇洵看,蘇洵說“此乃天硯也”。

    意思就是說這是上天所賜的天生的一塊好硯,是有硯之德的。

    看看人家父親的教育,小時候玩石頭都能玩出道德來,父親蘇洵的教導有方。

    而且蘇軾小時候和小朋友們玩的遊戲也是比較高雅的。

    有一天晚上的時候,跟這個院子裡其他幾個小朋友坐在一塊瞎聊天,聊了一會兒啊,大家就玩這個對句。其中一個甲說:“夜松偃仰如醉”,什麼意思,晚上的時候,你看這個松樹看上去好像是一個人喝醉酒了一樣。說的好,第二位小朋友乙怎麼說呢?“夏雨淒涼如秋”,夏天的時候下一場雨,天氣涼了,秋天到了,這也挺好。第三個是蘇軾,蘇軾說什麼呢?“有客高吟擁鼻”,來了人,這麼好的景緻,這麼好的松樹,這麼好的夜晚,仰起臉來大聲地吟誦著詩,這也好。最後“小蘇”出場了,小蘇比他們都小。當時就吟詩一句,“無人共吃饅頭”。

    當時蘇軾還是十來歲的孩子,與小夥伴們在一塊對句,這個看上去像是在玩遊戲,其實可以算作一種高雅的遊戲。

    從小就在這種家庭環境中薰陶,在玩中學到道德,學到知識,與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有很大不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希臘有哪些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