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razy歷史
-
2 # 十五嗯
南詔國是本來是和大唐和好的,估計是受了妖孽的蠱惑吧!妖孽的法力都是很恐怖的,能讓人精強力壯,還會讓人起死回生。而大唐一直都是靠自身的本領衝鋒陷陣,自然比不了那些擁有法力的妖孽了,除非奇蹟出現。我也是看了《仙劍奇俠傳1》的內容,估計出來的,謝謝
-
3 # 宜良誠心家政
對唐朝而言,南詔的威脅性遠不及北方遊牧大。能夠給唐朝帶來真正亡國災難的政權先是突厥,後是吐蕃。所以唐庭的重點防禦物件就是突厥,其次是吐蕃。而突厥和吐蕃這兩個國家又異常的強大,使得唐中央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對抗這兩貨身上
-
4 # 睿讀西遊
南詔國(738年-902年),古代國名,是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覆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開元盛世,萬國來賀。但是這麼強大王朝在對南詔的戰爭中被屢次擊敗,是南詔太強嗎?結果是否定的,不是南詔太強而是南詔佔據了天時地利。
南詔是唐王朝扶植起來的地方政權,那個時候雲南大理地區有六個較大的部落聯盟,分別是南詔和其他五詔,其中南詔最強大。唐玄宗一看能征服的地方都征服了,就差個雲南和西藏了,但是哪裡的人都是蠻化地區,就算征服了咱也管不了,不如就找個代理替咱管理。於是玄宗就開始給南詔送錢送武器了。我罩著你,你替我管理好雲南。我封你做個雲南王,於是南詔就這樣在唐王朝的支援下統一了六詔成立了南詔國。 誰知道大唐養虎為患,南詔國發展起來之後就開始擴張領土了,雖然南詔王還很聽話的來朝拜但是你咋把四川南邊也給佔了,那個是我大唐的土地啊,中央直轄。
你居然敢來強?不行我要揍你一頓給你漲漲記性,於是大唐就派大軍去了。第一次派了八萬大軍,本以為能把南詔打到生活不能自理,結果還沒打到大理地區呢,八萬大軍死了六萬。於是唐軍撤退了,說是撤退了但是撤的速度有點快。 皇帝一聽坐不住了,我大唐王朝,天下最強盛朝代讓南方一個小蠻子給揍了,還打的鼻青臉腫的,奇恥大辱啊。關鍵小蠻子還是自己培養長大的,想想就來氣。
於是乎有了第二次唐朝和南詔的戰爭,這次唐朝派軍十萬。當時南詔全國也就大概三百萬人左右,而且民族眾多,許多民族是不聽令於南詔王的,所以南詔王這次有點怕了,畢竟上次自己也傷亡慘重,於是趕緊找了個大哥。把吐蕃給拉上了,吐蕃和唐朝也不太對付。 這一次唐軍由李宓為統帥,這一次比上次強點打到了洱海一帶,但是到洱海之後李宓蒙了。南詔土兵要在洱海上跟他們決一死戰,可能是被前期的勝利所衝昏頭腦了,李宓居然真的帶著自己計程車兵跑洱海上跟人家打。
結果想都不用想,全軍覆沒。整整十萬大軍就這樣沒了,包括主帥李宓都葬身洱海。後來南詔怕唐朝再來打自己決定示個軟,把死在洱海里的唐朝士兵撈出來埋葬了。奇葩的是大理地區崇尚本主文化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特有的本主(就是神明)李宓居然還成了幾個村子的本主。 南詔也知道自己國家小,像這樣的戰爭打下去遲早要亡國,於是就立了塊碑表明自己是不得已才和唐朝打仗的。給自己留條後路,服個軟。於是唐朝後來又和南詔重回了君臣關係,後來唐朝又和南詔發生過一次戰爭,但是規模不大沒有什麼好說的。
在與南詔的戰爭中,唐軍可以說敗得很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唐朝的輕視,一方面是雲南獨特的氣候,唐軍多來自北方,不習慣雲南的瘴癘之氣,水土不服戰鬥力減弱。
-
5 # 歷史熱知識
小小南詔國計程車兵當然不是所謂的特種兵,只是他們佔據了天時地利所以才讓唐朝很受傷,南詔國由於國小耗國力是拼不贏中原王朝的。
南詔國是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前身是洱海邊的蒙舍詔。後來在唐朝的支援下滅了其餘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由於其地處其它五詔的南邊所以被稱為“南詔”。後來由於唐朝自身原因以及其野心在公元8世紀和9世紀與唐朝發生了三次全面戰爭。
第一次在公元750年到公元785年,當時雲南太守張虔陀與閣邏鳳的矛盾激化,閣邏鳳起兵攻打雲南殺掉了張虔陀。後來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領兵8萬攻打南詔後在大和城被擊敗,南詔國也歸順了吐蕃。在公元754年李宓率領7萬大軍進攻南詔還是兵敗。但是在公元779年唐朝擊敗了吐蕃與南詔聯軍。
第二次戰爭在公元829年,南詔進犯西川攻下成都外城擄獲走數萬百姓。後面朝派李德裕鎮守成都,南詔害怕又請求求和於是兩國立下盟約南詔又歸附唐朝。第三次在唐懿宗時期南詔先後攻陷了邕州、交趾後來被唐將高駢擊敗。而且在公元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滅亡了南詔,建立了大長和政權。
前面說到的三次戰爭筆者只大概說了一下過程。唐朝基本都沒打贏南詔而且敗得很慘,其主要原因是唐朝輕視南詔,還有云貴高原獨特的氣候使唐朝軍隊水土不服戰鬥力大減,當然還有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弱無暇顧及偏遠的南詔以及當時唐朝主要軍事物件是北方少數民族。
