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魚營
-
2 # 大林傳承
強大的項羽敗給了弱小的劉邦,《霸王別姬》成了千古絕唱。不可一世的霸王,自刎於烏江,曾經弱小的劉邦翻開了大漢王朝新的篇章。
大家都知道,項羽用自己的愚蠢一次次給劉邦鋪設好了通往成功的通道。劉邦的勝利中有項羽不可磨滅的功勞。項羽是秩序的破壞者,他不僅沒有治理天下的才能,而且狂妄自大,有勇而無謀。
滅掉秦朝後項羽選擇分封諸侯的政策,是導致項羽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從奴隸制進入郡縣帝王制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進步,重新實行分封諸侯,不光是一種體制的倒退,讓大多數人從內心不願意接受外,還讓一些既得利益者滋生出了更大的野心。可是,項羽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他們滅秦時的口號是推翻暴秦恢復六國。當時的時局,即使換做劉邦,他也不得不這樣去做。
從項羽謀殺義帝的行為來看,他是有當皇帝的野心的,只是當時的環境還不允許他直接稱帝,畢竟他那個時候還沒有與天下諸侯為敵的資本。
項羽謀殺義帝后,項羽的心思人盡皆知,諸侯也都對項羽起了防範之心。所以,劉邦出漢中之後才會得到諸侯的支援,聯合諸侯攻破了彭城。此時,項羽的失敗可以說已成定局,因為他失去了人心,沒有了大義,他又怎麼可能得到天下呢?
經過四年的楚漢爭霸,奠定了劉邦至高無上的地位,使劉邦順利地登上了帝位。
也許是歷史需要強者來破除舊秩序,需要智者來建立新秩序吧!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一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法則。這可能就是項羽失敗的真正原因。
-
3 # 小趙學歷史
第一:項羽此人言語透露出的霸氣十足且十分自信當沛公左司馬曹無傷派人來告密項羽時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意思是項羽十分生氣的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 但他的自信也是有根據的因為當時劉邦只有10萬大軍 而項羽有40萬 差距還是蠻懸殊的.
第二:項羽此人口直心快 戇直 心計不強 劉邦一問"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項羽一聽連忙說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所以劉邦一回去 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曹無傷 這也就等於項羽自己殺死了在劉邦身邊的一顆棋子. 也就邁出了項羽失敗的第一步.
第三:項羽在此鴻門宴中還表現出了點喜虛榮愛逢迎的性格 且容易被自己人的話語左右 鴻門宴前 劉邦託項伯對項羽說的一些阿庾奉承的話 加上自己又是項羽的叔叔 所以很容易就麻痺到了項羽 鴻門宴時 劉邦對項羽是一口一個將軍;對自己是一口一個臣字 項羽竟在劉邦一番口蜜腹劍的說詞面前 迅速而又徹底地解除了思想武裝.最後劉邦託張良送白璧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可見又被糖衣炮彈打中了 哎.
第四:用現在的話說叫愛面子 自己由於先前答應了項伯 所以不好動手 以至在范增多次示意後還無動於衷 當要項莊舞劍時 項王毫不猶豫的曰:"諾." 可見項羽也是想殺死劉邦的 可能是礙於面子問題吧
-
4 # 木子夏錦論史
拋開鴻門宴中的具體情節,從項羽個人性格的角度來看,和劉邦爭天下,項羽註定是要失敗的,而鴻門宴只不過是一個縮影。
項羽是一名優秀的戰將!但並不是一名優秀的主公!這一點他和劉邦的差距就顯現出來,而鴻門宴的結局只不過是對項羽不敵劉邦的很好的一個印證,是偶然中的必然!
項羽作為一名將軍,他是合格且非常優秀的,但作為一名統一天下的主公,還欠缺很多。項羽性格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暴,也就是性子急,直腸子,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同時又易意氣用事,憑個人洗好而罔顧大局,這也暴露出了他一個致命缺陷,以自我為中心,這對一個要爭奪帝王之位的人影響是致命的!
而反觀劉邦,和項羽一樣有自己堅定的目標,但所表現出的狀態與項羽截然相反,善於隱忍,能屈能伸,不被條框所束縛,中國幾千年歷史證明,能打下江山都都是一群“痞子”。
在反觀整個鴻門宴,項羽能被劉邦的求全之語所打動,放了劉邦一條生路,這本身就說明項羽缺少一個帝王所擁有的清醒頭腦,霸氣和過段!如果換成劉邦主角,項羽估計早就人頭落地!
