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孩紙別跑
-
2 # 史說新傳
魏忠賢最初並不是飛黃騰達的,他二十二歲入宮,也是因為為了混口飯吃,走投無路了才選擇的自閹。之後,因為結識了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到了庇護。
他的發跡開始於天啟皇帝朱由校(明熹宗)時期。那一年,魏忠賢已經五十二歲了。而這時的他不過是王才人(朱由校的母親)跟前的一個伙食管理員,負責王才人和他兒子朱由校的伙食。
淌著鼻涕的朱由校後來因為父親朱常洛縱慾過度意外死去而登基。而在所有人身邊,小皇帝跟魏忠賢關係最為親近,兩人感情極深。小皇帝的奶媽客氏也與魏忠賢關係密切,兩人結為"對食"(太監宮女之間的婚配)。因此,憑藉著這些關係,在曾經有恩於他的大太監王安死後(其死因據說與魏和客氏有直接關係),不識字的魏忠賢被任命為了司禮監秉筆,職責就是代替皇帝批閱奏摺,打破了大明朝太監不可干政的先例。正因為其太監的身份,他躍居前臺遭到了大臣們,尤其是東林黨人的強烈反對,各種反對奏摺一上再上。
一下子從底層躍居到了一個權力中樞的制高點,魏忠賢自然有些被突然降臨的幸福衝昏了頭腦。不過目不識丁,也無知無畏,他反而更加自信起來。其簡單蒼白的人生履歷使得大明的國家治理開始走向混亂。
朱由校在位期間,魏忠賢與皇帝的奶媽客氏相互勾結,客氏控制內宮,魏忠賢掌管東廠,控制朝政。此時的魏忠賢操縱群臣進退,反對他的人一概“削奪”、“誅夷”,排斥淨盡;阿諛附應者,皆起用,連升高官。
相比眾多朝臣,朱由校是更信任身邊的魏忠賢,這讓大明朝的政治風向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大臣附庸在其身邊,投靠了魏忠賢,很快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此後,反對他的東林黨人被清洗殆盡。曾經赤貧的魏家成了天下最為顯赫的家族,大講排場,喜歡恭維,處處排除異己。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心理不自信,透過揮霍權力的來拯救心底的自卑。
可以說,這時的明朝宮廷,流血與權術如影隨形,成為明朝最為黑暗的時期,造成明朝各方面的嚴重破壞,產生了大批冤假錯案,雖然後繼者崇禎皇帝殫精竭慮,試圖挽回敗局,但還是沒有逃脫滅亡的厄運。
-
3 # 改了吧低俗
他是個壞人奸臣是肯定的,但是他弄死的那些東林黨也不是什麼忠臣,他的作用只是讓東林黨老實點,不至於和崇禎那時候那樣,忽悠皇帝。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前腳皇帝死了後腳投降一片。
-
4 # 惡極老人馮人打
天啟年間因為需要供養的宗室太多,魏忠賢和理藩院商定,以萬曆三十六年的供養標準執行給予俸祿!這肯定得罪了大明宗室。再加上建立閹黨得罪了東林黨!之後崇禎殺之,東林一黨獨大,宗室也越來越多,花銀子撈銀子的人多了,國庫的稅收少了,裁撤驛站加徵稅賦,逼得流民四起。內憂外患焉能不滅亡!
-
5 # 璽言春秋
我對天啟任用魏忠賢的看法就是飲鴆止渴,但他還不得不飲。
我們在看天啟帝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天啟要真是流傳的那樣文盲、控制不了魏忠賢和群臣、只會做木工那他的皇位不僅坐不了七年,七十天都坐不了。這就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天啟要重用魏忠賢!
因為魏忠賢就是天啟帝推出的一個打手和靶子。由於天啟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是在東林一黨的力保下才最終登上皇位的,所以為了表示對東林黨的感謝,剛一上任的朱常洛就迅速將東林黨人安排到朝廷各要害部門。可是明光宗即位剛滿一月便駕崩,這制衡東林黨的任務便落到了年少的天啟帝頭上。(戰歌仰望星空原創)在東林黨的努力下,楚、浙等其他政治勢力被完全擊潰,朝政完全握在東林手中。不管東林是眾正還是眾惡,任何智商正常的帝王都不會允許有一個政治勢力來完全左右朝政。而這才是東林黨被打擊的根本原因。如果讓東林完全控制了朝政,那麼此時的東林領袖才是事實上的大明皇帝。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魏忠賢的出現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因為就算沒有魏忠賢,也會有李忠賢、趙忠賢、劉忠賢、王忠賢出現。僅就出現這件事本身來說,天啟帝並沒有我們熟知的那麼簡單。
於是我們看到,在養了四年之後,天啟終於將這條惡犬放了出來。九千歲一出手,東林黨人不管是在朝的、退休的、有名氣的、名氣不大的紛紛被打落馬下。深通厚黑的魏大人還特別周到的給一眾東林大佬們每人一張去往西天的單程票。至此,透過魏忠賢,天啟帝終於從東林黨手中收回了朝政的控制權。這裡插句題外話,對於天啟是文盲、只好做木工這種說法我一直是不完全相信的,這裡舉兩例:1、天啟採納熊廷弼的建議,任命孫承宗與袁可立打造了明末應對後金的最有效的戰略防禦體系;2、魏忠賢一直害怕握有重兵的東林黨孫承宗帶兵清君側而不斷在天啟身邊詆譭孫承宗,深知孫承宗作用的天啟一再表示孫承宗不能動。為了防止魏忠賢下黑手還特意告訴魏忠賢,孫帝師生則一起生、死則一起死。這樣的天啟一句話就鎮住了魏忠賢?你讓九千九百歲的威嚴往哪擱?