總之,在當時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才使南詔國總使唐朝很受傷。如果你讓它到唐太宗時期看看南詔能不能翻起天。
回覆列表
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寫道: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孃夫別妻。皆雲前後徵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
這段話描述了天寶年間大唐與南詔國之間戰爭的悲慘景象。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朝作為中國古代的盛世之朝,在對外戰爭上從不手軟。懟突厥,懟吐谷渾,懟高麗,懟吐蕃,懟......。周邊的國家幾乎被大唐懟了個遍。
唐天寶十載(751年)七月,大食的數十萬大軍,興匆匆的準備來大唐一遊,都被唐朝的幾萬人馬打的再也沒有覬覦東土的念頭。
那麼為何一個小小的南詔國,就讓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唐軍折戟馬下了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南詔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首先建立在均田制上的軍事制度。均田制,據《蠻書》記載:每家每戶按“雙”(即位唐畝五畝)授田,上戶授田三十雙,中戶下戶依次遞減。每家的丁壯都有作戰義務,在戰時,士兵以邑落遠近編為東西南北四軍,每軍或一千人或五百人,每四軍設定一軍將統率。南詔的軍隊編制為“府”,按照府的規模,可以分為大府、中府、下府、小府四個等級。而每個等級的最高長官在《新唐書·南詔傳》中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大府主將曰演習,副曰演覽;中府主將曰繕裔,副曰繕覽;下府主將曰澹酋,副曰澹覽;小府主將曰幕捴,副曰幕覽。府有陀酋,若管記;有陀西,若判官。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就是農兵合一。農忙的時候,就解甲歸田,進行生產。到了農閒季節,大家就操起傢什練兵。這大概相當於中國建國初期的幾大建設兵團。其實,南詔的這一套制度,完全師從於大唐的府兵制。只是在制度細節上略有區別而已。
只是後來因為唐朝的疆域實在太大,而對外戰爭又相對較多。府兵制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後來棄之不用而實行了募兵制。
但是南詔因為國家較小,士兵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其他地方去戰鬥,基本上戰鬥勝利後老婆一句:XXX,回家吃飯啦。基本上不會耽誤吃頓熱飯。這也是為何府兵制在南詔開花結果的緣由。而府兵制的實施,也為南詔和大唐的戰鬥中取得了優勢。
其次,士兵的選拔。理論而言,既然是府兵制,那麼每一個適齡青年都可以並應該成為正規軍。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在《蠻書》當中,對南詔士兵的選拔有著一套嚴整的規則。
規則如下:凡試馬軍,須五次上。射中片板,為一次上;中雙庶子,為一次上;四十步外走馬據頗柱,中斗子,為一次上;盤槍百轉無失,為一次上;能算能書,為一次上。試過,有優給。步卒須為五次上。玷蒼山頂立旗,先上到旗下,為一次上;驀一丈三尺坑過,為一次上;急流水上浮二千尺,為一次上;弄劍,為一次上;負一石五斗米四十里,為一次上。已上一一試過,得上次者補羅苴也。大致的意思甭管你是騎兵還是步兵,想來當兵都要至少五科優秀。而這個幾項,在古代那簡直就是妥妥的特種兵的入門測試,可想而知能透過這樣嚴格選拔標準計程車兵會精銳到何種程度。
而且,南詔還真有士兵中計程車兵,這就是南詔的精銳——羅苴子。這羅苴子也就和我們現代的山地特種兵沒差了。
制度有了,兵馬有了,按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則,接下來,就是要打造精良的裝備了。
南詔作為中國世代的鄰邦,和中原的交流一直非常密切。再加上境內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冶金水平相較於大唐也是各有利弊,甚至不遑多讓。其中比較出名的有鐸鞘、浪劍和鬱刃三種寶劍。
在《蠻書》中記載了這幾種寶劍的製作過程:鐸鞘者,狀如殘刃,有孔傍達,出麗水,飾以金,所擊無不洞,夷人尤寶,月以血祭之。鬱刃,鑄時以毒藥並治,取迎躍如星者,凡十年乃成,淬以馬血,以金犀飾鐔首,傷人即死。鍛造要用毒,淬火要用馬血,可謂劇毒無比,觸之即死。浪人所鑄,故亦名浪劍,王所佩者,傳七世矣。雖然普通南詔士兵不可能人手一把寶劍,但是作為制式的作戰武器——南詔劍,也是百鍛良品,非一般刀劍能比。
除此以外,南詔的其他武器製作也異常精良,完全不次於唐朝軍隊。在幾次和大唐的作戰中,並不落下風。
但是,南詔的國力和唐朝不可同日而語,雖然一時能抗衡大唐,但是在唐軍集中優勢兵力進行打擊之後,南詔遭到了重大損失。此後再也不敢與大唐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