個人見解,不足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
-
5 # 樸散三新
《鴻門宴》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了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及劉邦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
筆者認為,鴻門宴中,項羽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外在政治軍事環境不允許
當時,雖然子嬰投降,但天下未穩,項羽既要顧慮頂頭上司懷王的看法,也要顧及其他諸侯的想法,大業未定而先殺友軍,於理於情不佔上風,影響團結和自身的發展。至於楚漢對陣爭奪天下,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二、項羽性格使然,低估劉邦
在各路義軍中,項羽最大,無論官職、威望、出身、兵力、底盤、發展前景俱在劉邦之上,所以根本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雖然范增再三提醒,依然不為所動。
項羽為人易衝動而又內心易變,可做一鎮統帥,而無帝王之志。既沒有軍事家的深謀遠慮,也沒有政治家的寬廣胸襟。聽聞劉邦先入咸陽,要獨享府庫財物,便大怒要攻打劉邦;項伯勸說後便又約宴劉邦,期間范增安排項莊借舞劍之機刺殺劉邦,項羽也無動於衷;樊噲借項羽賜酒之機反問項羽,項羽沒有反應;張良獻寶後又欣然收下,根本沒有政治敏銳性。以至於反反覆覆,猶猶豫豫,錯失了殺掉劉邦的良機,也為之後的楚漢之爭埋下了伏筆,更為自己的悲情結局親手種下了因果。
三、項羽設宴鴻門,目的單純
漢元年冬十月,沛公至灞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用絲帶繫頸,封存皇帝玉璽、虎符和節等,降於劉邦。劉邦西入咸陽,與眾約法三章,獲得咸陽官民的支援。
項羽在驚聞劉邦取得破咸陽的首功後大怒,要治罪劉邦。更加之劉邦左司馬曹無傷使人報信於項羽,說劉邦欲稱王關中,獨享秦府庫珍寶。項羽更是大怒揚言要直接進攻劉邦。但是,當范增要項羽對劉邦“急擊勿失”時,項羽卻未曾言語。
當時劉邦兵10萬,在灞上;項羽兵40萬,在新豐鴻門,兩地相距40裡。軍事上來說項羽有絕對的實力,政治上來說又是總盟主,想到治罪劉邦肯定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項羽並沒有派兵攻打劉邦,反而在鴻門進行設宴,其目的並非要置劉邦於死地。不然,宴會中,雖然項伯對陣項莊,還有樊噲助陣,但以項羽之勇武並帳外刀斧手殺劉邦也不是難事。
所以說鴻門宴在項羽的心裡只不過是給劉邦一個辯解謝罪的機會,給自己增加一個心理平衡的預期。
四、劉邦應對有力,策略上佳
找內援:項羽團隊中項伯在知曉項羽揚言的要攻打劉邦的意圖之後,連夜去見張良,告知實情。項伯的出發點是要搭救救命恩人張良,而並非是救劉邦。張良將此事報告給劉邦,共商解決的方法,張良的意見是說服項伯,作為內援。說服理由主要有四:1、於理,劉邦和項羽是義軍,情同手足,肯定不會背叛項羽的。項羽若有誤會,願意去鴻門巨禮謝罪。2、於情,張良救過項伯的命。3、於親,劉邦和項伯約為婚姻。4、於德,放低姿態。劉邦入關後,秋毫無犯,官員和民眾登記在冊,封存府庫財物,等待項羽接管,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
透過這四點,有理有據,順利說服項伯作為內援,做和事佬。
送厚禮:白壁一雙送予項羽,玉斗一雙送予范增。
訴衷情:劉邦當面訴於項羽:臣與將軍一起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並不是有意先入關的。是有小人從中挑撥關係。
迷魂陣置退路:劉邦赴鴻門宴所帶是精銳騎兵百餘騎,將軍有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雖然宴會過程中,險象環出,但劉邦總能化險為夷,最後一招金蟬脫殼順利離開鴻門,留下張良帶上厚禮迷惑項羽。等項羽反應過來,為時已晚,劉邦已回到自己軍中。
綜上:項王本無意殺劉邦,至少在鴻門宴上。
-
6 # 比兔子跑得還快
這個問題本身問得就不對。
鴻門宴,本身不存在誰勝誰敗的問題。甚至可以說,鴻門宴,項羽是勝利的。項羽是在楚漢戰爭中失敗了,箇中原因可以探討,但鴻門宴上並未失敗。
在鴻門宴的時候,秦國剛亡,天下初定,項羽固然立下首功,而且諸侯諸將都怕他,擁戴他,但劉邦也立下大功,可能存在點問題,但還是罪不至死。範曾所說的劉邦幾個罪行,比如攻下秦國,財物不取,那是大功。再比如說有龍紋,那是風水迷信,不足讓人信服。今天可以用龍紋的名義殺劉邦,明天也可以用龍紋的名義殺任何人,反正龍紋這玩意兒,我說你有你就有,別人怎麼會服氣?
所以,在鴻門宴上,項羽是不能殺劉邦的,劉邦無罪有功,殺了,天下不服。范增不知道怎麼會有這個想法,就算是范增對的,也得找到個理由啊,鴻門宴不是好機會。
項羽是在鴻門宴後,犯下了一系列錯誤,最終丟了天下。但不能追根溯源說,鴻門宴就應該殺了劉邦。
-
7 # 無寒07工作室
我感覺大家都分析的太過於複雜了。看清楚問題是鴻門宴為什麼會失敗,而不是和劉邦的爭天下過程中為什麼會失敗。很簡單的一點就是鴻門宴並不是完全出自於項羽的本意。本來就是母豬上樹不情不願的。項羽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大男子主義者。在他看來,打敗劉邦一定要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戰勝它。而不是用什麼陰謀詭計。他也確實有這個實力。如果當時項羽下決心在宴會上除掉劉邦的話,估計就沒有後來的大漢天下了。歸根結底就是一點,項羽覺得這樣傷了他自己會沒面子。
回覆列表
本來項羽回彭城,劉邦念他當年鴻門宴上沒殺自己,也不想殺他,但是手下人不幹啊,這世上你放人一馬,到時候別人起來就會弄死你