說到底,天啟和他的祖父萬曆一樣明白此時大明面對的問題,那就是幾百年下來嚴重的土地兼併所造成的國家財政困難和流民日益增多。要解決財政困難(關於造成明末財政困難的原因會有專門文章說明),只有加稅一途,問題是找誰加,怎麼加。作為皇帝的天啟清楚的認識到,只能開源。為此天啟選擇釐清鹽稅、繼續徵收商稅的措施。可此舉遭到了背後得利者的強烈反對,所以就只好麻煩魏大人出來吸引火力了。作為天子的天啟是不能直接同這些既得利益者們鬥爭的,這樣會造成朝政的動盪。而有了魏大人事就好辦多了,當以後局面無法控制時,把責任都推到魏大人身上,這樣就皆大歡喜了。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如魏大人這樣的角色,終歸不會有好下場,如武則天身邊的來俊臣、如明成祖手下的紀綱。(戰歌仰望星空原創)剛收回權利的天啟還不得不繼續依靠魏忠賢,因為這稅還得收,少了魏大人難道讓皇帝親自去收?但不知是忽略還是收回權力後高枕無憂就真忙著業餘愛好木工去了。此時因魏大人而起的兩件事卻著實為大明的滅亡做好了鋪墊。就是因為這兩件事天啟和魏忠賢的罪才算是坐牢了。
這第一件事就是給魏大人修生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整個帝國境內為了表達對魏公公的崇敬與感激之情竟然前前後後修了高達一百座生祠。當然感謝是肯定,崇敬有多少就不知道了。為什麼呢?藉著修生祠,各府縣的官員們可以堂而皇之的把官府中的存銀據為私有,同時為了表達對魏公公的尊敬,作為治下的子民是不是也應該表示一下。每座生祠耗費幾萬兩到幾十萬兩不等,那這一百座就是幾百萬兩到幾千萬兩,加上上下中飽私囊的大把銀兩,這個數到底又是多少?這個數到底是多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張居正改革積攢下來的家底、張居正改革好不容易讓朝廷重新完成的對全國各府縣的控制‘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良好局面就此徹底崩壞。這才是造成崇禎一登基就面臨巨大財政壓力的罪魁。
這第二件事就是魏大人公開的明碼標價買官賣官。靠著買官上任的官員,不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知趕緊把自己買官的錢掙回來。朝廷加賦一釐,這些人就感藉機加徵十倍百倍。如此一來,大量的百姓就是賣妻鬻子也交不上他徵收的賦稅,那麼這大量承受不了如此重負的百姓只得逃亡,就只能跟著起義軍一起拼命來獲得生的權利。這裡為什麼要著重說這兩件事,是因為古代王朝的毀滅往往就是從財政和官僚體系的毀滅開始的。朝廷這顆大樹的健康生長是靠著官員和百姓輸送養分,一旦官員把這些‘養分’過多的中飽私囊,一旦大量的百姓逼得不得不造反保命,那麼等待這顆大樹的就是凋零、就是死亡。有了這兩件事,明亡的這口大鍋這倆人是背定了。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天啟任用魏忠賢是飲鴆止渴,但魏公公這杯鴆酒偏偏他還不得不飲。因為這幾百年下來的土地兼併、利益集團,哪個是這個少年天子所能獨自面對的。所以天啟對弟弟的囑託的真實含義是,朝中需要一個像魏忠賢這樣的人來幫助他彈壓百官、來幫助他對抗利益集團,這可惜聽見這句話的朱由檢卻沒有理解哥哥的良苦用心。但由於沒有控制好魏忠賢,天啟搬起的石頭最終砸了崇禎的腳。
-
6 # 飛海
以前不有句話嗎?天下大亂必出妖孽。
明朝到了後期幾乎屬於是,已經沒有那種大才存世!沒有那種,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人才!人才凋零,都是一些空口大話的那些士大夫。滿朝文武,光剩下一些所謂的溜鬚拍馬之輩,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
把魏忠賢推到前臺,算是以毒攻毒。
只不過是沒有成功吧,如果要成功了,那也算是一個,嗯,算是王朝中興的特例。有時候你看歷史,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情況,一旦一個王朝到最後的時候,不但皇上昏庸無能,就連手底下的大臣也都多是一些無恥之徒。
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想到的就是階層固化吧,一些下層有識之士,沒有很好的途徑向上層流動,致使階層固化,統治階級缺少新鮮血液的注入,所以它會慢慢的,自我死亡。
洪秀全不就是因為沒有考上,無法踏入仕途才起兵造反的嗎?
回覆列表
相信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此人“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魏忠賢為了鞏固個人的權勢,也由其黨同伐異、歹毒殘忍的罪惡一面,但是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的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了私怨、違心推薦孫承宗、趙南星、等一批直臣能臣等許多方面,可以看出來,魏忠賢還是心繫大明江山的,可以說崇禎不殺魏忠賢,明朝不會快速滅亡。
魏忠賢創造的政治生態,也只有他自己能對付罷了。魏忠賢撈錢小能手,徵商業重稅,農業輕稅,把代表資本家利益的東林黨整個半死,卻不會缺錢,有錢,明朝這個公司就不會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